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晉
一
小瓦是農(nóng)民鞠家栓的女兒,今年九歲了。窮人的孩子早當(dāng)家,小瓦早早便成大人的幫手了,能干不少活,如照看弟弟,剜野菜,拾柴火,燒水,喂雞,看雞,掃院子,等等。
今年來,小瓦的個兒猛長,九歲的小瓦長胳膊長腿,高同齡孩子一頭多。姥娘家凈些高個子,外甥隨舅,小瓦也能長成高個子。
小瓦梳兩條細細長長的小辮,挺直的小鼻子,眼睛又大又亮,面皮白皙,小嘴紅紅的,話語甜,聲音銀鈴似的。聰明伶俐的小瓦極像一株生機勃勃的向日葵、一棵迎風(fēng)而立的小白楊,又像一匹活蹦亂跳的小馬駒,人見人愛,人見人夸。
這些天,小瓦一人在家,成一家之主了。
這天早晨,小瓦一骨碌從床上爬起來,感到不對勁。往日醒來,總是聽到媽媽咕嗒咕嗒,急急拉風(fēng)箱的聲音,今天怎么沒動靜?她奔到東間大大媽媽睡覺的床前,床上空空的,媽媽不在,大大不在,弟弟小筐也不在。
小瓦跑到院子里,跑到南面的菜園子里,也沒見大大媽媽的影子。雞窩還擋著,小瓦順手把雞放出來,大黑公雞領(lǐng)著八只母雞爭先恐后沖出雞窩。小瓦問大公雞:“公雞,公雞,你知道大大、媽媽、小筐去哪兒了嗎?”大公雞撲扇著翅膀飛到石榴樹上,伸長脖子長鳴:“呴——呴——嘍——”好像在說:“不——知——道!”
小瓦轉(zhuǎn)身回到堂屋,這時她才看到吃飯桌子上壓著一張字條,上寫著:姥娘身體不好,我送你媽去姥娘家,一會就回。
這下小瓦放心了,忙生火燒開水。柴火堆里有一個干癟的玉米,小瓦放到地上用腳搓,呴呴呴地喚雞。大公雞領(lǐng)著母雞跑來了。大公雞討好母雞,把玉米粒啄起,放下,放下,又啄起,自己不舍得吃,喉嚨里不停地發(fā)出殷勤的咯咯咯的叫聲,請母雞吃。
八只母雞一會便把玉米粒吃完了,它們圍攏在小瓦周圍不走,大公雞眼睛瞪得圓溜溜的,偏頭望著小瓦,好像問:“還有嗎?還有嗎?”
小瓦張開雙臂轟雞,說:“沒啦!自己找食去吧!”她用秫秸敲著地面警告,“別闖菜園子偷菜吃!”
正在這時,大大回來了。小瓦忙問:“大大,姥娘病了?”大大說:“病了,你大舅推車來搬你媽,我送到老虎嶺頂。唉,咱家的小麥馬上就熟了,病得真不是時候!”
小瓦說:“大大,大大,誰愿意生???誰生病還要找時候?”
大大笑了,說:“我不是心里著急嘛!小瓦啊,你別一根筷子吃藕——挑眼,你媽不在家,就看你的本事了。”
小瓦說:“大,你放心吧?!?/p>
大大說:“放心,放心,小瓦長大了,長成大閨女了。說實話,家里也沒多大事,就是看好雞、看好豬,別叫它們闖進菜園子,糟蹋了菜?!?/p>
早飯后,大大鋤地去了。麥?zhǔn)罩虚g,也要見縫插針鋤地的。這當(dāng)兒,鋤地正是好時候,地里的野草大都剛剛鉆出來,一根細細的根連著草芽芽。鋤到草斷,毒毒的太陽一曬,小草便蔫了。早鋤鋤一根,晚鋤鋤一把。鋤地鋤晚了,雜草結(jié)成片,鋤也拉不動,格外費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小草和莊稼爭奪地力,好比地里埋藏著許多看不見的杏子,它們和莊稼爭著吃杏子哩。
往年,大大媽媽不在家,便叫奶奶來看家守院。現(xiàn)在是小瓦一人在家,大大媽媽感到小瓦長大了,對小瓦放心了。
二
小瓦家的院子很大,南北長,南院原是老宅子,房倒屋塌之后便開成了菜園子。兩院間有一道秫秸籬笆隔開,豬耳朵梅豆爬滿籬笆墻,白色的、紫紅色的梅豆花開得正熱鬧,不少花朵脫落了,已結(jié)出小小的刀狀的豆莢。
菜園子里種著韭菜、蔥、土豆、小白菜、蒜、黃瓜等時令蔬菜。還有銀心菜,銀心菜又叫莧菜,好幾大畦子,極旺盛,割了發(fā),發(fā)了割,用來喂豬。
紅脖子大黑公雞率領(lǐng)著母雞在院子里忙忙碌碌地覓食。豬往前拱,雞往后刨,世界萬物,各有各的活命方法。
這些雞最愛鉆菜園子,偷吃青菜。一只烏雞叫織布梭子,身體顯長,羽毛亮亮泛著藍光,冠子石榴花一般鮮紅,總歪到一邊,它下蛋最勤,也最愛偷吃蔬菜。
小瓦手里拿一根秫秸,威風(fēng)凜凜。鄰家的雞飛上墻頭左瞅右瞧,要進菜園子,小瓦用秫秸一指,嘴里學(xué)了戲臺上的武生道白:“呀——呀——呸!大膽毛賊,膽敢犯我疆域,還不快快滾將下去!”
