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鴦 朱津津
摘要:本文以杭州幾所高校為例,調查了高校在開放性實驗室建設方面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制約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各方面因素,總結研究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內涵和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開放性實驗室、開放性實驗、調查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c)-0000-00
1引言
開放性實驗并不是簡單的擴大開放對象、而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自由選題、獨立設計實驗方案、自我訓練為主的新型教學模式[1]。開放性實驗是當前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熱點,與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相比,開放性實驗模式更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有利于學生工程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本項目的調查研究分兩方面進行,一是發(fā)放《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調查問卷》表,對中國計量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杭州電子工業(yè)大學、浙江傳媒學院這4所高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56份。二是組織項目組成員多次實地調查杭州多所高校實驗室,通過訪談、師生座談等方式,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各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現狀,探討開放性實驗室建設和實施情況。從調查和走訪來看,高校在開放性實驗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與實踐,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和開放程度、開放對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也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
2開放性實驗室建設情況調查
2.1開放實驗室類型和服務對象調查
目前,高校開放性實驗室按照建設情況一般可以分成三類實驗室:開放性基礎實驗室、開放性的專業(yè)基礎和專業(yè)實驗室、開放性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2]。
問卷調查中,有86%的被訪學生表示學校建有開放性實驗室,對開放性實驗有一定的了解與參與。關于“開放性實驗室服務對象”的調查,有72.8 %的學生選擇了“面向所有學生及部分專業(yè)對口的學生的開放”,只有27.2 %的學生選擇了開放性實驗室“僅面向參與競賽培訓的少數學生開放”。 從調查來看,高校對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較為重視,開放性實驗室服務的對象較廣。
2.2實驗室開放時間調查
實驗室是高校培養(yǎng)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在教學計劃之外充分開放實驗室,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對于開放時間的調查(見圖1),選擇“全天候開放”的占26%,“周一至周五開放”的占24%,“不固定時間,需要先申請”的占50%。從調查來看,各高校對實驗室開放都持積極態(tài)度,對于學生的開放愿望也努力滿足,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實驗室管理體制不完善、管理人員缺乏、學生參與開放的主動性不足等各種因素的制約,開放性實驗室更多的采用不固定時間由學生使用時申請的方式來操作。
圖1 學校開放性實驗室開放的時間
2.3實驗開放內容調查
調查中,關于“你們學校目前實驗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是什么?”的調查,有29%的學生選擇了“基本是傳統的課堂實驗”,有71%的學生選擇了“以傳統的課堂實驗為主,有少數開放性實驗或開放性實驗的比例在增加”。這說明,開放性實驗在高校實踐教學中越來越受重視。
目前,各高校開放性實驗室開放的主要模式是開放型實驗教學、學生自主實驗研究活動、組織學生參與科技競賽活動等模式。關于“學生參與開放的意愿與開放的內容”的調查,有半數的學生表示愿意參與實驗室開放。但對于開放內容調查,有65%的學生表示,開放是為了完成課堂實驗沒有完成的實驗內容或實驗考試前復習。調查可以看出,不少實驗室的開放還停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簡單開放,開放內容單一,開放層次不深,學生個體自主參與實驗研究和創(chuàng)新實驗的主動性不足,開放性實驗效果不理想。
開放性實驗是時間、空間、內容、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而實驗內容開放是實施開放性實驗的關鍵,要想真正達到開放性實驗效果,實驗項目的設計尤為重要。實驗項目的設計內容要新,難度要適中,操作性要強。同時要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和教學大綱要求,設立不同的實驗方向[3],開展分層次教學,更好的提升開放性實驗教學效果。
2.4實驗項目公布及教師指導情況調查
開放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的一種新模式,突出了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調查中,學生比較關心的是開放性實驗室可以開展哪些實驗?如何參與開放性實驗?因此,要想真正發(fā)揮開放性實驗的教學效果,學校要及時公布實驗室的設備情況和可以開放的實驗項目,使學生清楚的了解該實驗室可以開展的實驗研究內容。
開放性實驗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但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也至關重要。在4所學校的調查中,有74%的學生選擇了開放性實驗室配備了相應的指導教師,但只有45%學生選擇了開放性實驗室有公布相應的開放性實驗項目。調查可以看出,高校在開放性實驗的指導方面做得比較好,大部分都安排了教師指導,而在公布開放性實驗項目方面不是很理想,這會導致不少學生因為不了解開放性實驗室可以開放的項目情況,影響學生參與開放的積極性。
關于“學校對學生參加開放性實驗是否有相應的激勵措施” 調查中,有53%的學生回答有激勵措施,其激勵的措施主要有:計入學分、提高實驗考核成績、組織參與競賽、評選實踐先進個人等多種激勵方式。調研發(fā)現,這些激勵措施,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參與開放性實驗的積極性。
2.5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程度調查
信息化管理是當前高校實驗室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fā)展和運用,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各種實驗室教學管理的要求,運用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科學、高效的管理,已成為高校實驗室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在學生問卷調查中,關于“學生開放采用哪種管理模式”的調查(見圖2),選擇“隨時開放”占44.1%,“電話預約”占37.6%,而選擇“網上預約”的只占15.2%。
