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慧
(鹽城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鹽城老虎鞋的傳承與保護
王珍慧
(鹽城師范學院 美術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1)
鹽城老虎鞋,江蘇首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外界知之者甚少。在調(diào)查基礎上,將鹽城老虎鞋的傳承、制作與獨特特點展現(xiàn)出來,對它所承載的中國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文化、虎文化、女紅文化進行梳理,并就如何保護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提出建議。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鹽城老虎鞋;文化傳承
1.1 鹽城老虎鞋由一個家庭傳承
鹽城老虎鞋以一家一戶為生產(chǎn)單位,目前也只有一戶能夠生產(chǎn)。鹽城老虎鞋的歷史,由于缺少必要的文字記載,所以現(xiàn)在只可由活著的人追溯到百余年前,共歷經(jīng)三代:出生于1907年的周小黨老人、出生于1927年的周紀珍老人和1960年出生的王華。周小黨早已經(jīng)去世,有關她的手藝、鞋樣也沒有記載、無從尋找。關于周小黨的經(jīng)歷,多是依據(jù)周紀珍老人的回憶。周紀珍老人是周小黨的侄女,11歲開始跟姑母學針線活,12歲時就能獨立做針線活。2000年左右,已七十多歲的老人應兒女請求,從鄉(xiāng)下來到鹽城市區(qū)居住。此時的老人每年逢端午時節(jié),都會做老虎鞋去市場賣,而且都能賣得好價錢。王華,周紀珍老人的小女兒,她得到了周紀珍老人制作老虎鞋的真?zhèn)?。由于老虎鞋只是在端午?jié)時才會有好的銷售,它不能作為謀生的手段,所以做老虎鞋只是王華的副業(yè)。王華現(xiàn)在的主業(yè)是從事幼兒教育。難能可貴的是,王華一直堅持推廣、宣傳鹽城老虎鞋,例如:她倡導所在幼兒園里的老師在課堂上給孩子介紹老虎鞋,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家鄉(xiāng)有這樣一種手工藝品;她拿出自己的作品積極地參加在鹽都區(qū)、鹽城市以及省內(nèi)外組織的有關活動。
1.2 鹽城老虎鞋生產(chǎn)方式的純手工制作
制作老虎鞋的工具很普通,主要有:針線籮,用于放置各種工具、雜碎布;尺,用來度量鞋子、布的尺寸;剪刀,用來裁剪不同大小的料子、修剪細微的地方;針,納鞋底用中號針,繡制用小號針。另有針箍,是做針線活時套在手中指上的一種輔助用具。還有針錐,對較厚的鞋底扎孔引線;制作材料。老虎鞋的制作材料主要有不同顏色(黑、白、紅、黃等)的繡線和布料。這里主要介紹做鞋的一些布料。棉絨布料是打袼褙的主要布料,可以平時收集。各色絨布是做鞋幫的主要面料:有黑的、暗花的、紅的,其中又以用紅的絨布最多。繡虎臉則是用紅、綠、黃等顏色的彩綢。純棉布用于滾邊,有紅的、白的,也可以根據(jù)色彩搭配一些淺色條紋的;制作流程。鹽城老虎鞋的制作技藝主要有六大步驟:打袼褙(布骨)、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扎虎須、上鞋幫。各大步驟還有具體的操作過程,《鹽城老虎鞋工藝及特色探究》對此有較詳細論述,這里從略[1]。
1.3 鹽城老虎鞋的獨特特色
鹽城老虎鞋的繡制工藝很精致。例如:在鞋幫上或鞋(虎)頭中央用紅色或黃色的絲辮盤繡飛龍;為了增加虎眼的生動性,在繡虎眼白的眼眶和黑的眼珠之間還要夾上一層亮的彩帶,最后再在黑的眼球上面訂上黃的圓珠;用黃色亮線和開司米線做虎須;無論是鞋幫還是虎臉、鞋帶都要用一些亮片裝飾;裝飾耳朵和龍的尾巴則都是用綠顏色的布料為多;虎毛主要以白色為主,而且以短毛為主;老虎的尾巴是用一些黃色的毛卷成筒狀,中間夾雜著紅色的長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鹽城老虎鞋在形式特征上顯得很工整、挺拔。這與它的制作工藝是分不開的。虎鞋在制作過程中,對布骨的使用很講究。鞋幫一般都要用三、四層布骨,在繡制虎頭的時候也要用兩層布骨襯著。這樣做出來的鞋子體積感就很強。其他地區(qū)如陜西等地的老虎鞋對于布骨的運用是沒有這么講究的,有的就一層簡單的布骨和面料做成鞋面、鞋幫,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是隨手而得的。這樣做出來的老虎鞋就沒有鹽城老虎鞋所具有的立體感、空間感。鹽城老虎鞋是華美的。在虎頭的裝飾上,鹽城的老虎鞋與陜西的老虎鞋相比,就具有很大的區(qū)別。鹽城老虎鞋在材料的選擇上,虎臉的面料是比較亮麗的絲綢面料,鞋幫用的是質(zhì)地較好的絨布,非常柔軟。而具有代表性的陜西的老虎鞋大都是棉布的面料。在具體的裝飾上,鹽城老虎鞋是繡繢滿眼,不僅裝飾題材豐富多樣,裝飾材料更是五彩繽紛,色彩搭配也是豐富亮麗,體現(xiàn)了一種高貴雍容之美。鹽城老虎鞋作為一種傳統(tǒng)手藝,它獨特的工藝流程,形成了自有的特色。
2.1 鹽城老虎鞋承載端午民俗文化
人們通過分析民俗,可以透視文化現(xiàn)象,窺見某些難以復見的傳統(tǒng)[2]。端午節(jié)穿老虎鞋以驅(qū)毒。在鹽阜大地,流傳著端午節(jié)時給孩子穿老虎鞋的習俗。端午節(jié)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驅(qū)疫避惡的民俗文化。端午節(jié)時的主要民俗有競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穿老虎鞋等等。其中的喝雄黃酒、穿老虎鞋,則是為了避五毒。人們認為,端午節(jié)時毒蟲滋生,所以, 要讓小兒穿五毒背心、五毒鞋等以防止五毒入侵。
