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甘甜
在萍鄉(xiāng)市湘東區(qū)老關鎮(zhèn),傳說中讓伍子胥一夜愁白頭的湘贛交界處,有這樣一所中學,自從本世紀初被列入撤并計劃后,各級政府就停止了對該校的投入,各方面設施還停留在上個世紀末,條件艱苦。就是在這樣一所破舊的農(nóng)村學校,近年來卻成為山窩里的造夢工廠。自2008年以來,學校中考重點高中錄取率均在60%以上,連續(xù)8年居湘東區(qū)公辦學校之首。不僅附近3個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放棄鎮(zhèn)上的中學來此就學,更有鄰市新余、鄰省醴陵的學子慕名而來,最終被湘東教育系統(tǒng)稱為“新華現(xiàn)象”。
群山不語,默然記下了山窩里的這所造夢工廠,還有一位守校校長的幸福。
“開動腦筋還是會有辦法”
車子在鄉(xiāng)村小路里顛簸,越過滿是茶樹的山丘,穿過黃沙漫天的黃泥路,記者來到新華中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黃土裸露的操場,一棟墻面斑駁的教學樓旁挨著一個由竹竿、瓦片搭建的簡易廚房及一個鐵皮支起的車棚。但是在破舊的校園旁,新開出的一塊空地上,建筑工人忙碌著,新的綜合樓和實驗樓正拔地而起。
這是一所建于20世紀60年代的鄉(xiāng)村中學。學校四面環(huán)山,方圓500米內(nèi)不見人家,上學路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學校設施落后。以至于從90年代開始,不少學生轉(zhuǎn)學到鎮(zhèn)上的中學就讀,學校學生最少的時候僅有百把人。為集中優(yōu)勢資源辦好教育,本世紀初,當?shù)亟逃謱⑿氯A中學列入了撤并計劃,重點打造鎮(zhèn)上的老關中學,但仍有一些學生堅持到新華中學讀書。為了滿足學生就近入學的需求,學校并未立馬撤并,各級政府只是停止了對該校的投入。
環(huán)顧學校四周,并未看到像樣的運動設備,學校沒有運動場。記者不禁發(fā)問:“學校是怎么上體育課的呢?”
何根萍,新華中學的校長笑著說:“我們體育課的內(nèi)容很豐富?!?仰臥起坐、俯臥撐這些不需要太多設備的運動項目成了體育課上的常見運動?!斑€可以利用那個籃球架進行投籃。”何根萍指了指空蕩蕩的黃泥操場,油漆斑駁的老舊籃球架是學校唯一的運動設備。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連個像樣操場都沒有的新華中學,每年在全縣運動會上的成績卻名列前茅。
“新華中學的立定跳遠是往坡上跳!”湘東區(qū)教研室的教研員近乎驚嘆,“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爆發(fā)力,還很好地規(guī)避了學校沒有運動場地的問題?!?/p>
“因地制宜嘛。不少學生是騎自行車來的,所以自行車慢騎也是體育課上的常見運動?!焙胃颊f,“開動腦筋還是會有辦法?!?/p>
讓人的主觀能動性達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校實驗室老舊,沒有像樣的實驗器材,但是每年中考學生的操作比賽基本上都拿滿分。
“訣竅是什么?”記者不禁再一次發(fā)問。
“其實也談不上訣竅,關鍵是平日便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焙胃疾缓靡馑嫉亟忉尅km然硬件跟不上,但學校一直努力地創(chuàng)造著條件。
“若真要說困難,我想最大的還是教師資源匱乏?!焙胃继寡浴P氯A中學在校生399人,教師僅22人,科目配置不齊全。不少教師都兼任了緊缺科目的教學。即便如此,教師主動要課的情況還是屢見不鮮。正因為教師有一種主人翁精神,有一種“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拼勁,所以地處大山深處的新華中學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新華現(xiàn)象”。
“在崗一天就守好一天”
何根萍很少談及自己,而在湘東區(qū),新華中學卻因為他而家喻戶曉,名聲在外。
山窩里的學校,雖設備落后,但因附近鮮有人家,仍不時會發(fā)生被竊事件。2005年何根萍被任命為新華中學的校長,望著這個自己摸爬滾打了11年的學校,何根萍認為,首要解決的是誰來守校的問題。倘若繼續(xù)請人守校,不僅增加了學校的開銷,還難以保證學校財產(chǎn)的安全;倘若教師輪流值日,早晚吃飯的問題則難以解決。
