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飛帆
【摘 要】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變革期,受各種因素影響大學生犯罪現象日趨嚴重,其中激情犯罪更是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筆者試圖通過對造成大學生激情犯罪現象的原因進行分析,進而為預防大學生激情犯罪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激情犯罪;現象;原因
一、大學生激情犯罪的特征與現狀
當前社會中一個難以回避的現象是犯罪嫌疑人的低齡化,尤其是大學生成為比例較重的一方。大學生犯罪的形勢日趨嚴重,其中,激情犯罪在大學生情緒型犯罪中表現的尤其突出。根據現有數據分析可知,在犯罪嫌疑人為成人的案件中,約有30%是情緒型犯罪;犯罪嫌疑人為青少年的案件中,約有70%是情緒型犯罪。由此可知,在當今社會中,激情犯罪已經成為大學生犯罪的重要構成。
大學生激情犯罪的普遍特征:
1.起因簡單
一般而言,犯罪嫌疑人在作案之前通常有明確的目標,犯案的起因較為多樣,嫌疑人犯案環(huán)境和背景相對復雜。激情犯罪的嫌疑人卻相對容易分析,一般其犯案原因十分明確,作案目的單一。甚至只是簡單地欲望和情緒的失控就能成為犯罪的誘因,比如同學間的口角、朋友間的意氣之爭就可能導致悲劇的上演,這種案例在現實中屢見不鮮。
2.具有突發(fā)、無預謀性
“激情”是一種時間短促但感情爆發(fā)急速且猛烈的臨時狀態(tài),通常是在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不良刺激之后形成的應激反應。這種狀態(tài)下的個人是不具備正常狀態(tài)下的自控能力,因此當事人的反應具有突發(fā)性和無預謀性。這種狀態(tài)下的受害人往往因為自身的行為或言語的不當,而引起嫌疑人的強烈反應。
3.情緒性
激情犯罪的嫌疑人一般是情緒受到外界不良信號影響下產生了犯罪行為,與之相比,預謀犯罪的嫌疑人通常不會受外界信號的干擾。這種不良的外界信號通常表現為社會環(huán)境給予嫌疑人的挫折,或者是出乎意料的特殊打擊,甚至是一些細枝末節(jié)。比如,對方的惡言惡語、不合時宜的動作,都可能影響到嫌疑人的情緒而引發(fā)激情犯罪。在嫌疑人當時的視角下,自己的應激行為是具有某種 “正當防衛(wèi)”性質的合理行為。
4.暴力性
“激情”是在短時間內感情迅速爆發(fā)的臨時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嫌疑人很難控制自己。因此,嫌疑人往往盲目追求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使用暴力手段,根本不會顧及因此產生的后果。根據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大學生激情犯罪中最為頻發(fā)的是惡性的暴力犯罪,其中不乏破壞公共財產、打架斗毆、搶劫強奸、聚眾放火和傷害殺人等。
5.后果嚴重性
大學生在激情爆發(fā)的瞬間,其自身的控制力和判斷力都處在薄弱的狀態(tài),很難控制自己的行為也不能判斷自己行為的后果。所以在犯罪過程中,其手段往往表現得既癲狂又殘暴,產生的后果尤為嚴重。這種案件往往是極端惡性案件,不僅斷送嫌疑人的前程、生命危及自身家庭,更是傷害了受害人,危害了社會秩序。
二、大學生激情犯罪的原因簡析
1.個體因素:較差的自控力,較低的情緒控制力,薄弱的心理素質
從現有的案例中分析,激情犯罪的嫌疑人主要問題集中在心理素質方面,具體表現在對于自身的行為、感情、言語、情緒等方面欠缺合理的管控。部分大學生思想偏激,自控力不足,會經常出現倉皇、抑郁、憂慮、焦躁的特點,這時就應該積極尋求幫助。但是相當比例的同學選擇了自我面對,試圖獨立擔負這份壓力。這種自己解壓的方式并不能適應所有的學生和一切的問題,當自我壓力累積到臨界點,同時自身的自控能力薄弱,再受到外界的不良信號刺激,就會使嫌疑人產生不同平常的、憤恨的、猛烈的攻擊性,進而爆發(fā)激情犯罪。
2.情感因素:不能獨立處理情感問題,對于危機無所適從
大學生是經過六、七年的高強度學習奮斗進入高校校園的。在學習過程中為了獲得好成績被迫封閉自己的情感,而大學自由放松環(huán)境,使得他們獲得釋放自己感情的機會。但是,因為大學生的心智發(fā)育尚未成熟,不能合理的應對自己的感情,不會合理表達自身情緒,甚至由于沒有經驗,不會正確面對情感糾葛與人生的關系。在高校,由于不能合理處理感情糾葛而產生的激情傷害、殺人事件屢見不鮮。
3.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父母與學生缺少溝通,學校法制教育缺失,社會不良文化污染
家庭是人成長的起點,部分大學生在離開家庭后就選擇自己面對困境,這本來是不錯的,但長時間與家人溝通的缺失,使他們的心智成熟緩慢。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變革期,主流文化欣欣向榮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陰暗的角度也滋生了一些惡劣的不良文化。社會上依舊傳播著這些涉及恐怖、暴力、迷信、色情等不良文化的非法產品。對于尚處在價值觀未成形的大學生而言,這些負面不良文化的污染尤其惡劣。
三、結語
通過對于現有學者研究現狀的梳理和分析,筆者大致解釋了當今大學生的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并進一步分析了激情犯罪中的大學生,他們“激情”的由來,為未來大學生犯罪提出針對性的預防對策提供了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