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坤
【摘要】口譯是一種綜合運用語言技能和知識的活動。口譯工作雖早已存在,但人們對口譯工作的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F(xiàn)在一些大學已發(fā)現(xiàn)口譯工作的發(fā)展?jié)摿?,開設了口譯課程,但其教學目的仍是流利、準確翻譯。隨著語言在社會中作用度提高,口譯也越來越被重視,在此對于口譯的教學原則與方法與大家交流指導。
【關鍵詞】口譯 教學原則 方法探討
隨著我國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們越來越感到在對外交流中口譯的作用之重。簡單來看,口譯的難度較筆譯大,口譯不但需要準確無誤地翻譯,還有時間限制。口譯人員業(yè)務素質(zhì)和政治素質(zhì)的提高,在我國政治、經(jīng)濟、科技等領域加強國際合作起著關鍵作用。
一、口譯教學應遵循的主要原則
1.技能化原則。口譯課與口語課不同,用已獲得的語言交際能力培養(yǎng)口譯技能力是口譯教學,語言交際能力則是語言教學培養(yǎng)。口譯訓練的基本條件是:表達流利并具備超強的記憶、快速的反應能力、詳盡的綜合分析、知識領域?qū)挾戎蠛投虝r間內(nèi)注意力超集中的品質(zhì)。口譯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口譯技能,由此要遵循口譯技能化原則。
2.多樣化原則。
(1)教材多樣化??谧g教學往往采用已有的教材,但當今社會處于不斷發(fā)展之中,新的事件以及新的詞匯不斷出現(xiàn)??谧g教材的追求“時尚性”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口譯課上用的教材要新,還要反映當前社會各個領域的熱點問題。平日一貫的口譯教學做風僅僅靠課本教材和課堂上的練習,是遠遠不夠足的。在教學實踐中,除了用固有的教材之外,教師要適當補充課外教材,增加課堂上口譯相互交流,可以更加靈活運用教學內(nèi)容,使其豐富靈活,更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2)語體多樣化??谧g的話語主要有六種類型: 介紹言語體、敘述言語體、論證言語體、對話言語體、鼓動演說體和禮儀性演說體。要注意選擇教材資料,六種語體包含其中。此外,各種語體思維線路的總結,讓學生學會掌握講話人的思路是比較重要的。
(3)教法多樣化。在口譯技能的教學中,實踐交流更加重要。在教學實踐中,以Simulation(模擬)與RolePlay(角色扮演)最為有效。每一位成員都應加入其中,在學生操練之前,老師應詳細說明口譯涉及的各種技巧,并將小技巧以身傳教。
3.階段性原則。有一點在口譯教學中也無例外,那就是教與學均要考慮到人的認知特點。口譯所提及的技能訓練也要從易到難,按照口譯訓練進行的順序一點一點地教給學生。所選口譯材料的語體可先從日常對話言語體向禮儀性語體、介紹性語體等過渡。在選材上,從句子開始,后過渡到段落,最后到章節(jié)逐步增加難易程度。
二、口譯教學的方法探討
1.傳統(tǒng)口譯教學模式。傳統(tǒng)口譯教學模式是指傳統(tǒng)教學法。通常在課堂中教師采用自己朗讀課文及教材或者放磁帶的方式,要求學生記筆記速記,再由學生輪流逐句翻譯,教師講評。傳統(tǒng)的教學有它自己的優(yōu)點,每位學生都可以參加口譯活動中,課堂也可被教師有效控制。
2.專題式口譯教學模式。主題式口譯教學模式是指以專題為主線設立的口譯課程,在各個專題材料進行口譯技能訓練的做法。這就好似題海戰(zhàn)術,學生的口譯能力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因為它偏重語言知識的傳教。
3.技能化口譯教學模式。以技能訓練為中心的技能化口譯教學,把語言訓練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等為輔的教學模式。國內(nèi)目前兩種較成熟的以技能訓練為主的培養(yǎng)模式有吉爾模式和廈大模式。仲偉合提出過,譯員的知識結構是由三個版塊組成:語言知識版塊、技能版塊、百科知識版塊。
4.反應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訓練。從事口譯工作的人員不但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通過各種各樣的教課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在課堂模擬真實的口譯情景,提高真實性最好邀請外教參加會議,可以使實際工作中可能碰到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強。要多做增強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做如:斷詞組句、語句轉(zhuǎn)述的訓練,鼓勵學生一詞一句多譯,增加練習量讓其養(yǎng)成變通難句靈活運用的習慣。
5.短時記憶和聽力理解能力訓練??谧g在短時間內(nèi)會經(jīng)歷三個轉(zhuǎn)換過程,在日常的口譯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視、聽、說、讀寫的綜合性語言操控能力??谧g的最初過程是從聽開始,因而聽力理解過程非常重要。要注重學生記憶訓練,苦練基本功。在平日應盡可能選擇以視聽為主的材料,堅持收聽英語廣播,看外國電影,翻譯原聲資料等。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正是口譯課堂教學目前所缺乏的,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補充視聽手段材料,可以培養(yǎng)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充分快速進入角色。
三、總結
中國的口譯人才專業(yè)化教育事業(yè)才剛剛起步,口譯教學也還存在諸多問題,我們會在不斷的研究和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建適合中國國情的專業(yè)口譯人才培養(yǎng)方式。
參考文獻:
[1]莊恩平.口譯原則初探[J].上海科技翻譯.1997(3).
[2]郭艷玲.郭滿庫.口譯記憶的心理學基礎及對教學的啟示[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學科學規(guī)劃項目“結構方程模型在翻譯教學質(zhì)量評估中的應用”(GJD121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