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 進
(淮陰工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淮安223001)
2009年3月11日,教育部發(fā)文,在當年已下達的研究生招生計劃基礎上,增加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5萬名,主要是針對應屆本科畢業(yè)生。[1]自此,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不斷發(fā)展。2010年9月18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通過了《碩士、博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總體方案》,要求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和有關教育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專業(yè)學位教育工作,充分認識專業(yè)學位人才培養(yǎng)與學術型學位人才培養(yǎng)是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兩個重要方面,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求積極探索全日制、非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培養(yǎng)模式。[2]
筆者所在學校2012年剛獲批為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的工程碩士英語的課程負責人,筆者在過去的幾年中嘗試構建、實踐全日制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模式。顯然,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與學術性研究生不同,與在職工程碩士研究生也不同。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在培養(yǎng)目標、課程設置、教學理念、培養(yǎng)模式、質(zhì)量標準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需突出應用特色,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模式?!白鳛閷崿F(xiàn)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的橋梁,課程與教學的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作用的發(fā)揮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效果?!盵3]27工程碩士英語的課程教學模式直接影響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如何構建好,不斷實踐所構建教學模式,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修正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關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公共課程工程碩士英語課程也招致不同的聲音。鄭湘晉和王莉“關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談到“課程設置和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模塊化”,他們認為在公共課程的設置上,采取“科學發(fā)展觀+職業(yè)道德+研究方法+專業(yè)外語”的方式,專業(yè)外語課要培養(yǎng)學生直接進入職場的專業(yè)外語交流能力。[4]18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認為不需要基礎英語教學,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只需要學習專業(yè)外語即可。胡瑩和楊雪認為,“對于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教育教學,在課程設置上,必須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yè)需求為目標,……[5]68全日制工程碩士英語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受到了挑戰(zhàn)。但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錄取成績大大低于學術性碩士研究生,根據(jù)對筆者所知院校的工程碩士研究生英語入學情況的問卷調(diào)查,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本科階段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六級考試,一些學生甚至還沒有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如果要達到工程碩士人才培養(yǎng)目標,保證培養(yǎng)人才質(zhì)量,尤其是我們新設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單位,在最初的幾年,需要接受來自市場對我們所培養(yǎng)人才質(zhì)量的檢驗。工程碩士研究生需要有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和用英文做專業(yè)成果書面陳述的能力,需要在各種國際交流中用英文表達自己、聽懂交流中對方的英文的能力。如果不開設基礎英語課程,僅開設專業(yè)英語課程,是不可能實現(xiàn)這樣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是緣木求魚。
在錄取的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大學本科階段大多英語基礎薄弱的前提下,如何保證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百|(zhì)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5]68因此,構建適合全日制工程碩士人才培養(yǎng)的英語教學模式的需要迫切,所構建模式在實踐檢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果值得廣大工程碩士英語教學的老師總結和研究。
