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澤
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王一澤
目的 分析對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患者采用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效果,為其臨床治療提供有效數據支持。方法 選取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對所有患者行嚴格的檢查和診斷,并采用射頻消融手術治療,分析其治療特點及臨床療效。結果 本研究中92例患者治愈、4例失敗、8例出現合并癥,4例復發(fā)患者經再次治療后獲得治愈。結論 對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患者采用經導管射頻消融術治療,效果明顯,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射頻消融;安全性;放電治療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是臨床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心內科急癥,其主要臨床治療措施有藥物轉復、射頻消融、食管心房調博和刺激迷走神經等方式,但均可能會導致復發(fā)的可能。經臨床治療和研究發(fā)現,射頻消融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見效快、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在臨床中受到廣泛重視。本研究選取96例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患者,分析其臨床治療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益陽市中心醫(yī)院收治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男50例,女46例),年齡13~81歲,平均年齡(47.55±32.10)歲;病程1個月~31年,平均病程(11.45±6.55)年。均為該階段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和診斷,并符合WHO中規(guī)定的關于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診斷標準[1]。其中合并高血壓16例,合并患有冠心病4例,合并肝硬化2例,2例患者為艾伯斯坦畸形合并間歇性B型顯性預激。
1.2 方法 經由患者的左側鎖骨下靜脈位置放置冠狀竇電極,股靜脈處高位右房置4電極,右心室標測電極和4極希氏電極。大頭消融導管經過股靜脈和股動脈達至三尖瓣和二尖瓣。確定為多徑路或雙徑路的患者,可采用間隔法、后位法和下位法行慢徑消融治療,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采用溫度控制消融,將其溫度設置為55℃~60℃,功率控制為10~15W,若患者有緩慢的交界性心律可見其獲得有效放電,交界性心律減少的患者可能獲得成功消融治療,并經電生理檢查證實[2]。消融重點主要體現為:(1)房室結前傳的“跳躍”現象消失,不會再導致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生;(2)患者的房室結前傳“跳躍”現象尚未消失,患者的房室結前傳“跳躍”后的心房回波消失或存在,并在行異丙腎上腺素靜脈滴注的條件下不會引發(fā)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3)患者經射頻消融治療后出現Ⅳ度及以上房室傳導阻滯。能量選擇:左側、右側分別為15~20W、25~30W[3],所有患者治療期間均采用溫度控制消融治療,將溫度預設為50℃~60℃行消融治療。在患者心動過速或竇性心律時放電治療,治療期間旁路在10s內被阻斷,心室刺激見室房分離后進行繼續(xù)放電治療,將時間控制為60~240s[4]。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研究入組的96例患者中,共92例獲得成功治愈,手術成功率為95.8%。36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患者的消融慢徑治療成功;60例AVRT患者中共存在64條旁路,其中左側和右側分別54、10條,4例患者中有4條旁路存在,4例合并房室結雙徑路也獲得成功消融。4例患者手術治療失敗,其中2例因希氏束旁旁路患者手術治療期間發(fā)生Ⅲ度房室傳導阻滯,術后間歇性二度至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并有黑朦存在,治療5個月后進行永久起搏器的安裝。另外2例冠心病患者的病癥表現為右側游離壁旁路,手術治療中放電期間誘發(fā)心絞痛,且在手術治療后2h再次發(fā)生。
冠心病是目前最為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其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力衰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冠心病發(fā)病原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脂質沉積導致冠狀動脈官腔變得狹窄,心肌供血不足,從而使心肌缺氧而導致的心前區(qū)疼痛的癥狀。當心肌處于缺氧狀態(tài)時,會導致心臟傳導受到影響,心肌細胞電位不穩(wěn)定,引起患者心律失常。臨床中常見的冠心病伴發(fā)癥狀為陳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簡稱室上性心動過速。在設備條件允許的基層醫(yī)院可開展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冠心病的患者。
本研究中9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為95.8%,其中2例患者的左側游離壁旁路復發(fā),可能與經逆行徑路導管操作難度具有一定的關系。4例患者右側旁路AVRT治療失敗,可能是由于導管的標測難度大、不充分加熱和旁路解剖結構復雜等因素有關[5]。研究中患者治療過程中有發(fā)生Ⅳ度及以上AVB患者,這可能與希氏束和大頭導管位置的變化有關,或者與治療期間靶點的標測精度不夠及能量過大等因素有關。故在治療期間應對其靶點進行嚴格判斷,同時嚴密觀察X線影響和心電變化[6]。能量選擇應按照由大到小的順序逐漸增加,患者表現出Ⅲ度AVB時應即刻進行地塞米松靜脈推注治療,給予硫酸特布他林口服治療,吲哚美辛可緩解水腫,促進心率增加,經治療病情未恢復的患者應考慮安裝永久起搏器治療[7]。局麻處理期間應將麻醉局部控制致股動脈和股靜脈的外側,拔管時應保證動作輕柔,并囑咐患者摒棄,以減少迷走神經反射的發(fā)生[8]?;颊呋夭》亢蠼o予阿司匹林治療,用藥劑量為0.1g,1次/d,每15min對患者下肢進行一次按摩,股動脈未穿刺的患者應盡早進行術后活動,以免形成血栓。
參考文獻
[1] 張宏偉,許紅,雷玉華.射頻消融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1520例療效觀察[J].疑難病雜志,2012,11(7):539-540.
[2] 呂輝啟.心律平聯合西地蘭治療冠心病并發(fā)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臨床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3,34(21):4269-4270.
[3] an Hasdemir,Oguz Yavuzgil,Serdar Payzin.Angiographic Analysis of the Anatomic Relation of Coronary Arteries to Mitral and Tricuspid Annulus and Implications fo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2,20(17):120-121.
[4] 寧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術對凝血功能影響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2.
[5] 朱峰珍.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fā)性室上速的護理[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5):274.
[6] 郝湛軍,林雪烽,王志榮,等.射頻消融術治療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35):33.
[7] Hisashi Yokoshiki,Koji Sasaki,Junichi Shimokawa.Nonreentrant atrioventricular nodal tachycardia due to triple nodal pathways manifested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t coronary sinus ostium[J].Journal of Electrocardiology,2011,18(7):109-110.
[8] 薛梅,沈宏,閆素華,等.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合并ST段壓低對心肌缺血的診斷價值[J].山東醫(yī)藥,2010,50(17):88-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5.6.059
湖南 413000 益陽市中心醫(yī)院 (王一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