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研究

    2015-06-05 15:29:24殷淑燕殷方圓李慧芳
    關(guān)鍵詞:本區(qū)陜南漢江

    黨 群,殷淑燕,殷方圓,李慧芳,王 蒙

    (1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陜西西安710119;2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研究

    黨 群1,2,殷淑燕1*,殷方圓1,李慧芳1,王 蒙1

    (1陜西師范大學旅游與環(huán)境學院,陜西西安710119;2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054)

    根據(jù)陜南漢江上游明清時期山地災害史料,統(tǒng)計分析了1368—1911年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頻率,并對發(fā)生的時空規(guī)律進行了探討。結(jié)果表明: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主要有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災害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2.9年發(fā)生一次。山地災害可分為4個階段:1368—1467年呈減少趨勢,1468—1567年呈上升趨勢,1568—1717年呈下降趨勢,1718—1911年為高頻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季節(jié)分布不均,主要發(fā)生在夏秋兩季的6—9月。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在空間分布上存在差異,安康盆地的安康市和旬陽,漢中盆地的勉縣、南鄭為高頻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嵐皋、鎮(zhèn)坪,秦嶺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陽、丹鳳為低頻中心。研究區(qū)地質(zhì)地貌是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基礎(chǔ),氣候水文是主導,人類活動是山地災害的致災因子。

    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

    Keywords:Ming and Qing dynasty;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mountain hazards

    地處秦嶺-大巴山區(qū)的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是山地災害的多發(fā)區(qū)和重災區(qū)[1-2]。為此,陜西省從2011年開始實施貫穿“十二五”規(guī)劃的陜南地質(zhì)災害地區(qū)移民搬遷工程。同時,漢江上游地區(qū)是我國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的水源地,其山地災害導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會對南水北調(diào)中線供水安全產(chǎn)生極大影響。進行該區(qū)山地災害的相關(guān)研究,對深入認識山地災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并進行災害防治,對保護南水北調(diào)中線水源地生態(tài)環(huán)境以及區(qū)域移民搬遷具有至關(guān)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從地質(zhì)學和災害學角度對陜南地區(qū)山地災害進行的研究頗多[3-4],從地理學角度對陜南歷史時期洪澇災害進行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5-9]。但目前尚無專門針對陜南漢江上游明清時期山地災害進行的研究。本文通過對明清時期陜南山地災害史料的收集、整理,運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明清時期該區(qū)山地災害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進一步探究造成山地災害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可能原因,厘清明清時期陜南山地災害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及與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關(guān)系。

    1 研究區(qū)域和資料選取

    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位于陜西省境內(nèi)秦嶺以南、巴山以北的山地河谷區(qū)域,包含陜西省漢中、安康、商洛3市27縣區(qū)。屬北亞熱帶邊緣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較為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700~1 200mm。米倉山、大巴山是本區(qū)暴雨中心區(qū),加上區(qū)內(nèi)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巖石破碎,地貌多為山地、丘陵和峽谷,坡陡山高,基巖裸露,風化殼覆蓋較薄,河槽調(diào)蓄能力弱,土壤蓄水能力差,易發(fā)生山地災害。

    依照災害成因,研究區(qū)域的山地災害可以分為:山坡重力作用(包括滑坡、崩塌、裂陷、剝落)、溝谷泥石流、河谷洪水和流域水土流失四類[9-10]。相對而言,流域水土流失是一種不具突發(fā)性特征的山地災害[11],其造成的影響在短期內(nèi)也不如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溝谷泥石流3種山地災害明顯,所以不易觀察和被史料記錄。因而,在進行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歷史資料統(tǒng)計時,主要對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發(fā)生時間、地區(qū)及災情的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溝谷泥石流3種災害進行統(tǒng)計。如“(褒城)褒水漲壞打鐘壩民舍(《褒城縣志》)”,“(鎮(zhèn)巴)五月大水,雷雹風雨如注,河水暴漲,木連根拔,蔽河而下,橋梁盡毀(《定遠廳志》)”,“(鎮(zhèn)安)六月初六日,山水漲發(fā),縣城西門外之紅花橋左右猝被淹浸(《故宮奏折抄件》)”是河谷洪水的史料記載;山坡重力作用災害的記載如:“(鎮(zhèn)巴)大水。五塊石山崩,壞市廛民屋(《定遠廳志》)”,“(旬陽)秋大水,山崩(《旬陽縣志》)”;而溝谷泥石流的記錄也出現(xiàn)在史料中,如:“(紫陽)縣城大暴雨,長灘溝發(fā)生特大型泥石流,漢水被壅為險灘(《紫陽縣志》)”,“(漢陰)八月望日夜,蛟出城東龍崗之阿,傾陷真武廟及附近墳墓,月水遂溢縣城。城東龍袞函由此得名(《漢陰縣志》)”。

