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王麗莉
【摘要】來華留學生的教育工作是我國的對外教育與合作和高校發(fā)展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考核評估能夠客觀真實的反映出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的途徑之一,留學非學歷生具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在平時的教學和考核評估中也應與學歷生區(qū)別對待,本文以非學歷生為討論的出發(fā)點,對其考核評估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以達到提升高校整體教學水平和非學歷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來華留學 ?非學歷生 ?教育 ?考核評估
【課題項目】“天津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3JYB04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5-0019-02
隨著來華留學生的增加,留學生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已逐漸成為我國對外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國對外教育合作與交流的重要內容。留學生教育中教學質量是高校發(fā)展留學生工作重中之重,培養(yǎng)人才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高水平教學質量才是吸引留學生來校學習的關鍵,同時也是推進高校留學生教育向前發(fā)展的動力和基本保證,考核評估是客觀反映高校教師的教學及管理水平的方法之一,同時也反映了學生學習能力和水平。來華留學生中非學歷生又具有自己的特點,在平時的教學和考核評估中也應與學歷生區(qū)別對待,才能全面提升高校的整體教學水平。
一、來華留學非學歷生及考核評估特點
來華留學非學歷生在華學習期間會遇到很多問題和困難,如漢語水平有限,或者漢語零基礎,在日常生活和課堂中存在對漢語理解差、聽不懂或不能很好理解教師所講內容等,對于中醫(yī)類的專業(yè)知識聽不懂或者不理解,會造成學生上課精神不集中、漢語書寫水平低筆記跟不上,進而導致缺勤嚴重,班內學習風氣差,最后造成整個班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和厭學的現(xiàn)象。
在考核評估中由于非學歷生身份與學歷生的差別,學校在考核中的監(jiān)考相對偏松,導致考核評估的成績差別不大,無法真正反映出學習者水平。來華留學生中非學歷生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所以我認為建立健全留學生考評與監(jiān)控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強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考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
非學歷生考核評估體系是客觀評價教學水平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基本手段之一,不僅要嚴格考核紀律,不能對因為非學歷生不存在畢業(yè)和獲得學位的問題,產生松懈的態(tài)度,要更加科學、真實反映學生的整體水平,檢驗教學水平,確保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質量。
針對考核評估特點和非學歷生特點,及教學過程的特色,建議學校在經過調研和反復論證后,將此作為基礎,制訂關于加強留學生非學歷生考試考核管理等相關規(guī)定,讓非學歷生的考核評估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從根本上嚴格管理非學歷生,讓學生對考試評估不存在蒙混過關的心理,對其日常學習起敦促作用,同時也保證了非學歷生的教學質量。
實行隨堂和階段考試制度,在隨堂和階段考試中可采取書面、口語、實踐報告等形式進行,把隨堂、階段考試與期末考試結合起來,一樣嚴格管理。
三、創(chuàng)新考試評估體系的內容
1.將非學歷生培養(yǎng)過程與最終目標相結合,有利于形成良好學習風氣。
將日??记?、課堂紀律、課堂互動、日常作業(yè)完成情況、階段考試等日常監(jiān)督與最終考核相結合,最后總成績適當劃分分值比例。臨床考核中將完成質量作為嚴格考核點,杜絕學生存在考試蒙混過關的僥幸心理,使考試成績較客觀的反映學生真實學習情況和自身學習能力。
2.從知識性命題轉到能力性命題。在遵守教學大綱的原則下,應體現(xiàn)出知識與能力相結合的考核,知識命題少而精,擴充能力性命題比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的能力。對有一定獨特創(chuàng)新見解、有新意的答卷適當加分鼓勵,達到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同時試卷中還應具有小部分開放性無標準答案題,給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這種無標準答案的選題,讓學生意識到主動學習的重要性,并提起重視。
四、考評體系實施預計產生的效果
1.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建立“課堂督查—嚴格考勤—知識和能力命題結合試卷—獎懲分明”的考評體系,不僅提升教學質量和日常學生管理,充分發(fā)揮了最終考核的杠桿作用,還提高了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
2.提高課堂出勤率,提高課堂互動性
由于留學生自身特點,留學生出勤率低不光是非學歷生存在的問題,同樣也是學歷生存在的問題。通過實施“課堂督查—嚴格考勤—獎懲分明”的教學過程管理和最終知識命題和能力命題結合的考試相結合,有利于提升學習氛圍和教師的課堂互動性及學生的配合性,逐步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讓學習氣氛從老師牽著學轉變成學生主動學。
參考文獻:
[1]徐枝海,當代世界教育改革[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趙云,劉愛華,胡風琴等,臨床醫(yī)學留學生教學及管理探索[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7,6(9):850-851.
[3]章黛麗,高校激勵機制的構建[J],天津商學院學報,1994,(3):71.
[4]孟慶茂,素質教育與考試改革[J],中國考試,200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