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班主任是學生主宰者”這一觀點的弊端越來越明顯,新型的教育價值觀已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育時空觀,同時,也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一種平等的、對話的,相互作用的新型關系逐步建立。這種新型關系可達到師生間廣泛的交流和溝通,使雙方在這種交流和溝通中獲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自我表現。正確的師生關系應當是民主、平等、和諧的關系,應當具有教育性、情感性、雙向性、人道性等特征,下面我就改革后,我和學生間的關系和感受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一、師生關系應民主平等,互相尊重
教育民主化是當今世界的潮流。教育民主化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實現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的氛圍里,學生自主自信、獨立思考的素質才能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張揚。
二、師生關系應和諧融洽,充滿濃郁感情色彩
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當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心情愉快輕松時,人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和觸覺都更靈敏,記憶力會大大增強,聯想也會更加豐富。在這樣的狀況下,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學習潛力可以得到更大發(fā)揮。同時,良好的師生關系,還可以減少學生心理疾患、減輕學生各種心靈負擔。由此可見,情感不但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助推劑,更是學生心靈世界的支撐點。
三、師生關系應互相學習,共同發(fā)展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面對互聯網大世界,教師作為知識擁有者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嚴峻挑戰(zhàn)。大學者韓愈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今天這個論斷更具有現實意義。當師生處在網絡世界的同一起跑線上,師生關系的調整也就變得十分自然了,老師可以憑借自己的傳統(tǒng)經驗引導學生,學生也可以憑借自己的敏銳、朝氣影響老師,教師不再是為師者生硬的灌輸,而成為智慧與智慧的啟迪,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教學過程也成為師生共同探討、共同成長、共同走過的一段美好歷程。對待自己不懂的問題,一定要虛心,不要怕丟面子,更不要敷衍學生。
教育不僅僅是一門科學,還是一門藝術,教育學生也需要師生雙方的和諧統(tǒng)一。那么,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我們應具體做到哪些呢?
第一、要了解學生,充滿愛心,把微笑送給學生
列·尼·托爾斯泰曾說過:“如果教師只有對事業(yè)的愛,那么,他是一個好教師;如果把對教育帶來的愛和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他就是個完美的教師?!苯處熤挥星楦型度?,把愛的甘泉灑向他們的心田,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從而引導起學生對教師的崇敬、信任和親近,創(chuàng)設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才能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
愛,還必須通過有藝術的表達。師愛,不是母愛,不是溺愛,不是感情用事,不是對學生錯誤的縱容,師愛的本意是耐心和理解。只有教師了解學生,熱愛學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第二、用心溝通,平等對話,把真情送給學生
和諧的師生關系來源于彼此的相互溝通、理解。但在師德調查中,95%以上的學生最不滿意的是教師與學生的談話,因為教師的工作繁忙瑣碎,平時與學生個別對話少得可憐,而在這極少的對話中,批評與勸誡又占了多數。學生需要的談話不是數落、訓話,而是談心。古人說:“人之相交,貴在交心?!闭勑模皇墙處熞蝗颂咸喜唤^地講話,而是師重間的情感溝通,思想的交流。讓學生通過教師的眼睛了解到老師的關心、企盼、鼓勵或不滿,讓老師從學生的眼睛里觀察學生心靈的波動,引起共鳴,這樣的談心才是真正的溝通。
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教師需要學生的尊重,學生同樣也需要教師的尊重。然而受多年來師道尊嚴的影響,在對學問的探討方面,在道德行為方面,當教師出現錯誤時,說一聲“對不起”卻成了難以啟齒的事,而有的學生不喜歡某些教師的主要原因是:“老師認為他從來沒有錯的時候?!蔽鞣接芯涿裕骸拔覑畚?guī)?,我更愛真理?!边@并不意味著西方人不尊重教師。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也是一條真理。敢為真理說“對不起”的教師,永遠受學生敬重。
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不論是家庭富裕的還是條件較差的,不論他是否犯過錯誤,班主任都要一視如仁,不搞特殊化,不偏見,要尊重學生人格,公平、公正、平等對待班上每一位學生,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師生的情感交流渠道,讓學生學習有一個溫馨和諧的場所,這樣他們才能好好學習,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第三、為人師表,鼓勵評價,把創(chuàng)新送給學生
教師應做到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樹立公心,以自身的高素質影響學生,既教學生知識,又教學生做人。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傳道之人,必須聞道在先:塑造他人靈魂的人,必須要有高尚的靈魂。惟有如此,教師的教育才會真正具有一種神奇的魔力,深深地吸引并感染學生。
無論學生還是教師,都需要評價,而且這處評價必須公正,全面。對于學生來說,評價還需要著眼于發(fā)展,從鼓勵出發(fā)。在教育中,我們鼓勵往往會讓學生相信自己的潛力,重新獲得動力,創(chuàng)造出教育奇跡,然而我們更多的卻是給學生無情的定位,讓學生從毫無希望的現狀無奈地付出努力。小學生特別需要從成人那里獲得對自己的認可、同情、支持、贊賞,從中增強對自己行為的確信感。這就是教師的鼓勵會給學生帶來力量源泉的主要原因。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實踐證明,“學生的大腦不是一個需要填充的機器,而是一支等待被點燃的火把”。當我們的學生能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時候,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已經蘇醒,一旦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藥味把就被點燃,接著就是創(chuàng)新的熊熊火焰,教師只有不懈努力探索,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舒展雙翅在知識的天空自由地飛翔!但是新世紀教育的挑戰(zhàn)不僅是針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針對老師,因此,新世紀的教師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具有開拓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
教師在新型師生關系中的角色應當是學生的導師、朋友、教師應緊跟時代,孜孜以求,勇于開拓,與時俱進。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更多有賴于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于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和諧的師生關系將迸發(fā)出強勁的教育能量,促進教育教學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