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張曉晨 苗變 陳金芳
摘 要 在數字網絡迅速發(fā)展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媒體向數字領域發(fā)展,開辟按需服務新業(yè)態(tài),推進技術進步下的服務改革都是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以網絡為平臺的期刊采編系統(tǒng),以供作者投稿,編輯編修,專家審稿,論文作品的發(fā)布,讀者的評論等。在線采編系統(tǒng)是B/S架構,采用.net平臺,系統(tǒng)的擴展性很強,系統(tǒng)能夠及時升級更新,界面美化,數據有序方便,方便了期刊的工作流程。
關鍵詞 期刊采編系統(tǒng) B/S架構 .net平臺 模塊
中圖分類號:TP311.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26
Journal Editors System Design Based on B / S Architecture
——Take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ditorial Platform as an example
ZHANG Rui[1], ZHANG Xiaochen[2], MIAO Bian[1], CHEN Jinfang[1]
([1] Journal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
[2] Xi'an Sancai Technology Industrial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network environment, traditional media to digital areas of development, open up a new form of on-demand services, and promote technical progress under service reform is the only way to obt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twork as a platform for journals editing system for author contributors, editors editing, expert reviewers, publishing, reader comments and other paper work. Online editing system is B/S architecture, using .net platform, highly scalable system, the system can timely updates, interface landscaping, convenient and orderly data to facilitate the journal workflow.
Key words journal editors system; B/S architecture; .net platform; modules
0 引言
期刊出版是學術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量,而網絡技術的應用催生數字期刊出版新業(yè)態(tài)和數字圖書館的發(fā)展。我刊2009年以前一直使用電子郵箱或郵政郵箱投稿、審稿,效率比較低下。期刊出版需要審視環(huán)境的變化作出應對,因此,面對WEB2.0帶來的新模式,調動讀者作者參與的積極性和組織好這些積極性是辦好數字時代期刊的基礎。微軟首席執(zhí)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未來將不會有報紙、雜志和電視節(jié)目,在未來10年中,所有都將上網。靜態(tài)媒體未來很難生存……我們現在需要辯論的是傳統(tǒng)媒體究竟是在1年、2年、5年還是10年內消失?!被谧髌焚Y源的知識發(fā)掘和按需服務是增值的重要途徑,在數字網絡迅速發(fā)展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媒體向數字領域發(fā)展,開辟按需服務新業(yè)態(tài),推進技術進步下的服務改革都是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由此產生了以網絡為平臺的期刊采編系統(tǒng),以供作者投稿,編輯編修,專家審稿,論文作品的發(fā)布,讀者的評論等。
《武漢工程大學學報》學報編輯部采用西安三才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開發(fā)的采編網絡平臺,于2009年初建成,運行已有5年;自從使用期刊在線采編系統(tǒng)以后,編輯部的辦公費用大幅下降,而辦公效率卻直線上升,學報影響因子也穩(wěn)步上升;而且,在綜合使用網絡平臺后,提升了學報的影響力,為我校學報的快速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優(yōu)良的編校質量再輔以網絡平臺這個有力的翅膀,互相促進,相得益彰,進一步提升辦刊水平。
1 在線采編系統(tǒng)的架構
我刊期刊在線采編系統(tǒng)是B/S架構,即B/S結構,是指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對C/S結構的一種變化或者改進的結構。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是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服務器端實現,形成所謂三層3-tier結構。B/S結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操作而不用安裝任何專門的軟件,只要有一臺能上網的電腦就能使用,而且客戶端零維護;系統(tǒng)的擴展性非常容易,只要能聯網,再由系統(tǒng)管理員分配一個用戶名和密碼,就可登錄使用。這種模式統(tǒng)一了客戶端,將系統(tǒng)功能實現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務器上,簡化了系統(tǒng)的開發(fā)、維護和使用。
