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情景語境視角下修辭功能的分析與研究
      ——以《現(xiàn)代大學(xué)英語》(第五、六冊)為例

      2015-06-23 13:56:20
      運城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5期
      關(guān)鍵詞:語旨語式語場

      樊 茉 蘭

      (運城學(xué)院 外語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情景語境視角下修辭功能的分析與研究
      ——以《現(xiàn)代大學(xué)英語》(第五、六冊)為例

      樊 茉 蘭

      (運城學(xué)院 外語系,山西 運城 044000)

      情景語境理論認(rèn)為,影響語言使用的三個因素有語場、語旨和語式。以情景語境理論為視角,對高級英語教材中各種修辭的功能與意義分別從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可以幫助學(xué)生從話題意義、角色關(guān)系、寫作意圖、文體特點等角度認(rèn)識修辭的意義與功能,高級英語教學(xué)提供新的方法和認(rèn)識思路。

      情景語境;修辭;外語教學(xué)

      語言的功能不言而喻,或提供信息,或表情達(dá)意,或勸說誘導(dǎo),或說明解釋。“而修辭地使用語言,則能使語言發(fā)揮更大的力量,更有效地對受眾產(chǎn)生修辭者希望產(chǎn)生的預(yù)期影響?!盵1]因為修辭在英語語言和文學(xué)中無處不在,恰當(dāng)?shù)剡\用修辭,可以很大程度上豐富語言的表達(dá)能力和表達(dá)效果,“雖然詞語本身并沒有什么內(nèi)在價值和能力,但它們一旦在具體的社會、文化、政治語境中得到應(yīng)用,產(chǎn)生實際效果,也就是說,一旦從語言層面上升到修辭層面,就成為一種異乎尋常的力量”[2]。因此,研究修辭,對研究語言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高級英語的教學(xué)重點之一在于增強學(xué)生對文本的理解、分析、欣賞及批判能力。作為本科英語專業(yè)精讀課程的教材,《現(xiàn)代大學(xué)英語》(第五、六冊)[3]選用的課文除了體裁各異、題材多樣的特點,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就是豐富的修辭運用。閱讀過程是對文本的解讀過程,是與寫作者雙向交流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讀者從話語信息中建構(gòu)意義的動態(tài)過程”[4]。因此,在高級英語教學(xué)中,除了幫助學(xué)生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寫作意圖,掌握語言因素、文化因素、功能因素等,還要培養(yǎng)學(xué)生修辭學(xué)習(xí)的意識,考慮修辭因素,揣摩修辭意圖,加強修辭思考,提高對修辭力量的關(guān)注與認(rèn)識,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達(dá)到掌握語言并靈活運用語言的目標(biāo)。

      目前對修辭的研究很多,但多是從翻譯的角度[5]或以英文廣告為語料對其中的修辭進行分析[6]。雖然也有教學(xué)中的修辭研究,但大多是以某種修辭為研究對象[7]或?qū)δ称髌?多是文學(xué)作品如小說)的修辭進行研究[8],而以高級英語教材為語料,從情景語境的角度對不同修辭的意義和功能的總結(jié)與分析還比較少,因此,本課題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一、情景語境理論

      20世紀(jì)初,人類語言學(xué)家Malinowski通過對Trobriand群島上原始文化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語境理論。他把語境分為兩個層次:文化語境和情景語境,提出了“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概念[9]。20世紀(jì)50年代Firth發(fā)展了這一觀點,對語境進行了進一步的闡述。Halliday和Hason又進一步完善了情景語境思想,對語境進一步概括化,提出了情景語境的三個語域變量,即影響語言使用的三個因素:語場(Field of Discourse)、語旨(Tenor of Discourse)和語式(Mode of Discourse)。他們認(rèn)為,語場指的是語篇所涉及的社會活動或?qū)嶋H發(fā)生的事,不僅指發(fā)生的行為,還涉及行為的目的;語旨指的是交際參與者之間的角色關(guān)系和交際意圖;語式既指語言的作用,也指語言交際的媒介或渠道,即語篇的語言載體形式[10]。語場、語旨和語式分別支配著語言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語篇就是在情景語境的制約下,將語言的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語篇意義現(xiàn)實化的結(jié)果[11]。情景語境理論是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認(rèn)為,語篇是在一定的情景語境中產(chǎn)生的,因此語篇的理解離不開情景語境。王楠也提出,情景語境是直接語境或現(xiàn)實語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語篇意義的理解與分析。[12]修辭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理解修辭的意義與功能同樣離不開情景語境,因為語境制約修辭的運用,修辭影響語境的創(chuàng)設(shè)。本文從情景語境理論中的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層面對修辭功能進行分析。

