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坡
摘要:高等職業(yè)教育學校一直以來都以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為主,以不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為教學重點和教學原則,所以在我國各階段教育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不斷呈現多元化趨勢,所以高等院校的課程體系需要進行改革,特別是體育課程。
關鍵詞:高等院校;體育課程;改革
高等職業(yè)院校是我國技能型人才,實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搖籃,也是我國教育改革著力要關注的階段,目前就我國而言,越來越需要具有實地操作能力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要。體育作為能夠改善全民身體素質,提升全民運動意識的文化學科具有其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就筆者觀察,在高中院校的體育課程中仍舊存在不重視、不積極等問題,這與我國教育改革目標不相符合,所以高等體育教育課程亟待改革。
一、高等教育目標
在我國高等教育分為高等、??啤⒈究?、碩士、博士等。每個階段的教育都有其側重點,本科教育的重點在于能夠帶動學生進行綜合學科的世界,并在專業(yè)上有所涉獵,但是專業(yè)能力只是初級階段;碩士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進行某一個領域的第二階段的研究,會撥開表面進入學科知識的內涵進行研究和探討;博士就是專業(yè)研究的第三階段,需要通過一定的實驗能力和數據分析對專業(yè)的細小分支進行非常專業(yè)的實驗并得出有效的研究結論來做為學術研究的參考資料。
那么高等院校也有其獨特的教學目標,它是以培養(yǎng)“藍領”為主,是以技能提升為首要目標,在學科建設上比較大眾化,所傳授的知識比較容易被學生了解,是培養(yǎng)職業(yè)化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句話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見,高等院校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能夠成為將來學生工作、生活甚至走出國門的重要橋梁。高等院校能夠實現人類的基本能力屬性——實用性,這也是我國當前教育改革著力要關注的首要目標。所以在高等教育課程進行改革的過程中,需要仍舊以實用型為主,但是要以全面提高整體素質為支撐,爭取能夠為市場提供具有高素質的職業(yè)人才。
二、高等體育課程現狀
筆者通過對20所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進行調研,最后發(fā)現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非常不盡如人意。問題如下:
(一)體育課程的設置目的不明顯
筆者不僅走訪了大量的高等院校,也走訪了很多中小學以及高中院校。通過比較發(fā)現,高等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與高中并無太大的差別,沒有體現出來高等院校以能力為主的特點,課程目標仍舊比較陳舊老套,沒有側重點,在每個階段對于體育課的分配也沒有層次上的階梯感,總體而言,體育課程設置處于慵懶陳舊狀態(tài)。
(二)體育課程內容沒有針對性
通過觀察發(fā)現,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都是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內容。內容變動不明顯,沒有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身體需求和精神需求給出非常合理的課程安排,課程沒有針對性,重復性的內容仍舊較多,比如健美操、籃球、田徑等等,在教材上沒有做出更加具有實用性的準備和設計,整體來看,課程內容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這樣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能訓練的重視度,更不符合高等體育能力教育的核心目標。
(三)課程改革有起色,但是教學形式仍舊單一
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而言,筆者認為需要不斷對他們的自身能力進行挖掘,而后采用不同的方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體能方面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實現高等院校的體育精神。但是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仍舊是以大班教學為主,沒有區(qū)分性和針對性,教學形式仍舊是延續(xù)中小學的模式,沒有特別針對學生進行的體能素質鍛煉課程,也沒有適應市場需求的舞蹈課程。
(四)與學生期待值有一定差距
通過調查數據,筆者觀察到在高等學校中的學生其實非常熱愛體育課程,對于體能訓練,素質提高,舞蹈興趣以及跆拳道、武術等等都有著極其深厚的興趣。但是當談到現在的體育課程時,他們有期待也有失望。認為體育課就如同雞肋,食之無趣丟只可惜。但是他們也表示:如若能夠進行體育課程的多元化教學,不但能夠吸引他們的興趣,還能夠有助于他們的就業(yè),比如可以設置拉丁舞、現代舞、爵士舞等等。筆者也認為高等體育教學課程應該緊密與就業(yè)市場相連,這樣才能體現出來高等院校的與市場有效對接的特點。
三、關于高等體育課程改革的思考
對于高等體育課程的改革不能盲目,也不能停滯不前。需要結合當前高等院校的具體情況,以發(fā)展為主進行十分有效的改革措施,能夠更加有利于全民素質的提高。
(一)突出高等院校職業(yè)特點,明確體育課程教學目標。
高等院校的特點就是要培養(yǎng)更具職業(yè)化的人才。這個職業(yè)化具體是指當畢業(yè)之后,能夠通過短暫的培訓甚至不用培訓就能夠很好的勝任各種實際操作的工作,一方面為學生縮短培訓時間,一方面也加快了市場的對接需求度。那么對于工作人言,目前社會中的白領由于工作壓力大,常常出現猝死或者身體上的各種工作疾病,這些都與他們的身體狀況以及體育鍛煉意識薄弱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所以對于高等院校的學生群體而言,最低的限度就是培養(yǎng)他們具有對身體高度重視的能力,然后傳授給他們具體的體育鍛煉的方式和技巧,這些內容將會陪伴他們進入更好的工作狀態(tài)。
(二)重新架構體育課程體系,為就業(yè)奠定扎實基礎。
改革體育以學科課程為主的單一課程結構,各高等職業(yè)院校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及專業(yè)特點設計多類體育課。如根據不同職業(yè)的身體活動特征(伏案型、站立型、綜合型)以及學生畢業(yè)后的走向,設置發(fā)展職業(yè)體能和預防職業(yè)病的體育項目(發(fā)展職業(yè)體能內容主要包括發(fā)展與職業(yè)勞動相關的體能、職業(yè)病的預防與體育保健康復方法等內容),采用“兩至三項主項帶其他副項”的課程設置模式,即在某一類型的專業(yè)中,主要學習兩至三個有顯著作用的項目,以提高該類型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體能和身體素質。
(三)從教材入手,扎實推進高等體育教學改革
根據專業(yè)技術和職業(yè)體能所需身體素質的不同,選編實用性強的教材,這樣會使學生感到上體育課不但對自己的專業(yè)有幫助,而且對未來的工作也大有好處。不同職業(yè)對身體造成的影響與危害不同,所形成的職業(yè)病也不一樣。在選編教材時應針對專業(yè)特點,選擇那些“抑其過補其不足”的具有保健、矯正和預防功能的教材。注意選擇那些延續(xù)性強(青年、中年、老年都可以練習的)、實用和健身價值都較高的體育項目,如武術、太極拳、籃球、排球、健身操、體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健身長跑等。
(四)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體育課程形式。
對于當前的學生群體而言,他們更加注重自我的發(fā)展,自我意識相當強。所以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也需以符合學生自身特點的方式對其進行課程的傳授。比如:可以建立俱樂部,在每個周三的下午進行俱樂部的相應活動?;顒又黧w是學生,發(fā)起人也是學生,教師作為輔助策劃以及主要的活動原則規(guī)劃。在活動中,可以大都采取學生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通過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模式將體育運動貫穿其中,另外,還可以通過比賽競技的方式推進學生在體能訓練方面的積極性和熱愛度。
(五)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建立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高等院校體育教學現行評價過多采用結果性評價,衡量體育成績好壞,倚重于技術考試。這種評價方式對學生來說,既不公平又不符合職業(yè)教育特點。身體素質運動技能與學生的遺傳因素有關。根據素質教育的目標定位,建立有利于激勵學生體育素質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指標應反映學生的生理、體能、知識、技能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宋濤.高等院校體育教學改革之特色研究[J].品牌,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