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和
【摘要】數學方法是用數學語言表達事物的狀態(tài)、關系和過程,經過推導、運算與分析,以形成解釋、判斷和預言的方法。而一般性數學方法作為數學方法的一種表現形式,與分類討論法、數學歸納法等特殊性數學方法相比,它更適用于普遍性、基礎性和一般性的數學應用領域,與小學生數學認知生活化、主體化、個性化的特點相符合,因此,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重一般性數學方法的教學滲透,為學生有效地獲得數學知識、建構數學認知、形成數學思想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4-0154-01
一、利用講解數學問題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小學數學的核心就是先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解決問題,所以其核心就是問題。小學的教學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數學問題,因此可以通過數學問題來滲透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
例題:“東關小學秋季種樹78棵,比春季多種9棵。那東關小學春季種樹多少棵?”這是一道二年級的題,本題可以采取先讓學生找到關鍵句,畫出線段圖,弄清“比”是指誰與誰相比較,究竟是誰多誰少。通過做線段圖的方法使學生比較容易找到數量關系,列出正確版式,同時還可以克服見多就加的思維定勢,在這其中隱含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復雜的數字借助圖形得到了簡單、直觀、形象的表達。
二、通過動手操作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來源于動作?!边@句話充分體現了動手操作對于知識掌握的重要性。筆者認為小學課堂教學中最直接的實踐活動就是動手操作,動手操作對于小學教學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而容易使小學生缺乏興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對某件事物有了興趣,他就會主動地去探索、去學習。數學也是這樣,興趣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動手操作是提高學生數學興趣的好方法,使他們在愉快的操作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面積和面積單位”時,老師提出如何比較兩個不同圖形的面積,在學生暢所欲言后,提出引進“小方塊”的這個十分新穎的方法,將同樣的小方塊一個緊貼著一個地鋪在被比較的這兩個圖形上,最后,通過數小方塊的數量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面積。運用這樣的方法,不僅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了小方塊的神奇,成功比較出了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并且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使圖形問題轉為數字問題,使兩個圖形的面積都得到了“量化”。接著老師可以提出“小方塊”成功的前提是大小必須統(tǒng)一,通過大小統(tǒng)一的這個教學過程,從而讓他們懂得任何量化都必須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這就很自然地又滲透了“單位”的思想。
三、聯(lián)系實際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數學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存在著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我們熟悉的事物出發(fā),讓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數學就在他們身邊,從而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數學、體會數學,應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建立數學模型,從而體驗數學思想方法,感受到數學的樂趣。
例如,小紅的爸爸給了小紅50元錢,爸爸讓小紅去買一盒價值23元的水彩筆和5元的橘子,問小紅最后要給爸爸多少錢?本題是一道非常符合實際的“買東西,找零錢”的應用題,這是在生活中常常經歷的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爸爸、小紅、文具店老板、水果店老板,根據題目中的陳述還原實際情景,使學生體會這種建模的過程。
再如,在學完“比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到學校操場附近,讓學生想辦法測量操場旁邊一棵大樹的高度,讓學生們集思廣益想測量的辦法,大樹很高,沒辦法爬上去測量,這該怎么辦?這時教師拿出一個3米的竹竿立在旁邊,大樹和竹竿在陽光下都投下了影子,測得竹竿的影子是1米。接著啟發(fā)學生思考,竹竿是影長的3倍,那么,樹高和影長有什么關系?學生得出結論后,讓他們用一個比例式表示,即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聯(lián)系實際解決了一道難題,同時也滲透了函數的數學思想。
四、通過歸納總結提煉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一方面與自身對數學的認知程度有關;另一方面,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了解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小結、單元復習時,適時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學好數學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復習中對數學思想方法進行鍛煉和強化,不僅可以使學生從數學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識的本質和內在的規(guī)律,而且可使學生逐步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精神實質。
例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回憶學過哪些圖形的面積,這些圖形的面積是如何得出的,除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外,其他的圖形面積公式都是通過變換長方形而得到的,使這些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聯(lián)系,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將新知識轉化為舊知識的化歸數學思想,認識到數學思想的實用性。
總之,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學好數學的關鍵,在對小學生進行日常教學時,教師應該認真發(fā)掘教材中隱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利用數學問題,指導學生動手操作,聯(lián)系實際應用以及課后復習等方式,把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滲透到學生思維中,滲透到學生作業(yè)中,使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循序漸進di 體會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只有使學生真正地去經歷和感受,真正地掌握和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才能讓其數學思想方法與知識能力得到提高。未來社會將需要越來越多的數學人才,因此,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數學思想,是未來數學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