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鋼金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其是高中課程的主要構成部分?!度罩破胀ǜ咧行畔⒓夹g課程標準》中重點說明了需要將高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設計有機結合,使得學生學習到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觀念及方法,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本文簡單地闡述了問題情境的作用,并分析了提升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有效性的對策,最后提出了幾點實施方法,為高中的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高中教學;問題情境;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性
現代社會的發(fā)展,信息技術的進步及計算機的普及,構成了系統(tǒng)的網絡環(huán)境,學生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趨勢,需要具有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在教育方面,需要強化信息技術的教育,使學生能夠更加貼近社會。信息素養(yǎng)能力主要包括學生獲得信息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運用信息的能力。老師教授學生獲得信息的方法,學生即能以自身已經習得的信息為基礎,積極主動地處理新的信息,并將各類信息及知識運用于實際學習生活中。
一、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作用
信息技術是極為實用的技術,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需要將各種知識聯(lián)系到實際的生活中。創(chuàng)設各種問題情境能夠將學生帶入模擬現實的情境中,使之有真實的感官體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真實地感受到問題,并積極地解決問題。在該過程中,老師實施積極的引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并提高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二、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流程
在現代網絡覆蓋的條件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實踐過程中,需要老師合理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活動,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需要按照一定的流程來進行,具體情況如下。
1.問題的準備及構建
做好問題的準備對于問題教學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信息技術問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準備問題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現實性、典型性、開放性等,且不同的課程內容需要設置與之相應且學生較為熟悉、有興趣的問題。
2.情境的創(chuàng)設及表現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目標是促進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利用情境,把問題直觀地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在思考的過程中,目標更加明確,方向性更加清晰。教師現在可以使用電腦做出不同類型的PPT課件、網頁、音頻資料等,利用相應的多媒體設備構建出生動有趣、新穎的問題情境,并在選擇題材時更加貼合學生的心理,構建出較為真實的問題情境,最后通過相應的方式,包括故事、敘述經歷等形式活潑地表現出來,如制訂同學集體出去郊游的方案,學生需要先收集各個同學的意見,查找合適的地點,根據學生描述的時間、實際的天氣狀況確定出行日期,并將該信息分為不同的類型及層次,直觀地進行展現。
3.分析及討論問題
學生掌握問題的基本情況后,可以結合自身所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而老師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般學生的想法較為淺薄、片面或者較為幼稚,但是也會有學生的思維較為縝密,考慮問題較為全面深入,邏輯性較強,老師需要為其提供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使之自由地表達出來,使學生能夠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提升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4.評價及總結
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之后,老師應認真對學生的不同想法做出相應的指點及評價,肯定其有價值的部分,包括創(chuàng)新的想法、較為合乎邏輯的思維、語言組織能力、全面的考量等,如果發(fā)現學生的觀點存在不足之處,教師應對其進行及時補充。再把學生的各個不同想法進行深入的對比分析、分類、概括及提煉,學生能夠了解到各個學生之間觀念的差異,老師在點評完畢后,對其觀點進行總結,構成具有一定深度且結構完整的理論系統(tǒng),學生還能夠更好地把已經掌握的知識及即將學習的知識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不僅鞏固了舊的知識,也為學習新的知識積累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及網絡的應用滲透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在教育方面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已經掌握的信息,分析未知的信息,并將各項信息技術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學方面,老師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硬件設施,包括計算機、多媒體設備等,再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問題情境,優(yōu)化學生的各項能力,包括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使得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進步趨勢,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