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國承德市教育局
不同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方式及其教學策略的探討
王立國
承德市教育局
當今社會,人們已進入信息化技術環(huán)境下的網絡時代,人們的生活已與網絡密不可分。同樣現代教育技術已悄然向第三階段——網絡教學過渡。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是大家共同面對的一個課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教師要結合自身網絡環(huán)境探討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生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師生定位,提高教學效率。
網絡環(huán)境;網絡教學;網絡學習;自主學習
校園網絡的使用,改變著我們的傳統(tǒng)教育理念、教學思想以及學習方式,更為現實的是改變著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本文介紹幾種不同的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策略。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利用“班班通”終端輔助教學開展自主學習。
有了班班通的學校,教師可發(fā)揮班級終端輔助教學的作用,一是在教室里直接調用電腦中的視音頻等素材進行教學,一是登錄校園網,直接調用課件制作中心的課件資源、電子閱覽室的資料、教學資源庫的素材。在教室里調用課件制作中心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課堂內容,讓學生體驗、感悟。在此基礎上,學生大膽想象,自己動手,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這樣不僅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大膽質疑,合作探究開展學生自主學習。這種“班班通”模式輔助教學,很好的實現了師生共享校內網絡資源。
2.利用計算機教室組織協作式學習。
計算機教室里計算機集中、數量多,適用于協作式學習。社會交往有助于形成多種假設,用多種觀點看待同一個問題。建構主義特別提倡協作式學習,認為“協作”是建構主義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并且教師也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繼續(xù)探討,在討論中解決重點、難點,學生就會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學習,真正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計算機教室里教師可在課堂上經常通過電子教室系統(tǒng)開展廣播教學、學生演示、成果展示、語音對話、監(jiān)控輔導、媒體回放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在探究過程中,老師利用電子教室系統(tǒng)監(jiān)控、輔導,轉播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電子舉手、提問,交流匯報探究的收獲,探究活動結束,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演示“自己的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協作性得以凸現,教師講得明白、講得輕松,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快。
3.利用校園網、互聯網開展探究式學習。
一般來講學校校園網內連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電腦室、課件制作中心、辦公室、教室、外通過寬帶連接開放的Internet網,有著豐富的信息資源,為探究式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豐富的探究對象、手段和空間。利用校園網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研究,構建校園網環(huán)境下的探討式學習模式。教師給學生提出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網上搜索、篩選、分析、整理等方式完成具體的任務。網絡中有著浩如煙海的信息,在網上能搜索到相關的信息資料多達數百上千條,內容是豐富多彩的,這是教參所望塵莫及的。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教學,沖破課本的束縛,給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梢詫W習的內容分解成若干小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搜索引擎或相關的網站全方位、多角度地找出答案,完成任務。通過這種網絡創(chuàng)設、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明確階段性學習目標,并通過自我努力一步步實現、完成,而成功的反饋信息賦予了學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滿意感。它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促進學生關于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是非常有利的。這樣的學習,不僅對學生深化理解問題和掌握運用知識大有裨益,而且對他們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學習收獲都有了創(chuàng)造性的改變。
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下,廣大師生必須努力學習信息化技術的網絡教育,使信息技術由專業(yè)信息技術人員手中的“專利”,變?yōu)閺V大教師和學生手中的“武器”。結合自身網絡環(huán)境探討使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和學生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做好師生定位,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