      二、從情景語境角度分析修辭功能

      語境和修辭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兩者形成辯證的關(guān)系。這里主要從修辭在表現(xiàn)語場、服務(wù)語旨和體現(xiàn)語式等三個方面,分析修辭的功能和作用。

      1. 表現(xiàn)語場的修辭的功能分析

      語場表現(xiàn)為在一定社會情景下,談話者的目的性在語言上的反映,也是為了交流感情而建立或確認(rèn)的一種社會關(guān)系[11],在多數(shù)情況下與題材、話題有關(guān)。從語場的概念與定義分析,象征、夸張和對比等修辭手法能夠體現(xiàn)語場中的題材和話題元素。

      (1)象征

      “象征(Symbolism)是以特定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或暗示某種觀念、哲理或情感”(南帆語)[13]。美國詩人和文藝評論家亞瑟·西蒙斯將象征定義為“形式對思想、有形對無形的一切約定俗成的表現(xiàn)”[14]。

      象征是文學(xué)作品尤其是小說常用的一種修辭手法。下面以小說“A Rose for Emily”(Lesson 8, Book VI)[3]為例分析象征手法的功能。

      小說作者Faulkner以其獨特的混亂的時間順序手法描述了主人公艾米麗小姐悲劇性的一生。在結(jié)尾的第57段,作者用“upon the valance curtains of faded rose color, upon the rose-shaded lights…”等包含“rose”的句子和小說題目“A Rose for Emily”形成了呼應(yīng)關(guān)系。作品中的“玫瑰”具有象征意義,除了表達(dá)了作者對主人公不幸遭遇的同情(玫瑰可以看作是作者獻給艾米麗的)之外,更借助象征手法表現(xiàn)了作品的多元主題(也可以是小鎮(zhèn)人們、小鎮(zhèn)甚至當(dāng)時社會獻給艾米麗的),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的生活(小鎮(zhèn)人們對主人公的不滿與同情交織的復(fù)雜感情)、愛情(主人公一生渴望的情感)、道德(南方社會道德觀與主人公自由戀愛之間的矛盾)、宗教(加爾文教對主人公人性的壓制)等諸多方面。正是作者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寓意深刻的象征手法,將具體的事物“玫瑰”賦予了特殊的象征意義,從而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和深刻底蘊,深化了作品的主題。

      除了A Rose for Emily,教材中我們選讀的其他短篇小說也多用到象征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如“Two Kinds”(Lesson 2, Book V)中,“piano”從之前的母親的“夢想”、June的“噩夢”和“悲慘的根源”,到母親的“獎勵”、June的“驕傲”等象征意義的變化,闡釋了母女兩代人及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矛盾化解的主題。象征的手法穿插在各個情節(jié)之中,并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不僅使塑造的人物更加真實、豐滿,而且也深刻挖掘了作品本身的社會意義?!癐nvisible Man”(Lesson 7, Book V)中“invisibility”,“darkness”和“l(fā)ight”等分別象征在以白人文化為主的社會中黑人的“隱形”、“處于黑暗的狀態(tài)”和與之對應(yīng)的“光明”。小說通過象征手法刻畫出人物的復(fù)雜情感和心理狀況,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豐富了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癗ettles”(Lesson 4, Book VI)的作者Munro嫻熟地使用了象征手法,分別以“water in the well”象征深藏于心的純凈情感、“storm”象征凈化心靈并改變主人公對愛情的認(rèn)識以及體現(xiàn)故事主題的小說題目“Nettles”。作者運用象征手法,不僅給閱讀者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更能使閱讀者產(chǎn)生心理上的呼應(yīng)與共鳴,從而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小說人物及故事主題。

