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
史家很喜歡夸·獎漢文帝如何節(jié)儉。班固就在《漢書·文帝紀》的“贊”中說:文帝即位23年,都沒有在宮室、苑囿、車騎、服御上面提高過規(guī)格。他還舉了個例子:文帝曾經(jīng)打算建一座露臺,請工匠來做了個預(yù)算,大概價值百金。文帝說:百金,大概已經(jīng)相當于中人十家之產(chǎn)了,算了。
漢文帝在穿衣方面,也不怎么講究。他“身衣弋綈”,也就是穿黑色粗厚的絲織物,并不考究。他寵幸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帳無文繡”,以示敦樸,更給天下人做了表率。
漢文帝節(jié)儉的例子還有很多:建霸陵,葬器均是瓦器,要求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而且順著山來建,不起墳;遣散了一批惠帝時代的老宮女,又準備把自己的一些姬妾都放歸,省了一大筆錢;死前還詔告天下,他死以后,守孝三年改為三天,全國臣民三天后就可以脫下喪服,大大減少了喪事成本和因國喪導(dǎo)致的損失……
可以說,漢文帝的愛省錢是全方位的,也是出于公心。
但是,這么一個小氣的帝王,為什么另一方面手筆又大得驚人呢?他對寵姬慎夫人如此吝嗇,對他的男龐鄧通則動輒賞賜一座銅山,讓這個船夫擁有造幣權(quán)——直接賜了一個央行,讓他任意印錢!
文帝不舍得建一個露臺,但有一個叫新垣平的騙子來了,說應(yīng)當建祠,文帝二話不說就建了五帝廟,而且規(guī)格很高,選址又好,造價遠遠超過一座露臺。文帝還把這個騙子封為上大夫,光是賞賜就超過千金。
不僅如此,漢文帝還準備進行巡狩封禪,并把此事列入重要議程。眾所周知,封禪是一件非常燒錢的事,中國兩千多年的帝王史中,只有六位皇帝行過封禪大典,封禪的皇帝不僅得很有錢,還得臉皮非常厚才行。這么大的事,文帝怎么就不想著節(jié)儉了?
幸好,新垣平的騙子面目暴露,封禪才沒實行,漢文帝氣得夷了他的三族。
小處節(jié)儉,大處亂花,說的就是這種人。這就像是一個省吃儉用的人,為了業(yè)余愛好,傾家蕩產(chǎn)地買各種單反相機一樣。所以,花錢的方式與品性如何是兩個概念,不可混淆。奢侈不一定是壞事,管子就鼓勵適時奢侈來促進消費;節(jié)儉也不一定是好事,以小氣出名的道光皇帝,褲子破了不換,而是補,用綢“數(shù)十匹”,耗資遠遠超過新褲子的造價。
為了防止官員貪腐,漢文帝發(fā)現(xiàn)大臣張武收受賄賂時,反而加倍地賞賜他,以讓他心里慚愧,好改邪歸正——要是別的官員都知道了,從此爭相收受賄賂怎么辦?
總之,一個手握權(quán)力的人生活奢侈還是簡樸,與他到底是貪是廉,真沒多大關(guān)系。成天盯著照片找手表的網(wǎng)民們,基本可以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