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學時,一本語文書里的課文幾乎讓我們全背下來了。那時候沒有其他書可讀,學校的圖書室里只有些小人書,也早被我們翻了個遍。
沒有書的日子里,有些無聊。不知何時,我們迷上了搜集煙紙盒。那些抽煙的人常被我們“跟蹤”,只要他的煙抽完,扔下煙紙盒,我們就撿起來高興地跑開,然后抽掉里面的錫箔紙,再將煙紙盒輕輕地撕開夾進書里。沒事時,我們常常要盤點自己的那些煙紙盒,看著“大前門”“黃果樹瀑布”等等,總要美美地欣賞上一陣子,然后“讀”著上面的風景和建筑,一任想象自由地飛一會兒。
后來,便聽大人講神話傳說、民間故事,這是那個時候最帶勁兒的事情了。尤其是夏夜乘涼時,總能聽到好多這樣的故事,我差不多是在聽故事中入睡的。有一天,我聽到了一個對我來說近乎爆炸性的新聞:一個高三學生高考前偶然買了一份報紙,他讀了報紙上的某一篇文章,結果當年高考的作文題目剛好就與他讀到的內容有關,他因此順利地考上大學。那個時候恢復高考才幾年,考上大學無異于蜀道之難。也正是聽了這個新聞,我從此開始關注起報紙來,期待將來我也能有如此的幸運。
那時候能讀到的報紙,主要來源于面條的包皮紙。家里的那些面條包皮紙總會被我讀上好幾遍,沒事的時候就跟著大人到面坊去,為的就是去讀報紙。從報紙上,我不但讀到了許多新聞,還讀到了許多文章,那是比語文書更大的一個世界。
盡管生活在閉塞的小山村,生活在那個貧窮落后的年代,但讀報讓我開闊了眼界,收獲了許許多多的知識。小學畢業(yè)時,我竟也從一所村小考上了區(qū)重點中學。在中學里,雖然學習緊張,但我仍喜歡讀書。那個時候讀的書大多與考試有關,但是,原來讀報的習慣和收獲,讓我的閱讀能夠觸類旁通,學習輕松了許多,自然也就有時間去閱讀更多的與考試無關的書,尤其是能讀到一些名著,諸如《紅樓夢》《西游記》等。因為閱讀的助力,在那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初中畢業(yè),我順利地考上了師范學校。讀師范時,終于有充裕時間讀自己喜歡的書,尤其是關于詩歌方面的書。那個時候,一本厚厚的詩集,雖然不足兩元,但也得節(jié)衣縮食才能買上。那幾年的《青年詩選》《中國新詩年編》是我必買的書。雖然一路讀下來,文學夢沒實現,但讀書的路卻一直在走,也因為讀文學類的書,我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也大大增強。
參加工作后,書的來源更少。在山村學校工作,能讀到的只有從郵局訂閱的教學雜志。偶爾和幾個同事去縣城,總要從舊書攤上淘幾本好書,然后再到新華書店讀上一陣子,離開時再買一兩本,那時已沒余錢買更多的書。山村的夜晚很靜,加上那個時候又沒有電視、網絡等媒體,正適合讀書。在孤燈下,就著一杯清茶,翻著泛黃的書頁,慢慢地品味著。與每一個文字輕舞,任想象遠游。從書里走出來,再睡個好覺,第二天的工作特別有精神。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四季匆匆而過,讀書馬不停蹄。手不釋卷,收獲盡在閱讀中——
冬夜,寒風撞擊著窗玻璃,但它卻吹不進人的夢里。一本好書在手,“任爾東西南北風”。燈下,手捧一本好書,字字入眼簾,浸潤著思緒,一行一行的字里,溫馨四溢,心里滿是溫暖,夢里夢外皆是書香。冬夜讀書,觸摸的不僅是文字的心跳,享受的更是語言的熱度。
嚴冬過后,春寒料峭,春季讀書別有一番滋味。有人說:“一個不讀書的人和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弊x書,讓生命生發(fā)許多希望,有希望的生命是美麗的。與文字相擁的日子里,躍動的漢字如一顆顆充滿希望的種子,心里種下的,是春天的微笑。
“夏風草木熏,生機自欣欣。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詩里的夏天多了些暑氣,但更多荷香。端坐書桌前,在酷熱里讀書,讀出的何止是荷香,生命更因書香而寧靜安然。
“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秋夜讀書,涼意里生暖意,字字入心,收獲入夢。一路讀來,一路思考,一路播種,一路收獲,生命的羽翼漸漸豐滿。
遨游書海,寧靜的心一如大海般寬闊,生命的小船在其中自信而自由地暢游。與名家大師對話,與高尚的人格交流,心里陡增了無限力量。都說“寧靜致遠”,讀書讓我真正品味到了這樣的境界。日子就這樣過著,書陪伴著我走過了許多難忘的日子。書讀多了,也點燃了心中的寫作欲望。時不時地拿起筆來,記錄下自己的教育碎思。