2.2 鹽城老虎鞋承載著動物文化
老虎鞋作為端午節(jié)驅(qū)疫避惡的民間工藝品,這與民間的傳統(tǒng)虎文化有不可分割的關系。我國古代曾廣泛存在虎崇拜。古代有雜門上和房屋的四角懸掛虎骨的習俗,認為可以使子孫興旺、家庭繁榮。中國有一首古老的史詩《梅葛》,陳述了天神造天地的過程,記載了造天地的創(chuàng)世神話傳說。一直以來,人們?nèi)匀簧類劾匣⒌挠旅秃土α?,尊稱其為百獸之王,“龍生云,虎生風”,喜愛其八面威風。在古代端午節(jié)的時候,也就是惡以月來臨的時候,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為了護生的目的,漸漸地產(chǎn)生了在端午節(jié)的時候讓孩子穿老虎鞋習俗,期待借助老虎的力量,鎮(zhèn)住百毒,保佑小孩子健康的成長。
2.3 鹽城老虎鞋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女紅文化
女紅也就是女功,又稱女工。對此,中國古代的文獻中所記甚多?!抖Y記·郊特牲》篇:“ 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工之始也?!?《史記·貨殖列傳》:“太公望封于營丘,地瀉鹵,人民寡。于是太公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鹽,則人物歸之,襁至而輻湊?!备鶕?jù)這些文獻記載和論述可以看出,“女紅”含有二義:一是婦女所做的工作及其制作品;二是指做這種工作的婦女本身。如果單指從事“女紅”工作的婦女,在古文中又往往稱“紅女”或“女工”:對于婦女所做的工作則稱作“女事”[3]。女紅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女紅文化同時也是民間本原文化研究的核心[4]。
3.1 保護鹽城老虎鞋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
鹽城老虎鞋已成為稀世之物。周紀珍老人年事已高,她女兒王華女士也只是兼做此業(yè),因而,老虎鞋的產(chǎn)量在一年一年的下降。一年的產(chǎn)量大概也就在200雙左右。其中的一部分用于上市場銷售,一部分作為禮物送人,更主要的是用于參加展覽了。鹽城老虎鞋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后,有關方面及時采取了一系列保護措施。
一是,對物的保護。鹽城市鹽都文廣局決定:設周紀珍工藝大師工作室;普查、搶救和整理鹽城老虎鞋的資料并匯編成冊;培養(yǎng)60名青年學徒;舉辦鹽城老虎鞋藝術展覽、技能演示、在區(qū)博物館新辟展覽專櫥等。二是,對傳承人的保護。鹽城市政府、市文化局的領導多次慰問周紀珍老人,鼓勵她為鹽城老虎鞋的傳承多作貢獻;鹽都文化局每年給周紀珍老人發(fā)放5000元的生活補助,并給老人辦理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對資金投入擬定了詳細的計劃。地方政府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實施項目扶持,所缺部分再通過市場籌集。
3.2 保護鹽城老虎鞋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diào)查的情況看,保護鹽城老虎鞋雖然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有不少方面需要繼續(xù)努力。一是保護意識不強,保護措施也不完全到位。在思想觀念上,對鹽城老虎鞋這項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保護還缺乏自覺意識。對鹽城老虎鞋所蘊含的傳統(tǒng)文化還認識不足,社會群體的保護意識薄弱。對于鹽城老虎鞋的保護力度不夠,有一些保護措施還流于形式。二是傳承人面對著經(jīng)濟效益的挑戰(zhàn)。一個人的時間即使全花在做鞋上,起碼要兩天才能做一雙。一雙鞋也賺不了多少錢。而且,鹽城老虎鞋僅在端午節(jié)時有一定銷量。所以,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它不能給傳承人帶來與付出相應的收益。三是純手工制作,工藝復雜,需求量小,決定了它不可能規(guī)?;a(chǎn)。人工手工技藝縫制,流程靈活多樣,是鹽城老虎鞋的制作特色。一雙虎頭鞋要從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扎虎須、上鞋幫,直到最后完成,大小總共大概需要六十道工序左右,當然還有必須的針線技術,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還有它的特定時節(jié)銷售等,這就導致了虎鞋生產(chǎn)的特殊性。四是理論研究的缺乏。經(jīng)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對鹽城老虎鞋的研究,目前還是一個空白。不僅在學術界,而且在社會公眾中,對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鹽城老虎鞋的工藝、價值缺乏足夠的了解與重視。
3.3 對保護鹽城老虎鞋的幾點建議
