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江 (海南省文昌市人民醫(yī)院急診ICU,海南 文昌 571300)
急性左心衰竭是常見的急危重癥之一,此類患者需要及時有效救治,否則會引起全身缺氧性損害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急性左心衰竭處理給予常規(guī)的抗心力衰竭藥物治療外,及時有效的給予機械通氣處理,有助于提高患者預后。本文選擇在我院ICU 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觀察機械通氣對此類患者的干預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選的80 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診斷標準( 均為2011 年10 月~2014 年9 月期間病例),同時排除心源性休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發(fā)作患者、肝腎功能障礙患者、面部畸形患者、不能完成實驗過程患者、近期面部手術(shù)而不能佩帶面罩患者。上述患者根據(jù)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40 例。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48 ~77 歲,平均58.9 歲;對照組患者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48 ~75 歲,平均為60.5 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吸氧,給予強心類藥物,給予強效利尿劑、硝酸甘油持續(xù)泵入,其中部分患者可給予嗎啡,對患者進行心電血氧方面監(jiān)測。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基礎上給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采用面罩通氣,壓力支持通氣水平為10 ~22 cm H2O(1 cm H2O=0.0098 kPa),呼氣末正壓為4 ~8 cm H2O,吸氧濃度40%~60%,通氣時間為2 ~6 h,采用上述通氣治療而缺氧癥狀沒有改善的患者實施氣管插管通氣治療。
1.3 觀察指標和療效評定: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的pH 值、PaO2、PaCO2改變情況,觀察兩組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改善情況。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定,經(jīng)過搶救治療后患者呼吸頻率恢復正常、心率達到正常范圍內(nèi),血壓穩(wěn)定,雙肺聽診提示肺部啰音減少超過50%,動脈血氣指標恢復到正常范圍內(nèi),提示搶救有效;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1.4 統(tǒng)計學處理: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 下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檢驗水準a=0.05。以P <0.05 顯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jīng)過搶救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3 例無效,37 例有效,有效率為92.5%;對照組患者中有效31 例,無效8 例,有效率為77.5%;觀察組患者救治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血氣指標測定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前的pH 值、PaO2、PaCO2和對照組治療前的pH 值、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治療后的pH 值、PaO2、PaCO2和對照組治療后的pH 值、PaO2、PaCO2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測定結(jié)果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血氣指標測定結(jié)果比較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pH 值治療后 治療前Pa O 2(m m Hg)治療后 治療前Pa CO 2(mmH g治)療后對照組 40 7.226±0.027 7.332±0.030 42±5 74±7 60±7 51±4觀察組 40 7.225±0.033 7.351±0.035 43±7 91±5 58±8 42±3
急性左心衰竭是危急重癥疾病之一,是心排出量在心臟疾病基礎上其排出量急性顯著降低,不能滿足機體需要而出現(xiàn)的急性淤血綜合征,其病情發(fā)展迅速,由于肺換氣功能顯著降低,患者發(fā)生低氧血癥,此時改善呼吸而提高肺換氣功能有助于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利于心力衰竭的改善。所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糾正患者體內(nèi)的低氧血癥是救治此類患者的關(guān)鍵[1-2]。機械通氣是改善患者呼吸及糾正缺氧的最為有效措施,機械通氣除了改善患者缺氧癥狀外,還有助于降低左室后負荷,有助于提高左室射血量,減輕肺水腫,改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癥狀。再者,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采用面罩下通氣,對患者沒有創(chuàng)傷性,患者容易接受[3-4]。本文觀察組患者采用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本組患者的救治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動脈血氣指標在治療后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對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緩解此類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借鑒。
[1] 陳亮波,陳 燦,黃石安.早期機械通氣對急性重癥左心衰竭患者病死率的影響[J].內(nèi)科急危重癥雜志,2010,1(1):27.
[2] 崔曉瓊,李 彤,周 權(quán),等.序貫機械通氣對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3(2):263.
[3] 陳曉文.重癥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機械通氣時采用咪達唑侖與嗎啡聯(lián)合持續(xù)鎮(zhèn)靜的效果[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13(1):3201.
[4] 陳 軍,譚德敏,陳綿軍,等.無創(chuàng)雙水平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左心衰竭的療效分析[J].華南國防醫(yī)學雜志,2014,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