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菊 劉燁煒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5)05-000-01
摘 要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展開和日益高漲,2014年國務院下發(fā)《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推動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但學校對外開放的實際狀況不容樂觀,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到底難在哪?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對學校對外開放難的原因進行論述,并找到了一些解決辦法,為學校體育場館真正的對外開放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 學校 體育場館 對外開放
一、學校體育場所對外開放難的原因
(一)組織管理的問題
當校門對外敞開,必然影響到體育場館相關設施、教學區(qū)域和校區(qū)環(huán)境的管理。前來參加體育鍛煉的市民一般都是選擇課余時間,校方很難在周末、假期分出太多的時間來進行管理體育場館,所以管理問題是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一件棘手問題。
(二)安全及責任劃分問題,實難保證
開放后學生安全管理,外來人員魚龍混雜,學校怕對學生造成傷害。參加鍛煉的居民,如果發(fā)生意外,責任應該由誰負責也是一大難題。
(三)維護和經費問題
運動場地和設施使用率增高的同時,勢必對各硬件設備造成損傷。學校的體育場館開放以服務性質為主,而建設和維護都需要大筆經常性投入。場館的損耗、日常養(yǎng)護、場地維修、人員工資,開銷很大,學校無能力支付。
二、學校體育場所對外開放難的解決辦法
(一)加強社區(qū)體育建設,讓部分居民留在社區(qū)進行體育鍛煉
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現在城鎮(zhèn)居民數量已經超過了農村居民,越來越多的人走進了社區(qū)。社區(qū)應加強體育建設,滿足社區(qū)居民鍛煉身體的需求,讓部分居民留在社區(qū)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減少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負荷。
1.加強政府部門宏觀管理
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轉變舊有觀念,提高對城市社區(qū)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社區(qū)體育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制定適合本區(qū)域發(fā)展的社區(qū)體育發(fā)展規(guī)劃,指導本地區(qū)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文化活動。
2.完善街道微觀管理
街道辦事處對轄區(qū)的社區(qū)體育具有領導、管理的職能,是社區(qū)體育管理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所以,必須加強社區(qū)體育的基層管理,完善街道社區(qū)體育的微觀管理,發(fā)揮其對社區(qū)體育建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功能。
3.構建合理的設施服務體系
加強社區(qū)內的單位、企業(yè)、學校之間的聯系,依托他們現有體育場地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提高體育場地資源的使用效率。
(二)加強學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讓學校體育對外開放安定有序
1.學校專門管理
學校應積極引導,并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如建立合理收費、持證入園等制度,將體育場館運營的經濟收入彌補體育場館日常的維護維修支出,在編教職員工可以兼職體育場館管理崗位,給予相應的崗位待遇。
2.學校與社區(qū)共同管理
積極發(fā)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能動性,讓社區(qū)居民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體育鍛煉,避免閑、散社區(qū)居民因參加體育鍛煉所造成的校園安全問題。政府部門及街道辦事處主導,充分發(fā)揮其行政管理優(yōu)勢,促進社區(qū)和學校的合作,使資源做到有機整合,并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從而使體育鍛煉變得安定、有序。
3.承包形式的管理模式
學校體育場館除了上課時體育教學以外,其他時間交由承包方來管理,學校與承包方簽訂合同,課外運營、設備維修維護以及參加體育鍛煉居民的傷害事故認定由承包方負責。
(三)加強制度建設及宣傳力度,讓體育鍛煉者更加文明守紀
1.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應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依據
國家應建立健全學校對外開放相應的法律,使前來參與體育鍛煉的居民明白相應的責任和義務,提高學校對外開放的安全性。
2.相關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使體育鍛煉者更文明、社會更和諧
社區(qū)居民進入學校參加體育鍛煉之時,應當遵守相關規(guī)章制度,服從管理,自覺愛護體育場館。政府有責任開展一些文明參加體育鍛煉方面的宣傳,學校也可以讓前來參加體育鍛煉的居民簽訂安全文明公約,社區(qū)體育組織向居民開展安全、文明健身教育等。
三、結語
在國家積極倡導加快體育產業(yè)的今天,不同的學校有著不同的特點,有些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時機、條件還不成熟,各學校應把校園的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尋找符合學校特點的管理模式,政府主導牽頭,社會積極參與,制定法律、落實制度、權責分明,讓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不再難。
參考文獻:
[1] 胡全.我國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研究[J].中國科技博覽.2009(12):157-159.
[2] 李曉天.我國城市社區(qū)學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現狀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1(5):108-110.
[3] 曾亦斌,楊曉生,李建平.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經營管理的應用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2(5):101-102.
[4] 郭超.學校操場開放教學健身擬分區(qū)[N].新京報.20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