一是,搭建新的宣傳平臺以加大宣傳力度。在繼續(xù)做好各項參展工作的同時,還可以在兩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將宣傳鹽城老虎鞋融入地方的教育之中。老虎鞋是端午節(jié)文化的一個民俗載體,將它適當?shù)厝谌氲胤降慕逃校屓藗儚男【椭浪哂械呢S富的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這對于提高老虎鞋在端午民俗中的地位是相當重要的。另一方面將宣傳鹽城老虎鞋融入地方的旅游業(yè)之中。鹽城老虎鞋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可以與大縱湖旅游度假區(qū)、龍岡華都森林公園、鹽城市博物館、龍岡胡喬木故居、葛武原國民黨臺灣行政院長郝柏村舊居等一同成為旅游業(yè)發(fā)展重要的資源條件,同時借助旅游業(yè)發(fā)展使鹽城老虎鞋得到有效的保護性開發(fā),從而實現(xiàn)雙方的良性互動發(fā)展。
二是,加緊落實鹽城老虎鞋的保護措施。保護鹽城老虎鞋,有關方面對當初制定的一套計劃措施正在按部就班地落實之中。目前需要抓緊落實的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抓緊落實建立專門研究工作室的計劃。建立鹽城老虎鞋專項研究工作室,系統(tǒng)的開展搜集、整理資料的工作,結合端午節(jié)的民俗,積極推進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研究。努力將鹽城老虎鞋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作為一個獨立的事業(yè)來建設。另一方面抓緊落實培養(yǎng)青年傳承人的計劃。由于純手工制作,且工藝復雜,出于對物的保護,有關方面曾擬定了培養(yǎng)60名青年學徒的計劃,計劃落實有刻不容緩之迫切需要。筆者建議分批次進行,首批可培養(yǎng)5名左右。
三是,堅持以社會效益為先,以人為本,健全傳承人的社會保障措施。鹽城老虎鞋只是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人們不可能以它作為生存的主要手段。為此,對于它的傳承人,社會就要承擔起保障的義務和責任。要改善傳承人的生產(chǎn)條件,及時記錄并整理其所掌握的技藝,給予適當?shù)馁Y金資助等其他形式的幫助。加大政府對勞動力成本的扶持力度:鹽城老虎鞋并不能給傳承人帶來多大的經(jīng)濟效益,在此情況下,要培育傳承人對于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感,必須滿足傳承人現(xiàn)實中對經(jīng)濟利益的基本需求。建立傳承人在養(yǎng)老、醫(yī)療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機制,將這些責任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所需費用建議由縣級以上財政承擔。
[1] 王珍慧.鹽城老虎鞋工藝及特色探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5(2):60-63:
[2] 鄧福星,唐家路,潘魯生.中國民間美術學導論[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133.
[3] 漢聲編輯室.中國女紅[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16.
[4] 王秦.中國女紅文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07.
(責任編輯:鄭孝芬)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e Heritage of Yancheng Tiger Shoes
WANG Zhen-hui
(School of Art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51, China)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one of the fir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 Jiangsu, are not much known to the outside world.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the heritage, production and unique features of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are well presented.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dragon boat festival culture, tiger culture and needlework culture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protect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Yancheng tiger shoe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he Yancheng tiger shoes;cultural heritage
2015-05-30
王珍慧(1972-),女,江蘇鹽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美學研究。
G112
A
1009-7961(2015)0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