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榮,張光偉,魏孔財,張 建,師 濤
(1.西安石油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陜西西安 710065;2.蘭州蘭石石油裝備工程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050;3.蘭州蘭石能源裝備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山東青島 266520)
常規(guī)的鉆機運輸是將鉆機的各大部件拆卸,分多個模塊來運輸,到達井場再重新進行組裝。既浪費了時間,又提高了勞動成本,尤其對近距離的多井位鉆井作業(yè),多次拆裝鉆機,費時費力。為了提高鉆機的運輸效率,降低成本,同時滿足近距離多井位鉆井的需求,研制了快速移運鉆機,該類型的鉆機不需要完全拆卸,井架底座只需一個或者兩個模塊,就可進行運輸,實現了快速安裝和移運,能滿足地域寬廣,道路寬闊的戈壁、沙漠地區(qū)鉆井的需求[1-2]。
文獻[3]中,對鉆機整體運輸過程中重心、輪胎承載力、牽引力等進行了計算,但是沒有建立完整的模型,進行整體的結構強度分析,受力分析還需要進一步完善[3]。筆者利用ANSYS軟件,建立了鉆機井架底座的整體結構模型,對運輸過程中的恒載、慣性載荷的穩(wěn)態(tài)和瞬態(tài)效應、以及各種危險工況進行了分析,考核結構的強度能否滿足要求。
該鉆機為7 000 m中深井快速移運鉆機,主要部件的重量如下:井架及附件為100 t,天車6 t,游動系統(tǒng) 23.1 t,底座 150 t,絞車 39.6 t,司鉆房 4.5 t,司鉆偏房 12 t,工具房 12 t,轉盤獨立驅動 22.24 t,井口機械化裝置6 t。整體運輸過程承受風載荷,風速16.5 m/s,牽引最高運輸速度6 km/h,最大運行距離15 km,最大爬坡角度為8°,橫搖角度8°。
鉆機采用整體直立運輸,如圖1所示。鉆機運輸時,通過基座兩側的液壓裝置將鉆機頂升,連接前后牽引拖臺,在牽引車的作用下,實現運輸。如圖2所示,為整體運輸俯視圖,鉆機系統(tǒng)的重心偏向后方,后部輪胎受力較大。基座A、B、C、D四處連接著輪胎,為主要的承載點。
圖1 鉆機整體運輸簡圖
圖2 整體運輸俯視圖
圖3 鉆機有限元模型
井架底座整體有限元模型如圖3所示,共518個節(jié)點,805個單元。運輸過程是快速移動鉆機的重要特點,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筆者針對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極限受力工況進行分析,運輸速度緩慢,且路面相對平坦,動載系數對載荷的影響較小,忽略不計。
在平坦路面行駛時,運輸速度取最大值6 km/h,即1.67 m/s。勻速行駛過程中,鉆機基座承受結構總重、鉆井設備以及風載荷的作用。加載后分析計算,得到最大應力為70.2 MPa,位于基座與前、后牽引拖臺的連接處,材料Q345B,安全系數4.91;最大變形為 35 mm,位于天車梁部位;A、B、C、D四處連接點處的支反力分別為 93.3 t,94.1 t,95.2 t,96.5 t,基本相等。
牽引車啟動運行時,鉆機由靜止變?yōu)檫\動,系統(tǒng)會產生一定的慣性載荷,整體向后傾倒,此時基座承受的載荷突然加大,屬于運輸中的危險工況,需要對基座的應力狀態(tài)進行校核。
由于運輸時最大速度為1.67 m/s,因此,假設拖車在啟動時產生的最大慣性加速度為1.67 m/s2。根據達朗貝爾原理,質點受力運動的各個時刻,作用于質點的主動力、約束力和慣性力互相平衡,可知慣性力會隨著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而變化,當處于勻速狀態(tài)時,慣性力消失。鉆機各個部件產生慣性載荷,按照最大慣性加速度計算,結果如表1所列。
表1 鉆機主要設備的慣性載荷
將慣性載荷作為靜載荷加載到有限元模型上,進行穩(wěn)態(tài)分析,得到最大應力為86.6 MPa,位于基座與前、后牽引拖臺的連接處,安全系數3.98;最大變形為95 mm,位于天車梁部位;A、B、C、D四處連接點處的支反力分別為 69.9 t,70.4 t,119 t,120 t,后輪承受的載荷增大。