關于“你們學校有完善的實驗室開放網上預約系統嗎?”這個問題,選擇有的只占26.4%。調查可以看出,開放性實驗室的管理還是以傳統的管理模式為主,開放預約的模式更多的還是停留在傳統的電話預約模式上,高校開放性實驗室運用信息化管理的程度不理想。調查發(fā)現,不少高校的實驗室管理信息平臺由于沒有專人管理與維護,內容更新不及時,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存在著流于形式、應付檢查的現象。
圖2 實驗室開放預約的方式
3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開放性實驗不是簡單的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而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它突破了傳統實驗課堂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內容的實驗教學模式[4],而是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自由選題,自主實驗,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教師開展分層次教學,也更有利于實驗室資源效益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問卷調查中,關于“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調查(見圖2),學生選擇的問題依次是, “沒有公布可開放的實驗項目,學生不太清楚各實驗室可以做哪些項目”, “開放性實驗室比較少”, “開放時間少”, “缺少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
圖3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多選題)
關于“你認為學校在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方面有哪些需要改進”的調查(見圖4),學生最希望學校能夠改進的選項依次是“有完善而方便的開放管理制度”,“有具體的開放性實驗項目”,“能得到相關教師的指導”。學生的問卷調查結果,較好的反映了學生對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需求。
圖4你認為學校在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方面哪些需要改進(多選題)
從調查來看,普通高校在開放性實驗室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各種因數的制約,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不斷的完善。
3.1構建開放性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合理設計開放性實驗內容
當前,許多高校都建有實踐創(chuàng)新基地,比如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多媒體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等,學校會專門組織教師指導,定期開展各種競賽培訓或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此類開放性實驗室由于有政策和經費的保證,開放效果顯著,能較好的提升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但由于場地、教師精力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其開放往往只面向少數參與競賽培訓的學生,受益面較窄,不能真正起到培養(yǎng)大批創(chuàng)新人才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將開放性實驗納入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驗內容設計上,可以按照綜合設計性實驗、研究創(chuàng)新性實驗、科技競賽性實驗進行層次化設計[4],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開放性實驗室由于其“全面開放”的特性,其管理任務瑣碎而繁重,高校普遍存在開放性實驗室管理人員不足、儀器日常維護量大等問題,這不僅增加了教師指導的工作量,也給實驗室管理增加了難度。加上不少的高校開放性實驗室建設正處探索過程,其管理體制不完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影響了開放性實驗室建設和實施的效果。因此,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建立功能完善的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及時公布實驗室儀器設備情況、可開展的實驗項目、申請條件等信息,便于學生進行網上選題、網上預約、網上互動交流等操作,提高開放性實驗室管理效率。為解決實驗室全天候開放的問題,一些學校鼓勵勤工助學的學生參與開放性實驗室的管理的經驗值得推薦,這不僅解決了實驗室管理人員的不足、無法全天候開放的困難,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學生的經濟困難,并使學生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提高。
3.3建立科學的實驗考核和評價體系
開放性實驗室是時間、空間、實驗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全面開放,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進行不同的實驗,指導教師無法全程監(jiān)控每個學生的實驗過程,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難以進行全面而正確的評價,因此完善開放性實驗考核與評價體系至關重要。
3.4建立開放性實驗激勵機制,提升實驗技術隊伍水平
開放性實驗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自由選題、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和步驟,因此在實驗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指導教師能及時的給予指導,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實踐能力,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開放性實驗項目的設計、實驗過程的指導與管理等都需要教師投入比傳統實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當前,高校實驗室技術人員管理任務普遍較重,地位不高,實驗技術隊伍不穩(wěn)定。因此,高校應該建立長效的開放性實驗激勵政策和管理導向,鼓勵教師參與指導開放性實驗,充分調動指導教師參與實驗技術研究、開發(fā)實驗項目的積極性。
4結束語
開放性實驗是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各高校應積極總結開放性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經驗,不斷完善和規(guī)范開放性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制度,構建與理論教學相協調的開放性實驗教學體系,充分發(fā)揮開放性實驗室在培養(yǎng)復合型 、創(chuàng)新型人才方面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吳興應,張新橋.基于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放性實驗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J] .實驗室科學,2012,15(2):161~163
[2]張娟,余穎.開放性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問題的研究[J] .價值工程,2010,22:182
[3]孫文平,柴英等.開放性實驗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5:75~76
[4]耿新,陳心潔.開放性實驗室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