飛上墻頭的雞聞聲拍打著翅膀,落荒而逃。
鄰家的雞中有一只黃羽母雞,頭上長著一撮羽毛,小瓦叫它大背頭。大背頭最鬼,它進菜園子先是飛到樹上,再滑翔而下,進了菜園,不是撅腚愣吃,而是隱蔽起來,悄悄偷吃。如果轟它,它極會造勢,邊飛邊拼命大叫,好像被黃鼠狼抓住了一樣。小瓦很是警惕它,但還是讓它鉆了空子,當(dāng)發(fā)現(xiàn)它時,已在黃瓜架中啄掉半根黃瓜了。
小瓦揚起秫秸,大喊一聲:“大膽毛賊,還不快走!”大背頭撲棱棱連跑加飛,聲嘶力竭大叫,叫聲瘆人。雞主人在墻外喊:“輕點打,輕點打喲,打厲害了下軟蛋。”
院子大,防線長,小瓦跑南跑北,跑東跑西,不敢大意。她腿長,腳步快,并不知累,真是精神抖擻,意氣風(fēng)發(fā)。
欄里養(yǎng)著一頭黑白相間的花花豬,餓了,嚎叫著拱欄門。一旦把欄門拱開跑出,便會直奔菜地,連吃加拱,一會工夫,菜園便會慘不忍睹。
小瓦最害怕的是這位豬八戒的后代跑出來。要想不叫豬惹禍,就要封住它的嘴。
小瓦采來一大籃子白菜、莧菜,又端來半瓢玉米粒。只要欄門響,她便朝欄里扔菜,撒玉米粒,還唱著自編的歌謠:“小豬花花,乖乖聽話。聽話不鬧,吃菜葉葉。”
花花豬哼唧哼唧大嚼美味,不時抬起頭打量小瓦,感到這位小主人蠻可愛的,知道懶豬貪吃,為豬不易哩!
可是,快到晌午時,花花豬不滿意了,拱欄門,嗷嗷嚎叫。人餓的滋味不好受,豬餓的滋味大概也不好受。小瓦跑到欄門口,扔進一把瓜干,說:“先吃幾頁‘餅干墊墊饑,我給你烀食!”
小瓦學(xué)媽媽的樣子,舀水進鍋,放進瓜干喍子,撒上地瓜葉糠,攪呀攪,拌呀拌的,很像那么回事。火生著了,她抱著風(fēng)箱桿猛勁拽,猛勁推,風(fēng)箱咕嗒咕嗒唱著歌,爐內(nèi)的火苗子歡快地躥跳。小瓦像大人一樣干活了,心里美滋滋的。
突然,小瓦看到鍋里冒煙了,焦煳味也厲害,壞了,一鍋豬食燒煳了,小瓦趕緊熄火。
豬食由熱變溫后,小瓦提了桶喂花花,花花只吃了幾口,便將豬食盆拱翻了。它把豬食盆滿欄拱來拱去,叮當(dāng)亂響,向小瓦抗議。
天晌午歪時,大大才回到家。沒進院子,他便聞到濃濃的煳鍋子味。大大喊小瓦,說:“燒煳豬食了?”
小瓦點點頭,擺弄自己的辮梢。大大說:“小瓦啊,只怪大大媽媽沒教你。一些家務(wù)活,看著簡單,做起來卻不易哩?!?/p>
大大對小瓦說:“烀豬食,要緊的是把水燒開了,再放喍子放糠,這樣攪勻了,再燒一會火就成?!闭f著,大大動手把鍋刷干凈,和小瓦一起烀了鍋豬食,大大問小瓦,“會了吧?”