幾經(jīng)思索,何根萍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把自己的家搬到學校。
于是,回到家里,何根萍向妻子表明心跡,但話還沒說完,就遭到妻子的搶白:“我在工廠里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資,到你們學校每天只有2塊錢的守校費,吃飯都不夠,這樣的事虧你想得出。學校是你一個人的嗎?”看著決絕的妻子,何根萍只能將愁苦咽下?!白鳛榧彝サ闹е?,誰不想有一個扶持者、幫襯者。但上級將一個大家庭的擔子交給了我,我必須當好這個家,管好這個家。”何根萍時刻念叨著,開始茶飯不思。體貼、大度的妻子最后只得長嘆一聲,緩緩說出“好,我和你一起去守學?!薄6窃阪?zhèn)上讀書的兒子只得跟著父母遷到平日沒有任何娛樂項目的山窩里,從此與青春做伴更多的是孤獨。
“以校為家”,對何根萍而言,意味著從此一家三口蝸居于教學樓的一間低矮、昏暗、冬冷夏熱的瓦屋,所謂的“廚房”僅是用竹竿、鐵皮搭建而成?!胺昴赀^節(jié),聽著遠處傳來的鞭炮聲,絲絲冷清涌向心頭。節(jié)日的氣氛在這空蕩的校園里幾乎蕩然無存?!焙胃继寡?。而他原來的家,因多年無人居住,門窗早已朽壞。
守校生活就如獨自流淌的秋水,孤寂、細長,但偶有的波瀾卻讓人心有余悸。
那是2008年,罕見的冰災使得山窩里的學校因停電、通信中斷,完全成為一個孤島。大雪繼續(xù)下著,在潮濕的山林里落地即刻凍結(jié)。學校教學樓年代久遠,磚瓦結(jié)構的屋頂積了厚厚的一層冰。意識到危機的何根萍急得只能步行叫來副校長文百萍,匆忙中拉上妻子組成了抗災三人組。何根萍的妻子和兒子在屋里燒水,兩個“壯勞力”爬上屋頂扒雪、澆雪。大家全力以赴地忙活了好幾天,附近的居民和教師也紛紛加入到救災的隊伍中。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教學樓保住了,磚瓦結(jié)構的屋頂沒有半點損壞,何根萍這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貞浧甬敃r,何根萍的話卻不多。
“在崗一天,就要守好學校一天。”何根萍認為。
“何校長是真的把學校當作家一樣地管理?!毕鏂|區(qū)人民政府副區(qū)長賀燦梅這樣評價何根萍。她曾三度到新華中學調(diào)研,在驚嘆于學校師生艱苦奮斗的同時,更被何根萍的敬業(yè)精神深深打動:“他從來沒有向我們提出過任何要求,更沒抱怨過條件的艱苦。僅僅紅著眼睛向我表示希望能保留學校,第一次還動情地流淚了?!?
“山窩里讓我感受了幸福”
何根萍說,最讓他舍不得的是這群與他朝夕相處、共渡難關的教師,待遇不高、條件艱苦卻從未耽誤過教學。“李桂香膝蓋手術后一個月,不顧他人勸阻依舊站回講臺;肖丹老師患有乳腺增生,醫(yī)生建議手術治療,為不影響教學工作她一直撐著?!彼e例。
“校長把家都搬到學校了,課時并不比我們少,操的心卻比我們多得多。平日里更把我們當家人看待。”一位教師說。
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師資源匱乏,何根萍主動承擔起3個科目6個課時的授課任務。在他的率先垂范下,新華中學班子成員和校務成員在任務的分配上也與普通教師等同,就連平日忙于教務的教導主任也主動要求每周10個課時的授課任務。
“在學校領導和我們普通教師都一樣,平日也是把我們當朋友一般看待。”教師肖靜這樣說。
每年春節(jié),新華中學的校領導班子總是特別忙碌。他們在何根萍的組織下,提上牛奶等禮品,挨個給學校老師拜年,感謝他們在過去一年對學校的付出,順便還拉拉家常。多年來,這已經(jīng)成為學校老師過年的一項重要活動?!岸际切值苕⒚靡粯拥募胰寺铩!焙胃冀忉屨f。即使在日常生活中,大到教師親人的身體狀況,小到小孩的入學、家庭矛盾,何根萍都給予充分的關心,老師自己或家人生病,何根萍都會上門慰問。
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在簡陋的新華中學,“德藝雙馨”的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早已被激活。
“前不久,我們局里派了兩名教研員到學校聽、評課,一下課就被老師圍了個水泄不通。一名老師竟然將學生對一道題的15種錯解一一列出,向我們教研員請教。”湘東區(qū)教育局局長譚悍這樣說:“真是一心撲在教學上?!?/p>