      (2) 夸張

      “人們在說話、寫作或文學(xué)作品中常使用一些修辭方式來說明問題、表示強調(diào)、渲染氣氛、增加色彩等”[15],這種修辭就是夸張(Hyperbole)。如:

      S1. When that assembly came to a swift Greek river and halted for miles along the bank to drink, the waters shrank to a few pools of mud. (Para.22, Lesson 12, Book VI)

      S2. The Kiowas reckoned their stature by the distance they could see, and they were bent and blind in the wilderness. (Para.6, Lesson 9, Book V)

      句1是The Hot Gate中,作者在描述波斯大軍飲水時,用夸張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波斯人之眾多,強化了斯巴達(dá)以少對多的事實及其不屈不撓堅持到底的決心和勇氣,從而深化了溫泉關(guān)戰(zhàn)役的深遠(yuǎn)意義。在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中,句2“他們彎著腰,眼睛也看不見?!比绻蛔x字面意思,似乎描述得并不真實。但“夸張手法的運用,表現(xiàn)了更深層次的真實”[16]。作者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除了表現(xiàn)Kiowa人在西蒙大拿密林中艱難的生活情景:因為林密樹多,他們不得不彎腰前行;周圍高山聳立、樹木圍繞,使得他們無法極目遠(yuǎn)眺,也為日后放棄出生地、千里迢迢輾轉(zhuǎn)遷移的印第安人的血淚生活提供了重要緣由。運用夸張手法,作者“通向煙雨山”的懷舊色彩和回顧意義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3) 對比

      對比(Contrast)是對兩個人或事物之間的比較以顯示兩者之間的差異[17]。先以“The Hot Gate”(Lesson 12, Book VI)中的對比修辭為例:

      S3. Most people go through Lamia without stopping, but I was following the Persian invasion, (Para.1)

      S4. I was following the Persian invasion, that spectacular combined operation of almost twenty-five hundred years ago. (Para.1)

      S5. Where there was once a narrow pass, there is now room for road and rail, and fields that lap round the corner. (Para.9)

      在文章開首作者就運用對比(句3)說明與一般不在Lamia停留而直接抵達(dá)旅游勝地—雅典的游客不同,作者沿著當(dāng)年波斯軍隊侵略的路線,特意來到這個經(jīng)歷了歷史上著名戰(zhàn)役的地方。句4對今日Lamia 這個小鎮(zhèn)的平常生活與2500年前的那場歷史意義深遠(yuǎn)的戰(zhàn)事進行了對比。句5中作者再次運用了對比:2500年前的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的狹窄通道與現(xiàn)在寬闊到可通車行的大道,說明歲月對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改變,也加深了作者對溫泉關(guān)戰(zhàn)役意義的思考。

      在“The Woods Were Tossing with Jewels”(Lesson 2, Book VI)中,作者也多次運用對比來強化作為“林中搖曳的珍寶”之一的父親機智、勇敢、不畏險境的品質(zhì)。

      S6. Papa told this man to go back and tell Watson how much was still owed, and that he, papa, would be coming for it. The poor messenger was terrified and begged papa to let the matter drop. (Para.30)

      S7. Watson’s whole living room could be seen through a wide screen. It was an armory; the walls were lined with guns. Papa did not carry a gun. (Para.31)

      句6用較為強硬的指令性句式結(jié)構(gòu)“told…to go back… and tell…”和“was terrified”、“begged”等詞將父親與Watson派來的信使進行了對比,從信使的害怕、膽怯反襯出父親的果敢、堅決。句7通過描述Watson 掛滿武器的起居室和父親沒帶一槍一彈的赤手空拳,對比出父親只身一人面對傳說中臭名昭著的殺人魔王Watson的勇敢。對比修辭手法的使用,使這些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正反互襯,從而更加深刻地揭示其本質(zhì),也體現(xiàn)了語場的主題功能。

      2. 服務(wù)語旨的修辭功能的分析

      與關(guān)注題材、話題的語場不同,語旨是交際參與者之間的身份和角色關(guān)系以及交際意圖。反語、仿擬、反問、轉(zhuǎn)喻等修辭可以反映語旨中的這些方面。

