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懂得學習的方法。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增進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讓學生對語文課感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對提高教學質(zhì)量也有很大作用。幾年來,我在開展“語文興趣教學”研究方面做了一些大膽的嘗試,取得了一點經(jīng)驗,現(xiàn)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要博覽古今,擴大知識面,為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一個好的語文教師,必定是一個喜歡讀書和學習的人。讀書使教師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增強了駕馭課堂的應變能力,因而能夠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使教學面貌大大改觀。讀書使教學的視野進一步開闊,使學生能夠?qū)W到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我們的教學實際包含兩個過程: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如果教師在上課之前不學習,缺乏感性和理性認識,為了圖方便,到“教學參考”中“順手牽羊”,那么學生得到的只是照搬來的枯燥、乏味的答案;反之,如果教師能在課前把學習的過程、感受、規(guī)律一并教給學生,并引導他們一步步地嘗試,那么學生就非常愿意學,就能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F(xiàn)在,多媒體的應用更為我們教師展現(xiàn)了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教師更應從中汲取營養(yǎng),精心設計教案,對學生進行圖文并茂的教學,增加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用愛心去溝通,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愉悅的學習心理,是保證高效認知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心情舒暢,對學習的內(nèi)容很感興趣,那么,他的思維將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tài),很容易理解、消化所學內(nèi)容,學習起來輕松自如,他的學習效率就高,就會有成就感。因此,在教學中要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一方面教師要學會下放“探究”權,另一方面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作為一名教師,光做到眼里有學生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學會交流,學會與不同學生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交流。所謂交流,說白了就是師生心靈的溝通和言行的互動。有的教師說了,我也溝通了、互動了,怎么就沒有效果呢?其實,當你有豐厚的知識積累,還必須帶著激情和愛心去上課,把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關心、愛護,你就會自覺進入學生的心靈世界,就會建立起學生對你的親近關系,這樣他們才更樂意你的“教”和“導”,才能積極地與你配合,從而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教學是師生的互動合作,雙方必須達成高度的默契,才能上好一堂近乎完美的課。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它對于課堂教學起著很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教師要發(fā)揚民主,做到心中有學生,讓學生參與到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學習中,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目的,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喚起學生們求知的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學生學習的依賴心理,使學生由一個被動者變?yōu)橐粋€主動者,把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挖掘出來,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zhì)量。讓所有的孩子展開成功的翅膀,在色彩斑斕、廣闊無垠的語文知識海洋中翱翔。我堅信,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渴望學習語文知識的種子一定會生根、開花、并結出豐盛的果實。在活躍課堂氣氛這一環(huán)節(jié)上下功夫?!盎钴S”的表現(xiàn)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學生在教師指導啟發(fā)下“思”和“言”的活躍,尤其是“言”的活躍。為此,備課時就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的不同程度,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不同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要求;在課堂上,則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fā)和啟示,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chǎn)生“言”的欲望,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成果。
四、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新課堂教學中,要想小學生長時間保持學習興趣,必須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學習成功所產(chǎn)生的喜悅感是不斷地強化學習動機,是鼓勵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對優(yōu)等生固然需要不斷表揚,促使他們進一步努力;而培養(yǎng)學困生的自信心,讓學困生也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更為重要。讓學困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最要緊的是不對他們另眼相看。輔導學困生要在正常的教學教程中“悄悄”地進行,把輔導列入課內(nèi)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并不比別人差;稍有成績即及時表揚,使學困生感到自己和別人同樣聰明。嘗到成功的喜悅后,自信心就會大增,學習語文的興趣就提高了,成績也就提高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毖芯繉W法,教師要明確“教是為了不教”,使方法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因此,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導演的角色,學生就是演員,怎么樣讓學生把戲演好,就看導演導的本事了。如果一味地教師“表演”,學生“旁觀”,不去告訴學生怎么做,缺乏學法指導,教師倒是很賣力氣,而學生依然什么也學不到,到頭來豈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作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勇于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做新課改的排頭兵,積極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調(diào)整,努力提高教學效果,讓小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利用間接興趣的力量,要經(jīng)常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教育,盡量保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長久性、穩(wěn)定性,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真正落實好素質(zh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