小瓦回答:“會了。小瓦太笨了,費了一鍋豬食?!?/p>
大大說:“沒事,大大鋤地還鋤掉莊稼哩!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當(dāng)師傅!”
三
街上傳來換杏的叫賣聲。
麥?zhǔn)諘r節(jié),這一帶的人們有拿麥子換杏的習(xí)慣。麥子熟了,杏也熟了?!跋氤孕?,很好辦,搓了麥子就能換”,這是男女老少都掛在嘴上的一句口頭禪。
這當(dāng)兒,孩子們最大的樂趣便是拾麥子換杏。他們把拾來的麥穗,一把一把捋齊扎緊,放在磨頂上,掛在石榴樹下,懸在窗戶旁,攢多了,簸箕當(dāng)麥場,鞋底當(dāng)碌碡,搓出麥粒當(dāng)票子,換杏。
每年來這個村換杏的人中,總有一位老爺爺,七十多歲的樣子,擔(dān)著荊條筐,筐里盛著鮮亮的散發(fā)著香氣的大黃杏。他的杏最好吃,又甜又面,杏核和杏肉離骨,一掰兩半,杏核干干凈凈。老爺爺?shù)慕匈u聲如鐘磬:“換杏了——麥黃杏——換杏了,又大又甜的麥黃杏!”
喊聲馬上傳遍全村,轉(zhuǎn)眼間,便引來一大群吵吵鬧鬧的小孩子。自己拾的麥子自己換杏解饞,大人們多是不干預(yù)的。這是流傳多年的一幅農(nóng)村風(fēng)景畫,民俗圖。
小瓦很想吃杏子,很想跑出去和小伙伴們玩,但是她重任在肩,她不能出去。一想到甜甜的或酸酸的杏子,小瓦的嘴里便涌滿了口水。小瓦狠狠將口水咽下,罵自己饞貓。小瓦不出去,小瓦長大了。小瓦手持秫秸,有時大步巡邏在菜園里,有時站上磨頂四處張望,小瓦多么像電影里盤查路條的小英雄啊。
就是這位小英雄,去年拿了麥子換杏,挨過打的。一年過去了,小瓦想起來,還覺得腚瓣子火辣辣的。
那天,街上傳來換杏的叫賣聲。就要生小弟弟的媽媽在床上躺著。小瓦捧上半瓢麥子喊:“媽,我換杏去了?!?/p>
媽媽酣睡,沒有聽到小瓦的呼喊聲。院子的席上曬著麥子。那是新麥,磨了面粉要敬天的。小瓦一走,覬覦已久的自家雞、外來雞一起上陣,飛到席鋪上,一個個撅起屁股,急似雨點般地啄食小麥。
正在這時,大大回來了。他轟雞,喊小瓦,喊小瓦媽。
沒有一點回聲。嚇唬雞的秫秸、小瓦坐的馬扎都在,小瓦干什么去了?
這時,小瓦端著杏回來了,她請大大吃杏??吹叫⊥呱嵯蔓溩樱艹鋈Q杏吃,大大的氣不打一處來。
大大一巴掌把瓢子和杏打飛,薅過小瓦,按在大腿上,揚了巴掌打腚。雖然不是真打,小瓦也忍受不了。小瓦大哭,她不是疼痛,是委屈哩。
小瓦邊抹眼淚邊說道:“我換了杏子,給你們留著哩,憑啥打我?憑啥打我?嗚——嗚——”小瓦傷心極了。
媽媽挺著大肚子從堂屋里走出來,奪過小瓦,說:“英雄了,會打孩子了,我叫她換的,要打打我吧!”媽媽對大大一臉兇相,有些嚇人。
事后,媽媽告訴小瓦,大人交代的活一定要盡心盡力干好,不能背了大人亂動家里的東西。小瓦知道自己錯了。
今年小瓦一人在家,小瓦不再拾麥子換杏了。
四
六天之后的傍晚,媽媽回到家。
媽媽進院便喊:“小瓦,小瓦!”六天離別,媽媽感到過了六年似的!