      (1) 反語

      反語(Irony)是“說一種意思而意指其反義內(nèi)容”[18]。反語常用于論述文、時局評論、問題探討等闡明寫作者個人看法的文體中。

      下面以美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xué)家John Kenneth Galbraith的評論文章“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Lesson 1, Book VI)為例進行分析。反語是此文主要的修辭手法,反語的運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調(diào),表明了作者的觀點和態(tài)度。

      S8. 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ence (Title)

      S9. Their poverty is a temporary misfortune: If they are poor and also meek, they eventually will inherit the earth. This is, in some ways, an admirable solution.(Para.3)

      S10. So are the philosophers … celebrated in Washington: George Gilder, a greatly favored figure of the recent past, who tells too much applause that …; Charles Murray, who, to greater cheers, contemplates …; Murray is enjoying unparalleled popularity in high Washington circles. (Para.20)

      句8是文章題目,這個問句題目給讀者的感覺似乎是作者在尋求“如何從良心上驅(qū)逐對窮人的負(fù)疚感”, 但縱讀全文,作者通過列舉各種方案、計劃的應(yīng)用與實施,實際上表達(dá)了對窮人的同情,也是他對美國社會從古至今、從上到下對窮人漠視、冷淡、不管不顧這一社會現(xiàn)象的鞭撻。標(biāo)題似乎與內(nèi)容形成斷裂,卻增強了作品的諷刺意味。反語修辭的運用解構(gòu)了題目的本來意義,引發(fā)閱讀者對這一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句9中的“admirable”似乎表明作者認(rèn)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值得贊揚的可行方式,實則暗含了與之相反的看法。作者的態(tài)度通過反語修辭顯而易見。在總結(jié)當(dāng)代解決問題的方案的句10里,作者用 “celebrated”,“greatly favored”,“too much applause”,“greater cheers”,“unparalleled popularity”等詞或短語正話反說地諷刺了當(dāng)前美國受到推崇、極具市場的無視窮人利益、甚至不惜以犧牲窮人為代價來保全富人利益的政府或政府代言人,他的寫作目的通過反語的修辭手段得以實現(xiàn)。而作者能以平視的角度運用反語手法對美國社會包括上層甚至當(dāng)政總統(tǒng)進行諷刺,也表明了作者的社會地位與身份。

      (2) 仿擬

      Cuddon認(rèn)為仿擬(Parody)是模仿某一作者的話語、風(fēng)格、態(tài)度、語調(diào)及意念等,并使之顯得滑稽可笑。[19]“但仿擬并不是一種現(xiàn)成格式的簡單模仿,而是一種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修辭手法”[20],是“為了諷刺嘲弄而故意仿擬某種既成的形式”[15]。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Lesson 10, Book V)中出現(xiàn)兩次仿擬修辭:

      S11. “The men in suits are telling us what the men in uniforms are going to do to the men in turbans if they don’t turn over the men in hiding.” (Para.6)

      S12. Is our democracy so fragile that four airplane bombs can erode 225 years of liberty? (Para.25)

      句11是作者借用美國著名作家Ken Kesey詼諧模仿布什總統(tǒng)2001年9月20日9.11襲擊剛剛發(fā)生后在“國會聯(lián)合會議”演講中的話語。演講中,布什總統(tǒng)語氣強硬地對世界恐怖主義宣戰(zhàn)。作者之所以直接引用Ken Kesey對布什話語的詼諧模仿,是因為他想要通過其他有影響的人來表達(dá)對布什政府為達(dá)目的而采取極端手段的反對態(tài)度,起到呼吁一種把美國引向正確道路的合理政策的作用。句12是對《獨立宣言》的主要執(zhí)筆者之一Patrick Henry的著名演講《不自由,毋寧死》中話語的仿擬。作者借用名人名句的框架結(jié)構(gòu),消除民眾甚至政府因恐怖襲擊而引發(fā)的恐慌,呼吁民眾團結(jié)起來,從不安到鎮(zhèn)定,從多疑到自信,放下疑慮和質(zhì)疑,堅信美國民主、自由的固若金湯、不可摧毀。

