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名
河南省商水縣教師進修學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方法
郭大名
河南省商水縣教師進修學校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民對心理健康日益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性活動,也要不斷加深對個體心理的研究。本文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方法的內涵、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的關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功能及其實現(xiàn)三方面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青少年學生
說理教育是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傳統(tǒng)優(yōu)勢,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單一的說理教育法也逐漸顯現(xiàn)出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有時也常被誤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需要新的發(fā)展。心理疏導是黨的十七大報告在談到“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時提出的一種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毙睦硎鑼н@個概念的提出并不是簡單的針對心理現(xiàn)象的疏導活動,也不同于西方的心理咨詢概念,它標志著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發(fā)展。從說理教育到心理疏導,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fā)展軌跡。
疏導的本來含義即疏通、引導。心理疏導方法是指針對人們心理和思想上的各種問題而進行疏通和引導的方法。把疏導這個概念和心理連接在一起,主要強調對人們心理積淤的疏通和引導,使之導向積極健康的軌跡。
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心理疏導既是對醫(yī)學、心理學領域的心理疏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概念的借鑒和運用,同時也是對醫(yī)學、心理學意義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概念的超越和發(fā)展。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導內涵既包含有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方面的內容,但也不局限于其所包含的領域,而是從更為廣闊的視域來對人們心理、思想等問題進行疏通引導。并且由于心理疏導者的主體不同,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區(qū)別。
因此,心理疏導既是一個醫(yī)學、心理學概念,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中,它又具有特定的含義。我們對心理疏導的理解就不能僅僅從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的層面來理解,而應把心理疏導看成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fā)展,把心理疏導看成是一種通過疏導心理層面的問題來達到思想溝通引導作用的一種教育方法。
強調心理疏導與心理咨詢的不同,是強調兩者在學科和話語體系的不同,是強調心理疏導雖然以心理問題為切入點,但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新的發(fā)展。概言之,心理疏導的提法意味著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的發(fā)展。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存在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疏導不是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等這樣的兩分關系,而是包含與被包含、實踐與功能的一體性關系。從根本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通過“以人為本”的理念和“人的全面發(fā)展”價值目標找到了與心理疏導內在關聯(lián)的橋梁。從更為微觀的角度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也必然產生心理疏導的作用和功效。從具體表現(xiàn)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驗證了自己的價值和魅力,也是在實踐中展現(xiàn)了心理疏導的功能。
1.心理疏導為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在經濟體制的轉型時期,社會改革和市場具有的雙重效應在學生的心理變化上體現(xiàn)出來。受市場經濟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和物質利益觀念空前膨脹的巨大沖擊,許多青年學生心理上產生失衡。還有許多青年學生對學習、戀愛、人際交往、環(huán)境適應等方面的認識產生偏差,情緒上波動不穩(wěn),意志上搖擺不定,從而形成痛苦、猶豫、失望的消極心理。要使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運用心理疏導的方法和理論,對青年學生的認知、情感和意志過程起作用,通過對認知因素、認知結構的調整,轉變他們的認識角度,擴大認知范圍,從而使他們以全面而深入的視野認識到自身所面臨的社會形勢和肩負的重任。同時通過心理疏導手段對青年學生的心理進行全方位的調整,進一步發(fā)展健康的心理,使其從根本上接受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
2.心理疏導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僅取決于教育的內容,還取決于青少年學生對教育內容的接受程度。心理疏導本著尊重理解、積極關注和真誠的態(tài)度,遵循平等性、尊重性、交友性、保密性原則,在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建立一種和諧的心理氣氛,是與來訪者的自我意識進行的一種潛移默化的交流過程。心理學證明:人在心情愉快、身心和情緒十分和諧的情況下,就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觀點。
3.心理疏導方法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要對癥下藥,就必須全面掌握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和現(xiàn)實問題,然而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心理是非常復雜的,僅用傳統(tǒng)的手段和方法很難真正掌握他們的現(xiàn)實問題,而心理疏導則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一是心理疏導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較為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人格特點等心理因素,達到預測和控制行為的目的,為工作提供依據(jù)和方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對涉及的學生敏感區(qū),通過心理投射技術,了解其內心世界隱含的深層意義。分析這些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和實質,進而確定采取什么樣的治療方案,這樣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的放矢。三是通過心理測試建立青少年學生心理檔案,篩選出重點對象和重點問題,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針對性。
[1]佘雙好.從說理教育到心理疏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7).
[2]周艷榮.論心理疏導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