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比喻;應用;生活實
際;理解;記憶;激勵;自信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2—0101—01
我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先生指出,每堂課都應充滿學生的笑聲。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是鴉雀無聲,而應是充滿笑聲,學生在一堂課中感受的不是壓抑和沉悶,而應是輕松和愉快。數(shù)學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板起臉孔說話、語言呆板枯燥的陋習,充分發(fā)揮語言的作用。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準確、嚴密,又要聲情并茂、幽默風趣,使學生聽起來輕松而又記憶深刻。而把抽象、深奧、生疏的數(shù)學知識用具體、淺顯、熟知的實例敘述說明,用有關類似的實物來比擬敘述說明,就可以激活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比喻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巧用比喻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shù)學知識當中,有不少抽象的內(nèi)容,對部分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也是難以產(chǎn)生興趣的內(nèi)容。但若巧用比喻,聯(lián)系生活,則可使學生容易理解,也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給學生講授“集合”、“子集”、“交集”這一系列內(nèi)容時,筆者先給學生簡要地介紹“:把一定范圍的、確定的、可以區(qū)別的事物,當作一個整體來看待,就叫集合。簡稱集,其中各事物叫集合的元素或簡稱元”。然后運用比喻,向?qū)W生講,比如全世界的人可以構成一個集合,每個人就是組成這個集合的元素。世界上的男人和女人也可以各自構成一個集合,因為“全世界的男人”與“全世界的女人”這兩個集合都包含在“全世界的人”內(nèi)部,所以“全世界的男人”與“全世界的女人”都是“全世界的人”的子集。另外,從另一個角度講,世界上的每個國家的人,也都可以獨立構成一個集合,并且也都是“全世界的人”這個集合的子集。比如“美國人”、“中國人”等等,都是“全世界的人”的子集。而“美國人”之中的男人,又可以構成一個集合?!懊绹腥恕边@個集合既包含于“美國人”,又包含于“全世界的男人”,所以“美國男人”便是“美國人”與“全世界的男人”這兩個集合的交集。
二、巧用比喻加深理解,強化記憶
我們面對的是陌生的世界,學習就是為了認識陌生的世界。如何化“生”為“熟”也是數(shù)學教師永恒的研究課題。教師要用熟悉的事物去說明、比喻還不熟悉的事物,使學生易于理解。
比如,高中第一冊“函數(shù)”, 化解函數(shù)式,很多學生忽視了未知量x的定義域 ,導致化解出現(xiàn)錯誤。后來筆者在其他雜志上看到關于此內(nèi)容的一個比喻,覺得非常形象,就將之引用過來。筆者是這樣告訴學生的:如果未知量“身體健壯” (沒有任何條件約束),就可以直接進行各種“鍛煉” (各種運算);如果體質(zhì)虛弱,進行鍛煉前,還必須穿各種保暖的衣服以防凍感冒。所以,未知量能否直接進行“鍛煉”,我們還要看他身體怎么樣(有沒有各種約束條件),即要考慮未知量的定義域。筆者話音剛落,學生就開懷大笑。而學生也在笑聲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識的內(nèi)涵,在以后的解題應用中印象更為深刻,出錯的幾率自然也就少了。
三、巧用比喻激勵學生,增強自信
高中數(shù)學與初中數(shù)學比較而言,難度增大了,內(nèi)容更加抽象了。許多學生一升入高中,就感到學習數(shù)學時力不從心。其實,他們其中的很多人只要稍加努力,還是可以達到目標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卻不愿意深入挖掘與探索,而是直接向困難低頭認輸。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巧用各種比喻激勵學生,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比如,教育學生:“困難其實是個紙老虎,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迎難而上,就一定能把它打趴下?!?、“困難不是鐵、不是鋼,困難是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他就強?!?、“困難是光明來臨之前的黑暗,大家咬咬牙,使使勁,曙光馬上就要來臨了?!笨傊處熞窈诎抵械臒羲粯右I學生,為他們照亮走向成功的路,使他們越來越自信。
總之,對目前依然陌生的事物,教師要用熟悉的事物進行比喻,按照熟悉事物的性質(zhì)、判定,加以類比研究,會有新的發(fā)展、新的創(chuàng)造,可減少學生學習隨意性、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