      (3) 反問

      反問(Rhetorical question)是一種無需回答的問句,是一種否定的方式。根據(jù)冉永平、方曉國的研究,反問句的人際語用功能中的緩和消極性語用用意的力度中,除了表示委婉的批評、委婉的異議,還可以表達(dá)委婉的諷刺。[21]如:

      S13. Can we really believe that any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he poor prefer welfare to a good job? Or that business people … are idling away their hours because of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ir pay? (Para.16, Lesson 1, Book VI))

      S14. Is our democracy so fragile that four airplane bombs can erode 225 years of liberty? (Para.25, Lesson 10, Book V)

      句13是“How to Get the Poor off Our Conscious”中針對“公眾的幫助措施會對激勵產(chǎn)生負(fù)面的影響”這一謬論作者進行駁斥的兩個反問句:“難道我們真的相信窮人寧愿不要工作而要得到救濟嗎?難道我們真的相信時代精英會因為酬勞不足而無所事事地浪費時間嗎?”句14是作者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通過使用無需對方應(yīng)答的反問句,表面上明示了美國民主的傳統(tǒng)不會因恐怖襲擊而摧毀,實則批評了盲目恐慌、多疑、不自信的民眾甚至政府。這兩篇文章的作者通過運用反問修辭,表明了他們批判某一觀點或看法的寫作意圖和間接性諷刺的態(tài)度。

      (4) 轉(zhuǎn)喻

      轉(zhuǎn)喻(Metonymy)在《英語修辭大全》中被定義為一種相關(guān)事物之間名稱替換的修辭[22]。下面是教材中轉(zhuǎn)喻修辭運用的例子:

      S15. Anthrax panic sends Congress running from its chambers. (Para.2, Lesson 10, Book V)

      S16. I have to admit that instead of spending that sum upon bread and butter, rent, shoes and stockings, or butcher’s bills, I…(Para.2, Lesson 4, Book V)

      S17. “The Angel in the House”(Para.3, Lesson 4, Book V)

      在“Before and After September 11”中,“Congress”指代“members of Congress”(句15)。這里的轉(zhuǎn)喻表達(dá)了作者對國會議員面對炭疽病毒恐慌異常,以至于倉惶從國會逃命的揶揄態(tài)度。

      “Professions for Women”中,作者也多次使用這一修辭手法。句16中“butcher’s bills”指代“meat bought from a butcher”;介詞upon的賓語部分是指代“basic daily necessities”的轉(zhuǎn)喻修辭。和其他以謀生為主要工作目的的婦女不同,作者較為富裕的生活狀態(tài)可以使她不為五斗米折腰,也使她的自由創(chuàng)作成為可能?!癟he Angel in the House”是英國詩人Coventry Patmore的同名詩歌,他描述的是有著“美麗”、“純潔”、“優(yōu)雅”等特點與品質(zhì)的維多利亞時期的“家中的天使”,但作者以此指代以男性為控制力量的社會所要求的女性角色,指代那個時代的傳統(tǒng)社會價值觀,因而她“在我(作者)寫評論時總在我和我的寫作之間制造麻煩”。因此,為了更好地不受干擾地進行創(chuàng)作,作者進一步提出要“kill the angel in the house”。轉(zhuǎn)喻修辭的運用體現(xiàn)了作者“思維和行動的一種方式”[23]。

      3. 體現(xiàn)語旨的修辭功能分析

      語式是交際的媒介或渠道,決定了語言表達(dá)的物理形式,即決定了語篇的正式程度。排比句式、對照、掉尾句、頭韻等修辭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語式所包括的文體特點。下面以排比和頭韻為例進行分析。

      (1) 排比

      根據(jù)Webster ’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排比(Parallelism)是為了達(dá)到修辭效果而循環(huán)出現(xiàn)的、句法相似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短語和句子的平行排列,結(jié)構(gòu)和意義的均衡相似。Martin Luther King Jr. 擅長修辭的運用,排比是他在演講中較多使用的修辭之一。在共28段的演講“Where Do We Go from Here”(Lesson 1, Book V)中,作者共使用了16個排比句式。各種排比平衡結(jié)構(gòu)在不同段落的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No.ParallelStructurePara.No.ParallelStructurePara.1Ofthegoodthings…19…theproblemof…222Wemust…310Nicodemus,youmuststop…233Itwasthis…that…711Whowill…254Itisthework…1212Nobodywillshout…255Thisisnotime…1813Letusbedissatis-fieduntil…266I’mconcernedthat…1914Itwillgive…277I’veseen…2015When…288Whenyouask…2116Letus…28

