楊晶
校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兩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有了飛躍的發(fā)展,中國的文化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然而,在這發(fā)展與繁榮的同時,一些庸俗低級的東西也在社會上滋生蔓延起來,其中,語言和行為的低俗就是一個重要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農村的中青年當中,一直流行著一些低俗的語言。有些人總是喜歡把一些臟話掛在嘴邊,他們不分場合,也不管周圍都有什么樣的人,污言穢語成了家常便飯,仿佛只要說出一些臟話來就能成為社會上的老大一樣。受社會丑惡行為的影響,一些學生便把社會上的臟話搬到校園里,于是一些低級下流的語言在校園里蔓延開來,文明禮貌被拋到一邊。而導致學生不文明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的影響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教師,而且擔負著持續(xù)教育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多數(shù)農村學生的家長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的甚至不去教育孩子,對孩子說出的臟話竟然報以陣陣的笑聲。這樣,無形中就助長了孩子們不文明行為的發(fā)生,致使學校的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中國的教育歷經幾千年的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一代代的教育家,從古代的孔子到近代的蔡元培,再到現(xiàn)代的陶行知,他們都總結出了深刻的教育理論和良好的教學經驗。歷代教育工作者也都竭心盡力、恪盡職守地工作著。然而,中國的國民素質依然不高,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依然差距很大,這其中當然有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也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擺在我們面前,那就是一些學生在幼兒園和小學前階段一直是個好學生,而到了小學后階段或者上初中以后品行就開始變壞。是什么原因促使這些學生變化這么大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學生除了在學校和教師接觸的時間外,其它的時間幾乎都是和家庭在一起,家長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語言低俗,行為不檢點,這些語言和行為直接印在了孩子的腦海里,于是孩子便學起家長來。家長們看到孩子們這些低俗的語言和行為之后不以為然,甚至有些家長竟然回以一陣笑聲。家長們的這些回應無疑是煽風助火,于是,孩子們也就得寸進尺,一天天學會了更多的低俗語言和行為,而這些低俗的語言和行為又會慢慢地在學生中間傳播,影響著其他學生的品行。
社會影響也是促使學生品行不端的一個主要因素。農村學生回到家里以后,很容易接觸社會,很容易接觸社會上一些品行不良的人。這些人往往是語言低俗,行為粗劣的,他們的語言和行為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們的語言和行為。有些學生會以為這些語言很時髦,很好玩,很能抬高自己在同學面前的地位,于是便學著大人們說起臟話來。
經驗告訴我們,要想提高民眾素質,只靠學校對學生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生將來畢竟要走向社會,接觸社會,因此就很容易沾染社會上那些丑陋的東西,這樣一代一代的惡性循環(huán),便是造成民眾素質低下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民眾的素質就要從學校和社會兩方面入手實施教育,雙管齊下,使每個公民在離開學校以后還能繼續(xù)學習,繼續(xù)接受教育,特別是學習怎樣教育下一代的方法。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民眾的素質,而且對于發(fā)展社會經濟,促進社會安定也能起到積極作用。而家長學校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有效方法。
其實,家長學校我們已經開辦許多年了,問題是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沒有真正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雖然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年年檢查,但是各校都是編造材料應付檢查,各地方的家長學校只是有其名無其實。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們的各級有關部門對此項工作重視還不夠,二是家長對接受繼續(xù)教育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他們總覺得自己不需要接受什么繼續(xù)教育了,他們每天想的只是怎么掙錢、怎么娛樂,至于孩子的學習好壞、孩子的品行好壞那都是學校的事,與他們做家長的無關。孩子好了就說學校教育得好,孩子不好了就說學校教育得不好。他們根本沒有想過在同一種環(huán)境下學習和生活的學生,為什么你的孩子學習和品行不如人家的孩子呢?難道這不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嗎?不是父母教育方法的原因嗎?
家長學校工作是一項既艱巨又有著深遠意義的工作,各級政府應該把這項工作作為重點來抓。目前,家長學校工作的難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沒有一定的資金支持。要想真正把家長學校辦好,就一定要使家長學校走上正規(guī)化,還要有一定的資金做保障。
2. 沒有校舍?,F(xiàn)在的家長學校都是靠掛著學校的,有的學校給家長學校謄出一間教室,掛了一塊牌子,有些家長學校根本連教室都沒有,但不管是有教室的還是沒有教室的,也都是個形式而已。
3. 沒有專業(yè)教師。由于各地的家長學校都沒有開展實質性的工作,所以也就都沒有專職教師,一般都是在學校的教師中隨便指定幾名教師做兼職。
4. 沒有統(tǒng)一教材。多年來,家長學校一直沒有統(tǒng)一實用的教材,各地學校都是隨意捏造幾節(jié)課以應付上級檢查。
5. 家長認識不足。有些家長本來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可是他們寧可打麻將看電視,也不愿意參加家長學校的學習和培訓。他們不僅不重視自己素質的提高,也不重視孩子素質的培養(yǎng),對參加家長學校學習采取消極的態(tài)度。
6. 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分布廣泛難以集中。
針對以上難點我們可以采取相應的辦法解決:
1. 資金來源可以由政府適當投入,也可以由政府和社會共同承擔。
2. 配備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專職教師,做到上課正規(guī)化。
3. 編寫國家統(tǒng)一教材或地方統(tǒng)一教材,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頒發(fā)結業(yè)證和畢業(yè)證。
4. 制定相關政策法規(guī),以法律約束家長的學習。
2. 對于外出打工的農民工要由當?shù)卣M織,定期接受當?shù)丶议L學校的培訓。
總之,家長學校工作重在落到實處,只有切實抓好家長學校工作,才能不斷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和自身素質,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道德素質,才能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