實際運輸過程中,牽引車啟動時間很快,鉆機產生慣性力的時間很短,但是設備非常沉重,而且保證結構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為詳細研究啟動過程中,慣性力對鉆機結構強度的影響,利用ANSYS軟件對啟動過程進行了瞬態(tài)動力學分析,假定在0~3 s內,鉆機處于靜止狀態(tài);3~4 s,慣性加速度開始產生,并呈線性增長趨勢,直到達到最大值1.67 m/s2;4~5 s慣性加速度逐漸減小,直到消失;5~8 s,鉆機運輸速度達到最大值,處于勻速運動狀態(tài)。慣性加速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4 所示[4]。
瞬態(tài)仿真分析得到天車位移,A、B、C、D四處最大支反力以及承載基座最大應力的時間歷程曲線,如圖5~7所示。由圖中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在0~3 s內,各值均有一定的波動,但波動趨勢均勻,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3~4 s,隨著慣性加速度的增大,各值發(fā)生突變,并達到最大值,天車最大位移為93.5 mm,連接點最大支反力為117.8 t,基座梁最大應力為82.9 MPa;4~8 s,隨著慣性加速度的減小和消失,各值均逐漸減小,并趨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圖4 慣性加速度隨時間變化曲線
圖5 天車位移時間歷 程曲線
圖6 支反力時間歷程曲線
圖7 基座最大應力時間歷程曲線
通過以上三種運輸狀態(tài)的分析可知:①當鉆機處于平衡狀態(tài)(靜止或勻速)時,結構的受力最小;啟動狀態(tài)或者短暫的加速狀態(tài),由于慣性力的產生,結構受力會突然增大,應力增大16.4 MPa,位移增大60 mm,連接點處受力重新分布,后端輪胎受力增大,但都滿足工程強度要求,處于安全范圍內;②慣性載荷分析,穩(wěn)態(tài)計算結果大于瞬態(tài)結果,靜態(tài)分析的結果相對保守,因此,關于慣性載荷的分析,選擇穩(wěn)態(tài)法。
運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工況,主要有上坡勻速和半坡啟動、下坡勻速和突然制動、側斜運輸等。
(1)上坡工況 上坡時,重心發(fā)生偏移,為保證運輸過程中,結構的穩(wěn)定性,選取坡度為8°,速度為3 km/h,即0.83 m/s。通過旋轉單元節(jié)點坐標,得到如圖8模型。上坡時,勻速運行狀態(tài)下,加載設備的自重載荷和風載荷;半坡啟動狀態(tài),會產生沿坡度方向的慣性加速度,加載時,需要將慣性載荷分解為沿Y和Z兩個方向,分別加載。計算結果如表2。
(2)下坡工況 下坡時,模型旋轉方向與上坡時相反,如圖9所示,但下坡時,沒有牽引力,根據文獻[3]知,運輸系統(tǒng)自身的重力即可滿足下行的動力。對下坡時勻速運動和突然制動狀態(tài)進行仿真分析,結果如表2。
圖8 上坡8°有限元模型
圖9 下坡8°有限元模型
(3)側斜工況 旋轉模型如圖10所示,鉆機發(fā)生橫向搖擺,或者轉彎時會出現整體傾斜的狀況,因此,針對該工況進行仿真分析,最大角度選取8°,結果如表2所列。
圖10 傾斜8°有限元模型
表2 各工況受力計算結果統(tǒng)計表
由表2知,最大應力、變形、支反力都產生了大變化,其中下坡制動為最危險工況,最大應力達到了165 MPa,安全系數為2.09;A、B、C、D 四處連接點受力最大值達到了142.4 t,單個輪胎受力 71.2 t,接近輪胎的額定承載能力73 t,因此運輸時,需避免此類工況的發(fā)生,同時設計時選擇承載能力更大的輪胎。
(1)鉆機整體直立運輸,水平運動時的危險工況是啟動或加速階段,由于慣性力的作用,基座載荷和輪胎承受的載荷加大。
(2)通過穩(wěn)態(tài)和瞬態(tài)分析,結果對比得到穩(wěn)態(tài)時慣性載荷的作用效果大于瞬態(tài),穩(wěn)態(tài)結果相對保守,校核計算時,可以選擇穩(wěn)態(tài)法進行慣性載荷的計算。(3)經過運輸中危險工況的仿真分析,得到結構強度安全可靠,能夠滿足運輸要求。但是,實際運輸時,盡量選擇平坦路面,避免危險工況的發(fā)生,提高運輸的可靠性。
[1] 張茗奎,王維忠,鄭滿圈,等.鉆機整體移運系統(tǒng)[J].石油機械,2007,35(9):110-112.
[2] 何芬倫,潘 浩,梁開勇,等.新型井架快移裝置的研制[J].石油機械,2012,40(6):30-33.
[3] 周天明.7 000 m快速移運鉆機設計與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08.
[4] 李富平,高學仕,王 棟,等.ZJ90D型鉆機整體拖移力學計算[J].石油礦場機械2011,40(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