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陽
摘 要:當前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時,城鄉(xiāng)居民貧富差距拉大的問題也在凸顯。社會上一直存在“讀書無用”的觀點,而且近年來在河南農村大量中學生輟學務工現象令人擔憂。本文利用明瑟收入方程,分析2012年河南省農村以及城鎮(zhèn)居民收入水平與受教育程度的關系,分析教育對于收入的回報率以及城鄉(xiāng)教育回報率的差距。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與個人收入高度相關,而且這種教育回報效應在城鎮(zhèn)更加顯著。
關鍵詞:教育回報率;城鄉(xiāng)差異;明瑟方程
一、引言
2012年中國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3.1倍,根據李實(2003)研究發(fā)現,城鄉(xiāng)收入差距是中國收入差距最重要原因。而教育作為塑造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形成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的最直接因素之一。這不僅僅是因為城鄉(xiāng)教育回報率的差異加劇了城鄉(xiāng)收入分配不均;另一方面教育回報率也因為城鄉(xiāng)收入階層的不同而存在差異,在這兩方面原因中本文更關注前者。
教育對于經濟發(fā)展具有毋庸置疑的推動作用。在宏觀經濟層面,教育能夠提高整個國家的人力資本存量和素質,為產業(yè)結構的升級提供良好的勞動力資源。在微觀經濟層面,個人通過接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獲得更高的職業(yè)技能和決策能力,提升個人收入,改善生活質量。在我國城鄉(xiāng)二元經濟體制的背景下,教育對于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提升農民收入的意義更加重要。那么,城鄉(xiāng)勞動者的教育對于收入的貢獻差異有多大?教育水平和教育收益率對城鄉(xiāng)差距起擴大還是縮小的作用?本文利用數據,通過實證分析,為家庭教育投資的合理決策提供依據,并為政府的教育資源配置決策提供理論參考。
二、模型方法選擇與數據來源
1.模型方法選擇
為了能夠更好地揭示城鄉(xiāng)勞動者的教育回報差異情況,本文采用明瑟工資方程方法比較兩類勞動力不同教育階段的人力資本回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明瑟(Mincer)認為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勞動力市場上,人力資本決定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人力資本擁有量越高的勞動者其勞動生產率一般來說也越高,所以獲得的勞動報酬也就越高。此外,如果勞動者參加工作以后,其勞動生產率會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而提高。在這2個假設的基礎上,明瑟爾將人力資本度量指標設定為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經驗,構建出用于估計教育回報率的明瑟爾工資方程基準模型:
lnwage=α+β1*edu+β2*exp+β3*exp2+β4Z+ε
運用明瑟爾工資方程估計教育回報率有助于研究三方面的問題:(1)教育是否對人的收入有明顯影響,教育投資是否有意義;(2)通過對不同群體、不同教育水平回報率的研究,可以判斷教育內部資源分配的合理性,這包括對于初級、高級教育資源分配以及農村和城鎮(zhèn)各級地區(qū)教育資源分配的合理性問題;(3)在教育上的支出作為一項投資,要求取得相應的收益,而收益的高低能夠反映出教育投資對收入分配的作用、勞動力配置效率的高低。因此,了解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率有助于分析收入政策、教育政策與就業(yè)政策的得失。
2.數據來源
為得到城鄉(xiāng)居民受教育年數與收入水平的情況,本文利用了樊明于2012年組織調查的《中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調查》。該調查有兩個數據集部分:《2012年城鎮(zhèn)居民收入調查》、《2012年農村工作居民收入》。其中《農村工作居民收入》涵蓋了主業(yè)為農業(yè)(只種田);兼業(yè)(種田+非農產業(yè));只從事非農產業(yè)三種情況的農村居民收入狀況。選取其中河南省城鎮(zhèn)以及農村的數據部分,共得到河南省各市共4597城鎮(zhèn)居民收入狀況數據,以及1063農村居民收入狀況數據。
三、模型與估計結果
1.估計模型
為考察河南省農村和城鎮(zhèn)不同收入群體的工資收入差異,在分析基礎上,利OLS估計法分別估計農村和城鎮(zhèn)居民教育的回報率。本文選用標準明瑟方程作為估計模型設定模型如下:
lnwage=α+β1*edu+β2*exp+β3*exp2+β4Z+ε
其中,因變量Inwage是月收入的自然對數,自變量edu是受教育年數,exp是工作經驗(用年齡減去學齡前期的6年,再減去受教育年數,作為工作經驗的代理指標),ε是由行業(yè)、婚姻狀況、等其他因素對收入的影響,是未被模型解釋的隨機誤差。方程的系數β是需要測算的教育回報率。
2.估計結果:利用EVIEWS進行OLS估計可以得到
農村數據結果:
lnwage=7.28+0.0037*edu+0.0076*exp-0.00015exp2+ε
城鎮(zhèn)居民數據結果
lnwage=7.06+0.049*edu+0.025*exp-0.00055*exp2+ε
結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對于河南省農村和城鎮(zhèn)居民收入數據,受教育年限的符號都為正值,這說明工資的收入高低與受教育年限的大小成正向變化,但受教育年限在城鎮(zhèn)居民中具有更為顯著的作用。表3-3中顯示,城鎮(zhèn)居民多接受一年教育會帶來低收入群體的個體多接受一年的教育帶來的工資增長率更大(4.89%)因此,教育的擴張與普及很可能是縮小收入差距的有力途徑。
四、結論
本文最終得到以下結論:首先,接受相同教育階段的城鄉(xiāng)勞動者,其教育回報存在顯著差異。首先九年義務教育得普及使基礎教育經歷對其工資提高的作用不再重要,這促使城鎮(zhèn)勞動者有接受更高教育水平的投資動機。但對于農村務工人員來說,接受初中及以下教育仍會顯著提高其工資收入。由于農村勞動者接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很小,從而使得農村勞動者在大專及以上的教育回報顯著高于城鎮(zhèn)勞動者。其次,就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而言,受過9年義務教育的居民收入差距更小,尤其在低收入人群中。而大專及以上教育縮小了中等收入階層和高收入階層的差距。就農村勞動者而言,接受9年義務教育則起到了縮小中低收入群體與高收入階層收入差距的作用。第三,家庭人均收入處于低等收入組的教育回報率最高,中等收入組的教育回報率最低,高等收入組的教育回報率介于二者之間,隨著教育回報率表現出的差異,居民收入差距將持續(xù)擴大且,9年義務教育和大專階段的教育回報率基本無差異,但大學階段的教育回報率區(qū)別較明顯,且比低層次的教育回報率明顯高出很多。這表明我國應該加大三農政策的推行力度,合理引導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努力提高農村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同時深化教育改革,通過教育對收入的回報機制增加其收入,進一步縮小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作者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實.中國個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顧與展望[J].經濟學(季刊),2003,2(2):379-404.
[2] 陳斌開 楊依山 許偉.中國城鎮(zhèn)居民勞動收入差距演變及其原因:1990-2005[J].經濟研究,2009(12):30-42.
[3] 張車偉.人力資本回報率變化與收入差距:“馬太效應”及其政策含義[J].經濟研究,2006(12):59-70.
[4] 曹子堅 付縛婦 許紅.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教育收益率評估基于西北四省區(qū)的實地調研[J].西北人口,2009(06).
[5] 陳良焜 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別差異的實證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02):40-45.
[6] 陳賢銀.教育對我國農民收入持續(xù)增長的影響研究[J].農業(yè)技術經濟,2004(06):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