    本文研究的時間區(qū)間為明清時期,對應(yīng)1368—1911年。自明代始,地方志、史料資料日漸豐富,而有清一代的史料數(shù)量更多,內(nèi)容更為具體,連續(xù)性更強,因而從明清方志、史料中較易得到相關(guān)災害資料。本文對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的統(tǒng)計主要是根據(jù)《陜西省自然災害史料》、《陜西歷史自然災害簡要紀實》、《西北災荒史》[12-14]和陜西地情資料庫中當?shù)馗骺h縣志,選取史料中有明確記載發(fā)生時間、地區(qū)及災情的山地災害事件,如:“(安康)八月初八日至十二日,大雨如注,漢水泛濫,更兼東西施家溝、陳家溝、黃洋河山水泛漲,圍繞城垣。十四日水高數(shù)丈,由城直入,沖塌房屋,淹斃人口(《故宮奏折抄件》)”。在對事件進行印證整理后,統(tǒng)計陜南漢江上游明清發(fā)生的山地災害。據(jù)統(tǒng)計資料顯示,1368—1911年的543年間,有明確記載發(fā)生時間、地點和災情的山地災害共187條,其中記載河谷洪水的有173條,山坡重力作用18條,溝谷泥石流6條。史料記載的山地災害多為河谷洪水災害,原因在于,較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河谷洪水受災面積更廣,較易被觀察,加之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大,在明清以農(nóng)業(yè)為本的封建社會中,也更受到史料修編者和統(tǒng)治者的重視,留下文字記錄。研究區(qū)域特殊的地質(zhì)地貌、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決定了該區(qū)屬山地災害易發(fā)區(qū),且本區(qū)由降雨導致的山坡重力作用(包括滑坡、崩塌、裂陷、剝落)、溝谷泥石流、河谷洪水三種山地災害多具有同步疊加、連續(xù)重復、交錯出現(xiàn)等特點[10],并以危害極大的山地災害鏈形式出現(xiàn)[11]。而以降水致災災種為鏈首的山地災害鏈又具有種類繁多、結(jié)構(gòu)復雜的特點[11]。因此,研究將該區(qū)山地災害作為整體,探究本區(qū)山地災害整體上的時空變化規(guī)律。

    在統(tǒng)計過程中,一年中有2次及以上山地災害時間記載的,均按1次統(tǒng)計。如1883年有文字記載的山地災害有:“(城固、西鄉(xiāng))清光緒九年,六月二十日,城固、西鄉(xiāng)猛雨,山水漲發(fā),沖淹沿江田廬、秋稼;八月,漢水漲,沖刷楊寨等四處田地(《故宮奏折》)”、“(嵐皋)六月二十八日大雨如注,山水陡發(fā),將該廳東南鄉(xiāng)自溢河壩起至筆架山止,及花栗樹保上嵐河等處,河狹水猛,居民不及遷避,淹斃大小人民六十一丁口,沿河房屋間被沖塌,兩岸秋禾田地水堰亦多沖刷(《故宮奏折抄件》)”以及“(鎮(zhèn)安)六月二十一日,天降大雨,溝水陡發(fā),致將居民江道元一家住房沖倒三間,壓斃男女大小七口(《故宮奏折抄件》)”、“(平利)是日,天降大雨,山水陡漲,將該縣西南鄉(xiāng),秋禾田地被水沖刷(《故宮奏折抄件》)”、“(褒城)八月江水漲發(fā),致楊寨等四處,濱江田畝沖刷二千二百三十八畝零(《續(xù)修陜西通志稿》)”,此處按1次統(tǒng)計。

    2 山地災害時空變化特點

    2.1 時間分布

    2.1.1 山地災害發(fā)生的頻次變化 圖1是以10年為單位統(tǒng)計的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梢钥闯?,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總體上表現(xiàn)為波動增加的趨勢。1398—1470年、1418—1427年、1448—1457年、1478—1497年、1558—1577年、1588—1637年、1668—1677年、1708—1717年、1748—1767年、1788—1797年無山地災害記錄,為山地災害少發(fā)期,或為史料記載的缺失。特別是1588—1637年長達49年無山地災害記錄,而這一時期正是16世紀末(1581—1644年)氣候轉(zhuǎn)冷期[15],各種災害頻繁發(fā)生。這種山地災害史料記載反常的現(xiàn)象,其原因可能是本時期正值明朝衰亡的萬歷、崇禎朝,社會動蕩,統(tǒng)治階級無暇對災害進行記錄,造成山地災害記錄的缺失。而在1408—1417年、1468—1477年、1518—1557年、1658—1667年、1688—1697年、1728—1747年、1778—1787年、1798—1911年山地災害發(fā)生最為頻繁,頻次依次為:2、3、2.3、2、2、2.5、2和4.8次,分別對應(yīng)明前期,明成化年間,明正德、嘉靖年間,清順治時期,清康熙中期,清雍正和乾隆前期,清乾隆后期以及清嘉慶以后,特別以嘉慶以后山地災害頻次最大。

    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年際分布與氣候變化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本文研究的明清時期正處于“明清小冰期”,小冰期是相對于之前全新世暖期總體上的變冷現(xiàn)象。15世紀初至20世紀初的氣候寒冷期內(nèi),氣候變化仍表現(xiàn)出頻率不同的冷暖波動:明初氣候較為溫暖,15世紀開始進入冰期寒冷時期,17世紀初中期為小冰期最盛期,19世紀為冷期,而18世紀和20世紀為暖期。其中1520—1560年、1620—1660年、1720—1730年、1830—1840年、1890—1916年為氣候冷暖波動或冷暖交替時期[16]。而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高發(fā)期1518—1547年、1728—1747年、1818—1837年、1878—1897年基本對應(yīng)氣候的不穩(wěn)定期。