小瓦從菜園子跑來,老遠便喊媽媽。小筐一聲聲叫姐姐,趔趔趄趄,揚了雙手跑著要姐姐抱。媽媽從箢子里拿出一根油條、一個燒餅給小瓦,撫著她的頭發(fā),說:“整整六天了,一定累了?!毙⊥邠u搖頭,笑笑:“不累,一點也不累,就是覺得這一天一天忒長了?!?/p>
媽媽細細端量小瓦,攥住小瓦的手,說:“黑了,瘦了,小瓦長了,長結(jié)實了?!?/p>
媽媽把小筐交給小瓦,奔向豬圈看了豬,隨后進了菜園子。她擔(dān)心已經(jīng)團棵的茄子、辣椒叫雞啄了。雞嘴臭,雞啄了的菜老不見長,總是一副半死不活委屈的樣子。當(dāng)然了,她還要拔小蔥,割韭菜,做一頓香噴噴的晚飯。菜園子連著飯桌子,許多的農(nóng)家都有一方水靈靈、生機勃勃的菜園子。
姥娘的病好了。這次除了給小瓦家油條、燒餅、饅頭外,還給了一大塊豬肉。姥娘說想小瓦了,小瓦一定長高了,長俊了吧?
媽媽弟弟回家,院子里陡然變得熱鬧,連母雞也圍攏來咯咯叫,報告下蛋的喜訊。
媽媽擇菜、洗菜、切菜、切肉,忙里忙外炒菜做飯。不大會兒,飯便做好了。
好豐盛的一頓晚飯喲!韭菜炒雞蛋,豬肉炒梅豆,小蔥拌豆腐,蔥花燉油條!媽媽把菜一碟一碟盛好,擺到桌子上,用碗扣了,單等大大回來。
油條也能當(dāng)菜的,把油條切成段,放到開水里燉,想吃咸多放點鹽,想吃淡少放點鹽,要起鍋時把蔥花姜末放進去,咕嘟一小會兒,可香了。媽媽盛出一碗,放到磨臺上,讓小瓦小筐吃。小瓦第一次知道這種吃法,軟軟的噴香噴香的油條含到嘴里,不用嚼就化,舍不得咽!
天大黑的時候,大大才從地里回來,洗了一下手,便坐下喝水、喝酒。幾杯酒下肚,便夸小瓦看家上心,園子里的菜,連片葉子也沒少。媽媽說:“我都看到了,誰的閨女呀,過日子的好手!”
飯后,小瓦問媽媽:“媽媽,媽媽,姥娘怎么沒給咱杏?”
姥娘家有棵很大很大的杏樹,遮半拉院子。往年杏熟時,小瓦總能吃到姥娘家的杏。媽媽說:“小瓦啊,姥爺走了,那棵杏樹也走了,今春上開著花,帶著滿樹的花死了。”媽媽說著說著便流出了眼淚,嘆了口氣,“唉,死了,死得忒疼人了?!?
小瓦給媽媽擦眼淚,說:“媽,我也想姥爺了。姥爺去年還給咱送杏子,怎么說走就走了呢?”胃里美食香,心中親情濃。小瓦從記事起便和姥爺姥娘親。
媽媽撫了撫小瓦的頭,說:“小瓦想姥爺想得厲害的時候,姥爺便會回來看你。”
小瓦很想姥爺啊。她記得每次姥爺?shù)郊依飦?,總愛提著一串油條、一串燒餅。油條是用納鞋底的麻線單排系著的,長長一串,閃著油光。燒餅是用柳條穿著的,也長長一串,散發(fā)著麥面和芝麻的香氣。
這天夜里,睡夢中的小瓦看到姥爺來了,姥爺那么可親,長長的胡子,高高的個子,慈眉善目。他提著一串油條、一串燒餅,好像還有許多杏。一會兒,油條和燒餅變成杏子;一會兒,杏子又變成燒餅油條,變來變?nèi)ハ褡儜蚍?。小瓦高興地吃油條,吃燒餅,吃杏子,口水流出浸濕了枕頭。
姥爺把小瓦攬在懷里,腳尖一踮一踮的,給小瓦唱兒歌——
飛機拉煙,
一拉拉到天邊。
天邊冒紅,
一拉拉到蒙陰城。
蒙陰城里吹喇叭,
一拉拉到老馬家。
老馬家,做豆腐,
一拉拉到屋后頭。
屋后頭冒煙,
一拉拉到天邊。
天邊冒紅,
一拉拉到蒙陰城。
哈哈哈,轉(zhuǎn)悠了一圈又回來了!姥爺笑,小瓦也笑。小瓦從姥爺懷里跑出去,要把兒歌唱給媽媽聽,一翻身掉下床。
小瓦躺在地上,一直睡到天明。
五
端午節(jié)的上午,小瓦的媽媽用狗頭箢子裝了小麥,又放上倆雞蛋,喊小瓦:“小瓦,過來?!毙⊥弑е】鹱哌^來,媽媽接過小筐,說:“這麥子換杏,倆雞蛋換鹽?!?/p>
麥子換杏,雞蛋換鹽,這一不成文的習(xí)俗不知流傳多少年了。
小瓦說:“雞蛋給姥娘留著吧,姥娘好吃你腌的雞蛋?!?/p>
“留著怪好,可沒錢買鹽啊?!眿寢審蔫F絲上扯過一件杏黃色的小褂讓小瓦穿上,叮囑道,“走穩(wěn)了,別抬腳就跑?!?/p>
小瓦走出胡同,來到大街上。走到關(guān)帝廟前,小瓦一下想起了姥娘。姥娘每次來到小瓦家,總愛到關(guān)帝廟燒紙,上香。
一次,姥娘給泰山老母燒紙,上香,還供上倆咸雞蛋??耐觐^走時,姥娘把雞蛋收起,裝進衣兜。
小瓦問:“不留下給泰山奶奶吃?”
