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要重視有效性研究,通過增加教學信息量、開展師生互動、營造濃厚氛圍以及重視信息反饋和情感激勵等方式,切實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分析研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環(huán)節(jié)有效性,對整個課堂教學成效意義重大。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究與思考,也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借鑒。
一、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應當提供豐富教學信息
豐富的教學信息是承載歷史教學有效深入的重要基礎,離開了豐富的信息,僅靠空巴巴的講解,學生學習投入程度、理解效果都會受到影響。筆者將豐富課堂教學信息作為抓手,致力于打造高效課堂。例如多媒體手段成為了歷史教學的重要幫手,筆者運用網絡搜集了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成效非常明顯。例如在《粉碎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一課教學中,筆者向學生出示了一段有中南海警衛(wèi)團親身參與粉碎反革命集團的一位當事人回憶內容作為補充信息,講述了華國鋒同志在葉劍英元帥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支持下,在汪東興等領導人的配合下,一舉粉碎了四人幫中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jié),如在什么地方、通過什么方式進行人員抓捕等等,這些內容對于充滿好奇心的學生而言具有非常濃厚的吸引力。有了這樣的教學信息補充,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充滿了興趣,從而為接下來的歷史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應當發(fā)揮師生互動作用
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師生互動,單向的講解或是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學都無法全面完成教學目標,只有準確定位師生角色分工,采取有效的互動方式,才能夠更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更應如此。筆者在教學工作中既重視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同時又緊扣教學節(jié)奏進行點撥引導,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例如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一課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對甲午戰(zhàn)爭前中日兩國的政治體制、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進行對比,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既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研究,同時也發(fā)揮了重難點的點撥作用,古今對照從現在中日兩國之間存在東海紛爭,尤其是釣魚島問題這一狀況入手,通過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期的實力對比和如今的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深刻的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對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受到了濃濃的愛國主義教育。特別是筆者在課堂上出示了我國在國防軍事實力方面的一些典型場景,如新型戰(zhàn)機一躍而起,遼寧號航母披荊斬浪,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
三、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應當創(chuàng)設多彩開放氛圍
歷史是一本浩瀚的全書,每一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成為書中的一個符號。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歷史時,不能機械灌輸成品答案,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掘,要以包容的胸懷對待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新,無論對錯與否都要保護學生思維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拓展思維,提高素質化水平。例如在《洋務運動》中,筆者要求學生分析洋務運動的起源、背景,洋務運動有著什么樣的先天性不足,為什么注定了洋務運動要以失敗而告終,同時要引導學生分析洋務運動所產生的積極作用,對推動中國歷史發(fā)展具有哪些進步意義。從兩個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分析,從而客觀全面準確評價洋務運動,避免學生因為思維角度的殘缺而導致理解的不全面。再比如《戊戌變法》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對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主要內容、推進方式、變法結局等方面進行分析,還引導學生將當年的戊戌變法和中國現在正在進行的政治經濟體制深度改革進行對比分析,要求他們尋找到其中的相似點、不同點。這樣的思維內容對學生而言具有更大的擴展性,讓學生思維發(fā)散開去認真討論分析,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分析問題,達到加深理解的效果。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廣大教師一定要重視包容開放氛圍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學得更有激情。
四、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應當重視反饋信息搜集
及時獲得學生學習掌握情況,既是提高歷史教學針對性的要求,也能夠幫助學生及時審視不足,提高拾遺補缺的學習效果。筆者在每一節(jié)歷史課的教學中,都設置了當堂教學反饋這一環(huán)節(jié),多則三五題,少則兩三題,通過當堂學習要點回顧檢測的方式了解學生在本節(jié)課學習中取得了哪些成效,還有哪些方面存在問題,以這樣的針對性反饋信息評估本節(jié)課教學成效。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也可以通過最后環(huán)節(jié)的檢測發(fā)現存在的問題,利用課余時間及時進行鞏固。幾年來,筆者一直重視當堂教學信息反饋的研究,課堂現場獲取教學反饋信息不僅及時而且準確,能夠讓教師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學習的第一手信息,這樣在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改進。
五、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應當體現情感激勵效應
情感是推動教學開展的重要內在因素,歷史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既有來自于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也有來自于教師的激勵效應。教師要從兩個方面著手體現情感促進效應,首先要抓住教材內容進行情感促進,例如《一國兩制和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港澳回歸時進行權力交接、部隊進駐等具有紀念價值的歷史瞬間,讓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的思想教育,對青少年一代而言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評價學生,尋找學習中的閃光點、進步之處進行表揚鼓勵,增加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快樂因素,這也能夠達到推動教學有效開展的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充分整合各種資源因素,不斷優(yōu)化方法模式,形成合力推動教學工作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張春偉.高中歷史教學改革初探[J].學周刊.2015(05)
[2]王曉樂.試論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5(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冠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