    圖1 明清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頻次統(tǒng)計Fig.1 The mountain hazards frequency statistics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本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的頻率變化可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為1368—1467年,對應(yīng)明洪武至成化前期,山地災害呈現(xiàn)緩慢減少的趨勢,此階段初期本地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較多,其中1368—1417年所對應(yīng)的明初洪武至永樂中期的50年共發(fā)生5次山地災害,此后災害發(fā)生減少;第2階段為1468—1567年,為明成化初期至嘉靖后期、隆慶初期,災害發(fā)生呈緩慢上升的趨勢,本階段后期1518—1567年對應(yīng)的明正德、嘉靖時期,50年發(fā)生災害8次;第3階段為1568—1717年,對應(yīng)明隆慶前期至清康熙后期,本階段山地災害的發(fā)生再次呈現(xiàn)緩慢下降的趨勢;第4階段為1718—1911年,是清康熙后期直至清末,此階段為本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的高頻時期,共發(fā)生山地災害64次,平均3.02年發(fā)生1次,占山地災害總數(shù)的69.57%。

    2.1.2 山地災害的多項式擬合 以10年為單位,利用最小二乘法[17]對該區(qū)域明清時期山地災害進行6次多項擬合,得出圖1中的趨勢線。擬合方程為

    回歸決定系數(shù)R2=0.630 7,r=0.79,通過顯著性水平α=0.01的檢驗。式中y為山地災害次數(shù),x為以10年為間隔的序號,r為相關(guān)系數(shù)。擬合曲線顯示出10年尺度下山地災害的頻次變化具有顯著的波動性和階段性(緩慢減少期—緩慢增加期—緩慢減少期—快速增加期),也充分說明將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序列劃分為4個階段的合理性。

    2.1.3 山地災害的季節(jié)分布 除具有年際波動的特征,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的發(fā)生與季節(jié)和月份也有明顯的關(guān)系。鑒于本研究依據(jù)的歷史資料中,對山地災害發(fā)生具體時間的記載有的采用月份、有的采用季節(jié),在進行山地災害季節(jié)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時,凡對災害發(fā)生月份有明確記載的,統(tǒng)計到相應(yīng)的月份,凡對災害發(fā)生時間記載為某一季節(jié)的,則在對應(yīng)的三個月各記一次。這種統(tǒng)計方法雖然會造成合計總次數(shù)的增多,但對災害季節(jié)發(fā)生規(guī)律的闡釋不會造成影響。另外,采用這種統(tǒng)計方法,可以避免統(tǒng)計時“季”與“月”兩種單位的混淆,有利于對災害發(fā)生月份進行分析和總結(jié)[18]。

    根據(jù)歷史文獻記載,明清時期本區(qū)有明確月份或季節(jié)記載的山地災害115次,從表1可以看出,災害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月份(陽歷)和季節(jié)特點。災害發(fā)生最多的月份為7月,占總數(shù)的25.6%,其次為8月、6月和9月,分別占18.1%、16.9%和14.4%,而1月、2月、3月和12月則無山地災害記錄。山地災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占總數(shù)的75%。從季節(jié)上看,夏季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少,而冬季則無。夏季和秋季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多,是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在季節(jié)分布上的一個顯著特點。這與陜南漢江上游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兩季有關(guān)。

    表1 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季節(jié)和月份分布Tab.1 The seasonal and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mountain hazards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2.1.4 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周期性特點 為了探究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周期特點,運用Matlab小波方法對山地災害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不同時間尺度的周期變化特征,得到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的周期震蕩圖(圖2)。由圖2可見,研究區(qū)山地災害周期性明顯,存在不同尺度的周期變化:100a以上尺度、40~100a尺度以及40a以下尺度,周期中心分別是145a、55a、35a。其中100a以上尺度的周期震蕩最為明顯,期間陜南漢江上游的山地災害經(jīng)歷了多—少—多—少的循環(huán)變化;而45~100a尺度上也存在明顯的周期震蕩;相對而言40a以下尺度表現(xiàn)較不穩(wěn)定,多—少交替頻繁。

    圖2 明清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周期變化Fig.2 The mountain hazards cycle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2.2 山地災害的空間分布

