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婉君
摘 要:高中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角色,在考試中分數占據語文整體分數的半壁江山。本從將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具體方法這兩個方面對本文論題做出闡述。
關鍵詞:作文;教學現狀;教學方法
作文是語文中一種具有高度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活動, 其重要性和基礎性,是其他學科其他技能無法相比的, 作文的本質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已有的生活素材所進行的深入思考和集中的書面表達,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
一、高中語文教學的教學現狀
雖說高中語文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角色,但在迄今為止,關于語文作文教學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的、切合實際的方法;作文教材方面也相當的匱乏;高中作文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和批改作文時處于隨心所欲的狀態(tài),沒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學生是一遇作文課就如臨大敵,愁眉苦臉,腦子一篇空白,面對題目無從下手,最后迫于應付只能東拼西湊,寫出的東西不知所云,蒼白無力,沒有思想和看法。
隨著國家的發(fā)展,語文教學方向也由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2]而作文無可后非的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教育學生學習作文,不單單是讓其能在卷面上獲得更多的分數,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就某一事件或者發(fā)現,在短時期內進行總結和組織語言,并能就這個問題和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陪樣學生成為有獨立思想、獨立思考能力、獨立總結能力、獨立語言表達能力的現代化有用人才。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方法
(一)教導學生樹立文體意識
高中作文的文體一般分為議論文、記敘文、散文、詩歌、小說,戲劇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是人們常說的三大文體。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通常會將文體混淆,要求寫記敘文寫成了議論文,求寫說明文的卻寫成了記敘文。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存在文體教學部分的缺失。這就要求作文老師要樹立文體意識,意識到文體對于文章的重要性,并將文體的重要性分析給學生理解。再次,老師要明確告訴學生文體的重要寫作特征。比如議論文為提出觀點、舉例證明、觀點陳述和總結;記敘文為交代事情的起因,講述事情的發(fā)展過程,總結事情的發(fā)展結果等。使學生能簡單清楚明白,每個文體的特征,在應對要求時得心應手。
(二)培養(yǎng)學生閱讀寫作能力
偉大的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的寫作能力除了與自身天賦和人生經驗有關系外,與平時的閱讀積累是分不開的。作為高中學生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的比重是少之又少,其素材的積累主要是通過閱讀獲得。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積累素材增長見識;學生通過多讀書會提高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考能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慢慢意識到文章其實是作者的一種精神文化產品,作者是因為感情的觸動而創(chuàng)造,而不是為了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學生在意識到這一點后,會在文章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湊合的虛情假意。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fā)。第一、讓學生一周讀一本書,并每天寫讀書筆記,在讀完一本書后寫出自己的讀后感。第二、讓學生進行文章摘抄,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遇見自己喜歡的語句可以摘抄下來,以后不斷品味和欣賞。第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學生日記記錄的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對作文能力創(chuàng)造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
(三)讓學生成為作文教學的主體
現有作文課堂還延續(xù)原有的教學模式。老師說出事件、學生悶頭創(chuàng)作,老師隨意批改。這種作文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和教學質量。因為老師說出的事件或者題目,對于學生頭腦中的積累來說可能就是零。比如作文老師會提出《我的爸爸》這個題目,有的學生可能家庭變故,這樣的提目就略顯尷尬。作文教學不是讓學生可以見題目就可以寫作,為了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作,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作能力。素質教育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作文教學也是如此,讓學生成為作文教學的主體。
用演講代替悶頭寫作。再給出論題以后,創(chuàng)作不再局限于字數,而是給出學生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即興演講。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限避免有的學生為了字數而東拼西湊使文章沒有中心,乏味冗長,浪費教學時間;給出的時間有限,學生在短時間內找出演講主題和內容,這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總結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給出的語言短小精悍,針砭時弊,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能力;采用演講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力,和時間把控能力。
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要寫出好的文章提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多敞開視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生活,學會體驗人生百態(tài)。[3]通過閱讀可以提高自身的素材積累,但是這樣的素材積累具有單一性的缺陷,假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生活,發(fā)現生活,這樣的素材積累具有多元性和立體性。比如再寫建筑特征類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在自己所居住區(qū)域進行考察,通過自身考察和分析去積累素材,這樣的文章創(chuàng)作一定不是枯燥無味,而是感情豐富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作品。
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樹立文體意識、閱讀寫作能力、體驗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等方面,對高中作文教學方法做了具體的闡述。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教學手段的不斷進步以及數以萬計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的經驗總結,我相信有一天,一定會有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的、切合實際的作文教學方法出現。
參考文獻:
[1]潘海燕.淺談高中作文教學[J].文學教育,2010(02):119-1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賴萍梅.淺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J].湘潮,2011(05):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