Spencer-Oatey是跨文化語用學領域知名學者,她在2000年出版了專著《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系管理》(2007年在中國出版),[6]2002年她在《語用學雜志》(Journal of Pragmatics)上發(fā)表的論文“交談中的人際關系管理:用人際關系敏感事件探究關系管理中的動機關注”,進一步討論了她的人際關系管理模式(rapport management model))。[7]Spencer- Oatey(2002,2007)在 分 析 Brown 和Levinson(1987)的積極面子與消極面子的面子論基礎上,認為只從禮貌的角度來解釋交際中的人際關系是不夠的,而面子論也不能很好解釋交際中的關系問題,通過闡述關系管理的相關概念和內(nèi)容,建立了一個關系管理的理論分析框架,其理論思想包括面子管理和社交權(socialityrights)管理兩方面內(nèi)容。她認為面子是指人們得到他人認可和贊賞的需要,是積極的社會價值,有兩個相互關聯(lián)的方面:素質(zhì)面子(qualityface)和社會身份面子(socialidentityface)。素質(zhì)面子與個人的素質(zhì)和能力相關;社會身份面子于人們在社會或群體中扮演的角色或所起的作用有關。社交權是一個人與他人交際中應得到的個人/社會的權利,同樣有兩個相關聯(lián)的兩方面:平等權(equityrights)是指人們有權得到他人的關注,并因而受到公平的對待,不被他人無端強加或不公正地命令,不被利用或剝削,應該得到應該享有的益處;交際權(associationrights)是指我們有權與他人保持合乎他們之間關系的聯(lián)系。面子和社交權都源于需要恰當處理的個人/社會期待和需要,換言之,面子與個人/社會價值相關聯(lián),和人們的價值感、信度、尊嚴、榮譽、名望、能力等相關。而社交權是和個人/社會權利相關,反映了人們對公平、認同、社會容納/排斥等的關注。[7]540-541
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論自提出后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Culpeper使用關系管理模式考察了不禮貌、人際關系和權力之間的關聯(lián)。[8]國內(nèi)一些學者也運用Spencer-Oatey的分析框架進行了各種交際話語的語用研究。如:冉永平研究人際沖突中有意冒犯性話語,驗證了人際和諧管理模式;[9]他認為,對語言選擇中的語用理據(jù),關系管理模式比Brown&Levinson的面子論及Leech的人際修辭論更能提供新的解釋。[10]4-5陳倩和冉永平討論了源于人際關系管理論的和諧-挑戰(zhàn)取向是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主要特點;[11]王新瑋應用該理論解釋了會話修正中的形式結構;[12]賴小玉分析言語不禮貌的理據(jù)是該理論中和諧--挑戰(zhàn)取向;[13]基于Leech的禮貌原則和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論,李成團和冉永平分析了虛假禮貌的實現(xiàn)方式及其語用特征;[14]該理論應用研究還有一些,目前大多數(shù)學者選擇Spencer-Oatey的和諧關系管理模式是用它闡釋言語交際中禮貌問題、和諧關系問題,特別是冉永平多處運用該理論模式分析沖突性話語,驗證其對人際言語的解說力。雖然冉永平也認為和諧管理模式既可以解釋窄式的語言形式的合作,也可以解釋寬式的人際之間的合作,是一種更宏觀的、“具有普遍解說力的人際語用模式”,[10]1但鮮有學者運用該理論模式討論非言語交際實例。筆者以為,誕生于言語交際中的人際關系管理模式不僅可以解釋言語交際過程中話語運作,同樣也是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英語教學模式構建與改革的理據(jù)。
教學模式的構建的首要任務必然是保證教學的有效性。姚利民總結有效教學的九大特征:正確的目標、充分的準備、科學的組織、清楚明了、充滿熱情、促進學生學習、以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基礎、高校利用時間和激勵學生。[15]“大學中的師生關系貫穿整個大學教育過程,是決定教育系統(tǒng)生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學校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在師生交往中實現(xiàn)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16]54可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實現(xiàn)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前提,這點恰恰印證了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論?!昂椭C取向”(rapportorientation)是人際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社交愿望和行為驅(qū)動。張紅玲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人際關系管理》的導讀中談到關系管理包含rapport和management兩個詞語。rapport的內(nèi)涵由兩方面構成,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愉快的合作。[6]不難發(fā)現(xiàn),作為人際關系的一種,工程碩士英語教學中和諧關系是教學模式成功實施的前提。
1.教學團隊與面子管理
2012年筆者所在學校開始了第一屆的工程碩士招生,雖然錄取的學生不是最優(yōu)秀的工程碩士生,但相對于眾多的本科生而言,他們卻是整個學校的佼佼者。我們的教學團隊從團隊構成、團隊成員的資質(zhì)和教學團隊的教學都是對交際的另一方,學生的素質(zhì)面子和社會身份面子的成功管理。我們的教學團隊成員基本上都是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或博士生,他們不僅英語語言功底扎實,而且教學經(jīng)驗豐富,教風嚴謹、責任心強,在閱讀和寫譯方面教有專長,既有理論儲備,也有實踐經(jīng)驗,比如寫譯老師自己就翻譯過難度相當大的文學理論專著;聽說部分選用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背景的外教任課,考慮到工程碩士生都是非英語專業(yè)的,本科階段沒有外教授課,所以我們特地選用不僅有專業(yè)的學術背景,還選用特別有親和力,并善于誘導學生開口說英語的外教教授聽說課。團隊成員亦都是學校最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是自然知曉交際另一方學生是整個學校的學生中一群能力最強、素質(zhì)最高的人,與學生關系亦師亦友,親密和諧。Spencer-Oatey指出人們都希望他人認為自己是個能力強、素質(zhì)高的人,都希望他人把自己當作親密的朋友和可靠的領導或重要的客戶。[7]540我們教學團隊結構、團隊成員資質(zhì)本身及團隊教學就是對交際另一方學生素質(zhì)面子和社會身份面子的多層面管理的成功案例。反之亦然,被選入教學團隊老師的素質(zhì)面子和社會身份面子也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能成為這個教學團隊的一員本身就是對教師個人能力與素質(zhì)的肯定,也是對他們作為學校最優(yōu)秀教師身份的認可。