    統(tǒng)計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各縣山地災害發(fā)生的頻次,并運用ArcGIS繪制成圖3。結(jié)果表明,勉縣、安康市、旬陽、南鄭等地山地災害發(fā)生較多,都在20次以上;其次為留壩、城固、白河、洋縣、鎮(zhèn)巴、平利、漢中市、西鄉(xiāng)、鎮(zhèn)安、寧強、佛坪、漢陰、石泉、商洛市、柞水、紫陽、寧陜等地,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為6~19次;嵐皋、洛南、山陽、鎮(zhèn)坪、商南等地山地災害發(fā)生較少,均在5次以下。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的空間分布具有明顯差異,安康盆地的安康市、旬陽,漢中盆地的勉縣、南鄭為兩個高頻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嵐皋、鎮(zhèn)坪,秦嶺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陽、丹鳳則是兩個低頻中心。秦嶺南坡各縣山地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平均為7.1次,大巴山地各縣平均為8.4次,大巴山地諸縣多于秦嶺南坡;而漢江谷地各縣山地災害發(fā)生次數(shù)平均為15.4次,為頻次最高的區(qū)域。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漢江上游谷地諸縣最多,大巴山地次之,而秦嶺南坡最少。其原因可能是明清時期漢江上游谷地諸縣地勢較為平坦,適合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聚集的人口較多,為山地災害承災體集中的區(qū)域,各種山地災害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強烈,史料記載也相對豐富,多出現(xiàn)“淹死人畜”、“漂流房屋”、“田苗盡傷”、“全城淹沒”、“溝渠橋梁盡壅圮”等記錄。而谷地南北的大巴與秦嶺山區(qū)雖然地質(zhì)地貌及水文條件更易造成山地災害的發(fā)生,但由于此區(qū)域山陡地薄,人口較漢江河谷地區(qū)少而分散,史料記載的山地災害發(fā)生頻率反倒不如漢江谷地諸縣頻繁。

    圖3 明清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空間差異Fig.3 The mountain hazards frequency spatial differences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3 討論

    3.1 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類型及特點

    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特殊的地質(zhì)地貌、氣象水文等自然條件決定了該區(qū)屬山地災害易發(fā)區(qū),加上人類長期不合理的資源開發(fā),使本區(qū)成為山地災害多發(fā)區(qū)。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發(fā)生的山坡重力作用災害中,除明天順五年(公元1461年)柞水“南山崩”未載明原因,及明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柞水“南山震裂”的原因為地震,其他都與降水有關(guān)。如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白河、旬陽“夏大雨,山崩”;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褒城“平地水深三尺,山崩石裂”;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洋縣“夏暴雨如注,水漲甚猛,北山崩裂,樹木連根蔽江而下,橋梁盡毀”;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安康“五月大水,山崩”。至清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年間,都有由于降雨引發(fā)的山坡重力作用造成山地災害的歷史記錄。可見本區(qū)山坡重力災害的誘發(fā)因素是長時間的持續(xù)降雨或暴雨。

    本區(qū)泥石流發(fā)生頻繁,分布廣,主要集中在溝谷上游段。明清時期本區(qū)泥石流記錄如:清乾隆二年(公元1738年)鎮(zhèn)安“樓子石一帶地方出蛟”,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8年)紫陽“縣城移動大暴雨,長灘溝發(fā)生特大型泥石流,漢水被壅為險灘”。幾乎每條泥石流的記錄中,都有記載該次災害帶來的影響,有“沖壞邑中田屋及小兒豬牛”、“水淹百余家”、“傾陷真武廟及其附近墳墓”、“沖沒草房四間,地60余畝,淹斃民婦一口”這類造成居民生命財產(chǎn)損失的,也有“漢水被壅為險灘”、“月水遂溢縣城”這類造成河流堰塞的。在收集的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史料中,山坡重力作用及泥石流災害記錄相對較少,可能是因為這兩種山地災害并不像河谷洪水影響范圍大,不容易被觀察和記錄。而在收集到的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災害歷史記錄中,84%為清代的災害記錄,特別是清嘉慶之后的占到72%。其原因可能是清朝的賑災制度促成了地方對相關(guān)山地災害較詳細的記錄和上報,再加上清嘉慶之后陜南人口數(shù)量增加,人口分布呈現(xiàn)由漢江谷地到秦巴山中高山區(qū)的特點,作為山地災害承災體的人在本區(qū)分布范圍更廣,如此,多發(fā)在秦巴中高山中的山地災害才得以較多地記錄下來。從山地災害發(fā)生的空間上來說,明清時期研究區(qū)的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災害在漢江谷地(褒城、城固、洋縣、漢陰、安康、旬陽、白河)、秦嶺南麓(鎮(zhèn)安、留壩、佛坪)和大巴山地(紫陽、鎮(zhèn)巴、平利、鎮(zhèn)坪)都有發(fā)生。

    史料中,本區(qū)河谷洪水災害記載豐富。發(fā)生在明朝的河谷洪水災害文字記錄較為簡單,在對洪水災情進行簡單描述的同時,也涉及洪水造成的損失。如“(勉縣)六月,漢水漲溢,傾沔縣城(《漢中府志》)”,“(城固)漢江溢漲(《城固縣志》)”,“(南鄭)七月漢江漲,漂壞民舍(《南鄭縣志》)”。至清朝,史料中對此類災害的描述日趨詳盡,如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洋縣)夏暴雨如注,水漲甚猛,北山崩裂,樹木連根蔽江而下,橋梁盡毀(《洋縣志》)”,嘉慶二十年(1815年)“城固等九廳州縣六月內(nèi),雨水稍多,以致山河水發(fā),民房地畝營田間被沖淹,城垣衙署兵房等項,亦有被水淋塌(《故宮奏折抄件》)”,光緒九年(1883年)“(嵐皋)六月二十八日大雨如注,山水陡發(fā),將該廳東南鄉(xiāng)自溢河壩起至筆架山止,及花栗樹保上嵐河等處,河狹水猛,居民不及遷避,淹斃大小人民六十一丁口,沿河房屋間被沖塌,兩岸秋禾田地水堰亦多沖刷(《續(xù)修陜西通志稿》)”。

