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改艷
【摘 要】為了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進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實現(xiàn)高效課堂,在新課改形勢下化學教師都在紛紛嘗試各種方法。實踐表明任務型教學模式是一種有效方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目標明確。學生有了任務的引導就可以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動力。本文主要從科學選擇任務,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分析任務三個方面介紹了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習能力,習得了化學知識,實現(xiàn)了知能合一。
【關鍵詞】高中化學;任務型教學模式;以人為本;自主探究
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就是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任務型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知識灌輸?shù)膶W習方式,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了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為了更好地實施任務型教學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明確的任務,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有的放矢,促進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有了任務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可以更加主動,促進了學生的積極探究和認真思考,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一、科學選擇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實現(xiàn)任務型教學,首先就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可以產(chǎn)生學習的動力和欲望。難易適中的任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欲望和求知欲的問題來促進學生的思考。教師要讓學生感覺到任務就像是樹上的“桃子”一樣,只要學生跳一跳還是可以摘到的。學生在任務的激勵和感染下就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和探究,會促進學生在大腦中對化學知識進行加工和處理,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學習《氧化劑和還原劑》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哪些物質(zhì)是氧化劑,哪些物質(zhì)是還原劑,教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分別在新鮮和久置的果蔬汁中滴加硫氰化鉀試劑,請同學們觀察溶液的變化。同學們聽說過維生素C可以延緩衰老,是什么原理呢?接著教師在變紅了的果蔬汁溶液中加入維生素C粉末讓學生觀察變化。通過演示實驗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實驗中哪些物質(zhì)是氧化劑?哪些物質(zhì)是還原劑?實驗的現(xiàn)象會讓學生感到好奇,尤其是久置的果蔬汁和新鮮的果蔬汁會發(fā)生不同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促進了學生對于實驗過程和涉及到的化學原理的探究。通過學生的認真思考和積極探究,學生會明白:Fe3+是氧化劑,F(xiàn)e2+維生素C是還原劑。教師設置的任務有趣會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化學學習能力。
二、教師引導思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改強調(diào)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了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教師在任務型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任務,明確了學習任務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可以對問題進行自主地探究和思考。學生在探究中就會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疑問和困惑。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給了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促進了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分析。通過分析,學生理解了知識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可以把知識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識。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會認真分析問題,想法設法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碳的多樣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一組鉛筆芯、金剛石刀具的圖片,給學生設置一個問題任務,讓學生去探究:為什么鉛筆芯和金剛石刀具同樣是由碳元素組成,卻具有物理性質(zhì)非常大的區(qū)別?體現(xiàn)了化學里的一個什么重要規(guī)律?問題任務給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學生會緊緊地圍繞在問題的周圍進行探究和分析。在分析中學生會進行邏輯思考和推理判斷,進而得出“結構決定性質(zhì),性質(zhì)決定用途”的規(guī)律。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生學會了分析和總結,運用了自己的思維能力,發(fā)散了自己的想象。在學生的思考中教師適時地介入,給學生提供思路和思考的方向。教師的啟發(fā)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組合作分析,共同討論溝通交流
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任務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探究,在知識的分享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溝通和交流中,學生的理解會變得更加深刻,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的認識更加全面。合作學習還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了分享知識和討論的快樂。合作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討論和溝通的平臺,學生的認識就在你一言,我一語中變得更加全面和深刻,實現(xiàn)了學生之間交流的實現(xiàn),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例如在學習《鋁金屬材料》時,為了讓學生了解鋁的化學性質(zhì),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讓鋁與氧氣反應,與金屬氧化物反應,與鹽酸反應,與鹽溶液反應。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并說明實驗現(xiàn)象,總結鋁的化學性質(zhì)。學生們共同動手,積極實驗,在一種輕松而愉快的氛圍中彼此交流和溝通,促進學生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實現(xiàn)對于知識的深刻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新課改出現(xiàn)了很多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有方,教無定法”,只要教師善于思考,積極實踐就會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進步。任務型教學是通過很多教師的大量實踐得出的有效教學方法,它讓學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形成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和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郎艷月.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方法初探[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9
[2]王明超.如何提高化學課堂效率[J].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單位:陜西省榆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