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陶
股東與資本市場對文德恩治下的大眾給予了肯定。
“人民對偉大人物的‘忘恩負義,是一個偉大民族的標志。”打贏二戰(zhàn)的丘吉爾深得民心,卻在隨后的大選中黯然下臺。在個人魅力與集體利益的博弈中,歷史的選擇往往是后者——大眾汽車集團似乎正在商業(yè)版圖上重演這一時刻。
德國媒體在4月對大眾“教父”皮耶希進行了采訪,這位77歲的大眾集團監(jiān)事會主席表示已經與董事會主席馬丁·文德恩“保持距離”。
鑒于皮耶希強大的統(tǒng)治力,分析一致認為這場斗爭將以后者的離開為結束,隨后,文德恩也確實缺席了上海車展。熟料一周后,劇情的反轉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皮耶希攜妻子吳淑娜共同遞交了辭呈,離開大眾。
文德恩與皮耶希的漸行漸遠被普遍認為有六點原因:美國市場表現(xiàn)疲軟;廉價車項目進展緩慢;與鈴木聯(lián)盟破裂導致錯失東南亞市場份額;大眾核心品牌的利潤率低于主要競爭對手;MQB平臺零部件通用化率水準未能減少生產復雜性并降低成本;管理理念出現(xiàn)了差異,文德恩崇尚中央集權,對所有項目都錙銖必較,導致項目無法推進,而皮耶希更推崇適當放權給全球各區(qū)域管理層以快速應對競爭和市場環(huán)境變化。
當然,圍繞著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的慢人一步以及對中國市場的巨大依賴正令大眾集團喪失其在全球的長期競爭力。
不過,這些因素并未令大眾逐步壯大并威脅豐田霸主地位的腳步放緩。相反,股東與資本市場對文德恩治下的大眾給予了肯定。
4月16日,在奧地利薩爾茲堡,從20人監(jiān)事會中遴選6人組成的主席團對文德恩的去留進行了討論,6人主席團中包括:皮耶希本人,保時捷家族的代言人、皮耶希的堂弟沃爾夫岡·保時捷,下薩克森州州長魏爾,以及工會的三位代表——最終文德恩留任的方案以5︰1通過。
2014年大眾汽車終于在銷量成績榜上取代豐田稱霸全球。然而對于文德恩而言,與豐田的比較仍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銷量的超越固然可喜,但是利潤的比較無疑會令大眾目前的窘境畢現(xiàn)。
成本節(jié)約計劃是文德恩取得董事會信任的關鍵因素。文德恩計劃到2017年大眾集團乘用車研發(fā)成本節(jié)約54.4億美元。但是到目前為止,文德恩僅實現(xiàn)了15億美元的成本縮減。
反觀皮耶希,其為大眾帶來的技術革新以及一系列精彩的收購已成“過眼煙云”,但是其家族影響力仍然左右著大眾汽車。
盡管皮耶希辭職,但整個皮耶希家族在大眾汽車仍有強大的話語權。他們仍占據(jù)著大眾監(jiān)事會資方一半席位,并掌握著50.7%的投票權。而皮耶希依然保有在家族投資企業(yè)保時捷控股的董事會席位。
因此,大眾汽車無法從企業(yè)基因中抹去皮耶希的烙印,未來的發(fā)展決策中,皮耶希的勢力仍將產生影響。但同時,大眾早已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企業(yè)之一,董事會與監(jiān)事會將始終保持步調,無論是全球銷量稱霸還是MQB平臺、中國市場仍面臨挑戰(zhàn),功過是非并不會由一人承擔,也不會因為誰的離去而輕易陷入泥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