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
[摘 要]教師應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多種方式開展美術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美術素養(yǎng)。
[關鍵詞]美術課堂 能力培養(yǎng) 生命活力
[中圖分類號] G623.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71
小學美術的教學過程,就是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認知能力,形成完整的智力結構的過程。智力結構是智慧和能力的體現(xiàn),主要包括感受力、觀察力、想象力、道德力等?!靶禄A教育”的理論認為,每個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價值,除了一個領域的知識,從更深層次看,至少還可以為學生認識、感受、體悟、改變這個自己生活在其中并與其不斷互動著的、豐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實現(xiàn)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徑和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的方法和思維的策略,提供一種唯有在這個學科的學習中才可能獲得的經歷和體驗,提升獨特的學科美的發(fā)現(xiàn)、欣賞和表達能力。根據這個理論,我們認為,小學美術學科課堂生命活力就在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一、真實的藝術形象提高感受力
美術學習有助于學生的感知能力的提高,進而擴大和深化學生對于客觀世界的認識。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獲取文化知識,不僅要依賴各門理論學科,而且還需借助于藝術等形式。藝術形象積極地揭示生活的真實,概括并反映出現(xiàn)實社會的本質。通過美術認識世界是生動形象、具體而可感的,是富于理想和充滿激情的。因此美術教學中應該通過真實的藝術形象來提高學生的感受力。以《向日葵》這一課為例,在讓學生了解向日葵的組成部分及其動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可以在學生初步了解向日葵各部分的形狀時。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向日葵、凡·高的《向日葵》,同時又聆聽充滿激情的莫扎特的《小夜曲》,最后再播放向日葵迎風舞動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向日葵的舞蹈情緒,內心的激情得到充分地迸發(fā),從而感受舞動的線條與火熱的情感關系。
二、多姿的色彩傾向培養(yǎng)觀察力
在美術課堂中,學生通過良好的觀察力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智力的,而美術學習又是培養(yǎng)、發(fā)展和提高學生觀察力的重要途徑。如在繪畫中,學生需要用眼睛去分析和觀察對象的比例、結構、透視、質感、色彩傾向等,從而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觀察力。仍以《向日葵》一課為例,老師讓學生體驗感悟后,再次師生互動欣賞凡·高關于向日葵的不同作品,感受到他的每一朵向日葵都有不同的色彩,像有了生命一樣,給欣賞者一種火熱、激情、陽光、向上的力量,進一步深化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最后,運用多媒體技術再讓學生觀察自然界中向著陽光、藍天燦爛綻放的向日葵,對比觀賞梵高的《向日葵》作品中舞動的花瓣、明亮艷麗的色彩,以及紅、橙、黃三大色塊相互交融的畫面,會帶給學生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調動起學生內心火熱的情感,感悟向日葵充滿激情的生命力。再以《會說話的手》一課為例,每個人的雙手都不不同的,首先讓學生觀察不同的手,猜猜不同雙手的主人是誰。其中有羅中立的《父親》、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先出示手的局部,讓學生觀察猜測,它們的主人會是什么樣的人(年齡、性別、職業(yè)等).然后再出示整體圖,讓學生邊觀察邊認識:《父親》中的父親的手,從手中能觀察出這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農民父親;《蒙娜麗莎》中少婦蒙娜麗莎的手,她的微笑被譽為世界上最迷人的微笑,她的手是世界上最美的手。
通過美術學習,可以對自然美、社會美、生活美形成自己獨特的觀察和認識能力,從而喚起學生對美的事物觀察的喜悅,又能激發(fā)學生去創(chuàng)造美。這樣反復訓練,多姿的色彩傾向就能不斷提高學生對圖像、色彩、音調等方面的形象識別和形象記憶能力。
三、沖動的審美直覺啟發(fā)想象力
美術學習可以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沖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直覺和想象力。其實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種直覺和想象的培養(yǎng),不能只靠智育,還要靠美育即對美術的學習來完成,因為美術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直觀洞察力。以《字的聯(lián)想》為例:
A.出示漢字“秋”。
師:這是什么字?看到秋,你會聯(lián)想到什么?蟋蟀、菊花、楓葉……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事物,用它們去裝飾“秋”,會讓“秋”字更加秋意盎然。
根據學生想象,出示另外兩個裝飾不同的“秋”。
歸納小結:字意聯(lián)想,從字的意思聯(lián)想到很多事物,可以用聯(lián)想到的事物代替文字的一個筆畫或多個筆畫。
B.出示漢字“雨”。
師:如果老師再給你一個字,你們自己能根據想象對它進行裝飾嗎?
