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勁秋
有這樣一句話:“優(yōu)秀的教師對學生懷有很高的期望,但對自己的期望更高。”我想面對著新時代的學生,對教師的要求會更高。我已經(jīng)在教學崗位上走過了十個年頭,有成功,也有失敗。今天我就自己在語文教學路上的幾點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新教師走上工作崗位,一定要多虛心請教
這一點似乎對所有新教師都有指導意義,但我認為這對教語文的新教師更有指導意義。語文知識不像其他科知識那樣固定,它是非常靈活多變的,而且還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地豐富改變。所以在教學語文時,有些問題不是我們這些新手想解決就解決的,我們考慮問題不一定周全,我們的知識不一定能涵蓋這個知識點,更不能處理這些問題。其實,老教師是我們最好的引路人,我們應虛心向老教師們請教,多聽他們的課,看看他們采用了什么好辦法巧妙地處理這些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剛走上教學崗位的時候,自認為一篇課文只要進行詳細解讀就是最好的傳授知識的方法,可是我的指導老師聶洪開老師及時指出了我這種講課的隨意性,要求我要抓住難點和考點進行講解,每一堂課后都進行耐心而全面的點評指導,使我在教學中真正找到了正確的方向。所以,新教師切忌認為自己無所不知,也不要認為不恥下問是件不好的事,要想教好語文,新教師必須虛心請教。
二、專業(yè)要過硬,底蘊要深厚
通過這么多年領(lǐng)導的關(guān)心、老師的指導和教學中的經(jīng)驗教訓,我個人認為,老師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教會學生“聽說讀寫”,才能對文學作品進行深刻的解讀,才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字表達技能。作為語文專業(yè)老師,如果出現(xiàn)低級錯誤會誤人子弟,更可怕的是可能會傳染給學生三心二意、粗心大意、得過且過的思想。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必須專業(yè)過硬,要將語文教材和知識記得滾瓜爛熟,成為一部活字典,做到教授準確、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除了對高中教材知識要爛熟于胸外,還應擴充專業(yè)范圍,對初中語文教學和大學文學教學有所了解,如此才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現(xiàn)在語文教學偏重于讀寫能力,而學生到社會上,更重要的是能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陳述觀點、與人辯論,因此,語文老師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不能只限于對知識的死記硬背解說,還必須包括聽說能力的訓練和提高,從而帶動指導學生形成“聽”與“說”的良好能力。
三、學會反思與總結(jié)
語文教學是一個生動的、很有個性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無論你的見解多么新穎,你的教法怎么獨特,都難免受到自我思維的約束和限制,而如果我們能虛心聽取別人的見解,對自己的教學便可以增添新時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又想到了孔子的一句話:不恥下問,不論是學歷不及你高還是經(jīng)驗不及你豐富的老師,我們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吸取到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從而使你的教學更顯個性風采。同時,在聽取了別人的意見后,再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分析得失、利弊,認真反思下一次教學應該如何處理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然后把這些點滴思維火花記載下來,日積月累,又可以得到許多新的教學感悟。這樣,自己的教學就會越來越有獨創(chuàng)。當然,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我們除了反思教學外,還可以反思為人處世,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東西。同時,要邊反思,邊記錄,留下文字,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學提供鮮活的案例。
此外,我們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把教材當作品德、情感教育的好素材,讓學生在傾聽文學大師們富有詩情畫意故事的同時,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