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指導】
高考作文關于語言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要通順,也就是要求作文的語言運用要規(guī)范、準確、連貫、得體,讀起來文從字順,通暢流利。在中學生的作文中,語言表達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照應不當,句序混亂,文脈不暢,用語不規(guī)范,表達不準確等。就此,筆者重點講講如何才能使文章文從字順,通暢流利。
一、語言規(guī)范
1.用詞要體會詞義的輕重、詞語適用范圍的大小、詞語的感情色彩等,不能隨意生造詞語。
2.句子不能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和誤用關聯(lián)詞語等毛病。
3.除了在記敘性文章中為了描寫風土人情的需要可以適當使用方言、俚語外,一般不使用方言、俚語。
二、語言準確
要使語言準確,就要注意有些問題和有些看法的表達要十分準確,如“我認為”“大家都這樣看”“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小部分人的不良行為”“從全局看是好的”“這只是少部分人的看法”“不是有不少人這樣去干嗎?”“我愿意這樣”等。是全稱還是特稱,一定要搞清楚,千萬不要以偏概全,將個別人的不良行為加到全體人身上。有些說法還需要處理得委婉些,如:“發(fā)牢騷,是人們將內心積壓的意見、見解、看法說出來。雖然有時態(tài)度或形式有些不太合適,但終究是一些真實的意見,當然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但是我們干部一定要認真地對待啊!”這段文字,考生對分寸的掌握就比較好?!坝行┎惶线m”“里面不免有些偏激的成分”,兩個“有些”馬上界定了牢騷的特點,使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了“牢騷”的弊端。這是運用語言準確的集中體現(xiàn)。
三、語言連貫
1.文章中的每一段文字,都要統(tǒng)一于一個話題,圍繞一個中心來寫。
2.一段話要按照各句與中心的關系以及各句之間的關系合理地組織起來,可以根據(jù)人們認識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作者思路依次展開排列,也可以憑借語法(關聯(lián)詞、方位詞、數(shù)詞、代詞等)或修辭手法(排比、對偶等)來組合句子。
3.句子之間要有語言和語氣上的聯(lián)系,如用主語承前省略、利用代詞呼應、使用關聯(lián)詞語適當重復上下文的內容或語言等方法來確保語言前后的呼應。
4.增添必要的過渡性語言,避免由于思維的速度大大高于表達的速度而帶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被省略或淡化的“跳躍”現(xiàn)象。
四、語言得體
1.注意表達對象。“心中有讀者”是寫作的重要原則,只要文題中規(guī)定了寫作對象,考生在寫作時就要考慮到這一原則。
2.注意區(qū)分不同的文體。記敘性文體要以情動人,以敘述、描寫為主,語言形象生動;議論性文體要以理服人,以闡述、議論為主,語言嚴密概括;說明性文體要以知授人,以解說、說明為主,語言準確簡明;應用性文體要以事告知人,以敘述、說明為主,語言平實簡潔。
另外,近幾年受網(wǎng)絡文化的負面影響,不少考生濫用歐化的語句、網(wǎng)絡化的詞句,語言矯揉造作,文章不倫不類。還有考生為顯示自己的文章與眾不同,就用些文白夾雜的語言,晦澀難懂。其實,巧用文言可以使語言精練、準確,用好了甚至還能錦上添花,但必須在一個前提下進行,那就是應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淀,否則會詞不達意。也有考生為了改變作文語言缺乏感染力的現(xiàn)象,刻意追求華麗的辭藻,模仿成人化語言,結果造成表達繁復,甚至在語法或邏輯上產(chǎn)生語病。這些都是得不償失的做法。語言必須為內容服務,考生必須謹記。
【例文展示】
破除舊習,實現(xiàn)雙贏
河北一考生
這世界光怪陸離,我們每個人都在汲汲于所求之物,習慣于單打獨斗,結果讓自己身心俱疲,遍體鱗傷。殊不知,這世間還有一種更美好的方式——雙贏。讓我們破除舊習,實現(xiàn)雙贏吧。
蘇童曾說,這世界既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在我看來,“有心”就是要善于突破舊習,相互借力,以求雙贏。山羊過獨木橋比賽中的新情況就是如此,他們拋去舊有觀念,抱在一起轉身換位,最終收到了雙贏的效果,不也是一種大智慧?
自古即有“文人相輕”的說法,魯迅先生也曾撰文評論此種情況。那些文人只知道埋首書堆,自持清高,殊不知思維的碰撞更能撞出智慧的火花。遍觀中外,中有孔子門徒合力編纂經(jīng)書,外有古希臘柏拉圖學院學者合力共創(chuàng)思想盛世。再以我崇敬的蔡元培先生為例,他將北大化為文人相聚的天堂,解放思想,兼容并包,使各種進步思想在此匯成一曲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之歌。倘若不是蔡先生突破舊有觀念,將“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之理念大力發(fā)揚,又怎會有學者們合力向一,為中國思想史留下濃墨重彩之筆?
很多時候,破除舊習、通力合作比單打獨斗更能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事業(yè)。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各民主黨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倡議,建立了中國特色的各黨派合作的政治協(xié)商制度,即是雙贏這種大智慧的具體表現(xiàn)。我們沒有像西方那樣兩黨甚至數(shù)黨相爭、相互攻訐,也沒有像古代皇帝專制那樣搞獨裁,而是突破了舊有觀念,尊重各黨派的利益訴求,實現(xiàn)了雙贏甚至多贏的美好愿望。由此觀之,破除舊習、通力合作對于實現(xiàn)雙贏是多么重要。
《菜根譚》曾言:“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爾。”反觀如今,我們大可不必在榮利之路上拼命奔跑,將別人擠下獨木橋。對對面走過來的人,我們不妨報以微笑,給以擁抱,停下爭斗的步伐,投以柔和的目光,相互借力,實現(xiàn)雙贏。
是啊,我們的確不必事事、時時都劍拔弩張,而應開動腦筋,互相合作,實現(xiàn)雙贏。
世不塵,海不苦,何必自苦其心?突破舊習,通力合作,互相借力,實現(xiàn)雙贏。彼時,你會發(fā)現(xiàn),這世界秋水長天,原野蒼茫,遼闊無邊。
■
本文通篇語言不事雕琢,但具有邏輯力量,前后銜接到位,用語規(guī)范準確。其中,運用了合適的動詞來敘述事例,運用了準確的銜接語來銜接事例與議論,如“在我看來”;思想內容表達得準確、平易,讓讀者容易理解,又富于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