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凱,周曉燕,呂劍,唐春立
(1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江蘇張家港215600;2蚌埠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完全電視胸腔鏡手術在胸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
丁凱1,周曉燕2,呂劍1,唐春立1
(1張家港澳洋醫(yī)院,江蘇張家港215600;2蚌埠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
目的 評價完全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處理胸部疾病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擇35例胸部疾病患者,均在完全VATS下手術,肺大泡切除17例,肺大泡結扎2例,肺尖切除2例,縱隔腫瘤切除5例,縱隔腫瘤活檢2例,肺葉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同時行淋巴結清掃2例,肺楔形切除1例,心包開窗1例,胸內血腫清除2例(1例并乳內動脈結扎)。結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胸。3例輔助小切口,4例采用單操作孔。術后住院時間5~37(7.4±2.6)d。并發(fā)皮下氣腫2例,乳糜胸1例,持續(xù)漏氣1例,局限性肺不張1例,均治愈出院,無圍術期死亡。隨訪2~39個月,死亡2例(均死于縱隔惡性腫瘤),對側發(fā)生氣胸1例(行閉式引流治愈),余均正常生活。結論 完全VATS手術處理胸部疾病技術上是可行的,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只要病例選擇得當,完全VATS是一種較好的術式選擇,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微創(chuàng)外科
胸腔鏡手術在大醫(yī)院已得到廣泛開展,隨著技術推廣及學術交流的開展,院間合作的加強,目前在基層醫(yī)院也陸續(xù)得到了應用與推廣。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們共完成完全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手術35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男29例、女6例,年齡15~77(46.2±18.7)歲,根據(jù)病情術前選擇胸部X線、CT、肺功能、纖維支氣管鏡、血氣分析、血常規(guī)、凝血測試及血生化等檢查。其中自發(fā)性氣胸20例(左側11例、右側9例),自發(fā)性血氣胸1例,縱隔腫瘤7例(神經鞘瘤2例,神經纖維瘤1例,脂肪瘤1例,胸腺類癌1例,縱隔惡性腫瘤2例),肺癌2例,肺結核瘤1例,肺隔離癥1例,外傷性血胸2例,心包積液1例。手術方式:肺大泡切除17例,肺大泡結扎2例,肺尖切除2例,縱隔腫瘤切除5例,縱隔腫瘤活檢2例,肺葉切除2例(均為下肺葉),左全肺切除1例,同時行淋巴結清掃2例,肺楔形切除1例,心包開窗1例,胸內血腫清除2例(1例刀刺傷左乳內動脈斷裂同時行結扎術)。術前合并COPD 5例,糖尿病2例,高血壓2例。
1.2 手術方法 全組均雙腔氣管插管,健側單肺通氣靜脈復合全麻下進行,側臥腰背部墊高體位,術前準備同開胸術,備好開胸器械,采用30° 5 mm胸腔鏡及光源,觀察孔選在腋中線6~8肋間,在鏡下依次選擇操作孔,其中標準三切口手術28例,單操作孔手術4例,輔助小切口3例,部分操作孔采用切口保護套或后顱凹拉鉤撐開暴露術野,粘連帶采用電鉤燒灼或鈦夾處理,小的分支血管采用Hammerlock或鈦夾夾閉,美外切割縫合器處理肺大泡、肺組織及肺血管,縱隔腫瘤采用電鉤配合吸引器使用,肺大泡結扎采用推結器協(xié)助打結,血腫采用卵圓鉗配合吸引起粉碎后吸出,術畢囑麻醉師吸痰后膨肺,檢查漏氣情況,氣胸患者采用碘伏紗布摩擦胸壁行胸膜固定,置鏡孔常規(guī)留置胸引管,必要時加留上胸管一根,縫合肌層關閉操作孔,皮膚采用皮內縫合,術后處理同開胸手術。
本組均成功在完全VATS下完成手術,無中轉開胸,3例輔助小切口,4例采用單操作孔手術,術后住院時間5~37(7.4±2.6)d,并發(fā)皮下氣腫2例,乳糜胸1例,持續(xù)漏氣1例,局限性肺不張1例,均治愈出院,無圍術期死亡。隨訪2~39月,失訪2例,死亡2例(均死于縱隔惡性腫瘤),對側發(fā)生氣胸1例(經閉式引流治愈),余均正常生活。
3.1 VATS在氣胸中的應用 胸腔鏡是治療氣胸的首選手術方法。傳統(tǒng)的操作是采用三孔法,隨著技術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將雙孔法(單操作孔)[1,2]、單孔法[3]用于氣胸的治療,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本組4例采用單操作孔手術,我們體會,對于一些胸膜粘連較重或手術操作較困難者,仍以雙操作孔或輔助小切口為佳。術前可以不放胸腔引流管,因術中單肺通氣,不會引起氣胸加重或張力性氣胸,如果必須放置,最好選用中心靜脈導管作為閉式引流管,以減少損傷。術中根據(jù)患者不同情況采用肺大皰切除或結扎,對術中未發(fā)現(xiàn)肺大皰者,建議行肺尖切除,同時胸膜固定以減少復發(fā)。對肺條件比較差或慢阻肺患者,建議使用生物蛋白膠,置雙管引流,術后予低負壓吸引,避免劇咳以減少皮下氣腫的發(fā)生和漏氣時間。本組1例COPD患者術后持續(xù)漏氣,住院時間長達37 d。