姥娘說:“泰山奶奶吃完了,她吃精、氣、神,咱吃皮裹渣!”
姥娘愛喝幾口酒,不用多少菜,幾?;ㄉ?、幾根咸菜條就行。一個咸雞蛋,姥娘能喝好幾次酒,她用秫秸篾子挑雞蛋吃,喝一口酒,挑一篾子雞蛋,有滋有味的。
許多次,姥娘一邊喝酒,一邊給小瓦講笑話,她說:“在很早很早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子最愛喝酒,這天晚上,喝酒沒有菜,老婆子說,碟子里有根螞蚱腿,就著喝吧!老頭子嘬口酒,舔舔螞蚱腿。酒喝足了,螞蚱腿沒吃完。第二天早上一看,碟子里沒有螞蚱腿,原來是……”
姥娘講到這里便賣關(guān)子,問小瓦:“小瓦,你猜猜老頭子舔的啥?”
姥娘問過小瓦好多次了。小瓦知道,但憋著不說出來。
姥娘便告訴她,原來呀,那螞蚱腿是根生腐釘子,楔在墻上掛油罐子的!姥娘便樂了,摟著小瓦搖呀晃呀,嘬呀笑呀,祖孫倆親熱不夠!
想到這里,小瓦看了看箢子里的雞蛋,心中說:讓姥娘吃咸雞蛋,不讓姥娘舔鐵釘子。她突然靈機一動,有了主意,用麥子換鹽,不就省下雞蛋了。對,不換杏了,小瓦小筐不饞,不吃杏了,省下雞蛋給姥娘吃。
姥娘疼小瓦,小瓦也應(yīng)該疼姥娘!
六
小瓦來到小賣部。小賣部里一位大嬸在納鞋底,見了小瓦,嘖嘖說:“幾天不見,長高了一頭?!彼龁栃⊥撸澳秒u蛋換鹽?”
小瓦問:“嬸嬸,用麥子換鹽行嗎?”
嬸嬸說:“你不是有雞蛋嗎?雞蛋換鹽,兩不找錢?!?/p>
“啥叫雞蛋換鹽,兩不找錢?”小瓦以為嬸嬸不同意用麥子換鹽。
嬸嬸回答:“雞蛋換鹽,兩不找錢。就是雞蛋五分錢一個,鹽五分錢一斤,一個雞蛋換一斤鹽,里不找,外不欠。”
小瓦說:“我想用麥子換鹽,把雞蛋給姥娘留下。”
嬸嬸說:“這可破老規(guī)矩了,誰叫你這樣做的?你媽媽教你的?”
小瓦說:“我剛剛想到的,進門之前想到的,嬸嬸,行不行啊?”
“行,行,小瓦多乖,多懂事呀,嬸嬸成全你的孝心好心。”嬸嬸稱麥子,稱鹽,她把鹽倒進小瓦的狗頭箢子里,又給了小瓦一塊光腚子的橘子瓣樣的糖塊。
小瓦馬上想到,把糖塊拿回家給小筐吃。
麥?zhǔn)占竟?jié)的太陽真亮啊,它照著小瓦箢子里白花花的鹽和白生生的雞蛋,也照著美麗可愛、天天向上的小瓦。小瓦心想事成,大步向家走去,邊走邊喊——
飛機拉煙,
一拉拉到天邊。
天邊冒紅,
一拉拉到蒙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