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具有生命力的、開放的、發(fā)展著的活的系統(tǒng)。如何運用合乎語言的性質、合乎人自身特點的教學方法,使外語課堂“活起來”,是外語教育工作者理應探討的問題。
一、師本化教材,使教學內容活起來面對英語教育發(fā)展的大好形式
為了使英語教育與國際接軌,真正面向世界、面向來來、面向現(xiàn)代化,從而樹立與時懼進的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尋求最佳方法?,F(xiàn)行的英語教學中確實有些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好些教師就根據(jù)教材的內容,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有時往往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不能將最新的、有用的、教科書中沒有的內容教給學生,導致教學缺乏彈性和選擇性,限制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一方面要選擇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有時代特色的新教材;一方面重新審視現(xiàn)行教材,可以進行適當?shù)恼{整、補充和整合,使之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比如說在講述動物的時候,我總覺的還有一些更能引起學生共鳴的東西,所以,在教材以外,安排了這樣的一段對話:T:Do you like watching TV?通常情況下,學生會這樣回答:S:Yes,I do.I like watching TV very much.我也會跟著說:so do I.接著T:Which TV programe(學一個生詞)do you like? s:I like……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爭著舉手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T:Then which TV programe do you like best?Which is your favourite TV programme?學生中目然會有:I like the Ammal World/Animal Planet.然后讓學生兩個或四個進行交流,限定時間,我給他們兩種形式挑選:對話或模仿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叫聲,讓同學猜出動物的名稱。這下學生可來勁了,有上臺來表演大象、鴨子等等,表演結束后,我?guī)ьI學生評出最佳表演者,一致公認扮演狗熊的李剛不僅把狗熊的動作表演的惟妙惟肖而且把狗熊不吃死動物的習性也用言語告訴同學們。
二、復習
由于學生中存在著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不同的情況,結學生以自主選擇的機會,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復習內容各不相同,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由剛開始時的抄寫,逐步會歸納,到會簡單的運用,會對所學的內容提出問題,老師抓住時機進行鼓勵和表揚。一旦當學生有了發(fā)現(xiàn)問題、錄求解決問題的途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切身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對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和能力基礎。
三、作業(yè)
作業(yè)不是教學內容的翻版,而是教學內容的延伸和拓展。作業(yè)可分為必做和選做等形式。必做的作業(yè)一定要少而精,并及時反饋;選做的可按不同層次的學生水平提供相關的作業(yè);作業(yè)形式有書面的、口頭的,與partner討論完成的。機械性的抄寫作業(yè)、使學生厭倦的作業(yè)盡量少布置或不布置。取而代之的,可以是幾個同學一起排練對話、講英語故事,編英語課本劇、辦英語小報,舉辦脫口秀等。實踐證明學生非常樂意完成這些作業(yè)。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克服布置作業(yè)的隨意性。
四、注重過程,使評價活起來通過評價激勵學生
讓他們從評價中看到成績,看到光明,增強信心,使他們在心理上造成一種“成就感”,并進而產生“動力感”,形成良好循環(huán)。同時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存在問題,不斷改進學習方法,總結“學法”的經驗和規(guī)律,提高學習效果。我注意每次表揚有進步的同學(那怕是某方面的點滴進步),這比表揚好的同學更重要,使學生從怕到不怕。因此,評價的設計,特別是難易程度的控制與拓潛息息相關。教師必須認真設計評價的目標、內容、方法、時機,并讓學生掌握評估標準,這將有助于拓潛的發(fā)展。
五、交際活動,使語言活起來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參與課堂語言交際活動的機會
組織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英語課外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手段,教學活動化,活動交際化。師生之間,特點是生生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在活動型教學中,我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培養(yǎng)學生對使用英語進行活動和交流的樂趣和興趣;2.形成正確標準的語音語調;3.掌握一定量的詞匯;4.能進行簡單的交流和表達;5.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英語文化的特點;6.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打下扎實的基礎。(Oh.Its dead.I dont want to eat it.)使很多不了解熊還有這一習性的同學又增加知識。每每有這樣的操練??傆X時間不夠,因為想說、想表演的學生太多。在單元整理時,圍繞動物這一中心,引導學生從書本上學到的、電視上看到的、生活中見到的,進行歸納,讓學生對動物這一方面的知識有一個系統(tǒng)的了解。
六、精心準備,使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學過程,實際是知識能力的傳授、轉化過程,是教師的傳授和學生的學習的統(tǒng)一活動,是由教師、學生、教材等多種因素組成的曼雜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各要素如何組成、排列,就涉及到如何設計教學過程結構,也就是教學模式的問題。不同的教學結構會使教學過程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探討、研究教學模式實際是探討教學過程結構。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我們提出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優(yōu)化絕不只是簡單的一個教學方法的改變,一個教學手段的變化,因為單因素的改革效果是有限的。優(yōu)化課堂教學,需要多種因素共同考慮,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優(yōu)化效果,產生更理想的教育功能。
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過:“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苯涍^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能讓英語教學活動真正地“活”起來,也能讓這種“活”深入到孩子的內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