進城后,我發(fā)表的文章越來越多。2006年,我參與了網友鐘發(fā)全發(fā)起的“教育原規(guī)則研究”,也因此參編了十幾本教育專著,并出版了自己的專著。于是,我便將所得的大部分稿費用來買書,這一來,所接觸的書更多了。閱讀,漸漸地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每當工作停下來,首要的事情便是讀書。捧一本精短散文集,品味“大家”的經典言語,腦細胞似乎一下子被激活了,整個大腦活躍起來,手也似乎有了靈性,忍不住在書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那一句句話語就仿佛我的老朋友一般,總想與它們寒暄幾句。有時,讀著讀著,那些“精妙處,忍不住擊節(jié)叫好;傷感處,止不住眼淚婆娑;激蕩處,耐不住拍案而起;諧趣處,憋不住啞然失笑”的感覺逐一在心間涌現。那字,似乎已不再是字,一個個如楚楚動人的妙齡少女在我眼前跳躍著,我的眼睛也為之一亮。它們也仿佛是一個個螢火蟲,點亮了我的書房,并緩緩穿過我的眼睛,悄悄地走入我的心地,陡然增加了我心靈的亮度。
因為閱讀,因為學習,因為思考,我得以在許多年前就評上了“小中高”,即現在的中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然而,彼時的讀書,早已沒有了營營役役、爭名逐利的浮躁,職稱只是追求讀書之樂的“副產品”。當我靜靜地享受著那些文字撞擊心扉的快感時,忙碌的工作帶來的疲憊被這久違的文字一點點地消融,只在心里留下了四個字——充實、幸福。睜開眼,感覺全身突然生出一種力量。再翻開那教育專著,大師的思想再次在我的眼前彌散開來。讀著讀著,字里行間仿佛汩汩流出濃濃的養(yǎng)料,在我心的原野里慢慢地浸潤,感覺我的心里似也慢慢地長出一片蔥綠。此時,我的腰仿佛接到了心里的命令一般地直了起來。
捧起書,我仿佛是捧起一個世界——一個清凈的世界,一個豐富的世界,一個可以包容整個生命的世界。置身這個世界,感覺人生不再苦短,歲月更加美麗,生命的厚度在漸漸增加。人有幸相約這個世界,增添的是力量,增強的是信心。
就這樣,在一個個孤燈相伴的夜里,拋開城市的喧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冬夏與春秋”,一本本書不斷地走進我的生活,不斷地為我的成長補給營養(yǎng)。與文字相遇,沒有孤獨,只有相戀。把時間交給書籍,然后靜靜地享受文字里的溫度、風景、境界和營養(yǎng)。無論是“花落知多少”的春夜,還是“天寒白屋貧”的冬夜,總能從書中品嘗到生命的甘泉、成長的營養(yǎng),一個個文字滋養(yǎng)著成長的每一天。席勒曾經說過:“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贬溽嘣跁氖澜缋铮總€日子都是陽光燦爛,都如天空般遼闊,成長的喜悅鋪滿整個行程。詩人韋應物寫道:“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睍秤螘暮Q?,塵俗遠去,心中如有清泉長流。那份空靈與幽遠,那份恬適與淡雅在心里慢慢地擴散開去,一如古人“幽窗夜自吟”的充實與安詳。明代名臣于謙說:“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無一點塵?!币粋€個充滿靈性的文字,蕩滌了浮躁與功利,讓歲月更加充實。
不曾想到,我?guī)е肮摹弊哌M閱讀,卻在與文字相遇、相伴、相知的歲月里,漸漸地遠離了功利?!爸灰狭寺罚吞焯熳?,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蔽乙舶l(fā)現,很多事情,不是因為有了興趣才去做,而是去做了,才感受到了其中的樂趣,有了樂趣,才會越做越好。不是嗎?就像有人說的那樣,“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讀書已然融入了我的生命,改變了生命的行走方式,也讓我的成長時時充滿了能量。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qū)百安移民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