      可以看出,作者從頭至尾用排比結(jié)構(gòu)貫穿全文。如在演講的高潮段落第25段中,通過11個平行排比結(jié)構(gòu)的運用,從住房、環(huán)境等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到教育、平等、自由和社會參與等精神需求,作者列舉了“我們不滿足”的不同方面。這篇經(jīng)典的演講,自始至終有著鮮明的節(jié)奏和韻律,不僅表現(xiàn)在短語和句子層面,更主要表現(xiàn)在語篇體裁的整體框架上[24]。這種結(jié)構(gòu)相同或相似、意義相關(guān)、語氣一致的詞組或句子的并列使用,突出強調(diào)了內(nèi)容,增加了演講的韻律美和語言氣勢,表達(dá)了作者強烈的感情,同時提高了演講的說服力和欣賞性。作者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等放置于一個富有節(jié)奏和均衡韻律感的宏觀語篇結(jié)構(gòu)之中,構(gòu)成了他的標(biāo)志性的正式演講文體。

      (2)頭韻

      頭韻(Alliteration)是重復(fù)首個發(fā)音的一種修辭[22]。頭韻多運用于詩歌,其他文體如描述文和敘述文中也會出現(xiàn),頭韻語式往往呈現(xiàn)出詩化的敘事意境。詩人Scott Momaday具有很強的語言駕馭能力,他的“The Way to Rainy Mountain”(Lesson 9, Book V)中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對頭韻的反復(fù)使用,共出現(xiàn)14次。

      作者用富有節(jié)奏感的詩化語言回憶了Kiowa 祖先苦難的歷史,講述了他們心酸的過往生活,描寫了一個意蘊世界,并用頭韻的修辭手法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煙雨山夏日的酷熱情景(green-and-yellow grasshopper),黃石對Kiowa人自由的禁錮(the eagle and the elk),誦讀經(jīng)書的祖母的悲苦孤寂(custom and company),以及Kiowa人歷經(jīng)滄桑后的淡然堅忍(beg and barter,lean and leather)等。頭韻的豐富運用,不僅有客觀性描述的特點,也突出了作者的主觀感悟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同時增強了對所描述的自然與人的表現(xiàn)力度。這種語言特點不僅使文章讀來朗朗上口,更可以讓讀者想象Kiowa人生活的遙遠(yuǎn)以及他們曾經(jīng)的過去。頭韻除了能起到很好的藝術(shù)效果,增強主題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這種節(jié)奏和音韻和諧統(tǒng)一的修辭還體現(xiàn)了韻律感強、富有節(jié)奏的敘事和描述特點。

      三、結(jié)語

      從情景語境理論中的語場、語旨和語式三個層面對修辭功能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xué)生從寫作者的話題意義、角色關(guān)系、寫作意圖、文體特點等多角度認(rèn)識修辭的意義和功能,對語場、語旨和語式分別支配的語言的概念功能、人際功能和語篇功能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這種分析和探討有利于學(xué)生較為準(zhǔn)確、深入地理解語篇的深層信息,對于提高學(xué)生閱讀欣賞能力,從而提高寫作等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所幫助,正如Malinowski所說,“如果不把語言放在情景語境當(dāng)中的話,就難以正確理解語言”[9]。

      當(dāng)然,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有些詞、結(jié)構(gòu)或句子所呈現(xiàn)的修辭不是單一的,而有些修辭的功能也具有多重性。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對高級英語教材中所涉及的主要修辭在文本理解層面的不同功能進行了劃歸,分析也只涉及了語場、語旨和語式的某些方面。雖然這種歸類和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給我們以后的研究留下了空間。從語境的角度對修辭的交際功能、人際功能、社會功能等方面進行分析,對文本中體現(xiàn)權(quán)勢關(guān)系的修辭研究,對一種修辭的功能在不同語境下的意義效果的分析,或?qū)δ骋晃谋镜男揶o特色的探討等,都將是我們今后研究的內(nèi)容。

      [1] 陳小慰.論譯文話語的修辭力量[J].中國外語,2011(3).