3.2 VATS在肺部疾病中的應用 隨著臨床醫(yī)生對VATS技術掌握程度不斷提高,目前代表著VATS最高水平的完全VATS下肺葉切除+淋巴結清除術在國內外已逐步開展起來,但一般都集中在大的醫(yī)療機構或醫(yī)學中心,基層醫(yī)院的開展還處于起步階段。VATS肺葉切除大多需三個切口,隨著經驗積累和技術的成熟,也有作者采用單操作孔完成肺葉切除的成功報道[4,5],但單操作孔VATS肺葉切除對術者的要求更高,須在熟練掌握VATS肺葉切除的基礎上進行,需要一定的學習曲線。朱樂偉等[6]認為,VATS肺葉切除術在理論上更適合治療肺部良性疾病,因不存在腫瘤種植、播散的問題,也不需要清掃淋巴結。Flores等[7]報道,VATS術后5年生存率與傳統(tǒng)手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臨床研究也證實,完全VATS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之一[8]。我們認為,對于初學者而言,可以先從輔助小切口開始,逐步過渡到完全VATS手術,再到減少操作孔,技術成熟后再單操作孔或單孔VATS完成手術是可行的,但需要根據(jù)患者情況和術者經驗及醫(yī)院具體實際來操作,且不可為了微創(chuàng)而微創(chuàng),必要時及時中轉開胸,以免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傷。楊帆等[9]報道,VATS中轉率為9%,中轉原因主要為淋巴結與血管致密粘連和術中出血。我們認為,術中發(fā)現(xiàn)腫瘤比較大或位于肺門,難以解剖游離;腫瘤跨葉,淋巴結明顯腫大清掃困難;胸內彌漫性致密粘連分離困難;肺裂發(fā)育差難以分離;或發(fā)生大出血及鏡下難以控制的出血均需及時中轉開胸。本組均采用三個切口完成手術,1例輔助小切口,無中轉開胸。
3.3 VATS在縱隔腫瘤中的應用 VATS縱隔腫瘤切除在大的醫(yī)學中心已成了常規(guī)術式之一。張宇等[10]報道,腫瘤直徑≥6 cm是增加手術難度和風險的重要因素。我們認為,腫瘤大小是腔鏡手術要考慮的因素,但主要還是看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腫瘤包膜是否完整、能否被翻動、是否易于暴露,部分直徑>6 cm的腫瘤通過輔助小切口、采用吸引器和電鉤配合使用是可以成功完成操作的。吸引器一方面有“吸”的作用,保證術野清晰,另一方面有分離作用。本組7例除2例行活檢明確病理外,均成功在腔鏡下完成,2例輔助小切口。
3.4 VATS在胸外傷中的應用 近年來,VATS用于胸外傷治療的報道較多[11,12]。腔鏡下可以全面探查胸腔,了解出血和損傷部位,明確診斷和治療,并通過電凝、鉗夾或縫扎止血,對肺裂傷或膈肌裂傷可以同步修補,探查的切口可以選擇閉式引流口或由原傷口進入,操作簡單有效,有時則不需再開操作孔。本組1例刀刺傷患者,來院時生命體征穩(wěn)定,胸腔大量積液,閉式引流后由傷口置鏡探查,證實乳內動脈被刺傷,經閉式引流口置入鈦夾夾閉,吸凈胸內積血,沖洗胸腔后置管引流,術后恢復良好。我們認為,如遇以下情況應果斷開胸:患者病情緊急,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出血兇猛;胸腔廣泛粘連,胸腔鏡無法進入或心臟貯備功能差不能耐受單肺通氣。
綜上所述,VATS為胸部疾病的診療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及手段,對于熟練掌握胸腔鏡操作的胸外科醫(yī)師來說,完全VATS處理胸部疾病技術上是切實可行的,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點,只要病例選擇得當,完全VATS是一種較好的術式選擇。
[1] 詹鋒,姜鐳,曾志強,等.雙孔法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fā)性氣胸的療效[J].實用臨床醫(yī)學,2012,13(7):35-37.
[2] 古衛(wèi)權,楊劼,葉國麟,等.單操作孔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fā)性氣胸[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3):176.
[3] 章曉毅,葉建明,鮑獻榮.單孔電視胸腔鏡治療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3,32(6):643-645.
[4] 初向陽,薛志強,張連斌,等.單操作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的初步報道[J].中國肺癌雜志,2010,13(1):19-21.
[5] Gonzalez D, Paradela M, Garcia J, et al. Single-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J]. Interact Cardiovasc Thorac Surg, 2011,12(3):5l4-515.
[6] 朱樂偉,楊劼,葉國麟,等.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良性疾病58例臨床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1,18(6):580-581.
[7] Flores RM, Park BJ, Dycoco J, et al. Lobectomy by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versus thoracotomy for lung cancer[J]. J Thorac Cardiovase Surg, 2009,138(1):11-18.
[8] 張軼,朱余明,陳曉峰,等.518例早期肺癌的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5):274-277.
[9] 楊帆,李曉,王俊,等.連續(xù)300例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及中期隨訪分析[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1,18(2):95-98.
[10] 張宇,李運,隋錫朝,等.電視胸腔鏡治療后縱隔神經源性腫瘤[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2,28(1):10-12.
[11] 夏旭,胡寧東,袁海云,等.66例胸部外傷的電視胸腔鏡治療體會[J].中國內鏡雜志,2012,18(2):217-219.
[12] 李仁喜,夏艷武,周峰平,等.電視胸腔鏡在創(chuàng)傷性血氣胸中的診治價值[J].湘南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1,13(4):42-43.
10.3969/j.issn.1002-266X.2015.01.036
R616
B
1002-266X(2015)01-0084-02
201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