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猜
移動影像被引入舞臺美術設計已近百年,它為舞臺美術設計注入新鮮血液。那么移動影像在舞臺設計中具體有哪些作用?有什么新的可能性?它對舞臺美術設計有負面影響嗎?
對此,美國新銳舞臺美術設計師,影像設計師Jared Mezzochi 提出了“基于內(nèi)容的影像設計”和“特殊的演員”等概念,本文試圖通過對JM舞臺設計作品的分析,來對移動影像在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做一個梳理和總結,以探尋其中的規(guī)律。
導語
舞臺美術設計的歷史是和舞臺藝術的歷史并行的,它在整個舞臺藝術中處于“隱形”的位置,主要任務是將劇目中的環(huán)境和人物轉化成“外部形象”,借此將觀眾帶入到戲劇的世界中。例如莎翁悲劇的演出曾經(jīng)主要由演員的表演和觀眾的想象力營造出舞臺空間,《哈姆雷特》里國王的幽靈簡陋到由一幅白布和一點兒煙來表現(xiàn)。 從20世紀開始,影像被引入到舞臺上;德國著名導演布萊希特和皮斯卡托是最早在舞臺上使用幻燈和投影的人;捷克舞臺藝術家斯沃博達達將多塊鏡面置在舞臺的不同位置,以投射多重影像,這樣達到全新的視覺體驗。他的許多舞臺設計實驗極大的影像了當代舞臺美術史設計語言。從斯沃博達的時代到現(xiàn)在,影像與舞臺設計的結合已近百年,目前舞臺設計中使用的影像技術種類繁多:LED、虛擬顯示技術、投影技術等等,影像已經(jīng)超越了作為舞臺布景的“背景板”時代,各種影像技術花樣翻新,例如在2013年周杰倫的演唱會上,鄧麗君的影像被全息投影投射到舞臺上與周對唱。
在這些林林總總的創(chuàng)新中,移動影像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主要有哪些種類?呈現(xiàn)出怎樣的趨勢?它對舞臺美術設計的影響有負面的嗎?對這三個問題,美國舞臺設計藝術家Jared Mezzochi在探索中提出了“基于內(nèi)容的影像設計”、“特殊的演員”等概念,本文試圖通過對其作品進行分析分析,對移動影像在舞臺上的種種作用進行梳理,總結歸納其中的最新信息和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Jared Mezzocchi 作品分析和總結
1. JM作品分析:移動影像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分類
Jared Mezzocchi是位美國多媒體導演和劇場舞臺設計師,他在2013年得到格蕾絲王妃設計大獎,是第一個以影像藝術家的身份獲得這一殊榮的人。他致力于多媒體影像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他為紐約的許多劇院設計過舞臺布景,其主要作品多為劇場舞臺設計。從2009年開始,JM執(zhí)導了20部左右戲劇的舞臺美術設計,他的作品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特點即對移動影像的大量應用和創(chuàng)新:在2009年的Donkey Xote 中,他將主角驢子X的動作和屏幕放映結合,當驢子X伸手向前的時候,LED屏幕上出現(xiàn)了巨大的手部細節(jié),從而通過多媒體影像展示出需要展示的細節(jié)。在2013年為紀念伊拉克戰(zhàn)爭而排演的新型劇目《You Are Dead, You Are Here》的創(chuàng)作中,舞臺劇運用互動影像讓觀眾置身于真實的伊拉克。該舞臺設計中用到的錄像和素材包括用于治療伊拉克戰(zhàn)爭后收創(chuàng)傷癥折磨的士兵的醫(yī)用錄像,這樣觀眾可以在現(xiàn)場體驗一次士兵們的治療。
從JM 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從單純的舞臺背景,少量的互動,到用互動影像來創(chuàng)造觀眾體驗,還有多重屏幕的運用,移動影像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方法和可能性一直是探索主題,從其作品中可以總結出移動影像在舞臺上應用的詳細分類:
