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勝
摘 要:計算是小學生最主要的數學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今天,新舊教學方法不斷更迭,表現在實際工作中從學生學習方式的更新到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等等,一系列新的問題不斷涌現,本文將常見問題進行簡要梳理并結合實際教學提出改進措施,力求全面吸收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成果,秉承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計算能力 設置 表面熱鬧 形式化 課堂練習 枯燥乏味 興趣 主動探索
小學數學的基本知識應用最多的就是數與計算,計算是學習數學的基礎,由此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議題,在近些年的教學中我發(fā)現學生的計算能力已不如前,主要表現在計算錯誤頻發(fā)、口算能力降低等等諸多方面。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更賦予了計算教學新的內涵,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呢?下邊談一下我的幾點拙見:
一、教學現狀分析
在深化新課改的今天,新舊教學方法、手段不斷更迭,學生也表現出了些許的不適應,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計算錯誤,使教師煩惱,家長困惑,經過分析,我總結到學生計算能力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新教材計算題設置變化大,教學方式方法未及時改進、優(yōu)化,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在學習新知識點時,以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為主,一節(jié)課經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總結講評,時間所剩無幾,不能留足練習時間,長此以往,就達不到熟能生巧,計算能力得不到加強,致使口算、筆算問題頻出。
2.教學完全依靠情境。有的教師認為,適應新課改,計算教學離不開情境,沒有情境就激發(fā)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上,為了引出算式,創(chuàng)設出只圖表面熱鬧的情境,經過一番不著邊際的視聽引導,等到算式引出時學生早已興趣全無,教師害怕影響自己的教學進程,從而淡化了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
3.默默地走上“形式化”道路。主要表現為有的教師對算法只求數量上花樣多,學生展示同一思維層面的算法,教師一律叫好。這樣一來,往往討論一道題目就要花費很多時間。而且算法“多”了以后,未及時進行優(yōu)化,使學生無法把握基本的方法。
4.忽視練習的作用。有的教師把精力全放在了課堂的“精彩”上,很少安排學生的課堂練習,片面認為學生做習題是機械、重復性訓練,浪費練習時間,影響了計算技能的形式。
以上種種現象都未能把握好教學改革、學生實際以及教學效果這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都會或多或少地削弱學生的計算能力,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力求尋找解決計算能力下降的方法、途徑,盡快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計算教學的改進建議
通過在實際教學中的總結以及與諸多教師的交流和探討,針對傳統(tǒng)計算教學的不足和當下課改中的盲目跟隨,我以課程觀、教學觀、教材觀、評價觀為指導,以新理念為依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如下建議:
1.導入要形式多樣。
計算題本身枯燥乏味,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比較抽象,脫離學生的生活,所以要充分提供有趣的、與兒童生活背景有關的素材。
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體驗計算的需要。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與童話世界出發(fā),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創(chuàng)設情景是解決傳統(tǒng)計算教學比較枯燥的好辦法。當然,教學情景不能只圖表面的熱鬧,也不能拘泥于太多的非數學信息,它具有一定的時間性、地域性。
讓學生實際解決生活中問題,體驗計算的價值。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尤其是計算問題更是如此!我們不僅要讓知識從生活原型中引發(fā),讓學生感覺計算的需要,同時也要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體會到運用計算能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進而體會到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用處。
2.培養(yǎng)思維能力,計算要經過觀察、比較、想象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其過程體現了思維水平的高與低,新課程下的計算教學要做到如下幾點:
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計算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內部動力,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興趣是前提。《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要多運用游戲性活動組織課堂教學,每個孩子都有相同的發(fā)表見解、解決問題的機會,教學中兼顧不同層面的學生。
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透徹理解算理掌握法則,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guī)則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機械訓練,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運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處理好算理與算法之間的聯系,促進計算技能的形成。
要讓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的過程,新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能滿足課堂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是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新教材在計算教學中,挖掘了許多有利于突出算法多樣化的素材,為學生的多角度思維拓展了空間。但是,應該注意的是,“算法多樣化”只是一種手段,絕不是目的。鼓勵“算法多樣化”,并不是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多種算法,而是教師應該在課堂中鼓勵、尊重學生的思維結果,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適時地點撥,肯定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探索精神。
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培養(yǎng),這也是新教材的一大新亮點,這個轉變主要是根據實際生活中的數學計算來的,而且,在除法的計算過程中,就很大程度上用到了加、減、乘的估算,可以說學生估算能力實際上就是數學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
保證適量的練習時間,運用多種形式,使學生形成熟練的技巧技能。計算教學的目標是多元化的,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一定的練習,讓學生學習掌握一定的高效、統(tǒng)一的運算方法和熟練的技能,要求學生算的正確、迅速,同時還應注意計算方法合理、靈活,并在練習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興趣。
新課程改革下的計算教學改革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作,我們既要繼承傳統(tǒng)計算教學的扎實有效的做法,又要發(fā)揚新理念下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更要冷靜思考學生今后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習慣的養(yǎng)成,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去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發(fā)展為不僅富有實際成效,更能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理性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