C.出示漢字“菊”。
師:同學們把“雨”字想象得那么豐富,老師現(xiàn)在給你們一個難一點的字(出示裝飾字“菊”)。這是什么字?你能解讀“菊”的設計創(chuàng)意嗎?
歸納小結:字形結合字意聯(lián)想,聯(lián)想到的物體和文字的某個筆畫形狀接近。
師:“菊”是一種什么?
生:是一種花。
師:好!請你們自己來裝飾一下“花”這個字好不好?看到“花”你會想到什么?用你想到的事物裝飾它。
請個別學生展示創(chuàng)作作品。
D.出示漢字“胖”。
師:剛才我們裝飾了一個字,下面請大家看一幅圖(出示胖男孩圖片)這寶貝長得如何?
生答:胖?。ǔ鍪緷h字“胖”)
師:如果給你這個字,你打算怎樣裝飾呢?
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不但掌握變體美術字的設計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理解了生活與美術的關系,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奇思妙想,設計出別具一格的變體美術字作品。再以《會說話的手》為例:引導學生用手形畫表演,看誰最有創(chuàng)意。用手形畫表演,使學生對手形展開豐富的想象,這樣讓學生成功展示自我,愉快表演,既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又豐富情感體驗。
以上兩案例說明,學生在繪畫和表演的過程中利用想象,對記憶中的事物進行補充和重新組合加工,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豐富審美經驗和積累。長此以往,學生在美的熏陶下,會不斷去追求過程的優(yōu)化,結論的美化,從而發(fā)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高雅的審美情趣凈化道德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為在抓好美術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滲透做人的道理,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會自立、學會關心和正確處理各種矛盾,明辨是非,堅定信念。小學生對一切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探索、求知欲極強。但同時,他們又處于一個向往自由、叛逆心較強的年齡段,對一切束縛充滿反感和抗拒。因此,這一階段學生的道德養(yǎng)成教育尤為重要。美術課堂中,教師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開展優(yōu)化教學,使學生道德力在審美中提升、在審美中凈化。受過審美教育的學生,可以很敏捷地看出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丑陋東西,正確地加以厭惡。看到美的東西,他們會贊賞,很快地把它們吸收到心靈深處。如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意志呢?如學生在學習美術《會說話的手》時,我們引導學生觀看視頻《千手觀音》,那些生活在無聲世界里的人,她們以優(yōu)美的舞姿告訴大家: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再如,在對名人名畫的欣賞體驗環(huán)節(jié),老師參與分享體驗并提問:一個沒有堅強意志的人能對一處風景做上百次的寫生嗎?如果沒有畫家畢加索對人類苦難的強大悲憫,對法西斯侵略者暴行的無比憤懣抗議,怎么會有震撼全世界、如史詩般悲壯的《格爾尼卡》作品的誕生?老師指導討論: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還有哪些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動著你?在討論中,老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接納別人的不同觀點,形成既熱烈又愉快、既積極向上又不過分嚴肅的課堂氛圍。從而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值、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睂⑦@種思想在美術課上傳達給學生,會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精神境界不知不覺地高尚起來,心靈得到凈化,精神有更高的追求。
如果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注意以上幾種能力的培養(yǎng),美術課堂生命活力的煥發(fā)只能說有了更大的可能,這不僅表現(xiàn)在豐富、形成和發(fā)展了學生的內在精神世界,培養(yǎng)了各種能力和加速社會化的進程,而且表現(xiàn)在學生對自我的期望、信心和發(fā)展意識等方面的提升,它是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開發(fā)、生成和積聚。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