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清
摘要:作者在調研基礎上,深入分析大學新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建議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新生思想成長給予足夠的關心和重視,掌握規(guī)律并加以積極引導,使大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
關鍵詞:大學新生;心理斷乳期;思想引導
一、大一新生在“心理斷乳期”存在的群體性特點
大學階段屬于青年概念中期,是一個人從青春期向成長期轉變的重要時期,心理學上又稱為“第二次心理斷乳期”。這一時期生理上已經成熟而心理上卻仍處于在過渡期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難免會有心理不適應以及其他精神方面的困擾。這時,個體心理外部的一個重大轉折就是把目光從外部世界轉向自身,開始考慮自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怎么樣成為自己期望的人。心理學將這種現(xiàn)象稱為“自我發(fā)現(xiàn)”。就我國國情而言,大學一年級新生恰好處于由范圍狹小、學習生活內容單一的高中階段邁入大學——這個小型社會的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面對來自學業(yè)、生活等方面的挑戰(zhàn),心理經歷一場由依賴向獨立過渡的嬗變,因此這一階段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時期,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給予極大關注引導的階段。
在廣泛展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一新生存在一些群體性問題和特點:1、難以適應大學開放式自主學習。超半數(shù)的學生表示不適應大學學習方式。2、難以適應全新的集體環(huán)境。多數(shù)學生與大部分同學相處得還可以:7.39%的學生則喜歡自己獨處。3、處于獨立愿望和依賴心理的矛盾中。大多數(shù)的大一學生表示自己的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家庭供養(yǎng),僅有2.22%的學生以勤工助學的方式自給自足:0.12%的學生基本上都是自己解決問題,不常與家長溝通,認為代溝太深;4、情感脆弱,易感寄托于不適當?shù)娜嘶蛭?,陷入網癮或陷入快餐式戀情。
二、大學新生的思想特點
1、對大學新環(huán)境適應性差,獨立愿望強烈卻又依賴思想嚴重。大一新生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轉變,他們體驗到了社會、家庭的尊重同時也感到責任與紀律的約束。廣大新生主觀渴望獨立做得好以獲得承認,客觀卻因涉世不深、缺乏社會經驗和能力表現(xiàn)出自我情緒的失控、自我評價的片面,渴望得到幫助。因此,大學新生都有一個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每年入學的大學新生往往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心理學上將這一時期稱之為“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這是因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方式不適應造成心理失調。
2、學習目標缺失,學習缺乏自主性。多數(shù)大學新生考入大學后有一種“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松懈心理。學習環(huán)境的轉變,讓昔日的驕子們失去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動機。尤其突出的矛盾是由應試教育造成的不良學習習慣無法適應新的大學的教學。
3、網癮問題嚴重。我國的學生中普遍存在網癮問題,從上述調查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大學新生的網癮問題尤為嚴重,逃課、長期上網、打游戲者大有人在。這是因其對學習不適應,不擅與人溝通,生活空虛造成。
4、自我意識過強,難以適應集體生活。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大一學生中73.87%的學生為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因缺乏良好生活習慣,和對他人的包容。因此大學新生在開始集體住宿生活時往往不適應,經常會出現(xiàn)室友間相處不融洽,導致矛盾集中上升,需要介入調節(jié)。
5、人際環(huán)境的轉變,導致內心孤獨感和無助感的攀升。大學新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孤獨。中學時的朋友因升學各分東西,新環(huán)境中又難以短期內覓到摯友。生活中新鮮事物在不斷出現(xiàn),內心自然會有很多的想法想要傾訴,有許多的壓力要去釋放,一旦遇到困難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獨感和失落感。
6、與異性感情糾葛的出現(xiàn)導致新生在情感之中迷失自我。一些高校戀愛成為一種時尚攀比。新生感情還不成熟,對戀愛沒有正確認識,為逃避孤獨匆忙地談起了“戀愛”,出于潮流而將自己迷失在感情的糾葛中。
三、針對大學新生的思想特點和易出現(xiàn)的問題,應采取的有針對性的引導措施
1、開展廣泛的學前教育和專業(yè)教育使其明確學業(yè)的努力方向。入學初期請經驗豐富的專業(yè)課老師和有一定威望、經驗的學生干部與新生進行交流。凸顯教師的解惑作用,僅在必要時給予相應的引導,既幫助新生適應新的校園學習和生活,又可解決了新生人際交往的問題并逐步培養(yǎng)其自主精神。向新生介紹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到學習對于自身發(fā)展的重要性。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的課余文化活動使其對新生的思想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加強新生群體意識。大學生活應多元化,針對大學新生特點開展其喜聞樂見的各種文藝和體育對抗賽?;顒釉O計既注重趣味性,又要注重參與面,要調動全體新生參與進來,使其娛樂其中,調節(jié)身心。從而使新生熱愛大學生活,在活動中獲得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使其自覺抵制網絡的虛擬性、誘惑性,避免成癮而喪失自我。
3、充分發(fā)揮學生干部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形成學生——學生干部——輔導員的網絡式合力,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大學階段學習和生活是自主式的,輔導員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新生群體的關注是必要和及時的,卻不能也不應是隨時的,不可能時刻跟隨學生到寢室、課堂。學生也不應成為被嚴密看管和監(jiān)護的對象。因此,發(fā)揮學生干部和學生黨員的帶頭作用,發(fā)揮其自我教育、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作用。
4、及時心理普查,做好心理疏導:加強輔導員談話制度,梳理學生思想,高校對新生心理普查多在軍訓結束后進行,實際工作中這時新生并沒有開始真正的學習生活,很多問題還沒暴露出來。建議將新生心理普查推遲到第一學期結課考試之前,這才是新生心理問題集中爆發(fā)期,能否度過這個關鍵時段決定學生的整個人學生涯的成敗,這就需要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動向。及時發(fā)現(xiàn)隱藏的問題,做心理疏導。這是新生身心健康、順利適應大學學習生活的基本保障。
5、進行及時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使新生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和價值觀。建議將就業(yè)指導中有關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部分提前在新生中進行。各院??刹扇‘厴I(yè)生指導中心與院系集中師資力量為大一新生開設專題講座,進行“大學生涯規(guī)劃”引導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從而使新生擺脫目標迷失的困惑,明確學習奮斗的目標,逐步樹立科學明確的就業(yè)方向,有助于其成長、成才。畢業(yè)指導中心與基層院系聯(lián)合掌握新生的思想特點并加以及時有效的生涯規(guī)劃引導和必要的干預,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的出路問題的要務。要讓學生學為所愛,學有所用。
6、對重點學生進行家訪,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校、家一體的教育合力。定期到學苗比較集中的地區(qū)召開家長會:適當?shù)膶栴}比較嚴重的學生進 行家訪。工作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問題學生”的家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如貧困、單親、缺乏家庭溫暖等等。應提醒新生家長避免過分關愛、過分期待;只重言傳不重身教:只關注身體健康,不關注心理健康的誤區(qū)。提醒家長必須把生命的獨立性歸還給予女,尊重學生自身的想法和規(guī)劃;同時對子女的大是大非問題要給予高度關注,與學校積極配合。
7、各有關部門應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切實落實好大學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這就需要有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隊伍作保障。要切實提高廣大工作在一線的輔導員待遇,以確保輔導員隊伍的穩(wěn)定性。如果輔導員隊伍評職和工作發(fā)展空間狹窄,會極大挫傷其工作的積極性。應避免盲目地追求輔導員隊伍的年輕化。要保證輔導員以思想政治工作為第一要務。不要將其所有精力全部拖入事物性工作,給其深入思考、研究對策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