2.教學目標與社交權
孫亞玲認為有效教學的內(nèi)涵與特征有五點: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能力、教學反饋和教學組織與管理。[17]上一部分中提到姚利民總結的有效教學的首要特征也是教學目標。兩位學者不約而同地總結有效教學的第一特征是教學目標,那么,首先必須明確在目前科技工作日趨國際化、各類科技成果呈現(xiàn)語言絕大多數(shù)為英語的大趨勢下,全日制工程碩士英語教學的教學目標。開設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能在目前或?qū)韽氖驴茖W研究、國際技術合作以及技術的應用、宣傳、推廣等工程實踐活動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筆頭的信息交流。而構建的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人際關系管理論探討的對建立和維護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Spencer-Oatey提出,社交權與個人/社會的期望有關,反映人們對是否公平、是否被重視、是否被社會認可/排斥等問題的關心。[7]540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構建的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xiàn)了模式構建者、改革者對受教育者及教育大環(huán)境,即社會期望的考慮。學生作為學習者期望通過碩士階段的學習,能夠成為自己專業(yè)領域的國際化人才,能快速大量閱讀英文文獻,能用英語與本專業(yè)的外國同行交流、工作。社會對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期待是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教學目標的確立前,構建者通過自編問卷調(diào)查學生對語言學習重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要求,對每個部分課時的要求,學習重點部分的要求,充分體現(xiàn)了對受教育者的重視及學生如何獲得社會認可的關心。
3.教學理念與平等權
筆者所構建的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模式是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全日制工程碩士生入學英語成績大多不高,基礎薄弱,但在學習與將來工作中對英語的閱讀和翻譯專業(yè)文獻能力、英語寫作科研論文和工作中用英文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都由較高要求,鑒于此,筆者設計將英語課程分為三塊授課:閱讀、寫譯和聽說,實施團隊教學。分塊授課的教學模式從課程設計本身看是強加給學生的,學生只有被動接受這樣的模式,但設計又是基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對英語習得能力的需要,其受損和受益程度是平衡的,學生得到了教學模式設計者的充分關注,并且受到了公平的對待,并沒有無端強加或命令學生做權利受損的事。這與Spencer-Oatey所說的平等權含有的兩部分:受損-受益(人們被剝削、被利用或受益的程度,損益應該通過互惠原則保持大致平衡)和自主-控制(人們自控或強加自己的程度)[7]540是相契合的。
授課老師的教學理念同樣也驗證了關系管理論的平等權。“交際主體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一方不應受到另一方的驅(qū)使或被利用,享受應有的權益,交際的一方不應被另一方利用或受到損害”;同樣,交際的一方也“不應受到另一方的控制和驅(qū)使,這是對行為的一種制約”。[10]4比如閱讀課老師特意把課安排在上午一二節(jié),要求學生早晨早到教室二十分鐘,老師帶著學生看一篇英文報刊文章,內(nèi)容有取向地選取教育、政治、文體、經(jīng)濟等。不僅分析文章的文體特點,也評說不同內(nèi)容的表達方式;并在工程碩士英語網(wǎng)絡課堂貼給學生各英文報刊的網(wǎng)址,目的是在有限的課堂學時教學外引導學生養(yǎng)成閱讀英文報刊文章的習慣。在現(xiàn)有課時外要求學生早到教室是作為教師這一方強加給另一方學生的額外要求,從時間上看學生權益是受損了,但從學習收獲上看學生是受益的。老師是在自己早到時間上、備課時間上同樣受損的情況下,以結果學生受益為目的的。而且老師并未強迫學生必須來,是給予學生平等權選擇早到與否的。閱讀課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期末問卷調(diào)查顯示學生很得益于英文報刊文章這一學習環(huán)節(jié),他們一學期學習之后不再懼怕閱讀英文報刊文章,有些同學已形成習慣,經(jīng)常閱讀英文報刊文章。因為英文報刊文章是最為鮮活的英文,權威外刊能保證英語語言的正確性和現(xiàn)代性。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多年英語學習的知識點如何應用于現(xiàn)實的寫作之中,豐富的英文報刊文章內(nèi)容不僅讓學生對英語和英語國家的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對英語語言本身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教學模式構建及課程授課理念同樣也可以在人際關系管理平等權找到理論依據(jù)。
4.教學方法與交際權
關系管理論中社交權之一是交際權,其含義是我們都有權與他人保持我們與他們之間已有關系的聯(lián)系。這種權利既包括與他人進行適量談話或交流的交際聯(lián)系權,也包括情感聯(lián)系權,即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到他人的關心、能與他人分享感受和興趣。自然地,重要的是“適量”取決于關系、社會文化規(guī)范和個人喜好。[7]541我們構建的教學模式中三部分的老師都成功踐行了人際關系管理論中的交際權,并取得了師生關系和諧的成果,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工程碩士英語課程的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基石。已有多個研究證明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保證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因素(孫亞玲,2004;姚利民,2004;王會凱,2011;朱彥,2013[18]等)從人際關系管理論的交際權討論和諧師生關系的獲得使得源于言語交際的關系管理論更有意義。
