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江華
常常向往一窗明月半床書、夜夜枕書眠的閱讀境界,卻從未真正地身體力行地去踐行過。所以,當(dāng)一腳踏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時,立刻感覺自己像極了劉姥姥,一不小心誤入了一座文化的大觀園,仿佛立在一面鏡子面前,自慚形穢的同時,連忙小心的收拾自己的不妥之處,然后,以一種虔誠的態(tài)度步入美輪美奐的天地。不由自主地隨同作者一起去奔赴一次不用乘坐任何交通工具的既辛苦又繽紛絢麗的文化旅程,去領(lǐng)略這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土地上莽莽蒼蒼的人文山水,盡情地飽覽一個文明古國千年的文化積淀與歷史底蘊,進行一次精神上的饕餮大餐。
《文化苦旅》收錄了作者37篇散文。這些散文大致可以分為兩類:文史類和回憶類。文史類的有:《道士塔》《莫高窟》、陽關(guān)雪》《風(fēng)雨天一閣》等;回憶類的有:《30年的重量》《廟宇》《夜航船》《酒公祭》等。
林語堂先生曾經(jīng)說過:“山水乃大地之文章,文章乃案頭之山水?!弊x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便能真切的感受到“文章是寫在紙上的山水”的比喻精妙。另一位余姓詩人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余秋雨和他的《文化苦旅》:“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翩然的走過他的《文化苦旅》?!弊x《文化苦旅》,就是跟隨一篇篇美文去飽覽那些曾經(jīng)在夢里向往過無數(shù)次卻未曾謀面的青山秀水。
讀他的《莫高窟》,我們會通過作者心靈的長廊深切地體會到,莫高窟是一座千年的生命殿堂。在細膩的語言天地里,我們會感受到作者對滿目瘡痍的歷史的感嘆與憂傷,憤怒著他的憤怒,哀傷著他的哀傷。讀他的《白發(fā)蘇州》,一定要在寧靜的夜晚,拂去白日里滿身的浮躁,端坐在燈下,在作者的引領(lǐng)下,去感受與欣賞蘇州作為“中國文化寧謐的后院”雍容厚重的氣韻與容顏,讓蘇州古老的歷史定一定自己的情懷。讀他的《柳侯祠》,便會覺得柳侯祠是中國古代文人命運的一種象征:傲然疏朗的胸襟與殿闕高墻的對峙,滿腹經(jīng)綸與嘈雜官場的抗?fàn)帲W亮成歲月長河中的熠熠星光。由柳宗元的被貶,不由得會思及書中提到的其他被貶文人,像屈原、蘇東坡、王維、劉禹錫、陸游、范仲淹等人。這會讓我們想到貶官文化這個文學(xué)話題。從屈原開始,中國古代的被貶文人,他們的憂患意識,在貶謫之地,與靜山秀水相映襯、相融合,顯得更加堅韌、更加坦蕩。貶謫之地,是他們悲情與靈魂的收容地。他們的思想與詩文一起,成為獨具特色的貶官文化,并在歷史長河中遙相呼應(yīng),一脈相傳下來,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洪流中一縷燁然的永恒波光。在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應(yīng)該感謝那些帝王們的龍顏大怒,正因為有了他們的御筆一揮,才使得那么多被貶文人的腳步,放達于神州的山山水水,他們?nèi)绱薰P下的詞采華章,因而具有了無限的張力,給后世的我們帶來了妙不可言的閱讀體驗,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桃花源總在心靈的最深處。讀他的《三峽》,你會在浩蕩碧江的奔瀉里、重巒疊嶂的迂回里看到一張又一張斑駁而又異常的清晰容顏:從白帝城解纜瀟灑出發(fā)的李白、戰(zhàn)敗托孤的劉備、遠嫁匈奴的昭君、一身傲骨的屈原。他們,以叢山為屏,以湍流為臺,肆意地瑰麗著、張揚著、叛逆著。這一段筆墨的流淌震撼著捧讀它的人。盡管作者盛贊酈道元對三峽的精彩描繪令“后人再難調(diào)動描述的詞章”,卻依然能以洋洋灑灑的三千多字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段血肉豐滿、生命靈動的紙上山水。
讀《文化苦旅》會讓我們想到,文人與山水是纏絡(luò)不清的永恒話題,中國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澤披后人,它的影響力是驚人的?!奥湎寂c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不計其數(shù)的學(xué)子對滕王閣有了一份莫名的向往;崔顥的一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賜予黃鶴樓以眾多的心靈朝拜者;一首小小的《楓橋夜泊》,讓寒山寺的鐘聲響徹在無數(shù)人的夢鄉(xiāng);而范老夫子的先憂后樂,讓八百里洞庭的湖光曾經(jīng)蕩漾起多少人的憂國情懷……
讀《文化苦旅》,常常會羞愧于自己的無知與無能——你常常會無端而又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好,卻又找不到恰當(dāng)?shù)脑~句來描繪它的精妙。因為它所展示的別樣天地常常會附著一種魔力:一經(jīng)踏入,便會被“裹卷著,身不由己,踉踉蹌蹌,直至被歷史文化的洪流消融?!睔v史的厚重感與文人情懷,促使我經(jīng)常會捧起來讀一讀。之所以特別鐘愛這本書的另一個緣由是,作為語文教師,我認為書中的許多篇章,可以作為教學(xué)中的輔助材料加以運用。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本書可以稱得上是中學(xué)語文教學(xué)的一座豐厚的課程資源寶庫,不去開發(fā)運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筆者曾做過統(tǒng)計,除了《道士塔》和《信客》兩文已被選入教科書之外,僅初中教科書中就有十多篇古詩文,都可以用《文化苦旅》中的相應(yīng)篇章作為補充材料,來拓寬學(xué)生的閱讀視野。
總之,讀《文化苦旅》里的篇章,會不由自主地被作者手中的魔筆攜卷著,時而心潮澎湃,時而肅然冷靜,在史學(xué)者理性的睿智與文人細膩的感性里,去感受歷史長河中諸多生命無極的剛強,去喟嘆人生的溫馨與寒霜,去體味歲月的匆迫與幽長,走進《文化苦旅》,會讓我們的思想與情懷經(jīng)歷一次至誠與至善的武裝!
(責(zé)任編輯 劉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