2 在線采編系統(tǒng)相關技術
2.1 .net平臺
同時,該系統(tǒng)采用.net平臺,它是包括語言、類、框架和開發(fā)工具的一個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net平臺包括了VC++,VJ#,C#等語言和及其各自的類庫,其中微軟首推的是C#語言。其類庫非常強大,控件也很多,因此利用此平臺編程非常輕松,同時也非常廉價。目前.net平臺主要是用的visual studio2005和2008版,各自的框架是2.0和3.0。
該系統(tǒng)綜合了B/S結構和.net平臺的優(yōu)點,使得系統(tǒng)的擴展性很強,能使成熟的產品通過這種結構本身的優(yōu)勢,增加一些新的功能,新的接口,甚至更換其中過時的插件,使系統(tǒng)能夠及時升級更新。
2.2 數據庫支持
在.net平臺的后方,有數據庫SQL Sever數據庫的支持,數據庫中各個字段,控制著B/S結構服務器端(Server)各個欄目的秩序化;用戶在瀏覽器前端(Browser)進行的所有的操作,都會自動提交到服務器端,SQL數據庫會記錄下所有的這些操作記錄,并且根據操作的類型,形成有序的表單;當用戶在瀏覽器端提交檢索命令或者是統(tǒng)計命令的時候,服務器端會把這些命令轉換為SQL命令,SQL會根據之前接受過的命令進行有條件篩選,從而選擇出前段需要的詳細內容,以瀏覽器端的形式顯示出來。
3 在線采編系統(tǒng)的功能設計
期刊在線采編系統(tǒng)包括作者在線投稿查稿系統(tǒng)、專家在線審稿系統(tǒng)、編輯在線辦公系統(tǒng)、網上免費公開發(fā)布系統(tǒng)等,如圖1所示。
圖1 編輯采編系統(tǒng)流程圖
3.1 作者在線投稿查稿系統(tǒng)
(1)作者首次投稿,必須先注冊,填寫姓名、聯系電話等信息;投稿時填寫標題、關鍵詞等信息,編輯就省去信息輸入工作,大大減輕了編輯的非智能工作。(2)作者可隨時登錄編輯部網站,查詢稿件進程和具體進展,一則節(jié)省了電話費,二則節(jié)約了編輯的工作時間;作者發(fā)給編輯的郵件會自動發(fā)到責任編輯信箱中,方便了作者與編輯之間的溝通。(3)作者可以直接上傳修改稿,并查看稿件各個版本的文件,如清樣,節(jié)省郵寄費用,縮短發(fā)稿周期。(4)有可開放式專家收集系統(tǒng),發(fā)動作者可以把一些德才兼?zhèn)涞膶<疫x入審稿專家?guī)臁?/p>
3.2 專家在線審稿系統(tǒng)
(1)專家可在線查看稿件、填寫審稿意見,節(jié)省了打印、郵寄費用,縮短審稿周期,提高期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2)專家可在線及時修改個人信息,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降低了寄錯樣刊和審稿費的可能性。(3)專家審稿超期時,可自動發(fā)郵件或短信催促,以便專家在要求時間內完成審稿。對于專家超期未審回稿件,可以對編輯進行提醒,以便采取其它措施。(4)審稿專家可通過內部郵件與編輯進行聯系,對于不能接受的審稿任務可以很方便“退審”,避免專家壓稿。
3.3 編輯在線辦公系統(tǒng)
(1)可自動發(fā)送收稿通知。具宏變量替換功能,如收稿、錄用等通知中的作者、稿件標題等可自動代入;自動形成稿件登記本,不需要人工輸入,大大減輕了編輯的非智能工作。(2)可在系統(tǒng)中集成初審、外審、編輯加工內容和要求等,期刊規(guī)范得到有效的傳承。簡化外審專家指派工作,可根據稿件的學科領域,自動指派責任編輯和初審編輯,不需人工干預。采編系統(tǒng)可以根據審稿方向、關鍵詞等自動匹配專家,還可標識出專家的在審稿件數等作為派審的參考??煞奖懔私庾约褐概沙鋈サ耐鈱彙⑼烁牡臓顟B(tài)和進度,以及作者、專家對任務的知悉狀態(tài),以便采取針對性措施。所有編輯(包括編務)對自己負責的稿件和任務一目了然,避免工作遺漏。(3)可對保密審查書、打印稿等文件進行有效管理。安排刊期和刊期調整,目錄自動形成??蓪ν陡辶俊l(fā)刊周期、錄用情況等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對特種稿件加以備注并提醒。(4)支持遠程辦公,在假期、出差時能及時處理稿件。
3.4 網上免費公開發(fā)布系統(tǒng)
編輯部將近五年的期刊發(fā)表論文都上傳到期刊在線采編系統(tǒng),方便作者和關心本刊的讀者查閱利用本刊的成果,有利于提高本刊的影響力。
4 結語
當今科技迅猛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和現代化通信技術等數字媒體技術得到了普遍的應用,編輯出版業(yè)也隨之發(fā)生網絡化和數字化的革命性變化,如今科技編輯的工作大都在計算機和網絡中實現的。①作為一個省屬高校的學報,更需要通過多種傳播途徑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如利用網絡平臺建立虛擬社區(qū)、微博、微信、博客等,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如博客、微信、微博等在出版發(fā)行領域逐步推行,在網絡平臺上充分利用這一技術也是一個新的方向。②
全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發(fā)表要從單一、單向型轉向全景式、立體式、互動式、不間斷型轉變,傳播手段要從傳統(tǒng)的文、圖型向文字、圖片、視頻、微博等復合型模式轉變。
注釋
① 張瑞,陳金芳.現代科技期刊編輯的內涵[J].學習月刊,2014(3):107-108.
② 張瑞,苗變,陳金芳.努力打造高水平科技期刊的實踐和構想[J].科技與出版,2015(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