比如,寫譯課上老師從較小的語言單位到較大的語言單位,由淺入深逐個教學微觀層面的翻譯技巧,包括增減詞法、詞義選擇、詞性轉(zhuǎn)換、抽象和具象語言轉(zhuǎn)換、句式處理等;每一個不同的翻譯技巧都配有大量實例演示和分析,其中一半以上的實例都讓學生當堂翻譯,然后與一種或幾種參考譯文放在一起,引導學生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開動思維,分析討論不同翻譯背后可能的考量和相對的優(yōu)劣。這一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熱烈,老師賦予學生適量的交流、發(fā)言的交際聯(lián)系權,老師自己也適當講解、點評,雙方都恰當?shù)匦旭偭俗约旱慕浑H聯(lián)系權。同樣,師生的交際權也恰好印證了他們的情感聯(lián)系權,寫譯課堂上隨堂操練寫譯實例,老師當堂點評,比較學生譯文和作文中的閃光點、共性問題或典型錯誤。老師對學生掌握寫譯技巧和英語語言表達能力的實際情況給予了充分的關心和認可,分享學生的感受和興趣。另一方面,學生課堂上積極呈現(xiàn)自己的實力,也是與老師適量交流,對老師的授課表達適當?shù)年P心;而老師的點評也是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興趣。而這樣的當堂寫譯與討論使得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灌輸轉(zhuǎn)變到積極投入地主動學習模式,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并產(chǎn)生了積極的教學效果:將宏觀理論和微觀實踐對接,還提高了語言學習的附加值,使技能訓練獲得了思維訓練的維度。
全日制工程碩士英語教學屬于新生事物,筆者在構建其教學模式及實施過程中,以Spencer-Oatey的人際關系管理論為理據(jù),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學團隊、教學目標、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設定與關系管理論的面子管理、社交權管理及涵蓋其下的平等權和交際權的內(nèi)涵相契合。人際關系管理論一方面為全日制工程碩士英語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的提供了理論支撐,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跨文化語用交際理論的應用范疇,驗證了該理論不僅可以是沖突性話語、委婉語、(不)禮貌話語等言語交際研究的分析框架,對非言語交際研究也具有較強的闡釋力。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的若干意見[Z].教育部文件.教研[2009]1號,2009-03-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印發(fā)《碩士、博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總體方案》、《碩士、博士專業(yè)學位設置與授權審核辦法》的通知.[z]學位[2010]49號,2010-09-18.
[3]高芳祎.我國研究生課程與教學改革效果的調(diào)查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5):27-31.
[4]鄭湘晉,王莉.關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4):15-19..
[5]胡瑩,楊雪.全日制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管理與質(zhì)量評價的思考[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2):66-70.
[6]Spencer-Oatey, H. Culturally Speaking: Managing RapportThrough Talk Across Cultures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11-15.
[7]Spencer- Oatey, H. Managing rapport in talk: Using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2,34(5):529-545.
[8]Culpeper,Jonathan.Reflections on impoliteness,relational work and power[M]//Bousfield,Dereck.&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Mouton de Gruyter,2008:17-44.
[9]冉永平.人際沖突中有意冒犯性話語的語用分析[J].外國語,2011(3):49-55.
[10]冉永平.人際交往中和諧管理模式及其違反[J].外語教學,2012(4):1-5,17.
[11]陳倩,冉永平.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6):15-18,28.
[12]王新瑋.關系管理理論視角下會話修正的語用探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1.
[13]賴小玉.人際關系管理語用觀下言語不禮貌的分析[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3):23-27.
[14]李成團,冉永平.虛假禮貌的實現(xiàn)方式及語用特征分析[J].外國語,2014(2):42-51.
[15]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16-23.
[16]王會凱.教師在重塑大學和諧師生關系中的作用[J].邢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3):54-55,68
[17]孫亞玲.課堂教學有效性標準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104-105.
[18]朱彥.提高外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J].外語界,2013(2):50-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