      [2] 劉亞猛.西方修辭學(xué)史[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8.

      [3] 梅仁禮.現(xiàn)代大學(xué)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3.

      [4] 汪少華.話語中的隱喻認(rèn)知過程與閱讀教學(xué)[J].外語教學(xué),2005(2).

      [5] 林大津.國外英漢對比修辭研究及其啟示[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4(3).

      [6] 丁莉.談英文廣告的主要修辭手法[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5(6).

      [7] 王軍.再論轉(zhuǎn)喻的修辭功能[J].外語教學(xué),2011(3).

      [8] 黎清群,曹志希.不可靠敘述:《愛情是謬誤》反諷意義的呈現(xiàn)方式[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7(9).

      [9] Malinowski B. 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C]. London: Routledge, 1923.

      [10] Halliday& Hason. Cohesion in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1] 張暉.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解析語篇與情景語境的關(guān)系[J]. 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xué)院學(xué)報, 2010(5).

      [12] 王楠.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xué)視角下的情景語境探究[J]. 沈陽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1(4).

      [13] 吳亮, 章平,宗仁發(fā).象征主義小說[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1988.

      [14] 黃晉凱,張秉真.象征主義·意象派[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1989.

      [15] 陳望道.修辭學(xué)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6] 高曉麗.魯迅與蕭伯納[J].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1(3).

      [17] 新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18] 斯珀波,威爾遜.關(guān)聯(lián):交際與認(rèn)知[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8.

      [19] Cuddon J A. 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Z].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Ltd, 1986.

      [20] 曾如剛, 彭志斌. 認(rèn)知參照點視角下的仿擬修辭研究[J]. 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 2013 (1).

      [21] 冉永平, 方曉國. 語言順應(yīng)論視角下反問句的人際語用功能研究[J]. 現(xiàn)代外語, 2008(4).

      [22] 馮翠華. 英語修辭大全[M]. 北京: 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2002.

      [23]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4] 李國慶. 從一則廣告口號語篇看排比修辭格的功能與翻譯策略[J]. 外語教學(xué), 2006(6).

      【責(zé)任編輯 楊 強】

      A Study of the Functions of Rhetorical De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ituational Context ——WithContemporaryCollegeEnglish(Book5 & Book6) as a Case Study

      FAN Mo-lan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YunchngUniversity,Yuncheng044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situational context, the thre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use of language are field of discourse, tenor of discourse and mode of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s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Advanced English from the three factors will impro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s and functions of rhetorical devices and provide a new method for Advanced 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al context; rhetorical devi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15-08-11

      樊茉蘭(1968-),女,山西運城人,運城學(xué)院外語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外語教學(xué)。

      G642

      A

      1008-8008(2015)05-0075-06

      猜你喜歡
      語旨語式語場
      不講道理,更能解決問題?
      青年文摘(2022年13期)2022-12-07 12:41:20
      外宣話語的社會語境要素分析和功能意義解讀
      民法法典德譯時的功能性語式及句式特征*——以《大清民律草案》德譯本為例
      從語域角度淺析《霧都孤兒》
      韓禮德的語域理論與網(wǎng)絡(luò)語言
      語域理論視角下的語篇連貫
      從語旨角度分析奧巴馬的電臺演說
      語域理論在《聰明人,傻子和奴才》兩個譯文版本中的應(yīng)用
      获嘉县| 黔西| 云安县| 邵阳市| 安庆市| 宁津县| 虹口区| 大埔区| 蓝田县| 依兰县| 正安县| 太原市| 上饶县| 延边| 宁乡县| 莎车县| 韶山市| 渑池县| 淳化县| 伊春市| 渝中区| 乡城县| 威宁| 吴桥县| 通榆县| 五莲县| 阳春市| 中山市| 尼玛县| 秦安县| 丰原市| 平遥县| 大连市| 南宫市| 内丘县| 鄂尔多斯市| 慈溪市| 岳西县| 商都县| 英吉沙县|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