在新華中學,學生沒有班級、年級的區(qū)別,教師總是主動找到學生談心,了解他們學習、生活的情況,并及時輔導,即使并不是該生的任課老師,也不厭其煩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
自從何根萍搬到了學校,便有了更多時間去接觸學生,乃至他們的家庭。
每個學期他都要帶著老師對學生進行兩次不定期的夜間家訪。多少個披星戴月的夜晚,由校長帶隊的夜間家訪隊奔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敲響一個個學生家的大門,掛著笑和坐在電視機前的家長打招呼、談心,揮手告別后,摸黑走在山間小路上。常常到了山民都準備就寢的時候,家訪隊員們還饑腸轆轆盤算著有多少學生家沒有去。近十年間,他們走過了招生區(qū)每一個角落,到過了所任教的每一個學生的家中。
“雖送走一屆,迎來一批,但身邊一直充滿著勃勃生機,萌動著生生不息的青春活力?!焙胃颊J為這樣的生活給他帶來了幸福,“他們真的很淳樸,就連我們這個操場都是在1997年他們和我們一起推出來的?!?/p>
近年來,新華中學重點高中錄取率在全區(qū)公辦中學中高居榜首,連續(xù)多年榮獲教學常規(guī)管理先進集體、區(qū)高中優(yōu)質(zhì)生輸送單位。正當新華中學聲名鵲起時,鎮(zhèn)里的中學、區(qū)里的重點高中邀請何校長“出山”,他都一一婉言謝絕。
“山窩里的感動讓我收獲了幸福。”何根萍說,多年來他已和這里的老師、學生、附近百姓建立了深厚情感,他將在這里值守一生,圓心中最大的夢想。
“以后的路還很長”
如今的新華中學,校舍依然破舊,但師生們的臉上更多了一份“重獲新生”的喜悅。2011年湘東區(qū)開始進行廣泛的群眾調(diào)查,在聽取學生、教師及當?shù)匕傩諏π氯A中學的看法后作出“加大對新華中學的改造”的決定。一所即將撤并的學校,在老百姓的強烈要求中得以保存,這一現(xiàn)象引起了各級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1年起,從市委常委、副市長到我們湘東區(qū)的區(qū)長、教育局局長多次到我們學校來調(diào)研,這對我們老師的鼓舞特別大?!焙胃颊f,“大家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p>
“非但不該撤并,還應該辦好新華中學。我們不能虧待了這樣專心做教育的好學校?!辟R燦梅副區(qū)長的話擲地有聲。區(qū)里劃撥150萬元專項資金對破舊的學校進行改造。針對教師匱乏的問題,上級有關部門本計劃多調(diào)些教師去該校任教,但何根萍婉言拒絕了。“其實,一年來一兩個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我們學校已經(jīng)形成了自己的氛圍,希望派來的老師能慢慢地融入我們這個大家庭中。”何根萍的話耐人尋味。
2013年,新華中學的綜合樓開工建設,承載起許許多多新華人的希望;附近的村民看著建筑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更是主動跑到工地來,送上新鮮的蔬菜。因為他們認為:“其實,這都是我們自己的事?!?/p>
多年以來,當?shù)鼐用褚呀?jīng)習慣將“新華中學”視為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一部分,對學校的事情都很關心。 “平日見到我們學校的老師都特別客氣?!焙胃几袆拥卣f,“當?shù)厝诉€很自覺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前不久一走讀生騎自行車放雙手,附近一村民看到了,及時叫下該生,還專門到學校向我們反映,要我們加強安全教育?!?/p>
談到未來,何根萍的目光凝視遠方,久久不語。他說,教育是多方面綜合因素作用的結(jié)果。近年來,包括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江西電視臺、江西日報社等媒體相繼來到學校進行采訪、報道,我們都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大家該干什么干什么。 “這都是過去我們?nèi)w成員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以后的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