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當下,部分領導干部“做官沒講道、做人太缺德、做事不講理”,換言之就是做官沒按制度辦事,做人忘記了底線,做事不講規(guī)則,全按照面子邏輯、人情關系、唯權力是瞻,這樣勢必導致“面子”因素壓倒一切,鋌而走險,甚至鋃鐺入獄。文章著重分析了“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的四種表現形式,并對其背后的成因進行了心理探析,提出了領導干部安全穿越“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迷霧區(qū)的措施和路徑。
關鍵詞:領導干部 “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 “潛規(guī)則”
1 “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表現形式
1.1 “下不為例”:很多黨員干部第一次接受別人錢財時,有好幾天心里頭一直沉甸甸的,飯吃不香,覺睡不好,思想斗爭很激烈。最后,自己給自己找到一個心理臺階——“下不為例”。直到身陷囹圄才意識到,這個“下不為例”也就是災難降臨的開始。
1.2 “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陳國新,原任長沙市公安局涉稅犯罪偵查支隊一大隊大隊長,看到老板揮金如土,更堅信了一條真理“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突破“規(guī)則”底線,非法收受他人錢財而身處囚牢。
1.3 “潛規(guī)則”: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被認為是人情社會。人們的濫情情節(jié)使得一部分官員對有關制度視而不見,無論客觀情況怎樣,即使讓商人沖破了他們的道德底線,掙錢卻一直是在第一位的;讓百姓怨天尤人,一切公正都被扔到了九霄云外。
1.4 “撈一把”:原馬鞍山市國土資源局局長王海風,在部隊和其他地方,都得到過領導和同事在工作業(yè)績上的認可,可是他卻沒有如愿再上一個新臺階,于是“整天想著東方不亮西方亮”。在這種心理支配下,把追求上進轉變成追求“錢”進,為其走上犯罪道路埋下了禍根。
2 “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心理探析
一些領導干部在工作的“八小時以內”,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還能堅持原則把握住自己。但在“八小時之外”,就經不起考驗和誘惑,跨越紅線、底線、斑馬線,勢必產生“裂變”?!傲炎儭钡倪^程,主要有四種心理:
一是失衡心理。很多領導干部整天不是忙于“謀事”,而是忙于“謀人”,總是不恰當地、不正確地把自己與他人相比,拿己所短見于他人所長,心理逐漸扭曲、失衡。
二是尋租心理。有部分的干部領導堅信“有權不用枉做官”、“權利不用,過期作廢”的理念。唯權力是瞻,總覺得權力是有價值的,赤裸裸地將權力像商品一樣出租獲利,一旦見到送上門的“承租者”,便抵不住誘惑,一拍即合,笑納他人錢財放縱私欲。
三是僥幸心理。有的認為自己有后臺,“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點問題會有領導罩著;有的認為自己越線甚至違紀手段很高明,方式很隱蔽,不會被發(fā)現;有的認為送錢的都是“自己人”、“鐵把子”,不會出賣我;有的認為收受他人一點錢財或賄賂,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即使被查,只要我不說就拿我沒辦法;還有的認為即使問題暴露,也會有辦法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殊不知,這些都是自欺欺人。
四是虛榮心理。一個人手中一旦有了權之后,自然會認識許多人,甚至親戚也“一夜間”多起來。于是,最開始都是小事,舉手之勞、不犯原則。然后開始打擦邊球,多走半步;待發(fā)現了多走半步的好處之后,膽子就更大了,一步一步往下滑,最后就是什么原則也沒有了,不惜違法亂紀。
3 如何安全穿越“講人情不講規(guī)則”措施路徑
3.1 重視“八小時以外”社交圈。
事實一再證明,“八小時以外”是領導干部違規(guī)違紀的多發(fā)時段。如何凈化“八小時以外”社交圈呢?
第一,不義之財不要貪。蘇軾有精辟的論述:“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辈辉撊〉娜×?,就像摟在懷里的一顆炸彈,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須知,公權不是私權,職權不是特權。亂舞權力這把“雙刃劍”,就會自斷前程。
第二,是非之地不要去?,F在的社會紛繁復雜,誘惑很多,犯錯誤的機會也多。我們有些領導干部耳根子“軟”,經不住別人的“勸”,聽人“安排”,任人“擺布”,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結果就出了問題?!俺匀思易燔?,拿人家手短”,上了別人的“船”,規(guī)則也就形同虛設了。
第三,無益之友不要交。王海風在《懺悔書》中說:“為官的應該有一個正義健康的圈子,不能和做生意的攪合在一起。現在我對這些朋友有了新的認識,他們對你一是記得牢。他在什么地方給你的錢,你當時什么動作、什么表情、講的哪幾句話,他比你記得牢。二是講得清。給你的每筆錢,送你的每件物品,講得比你清。三是跑得快。你出事了,生怕沾染上他,原先的信誓旦旦都沒有了,全部推到你的身上?!蓖鹾oL這番話,可謂是有感而發(fā),耐人尋味。
3.2 解決“面子過不去”、“心意過不去”、“親情過不去”的難點問題。
①“面子過不去”問題的解決難點:總是要面子,最終一定會丟掉面子。干部領導不會在真空中生活,正常的交往、正當的幫助和合理的請求,他們要和一般人一樣的重感情、講義氣,用真誠去待人,可是,要是講究面子,“領導說了就照辦”、“不管對錯先執(zhí)行”,有求必應,利用職權為他人、為自己、為子孫后代謀取私利,就會出大問題,甚至卷入腐敗的漩渦。
②“心意過不去”問題的解決難點:要知道,沒有原則的情意,不僅害了自己,更害了別人。就算是夫妻之間也要互相尊重,遇到事情共同商議,不過這個尊重也是需要講究原則和前提條件的。但凡關系到作風清廉及關系到組織的大問題,絕對不能退讓,不能收的絕對不能收。拒絕前,不要耍邪門歪道;拒絕后更不能有失落的情緒。
③“親情過不去”問題的解決難點:有時候“絕情”其實就是“真情”。雖然舔犢之情我們都有,可是要為孩子留些什么,又要如何去留呢?林則徐說過:“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标P愛孩子是為人父母應盡的義務和本分,但是更應該嚴格去教育子女,堅決杜絕孩子利用父母的職權和地位去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
3.3 把握好平時與節(jié)日、常態(tài)與非常態(tài)、起初與終止的重要節(jié)點。
第一,既關注平時,更關注節(jié)日。有些干部家庭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其實就是從一開始的小恩小惠漸漸轉化過來的,平時我們一定要從小事做起,否則很容易變成大問題。
第二,既關注常態(tài),更關注非常態(tài)?!爸蚰缙蕖?、“知子莫若父”。夫妻之間,家人之間的性格、志趣、習慣相互是非常了解的,互相之間要學會互相監(jiān)督,從對方的日常行為和言談舉止中去了解其內心發(fā)生的變化。
第三,既關注起初,更關注終止。在生活中,干部領導大部分都是不經意間突破了防線,慢慢地由小心翼翼走到理所應當,最終掉進了犯罪的深淵。做事之前能夠謹慎思考是一種境界,拒絕、終止更是一種勇氣。有了這樣的覺悟和素質,才能夠改過自新,有了這樣的覺悟,才能夠迷途知返。
作者簡介:周君(1982-),女,湖南湘潭人,政工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電力企業(yè)廉潔文化建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