    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具有同步疊加、連續(xù)重復、交錯出現(xiàn)等特點,常形成山地災害鏈[10]。降水是導致本區(qū)山地災害鏈形成的首要原因。這在史料記載中亦有體現(xiàn),如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洋縣)七月大雨旬日,南北各山溪俱起蛟發(fā)洪,樹木蔽江而下,漂沒田地房屋人口甚多(《洋縣鄉(xiāng)土志》)”,咸豐八年(1858年)“(鎮(zhèn)巴)大水。壞民田廬,大池堡、袁家溝山崩,民幸無傷(《定遠廳志》)”,光緒二十年(1895年)“(城固)先旱后澇,大雨40多天,洪水裂石摧山,漂沒田舍,人畜傷亡(《城固縣志》)”,以及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鎮(zhèn)坪)雨澇48天,苞谷青空。八月二十八日大水……東關(guān)外、茅壩和的中心場、白土嶺、猛子崗同時山崩,河水被阻(《鎮(zhèn)坪縣志》)”。

    3.2 明清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原因分析

    地質(zhì)地貌是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基礎(chǔ),氣候水文是主導[19]。自然條件疊加明清時期人類長期不合理的資源開發(fā),使研究區(qū)山地災害多發(fā),并對人類社會帶來巨大危害。

    3.2.1 明清時期陜南山地災害的自然條件 地層巖性是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的物質(zhì)基礎(chǔ)。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的地質(zhì)基礎(chǔ)是東西走向的秦嶺褶皺帶和大巴山翹起。本區(qū)受多次構(gòu)造運動的塑造,境內(nèi)的褶皺、斷裂發(fā)育,山高溝深、坡度陡、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巖石破碎,構(gòu)成了發(fā)生山地災害的地質(zhì)條件。另外,本區(qū)大部山體巖體是強風化千枚巖,重力崩塌和錯落滑坡活躍。區(qū)域基巖風化殼覆蓋主要為較薄的新生代坡積物和洪積物,加上山體高聳溝谷縱深,雨季到來時山洪頻發(fā),并常伴有泥石流災害[10]。而漢中、安康盆地周邊土質(zhì)為膨潤土,在局地持續(xù)或強降雨的情況下,滑坡、泥石流并發(fā)災害極為嚴重[13]。

    地形地貌是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的決定性因素。陜南漢江上游在地貌上屬石質(zhì)高中山山地,秦嶺—漢江谷地—大巴山自北向南排列,形成兩山夾一川、南北高中間低的地勢結(jié)構(gòu)[4]。區(qū)內(nèi)漢江主要河段為“U”形峽谷及基巖山坡[20],河谷地區(qū)在石泉、紫陽、安康和旬陽段河道彎曲程度大,且此河段流域內(nèi)南北支流多,水量豐富,洪水匯水迅速。本區(qū)地貌上山高谷深、河流深切、陡坡、地形復雜多樣的特點,為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泥石流等山地災害的發(fā)生提供了地形地貌條件。

    氣候水文是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的主導因素。陜南漢江上游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半濕潤季風氣候區(qū),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造成夏秋季節(jié)的暴雨或長時間持續(xù)降雨[6],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9]。高強度、長時間的降雨是本區(qū)河谷洪水的起因,也是產(chǎn)生山坡重力作用、泥石流的水源條件和激發(fā)因素。從史料記載中,可見“(寧強、南鄭)六月大雨,暴溢,巨木蔽江而下抵南岸”,“(鎮(zhèn)安,洛南,山陽、商南)閏六月驟雨,山水泛漲,傷稼穡”,“(略陽)五月,大雨,高家山崩”,“(白河、旬陽)夏大雨,山崩”,“(寧陜)六月大雨六十日,諸谷皆溢”,“(洋縣)夏,暴雨如注,水漲溢,北山崩裂,樹木蔽江而下”的記錄。以上對山地災害的描述,無不指出降雨是災害發(fā)生的誘因。研究表明,明清時期本區(qū)山地災害主要集中在夏秋兩季,6—9月山地災害占全年山地災害的75%。山地災害與區(qū)域降雨在發(fā)生季節(jié)上的一致性,也反映了降雨與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的必然聯(lián)系。另外,除了季節(jié)降水致使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集中分布于夏秋季外,明清時期氣候的冷暖波動與研究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年際分布也存在一定的關(guān)系。在“明清小冰期”這個從15世紀初至20世紀初的氣候寒冷期內(nèi),1520—1560年、1620—1660年、1720—1730年、1830—1840年、1890—1916年為氣候冷暖波動或冷暖交替時期[16],而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高發(fā)期1518—1547年、1728—1747年、1818—1837年、1878—1897年基本對應(yīng)氣候的不穩(wěn)定期。