(1)交互式的直播影像:讓演員佩戴影像設備,實時將表演轉換成直播錄像。
例如在新型劇目
(2)交互式預設影像:演員和預設式影像的互動表演。
例如在作品《A trip to the moon》中,有在太空遨游的場景,星星、月亮等物用影像投射到舞臺上與演員互動,讓表演更真實,視覺感受更強烈。
這種方式應用廣泛,除了在劇院舞臺上應用較多,在另一些舞臺表演中也開始嶄露頭角:例如在某些新媒體舞蹈中,影像不斷變化與舞者互動,達到更生動的視覺效果
(3)交互式影像界面:在表演進行中可以讓演員像操作電腦界面一樣操縱的影像界面
例如在《You are here, you are dead》中,演員通過操縱屏幕與影像中的人物互動交流,在《A fake history of Geogia》中,演員在回憶的情景中,轉換影像的內(nèi)容,以配合對話的進行。
(4)預設場景:移動影像作為可變化的背景配合劇情發(fā)展,但不與演員互動。這種方式相當于把靜態(tài)的背景或實體布景換成了有動態(tài)效果的影像,例如在《the history of invulnerability》中用漫畫背景和演員的表演同步演繹劇情。
(5) 墻紙:單純的舞臺背景作用,如海邊的日落場景到室內(nèi)環(huán)境的場景。用影像作為舞臺背景,既節(jié)約道具成本,又更加生動。
而綜合這五種主要用途,可以歸納為兩個類別:
a.基于內(nèi)容的影像設計,即與劇情發(fā)展聯(lián)系緊密,能幫助觀眾理解劇情內(nèi)容的影像設計。
b. “抽象”的影像設計,多指用于烘托氣氛,作為背景的影像設計。
綜上所述,移動影像在舞臺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分為5個類型:交互式直播影像、交互式預設影像、交互式影像界面、預設場景、墻紙,從中可以看出舞臺美術設計的兩個趨勢:交互式的增加(新媒體舞劇、新媒體話劇等,這些劇院新秀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表演與舞臺設計的交互),和舞臺布景的虛擬化(用影像設備取代實物布景,既減少浪費,效果也更生動)。
而從JM的總結中,還可以得出一個特點:他是從“舞臺設計”的角度來歸納影像的作用(基于內(nèi)容,非基于內(nèi)容),換句話說,在在他的表述中,舞臺設計占主要位置,而怎樣設計的技術問題是其次。這就引出了一個概念:技術不能喧賓奪主,變成舞臺設計的主角。
2.宣兵奪主:移動影像的副作用
雖然移動影像為舞臺美術設計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但它的副作用也正越來越顯現(xiàn):移動影像的魔力也有讓某些舞臺設計走向炫耀技術和視覺效果的錯誤方向。:以國內(nèi)正紅的選秀節(jié)目為例,在某些選手質量值得商榷的節(jié)目中,舞臺效果隨著比賽的進程而越發(fā)浮夸,讓觀眾不像是在觀看選修比賽,更像是在觀看舞臺美術設計大賽,
對這種現(xiàn)象,JM提出了“影像作為特殊演員”的概念。
“在和導演們的交流中,我總是說:先把技術問題放一邊,我們來聊聊這個故事本身。這才是影像在舞臺上該扮演的角色:它要怎樣融入到故事中?它應該是一個特殊的演員,在表演中和其他部分融為一體?!拔枧_設計作為“特殊演員”與演員一起演出這個概念言簡意賅的闡明了影像在舞臺上的位置:配合故事的講述,切記喧賓奪主
綜上所述,移動影像技術讓舞臺美術設計超越傳統(tǒng)的布景范疇,將其領進了全新的時代,但是,新技術雖然絢爛奪目,在舞臺表演藝術中,故事始終是主角,所有的表演都要圍繞故事進行,舞臺美術設計作為一位“特殊的演員”,必須配合故事的講述,演出的進行,而不是宣兵奪主。正如JM所說:“運動影像在舞臺中應該有無限的魔力,我希望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可能性,知道怎樣恰當?shù)倪\用它們。為了避免濫用影像,設計師們應該注意不要為了炫技而隨意用影像替換傳統(tǒng)布景部分。影像在舞臺中的應用不應該把舞臺設計引向浮夸無物的方向。希望它能快點從現(xiàn)在這股熱潮中冷卻下來,慢慢尋找用來講故事的最佳方式?!倍@一目標的達成,還需要舞臺設計藝術家們長期的探索和不斷的嘗試。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