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德輝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工作融合建設探究
賀德輝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常德 415000)
高校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軍,三支隊伍只有攜起手來,共同托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實現育人的目的。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工作融合,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必然趨勢。
輔導員 思政課教師 心理健康教師 隊伍建設 融合
高校輔導員隊伍、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教師隊伍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是一線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主力軍,建設好這三支隊伍是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1]。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工作融合機制研究,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一般情況下,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三支隊伍是分屬不同系統(tǒng)的。輔導員專門負責學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歸屬于學生工作系統(tǒng);思政課教師是專職教學人員,專門負責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歸屬于教學系統(tǒng);心理健康教師隊伍是專職教學人員,專門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和心理咨詢,歸屬于教學系統(tǒng)。在實際工作中,教學系統(tǒng)和學生工作系統(tǒng)是根據各自要求開展工作的,這就意味著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心理健康教師與輔導員工作在實踐中大多各自為陣,幾乎不發(fā)生直接聯系[2]。思政理論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除了上課時間,很少與學生接觸,同時缺乏與輔導員的溝通,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狀況不甚了解,發(fā)現個別學生出現問題也不能及時反映給相關輔導員,這樣三支隊伍之間缺乏交流,各自為陣,很難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產生交集,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2.1 加大了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壓力
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不僅承擔自己本來的教學任務,還要指導非專業(yè)背景的輔導員提高政治理論水平和心理學知識,這大大增加了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的工作量。而且這額外的工作量目前各高校還沒有相對應的激勵機制。而非專業(yè)背景的輔導員為了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教育效果要隨堂聽課,學習結束后,學校還要求提交總結或心得體會,并對輔導員學習的情況進行考核[3]。這使得輔導員不僅要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還要抽出一些時間隨堂聽課,提高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和心理學知識,接受學??己?,也明顯加大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
2.2 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所處部門工作任務不清
由于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分屬不同的管理部門,思政課教師一般歸屬馬克思主義學院或思想政治教育部管理;心理健康教師一般歸屬人文學院管理;輔導員則歸屬學生處和二級學院兩級管理,三方有時會站在各自部門工作的立場和角度來完成本部門交辦的工作任務,有時難免會出現矛盾或摩擦。
3.1 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加強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工作的融合,可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共同協(xié)調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有利于形成合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互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有助于更好地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成才服務,有助于全面提升三支隊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貢獻。
3.2 有利于推進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
加強高校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工作的融合,有利于實現優(yōu)勢互補,推進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隊伍三支隊伍的建設。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兼任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或心理健康教師,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或心理健康教學有利于提升輔導員隊伍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拓寬高校輔導員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推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yè)化建設,對穩(wěn)定高校輔導員隊伍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兼任輔導員,有助于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提升教學效果,有利于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切實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實際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和研究[4]。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兼任輔導員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師生情感關系疏遠等現實問題。
4.1 組織領導機制
要建立統(tǒng)一的組織領導機制,把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納入統(tǒng)一的管理系統(tǒng)。 以學校的育人目標為中心,動態(tài)地調整組織結構,以適應教育實際的需要和挑戰(zhàn)。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管理、人文課教學管理與輔導員工作管理的結合。這樣,有利于三方工作的開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4.2 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結對子
按照相關政策規(guī)定,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比例是1:200,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是1:350-400,心理健康教師與學生的比例不低于1:3000[5]。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和輔導員專兼職搭配可以均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力量,心理健康教師、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根據臨時工作需要互相邀請或受邀參加相關工作,結成對子,靈活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4.3 注重平臺建設
············
學校要定期舉辦輔導員、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工作交流會,通過交流和研討,輔導員就學生中存在的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以及教學中出現的疑難問題,可以向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提出來,思政課教師可更多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心理健康教師可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努力創(chuàng)新社會實踐的合作渠道。社會實踐是當代大學生了解國情、認識社會、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的重要渠道。因此,可聘請思政課教師和心理健康教師參與假期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和“四進社區(qū)”的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化理論知識的理解,使社會實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達到實踐育人的效果。
[1]丁秋露.構建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的合作交流機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2]夏蘭.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與輔導員隊伍交流機制研究[J].華章, 2013.25.
[3]譚群英,何會寧.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融合建設探討.輔導員新論,2012(12).
[4]趙士兵.試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意見[Z].
本文為2014年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專項課題《高校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融合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FDY26)。
賀德輝(1982— ),女,湖南常德人,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