    3.2.2 明清時期陜南山地災害與陜南漢江上游人口增殖 災害是社會與自然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災害的形成就是承災體不能調(diào)整、適應(yīng)環(huán)境變化的結(jié)果[21]。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山地災害的發(fā)生,除受上述地質(zhì)地貌和氣候水文自然因素影響外,還與承災體密切相關(guān)。承災體是災害因子作用的對象,是人類及其活動所在的社會與各種資源的集合[2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承災體就沒有災害。因此,在對明清時期本區(qū)山地災害的原因進行分析時,有必要考察作為承災體的區(qū)域人類活動的特點,并分析人類活動對山地災害發(fā)生產(chǎn)生的影響。

    明清時期,本區(qū)人類活動最主要的特征是經(jīng)濟型移民的遷入[23]。明初陜南封禁,人口主要集中在漢水谷地;永樂至宣德移民逐漸遷入,逐漸難以禁止;成化年間政府承認流民合法性導致移民浪潮,此時移民主要集中于漢水沿岸和部分山區(qū)。明末清初,由于兵禍不斷,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人口大幅下降,即使是河谷地帶也人口稀少,更不用說丘陵山地。至清康熙、雍正朝,外省移民零星遷入陜南,但清代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移民高潮則出現(xiàn)在乾隆初年至四十年,并且隨著移民的增多,其分布出現(xiàn)了由盆地至低山丘陵的趨勢。其后,人口增長速度減緩,至嘉慶初進一步放緩,嘉慶中至道光年間再現(xiàn)移民高峰。根據(jù)蕭正洪[24]的研究,康熙中期陜南人口在49萬左右,而到了道光初,增至396萬,這樣的人口高速增長主要是由于移民的遷入造成的。其中,山地各縣的人口增長主要依靠外來人口的遷入。

    通過將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的山地災害與本區(qū)移民遷入和人口變化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明清時期各時段山地災害的發(fā)生頻次高低與移民遷入造成的人口增減存在較好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在移民興盛、人口增多的時期,山地災害頻次有所增加,而在人口大幅減少的時期,山地災害頻次降低甚至無山地災害記錄。本區(qū)山地災害在1468—1477年出現(xiàn)的高峰期,對應(yīng)隨明成化年間因政府承認流民合法性而至的移民浪潮,遷入本區(qū)人口增多;1588—1637年間正值明朝衰亡的萬歷、崇禎朝,社會動蕩災禍頻仍,研究區(qū)人口大幅減少,此時段無山地災害的相關(guān)記錄;1728—1747年的山地災害高峰期,則對應(yīng)清雍正和乾隆前期,在經(jīng)歷了康熙招墾后,陜南在雍正、乾隆時期移民增多,人口增加;而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最高的1798—1911年間,為清嘉慶以后至宣統(tǒng),由于前期移民招徠政策的成效顯現(xiàn),陜南漢江上游人口增殖迅猛,再加上玉米、馬鈴薯等高產(chǎn)旱作糧食的引進,本區(qū)人類分布范圍日廣,由河谷丘陵地區(qū)走向中高山地[25],隨著作為山地災害承災體的人口增多、分布范圍日益廣泛,本區(qū)地質(zhì)地貌、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造成的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泥石流等更加普遍地作用于承災體,由“災”而成為“災害”,反映在各種歷史文獻記載中的山地災害在發(fā)生頻次及地點上都明顯增多。

    在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中,人類既是承災體,又是致災因子[22]。隨著明清時期本區(qū)人口增殖,與之相伴的是對自然資源的不合理開發(fā)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由于明清人口增殖的壓力,明清政府均鼓勵山區(qū)開發(fā)及向山區(qū)轉(zhuǎn)移人口[23]。尤其在清中后期,由于平川和低山丘陵區(qū)的土地利用幾乎飽和,移民走向秦巴深山老林區(qū)。因發(fā)展生產(chǎn)的需要,受制于生產(chǎn)技術(shù)的低下,刀耕火種的粗放耕作方式以及對坡地的耕墾在研究區(qū)普遍存在[25]。這種濫伐森林、耕墾坡地等不合理的資源開發(fā)活動造成了本區(qū)山地自然植被的破壞,以致每遇久雨、暴雨,就會引起強烈的坡面沖刷,造成嚴重的河谷洪水災害和水土流失,致使局部山體失去平衡,隨之發(fā)生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災害[26]。進而,研究區(qū)山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以及水土流失的加劇,進一步引起平川地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連鎖反應(yīng)[27],造成清中后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頻繁。

    明清時期研究區(qū)山地災害,既有地質(zhì)地貌、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的原因,同時也疊加了人類社會的因素。明清時期本區(qū)人類活動最主要的特征是移民的遷入和人口增殖,伴隨而至的是山地災害承災體的增多及歷史資料記載的山地災害發(fā)生數(shù)量和地域的增多;同時由于人口增殖引起的資源不合理開發(fā)和環(huán)境破壞,增殖的人口也成了本區(qū)山地災害的致災因子。

    4 結(jié)論

    (1)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類型分為河谷洪水、山坡重力作用和泥石流,山地災害共發(fā)生187次,平均2.9年發(fā)生一次??傮w上,本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頻次呈波動上升的趨勢。

