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霞
【摘要】眾所周知,教師是“舌耕為業(yè)”的職業(y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言是教師的職業(yè)工具,教師的語言能力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而正確的語言方法的運用對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質量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歷來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們的高度重視。本文以教學語言方法研究為對象,著眼于中學語文教學,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語言方法研究的成果進行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方法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60-02
眾所周知,教師是“舌耕為業(yè)”的職業(yè)。從這個意義上說,語言是教師的職業(yè)工具,教師的語言能力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首要條件。而正確的語言方法的運用對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質量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歷來受到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們的高度重視。
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教師則應“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渠道是語言。只有掌握好語言,才能做好教師本職工作,只有精通語言方法的運用,才能做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對于教師這一職業(yè),語言不僅僅是工具,更應是一門藝術,只有以人為本,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藝術地使用語言,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經(jīng)過分析整理,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語文教學語言方法的功能
語文課本就是一門語言課,教師的語言能傳達課文的思想感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語言方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使教師的語言和課堂更為豐富多彩,使師生常常都處于思想感情的起伏變化之中,這時教師的語言就成為聯(lián)系課文和學生思想感受情的紐帶,它引導學生飛向一個又一個的語文勝境。語言方法表達的不僅僅是“意思”,同時也是欲望、感情、情緒和意志。而精彩貼切的比喻,精彩適當?shù)脑O問、反問,氣勢流暢的排比,必要的反復強調,都能增加教學的感染力。
在《淺談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一文中,作者把語文教學的語言方法的功能分為四個方面:即表意、指示、傳情和教育。表意即指敘述、描繪語文教材的內(nèi)容,說明、闡述學科的知識,分析、論證科學的原理。教師利用語言方法的表意功能,來講解教材的內(nèi)容,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指示即要求學生做什么,指揮學生怎么做,通過詢問,暗示,啟發(fā),命令等等,來引導學生進入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傳情就是表達自己的心理、情緒、感情等,即教師在進行教學的同時,自己的心理、情緒、感情也在教學中自然地流露出來。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師生之間既有知識、能力、智力的傳遞,又有感情的交流;教師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能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把自己先進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熔化在自己的語言方法中,用教學語言來“教書育人”,用語言方法來使教學語言更加精湛。
(二)課堂中運用語言方法的要求
語文課內(nèi)容的多樣性、形象性及其感受性特點,決定了教師在運用語言方法時的特殊要求。從表情達意的需要來看,語文教師運用語言方法應該盡可能滿足以下三點要求:一是生動、簡練,要有豐富的“語匯”和多樣的色彩。語言方法運用的目的就是要把它講得有條理性、邏輯性、科學性,使學生獲得清晰的概念,而不至于茫無頭緒,不得要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可見,語言方法運用不當會使語言含混不清,很容易導致學生思維的混亂,浪費他們的精力,降低教學效果。
二是符合美的標準,語言要形象生動,具有吸引性。語言方法的運用的結果就是要使課堂語言變得豐富有吸引力。形象性是語文教學語言所獨有的特征,是由語文教學語言的文學性決定的。首先要善于例證,運用典型材料來說明抽象的理論,把抽象的東西與具體的東西聯(lián)系起來,可使教學語言生動、具體化;其次要運用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引起學生聯(lián)想,適當引用一些格言、名句、成語、典故、詩詞等文學藝術語言,也可使教學生動有趣。形象性教學語言的特征在于繪聲繪色地再現(xiàn)教學內(nèi)容的感性特征,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知識的積累,同時,形象性的語言比抽象的概述更易讓學生接受。要注意正確運用語言、語調、語速、語言停頓之間的“合力”作用。在運用上,應避免“亂”、“濫”、“俗”的弊病。
三是運用語言方法時要應時應地,有張有弛。要用委婉的語言來暗示和啟發(fā)學生,讓學生進行思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在運用語言方法表述觀點時能夠語言深刻、凝練、敏銳、生動,這樣學生不僅能以輕松歡快的情緒學習知識,更能領悟到其中蘊含的哲理。
(三)語言方法的特點
1、準確性,語言方法的運用要恰當,措詞要精當;
2、形象性,描人狀物有聲有色,形象逼真,細膩動人;
3、感染性,講課情真意切,平易流暢,真摯感人。
語文課本身所肩負的使命,說明了語文教學語言有區(qū)別于其他學科教學語言的獨特要求,決定了語文教學語言的深度與廣度。語文教學語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使語言具有效力,教師就要了解教學語言基本的要求,探尋其中的技巧,在實踐中形成適合于自己教學的語言方法。這種語言方法必須具有“相聲的幽默、小說的形象、戲劇的沖突、詩朗誦的激情,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敝砸谡Z文教學中運用語言方法是為了使教學語言直觀、通俗、富于變化。要視情況引用學生所了解的事例,用來作比方,深入淺出地說明抽象的理論問題,力求避免枯燥乏味、玄之又玄的從概念到概念的語言。因此,課堂語言方法的選擇要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緊密聯(lián)系實際,恰當舉例,選用貼切、有趣的比喻,要運用機智幽默的語言,進行繪聲繪色的描述或講解,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把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語言方法的運用不單單是口頭表達技巧的問題,它是一個語文教師的知識總量、應變智慧、道德修養(yǎng)及性格特點的外在表現(xiàn)。
愛迪生說:“最能直接打動人心靈的還是美?!睒O富美感的語言,會使課堂教學產(chǎn)生春風化雨般的魅力。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交流,都必須以語言為憑借。做菜離不開調料味精,蓋房離不開水泥鐵釘。如果說教學活動是雞鴨鵝魚,那么語言方法就是調料味精;如果說字詞句段是磚瓦木材,那么語言方法就是把磚瓦木材連成一體的粘合劑。愿所有語文教師都重視自己的教學語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