    (2)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可以分為4個階段:第1階段為1368—1467年,山地災害呈減少趨勢;第2階段為1468—1567年,山地災害呈上升趨勢;第3階段為1568—1717年,山地災害再次呈現(xiàn)下降的趨勢;第4階段為1718—1911年,為山地災害發(fā)生的高頻時期。

    (3)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季節(jié)分布不均,主要發(fā)生在夏季與秋季,集中在6—9月,占總災害次數(shù)的75%。

    (4)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存在100a以上、40~100a以及40a以下尺度的周期變化。周期中心分別是:145a、55a、35a。其中100a以上尺度的周期震蕩最為明顯,期間陜南漢江上游的山地災害發(fā)生經(jīng)歷了多—少—多—少的循環(huán)變化。

    (5)明清時期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的發(fā)生頻次在空間分布上存在差異,安康盆地的安康市、旬陽,漢中盆地的勉縣、南鄭為兩個高頻中心,而大巴山地的嵐皋、鎮(zhèn)坪,秦嶺南麓的洛南、商南、山陽、丹鳳則是兩個低頻中心。

    (6)明清時期地質(zhì)地貌是陜南漢江上游地區(qū)山地災害發(fā)生的基礎(chǔ),氣候水文是主導;人類社會作為山地災害的承災體,同時也是山地災害的致災因子。

    致謝:感謝陜西師范大學吳成基教授對本文寫作提供的啟發(fā)與幫助。

    [1]鄒翔,任洪玉.陜西省山洪災害成因與分布規(guī)律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25(3):50-53.

    [2]任洪玉,張平倉,黃鈺玲,等.中國山洪災害的區(qū)域差異性研究:以湖南和陜西為例[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06,22(8):569-569.

    [3]李玉文,王盤興,杜繼穩(wěn),等.秦巴山區(qū)暴雨及其誘發(fā)地質(zhì)災害的特征分析[J].陜西氣象,2007(1):21-25.

    [4]孫果梅,況明生,曲華.陜西秦巴山區(qū)地質(zhì)災害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40-243.

    [5]殷淑燕,王海燕,王德麗,等.陜南漢江上游歷史洪水災害與氣候變化[J].干旱區(qū)研究,2010,27(4):522-528.

    [6]彭維英,殷淑燕,朱永超,等.歷史時期以來漢江上游洪澇災害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33(4):289-294.

    [7]仇立慧,殷淑燕,黃春長,等.清代漢江上游洪澇災害及其影響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6(10):57-61.

    [8]孟嬋,殷淑燕.清末以來陜西省漢江上游暴雨洪水災害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6(5):46-51.

    [9]趙永國.陜西秦巴山區(qū)的山地災害及其防治對策[J].災害學,1990(1):39-43.

    [10]陜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陜西省地理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11]鐘敦倫,謝洪,韋方強,等.論山地災害鏈[J].山地學報,2013,31(3):314-326.

    [12]陜西省氣象局氣象臺.陜西省自然災害史料[M].西安:陜西省氣象局氣象臺編印,1976.

    [13]陜西歷史自然災害簡要紀實編委會.陜西歷史自然災害簡要紀實[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14]袁林.西北災荒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

    [15]葛全勝.中國歷朝氣候變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493-508.

    [16]徐蕊.明清時期中國大陸的氣候變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6):67-70.

    [17]趙景波,馬莉.明代陜南地區(qū)洪澇災害研究[J].地球科學與環(huán)境學報,2009,31(2):207-211.

    [18]耿占軍,仇立慧.清至民國陜西水旱災害研究[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4,29(1):39-47.

    [19]胡海濤,袁志梅.山地災害山洪-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成生聯(lián)系[J].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1988(s1):87-90.

    [20]張楷.漢江上游暴雨洪水特性研究[J].災害學,2006,21(3):98-102.

    [21]Eddy J A,Baker D J,Broecker W S,et al.Global change in the geosphere-biosphere[M].Washington D 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6.

    [22]史培軍.再論災害研究的理論與實踐[J].自然災害學報,1996,5(4):6-17.

    [23]薛平拴.陜西歷史人口地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3-177.

    [24]蕭正洪.清代陜南流民與人口地理分布的變遷[J].中國史研究,1992(3):94-105.

    [25]陶衛(wèi)寧.歷史時期陜南漢江走廊人地關(guān)系地域系統(tǒng)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2000.

    [26]佳宏偉.清代陜南生態(tài)環(huán)境變遷的成因探析[J].清史研究,2005(1):55-66.

    [27]張力仁.清代陜南秦巴山地的人類行為及其與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J].地理研究,2008,27(1):181-192.

    〔責任編輯 程琴娟〕

    Mountain hazards of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in southern Shaanxi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DANG Qun1,2,YIN Shuyan1*,YIN Fangyuan1,LI Huifang1,WANG Meng1
    (1School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s,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119,Shaanxi,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Shaanxi,Chin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document of mountain hazard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southern Shaanxi from 1368to 1911,the frequency,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mountain hazard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Ming and Qing dynasty,mountain hazards were mainly flood in river valley,gravity erosion in hillside and debris flow.The occurring frequency is 2.9years,and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mountain hazard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It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1368to 1467,the decreasing trend from 1468to 1567,the descending trend again from 1568to 1717,and it had the most hazards from 1718to 1911.In temporal,the hazards were concentrated on summer and autumn,from June to September.In spatial,there were high-frequency centers and lowfrequency centers.The geology and geomorphology,and the climate were the main causes producing mountain hazards.The human activity was the affected body and the cause of mountain hazards at the same time.

    P467

    :A

    1672-4291(2015)05-0076-08

    10.15983/j.cnki.jsnu.2015.05.451

    2015-04-1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3710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wù)費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GK201301003);西安科技大學培育基金(201111)

    黨群,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及其社會影響。E-mail:harrietdang0220@126.com

    *通信作者:殷淑燕,女,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yinshy@snnu.edu.cn

    猜你喜歡
    本區(qū)陜南漢江
    漢江春曉
    南風(2021年32期)2021-12-31 05:57:16
    漢江,為你梳妝
    守望漢江
    柴達木盆地及其毗鄰山地植物區(qū)系研究
    黨建地圖·陜南
    當代陜西(2018年16期)2018-09-13 11:06:54
    漢江之歌
    開原市小甸子區(qū)多金屬礦成礦期及分帶性研究
    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guān)鍵技術(shù)
    浙江柑橘(2016年4期)2016-03-11 20:12:59
    陜南地區(qū)高職教育面臨的困境及出路淺探
    陜西牛背梁自然保護區(qū)蕨類植物區(qū)系研究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久久午夜亚洲精品久久| 激情 狠狠 欧美| 久久精品影院6|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久久人妻av系列|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18+在线观看网站|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亚洲欧美日韩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成人二区视频|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欧美|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91精品国产九色| 老司机影院成人|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国产av不卡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国产在线男女|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赤兔流量卡办理| 免费看光身美女|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在线男女|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色噜噜av男人的天堂激情|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不卡一级毛片|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免费看光身美女|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成人二区视频| 久久午夜福利片|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av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91sexporn|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kizo精华| 亚洲不卡免费看|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国产精品.久久久|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国产精品.久久久|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中国|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中文欧美无线码|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国产一级毛片七仙女欲春2|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人妻久久中文字幕网|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一夜夜www|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国产麻豆成人av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在线免费观看的www视频| 亚洲av一区综合|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99久播 |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 午夜免费激情av|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午夜爱爱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色片| 久久久久网色|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在线免费十八禁|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色婷婷99|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国产精品一及|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免费观看人在逋|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欧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六月丁香七月|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av片|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av|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欧美98|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久久中文看片网|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国产真实乱freesex|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不卡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爱豆传媒在线观看|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久久热精品热|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黄色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的逼水好多|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简卡轻食公司|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直男gayav资源|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国产在线男女|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av专区在线播放|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高清毛片免费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产精品.久久久|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国产精品一及|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悠悠久久av| 久久午夜福利片|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av一区综合|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日韩欧美精品v在线|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三级毛片av免费|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久久6这里有精品|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免费十八禁|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av| 六月丁香七月|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av卡一久久| 搞女人的毛片|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日日撸夜夜添|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综合色av麻豆|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大型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人av在线播放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 欧美极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在线免费观看不下载黄p国产|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色片|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美女内射精品一级片tv|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亚洲四区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1024手机看黄色片|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一级黄片播放器|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国产三级在线视频| 成人二区视频|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黄片|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亚洲av成人av|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在线播放无遮挡| 舔av片在线| kizo精华|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av.在线天堂|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麻豆国产av国片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99国产极品粉嫩在线观看|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国产大屁股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播放无遮挡|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少妇熟女aⅴ在线视频| 69人妻影院|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国产真实乱freesex|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www.色视频.com|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 av免费观看日本| 一级毛片我不卡|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在线|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一进一出抽搐gif免费好疼|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免费观看人在逋|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亚州av有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 一区精品| 一级av片app|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26uuu在线亚洲综合色|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一夜夜www|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三级毛片av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欧美潮喷喷水|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成人无遮挡网站| av.在线天堂|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一级av片app|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天堂影院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亚洲在久久综合| 一本久久精品| 日本五十路高清|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欧美最黄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亚洲在线观看片|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三级毛片av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黑人高潮一二区| 国产在线男女|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亚洲一区高清亚洲精品|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不卡一级毛片| 一级av片app|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免费看a级黄色片|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女同久久另类99精品国产91|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日日撸夜夜添|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视频在线 | 99久久无色码亚洲精品果冻| 国产乱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五月天丁香|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av黄色大香蕉|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99热只有精品国产|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www日本黄色视频网|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玫瑰|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 eeuss影院久久|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老司机福利观看|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bdsm另类| 18+在线观看网站| 禁无遮挡网站|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免费观看人在逋| 国产高潮美女av|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丰满| 免费大片18禁| 国产高潮美女av|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乱码在线|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级片在线观看| 免费观看人在逋|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超碰av人人做人人爽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热精品热|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 校园春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身体一侧抽搐|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全区人妻精品视频|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粉嫩美女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