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超玲
淺談情感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蘭超玲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的大學生,他們日益?zhèn)€性化,需要更加真切、深入的關注和接觸。這就決定了情感溝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是,當前部分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情感失衡;情感溝通方法運用單一、內容不能貼近學生實際;部分學生積極健康情感缺失;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溝通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因此,必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溝通的素養(yǎng),運用情感溝通時要結合實際。
情感溝通;存在問題;有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是一種認同、理解和情感融匯的雙向互動過程。所以,情感溝通在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整個過程中處于舉足輕重的位置。它的內涵是指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過程中,教育者通過發(fā)揮情感的作用,與受教育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將特定的教育內容傳遞給學生,最終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觀念、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高校沒有充分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
當前,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往往更多的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重點抓專業(yè)和學術,忽視了對學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導,甚至在教育中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沒有充分重視大學生的情感需要。此外,部分思政工作者整天忙于瑣碎的日常事務中,無暇顧及學生的情感需要,很多時候都是出現(xiàn)了問題才溝通,解決不了學生的情感問題。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情感失衡
在現(xiàn)實工作中,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制約,對全部學生沒辦法做到一視同仁,對部分學生會特別關注,而忽略了對所有學生的應有關注。在教育者沒有顧及的學生中,個別學生會因為遭受“冷遇”而引起消極、失望的情感體驗,從而阻礙自身對教育者的接受。
(三)情感溝通方法單一、內容不能貼近學生實際
教育者往往偏好以會議或報告的形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采用講話、討論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很少用生動形象的圖片或影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很難引起學生對某一話題的興趣,更無法在情感上感染學生、使師生之間產生共鳴。此外,在情感溝通內容上,部分教育者沒有認真分析個體的差異性,只是憑以往的工作經驗投入情感、設定溝通內容,千篇一律地說教,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會讓學生產生敵對心理。
(四)部分學生積極健康情感缺失
在高校中存在一些情感淡漠的大學生,比如一些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的溺愛,做事從不顧及他人感受,處處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會聽取他人的建議;還有一些來自環(huán)境相對封閉的農村學生,他們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對自我評價較低,缺乏自信,不敢與他人接觸交往,也不愿意與老師和同學溝通交流;此外,還有一些沉迷于網絡世界的大學生,長期“人機對話”使他們脫離現(xiàn)實群體、迷失自我,導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逐漸下降,甚至喪失與他人的溝通交流能力。
(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溝通沒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合力包括三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高?,F(xiàn)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無論是高校、家庭或者社會,對大學生渴望情感溝通和訴求的狀況都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更沒有形成長效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的情感溝通合力?!睂W校主要是強調學生以學習為主,忽視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而社會環(huán)境復雜忽視了對大學生精神的培育和提升,助長了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之風。家庭忽視對學生心智的培養(yǎng),阻礙了情感溝通的順利進行。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情感溝通的素養(yǎng)
1.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情感素養(yǎng)。一方面,教育者在工作中要多從學生的利益出發(fā),將心比心,多換位思考,用真心真情去關心愛護學生,只有做到這樣才能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通的情感,才能實現(xiàn)情感溝通的有效運用,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教育者首先要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傾注情感、充滿熱情,并且不斷學習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知識,從而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特別是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時,要向他們展現(xiàn)出一個敬業(yè)奉獻的教育者形象,這是一種無形的身教力量的體現(xiàn)。
2.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道德素養(yǎng)。在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過程中,教育者要以身作則,在精神和行為方面給學生樹立榜樣示范作用。教育者自身的高級情感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到學生,激發(fā)學生追求高級情感從而外化為積極的外部行為,使學生在情感的交流碰撞中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和行為習慣。
3.提高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能力。教育者提高主動情感溝通的能力:一是提高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教育者要采取直接或間接方式主動關注學生,譬如節(jié)假日或期末期間通過飛信平臺適時地編寫一些祝福、關心、鼓勵的信息給學生,或者定期深入到學生宿舍中,了解學生當前的思想狀況和情感狀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此外,經常關注學生說說或者微信心情來了解學生的言行、心理變化,由此推斷學生可能存在的思想問題,有的放矢地開展情感溝通工作。二是主動做好情感溝通之后的總結工作,便于下一輪工作的開展。有總結才會有提高,在不斷與學生的溝通總結中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實效性。
提升運用現(xiàn)代化情感溝通方法的能力。在網絡化、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充實了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形式和內容,教育過程中應充分運用多媒體完美地實現(xiàn)情感溝通的有效性。譬如,在思政教育理論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展示,把那些原本枯燥難懂的理論轉變?yōu)樽寣W生容易接受的形象生動的內容,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外,隨著短信、QQ、微博、微信等現(xiàn)代化交流工具的廣泛運用,教育者要積極借助這些現(xiàn)代化交流工具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功能。
(二)情感溝通運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結合實際
1.結合學校實際。由于每所高校的辦學歷史、條件、地域等不同,所以情感溝通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可利用的資源是不一樣的。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在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的同時不斷創(chuàng)新開發(fā)新資源。譬如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膼蹏髁x革命教育基地、參觀學校校情校史館、邀請優(yōu)秀校友回校做報告等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溝通的實效性。這種“身邊的”榜樣給學生帶來的情感沖擊會更加具體和真實,進而樹立向榜樣人物學習的決心。
2.結合大學生的實際。
(1)結合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狀況,實事求是開展情感溝通。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思想和情感都不一樣,因此,情感溝通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時要因人而異,做到貼近學生情感實際、對癥下藥。一是要把握當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狀況,尋找產生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原因,從而正確地展開情感溝通,進行觸及問題本質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通過學生各種外在的言行、情緒表現(xiàn)等,把握學生未來的思想和情感發(fā)展方向,盡早開展情感溝通,防患于未然。
(2)關注大學生特殊個體,實施差別化情感溝通。首先,針對特殊學生,情感溝通方式應切合實際。譬如,針對大學貧困生進行的情感溝通時,就需要特別注意他們內心敏感、自卑特征,鼓勵他們樹立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針對那些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流的大學生,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情感溝通方式,讓他們克服恐懼心理,能與他人正常交流;針對思想散漫、經常犯錯誤的學生,要采取剛柔相濟的情感溝通方式等等。
其次,對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情感溝通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針對性、有效性。譬如,對于新生,他們剛來學校呈現(xiàn)出情感迷茫、無助的特點,教育者可積極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活動、積極深入學生宿舍關心慰問學生、舉辦新老生交流會。讓一年級學生及時了解和適應大學生活,從而迅速融入大學的環(huán)境與氛圍,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畢業(yè)生來說,教育者可針對畢業(yè)生情感無助、急欲找工作的特點,積極開展畢業(yè)生教育活動、輔導員為學生提供就業(yè)指導、積極擴寬其就業(yè)渠道等方法,幫助畢業(yè)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從而使他們以健全的人格走好畢業(yè)前的關鍵幾步,順利踏上工作崗位。
(3)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就是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結合得不緊密,大學生缺乏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入了解和情感體驗。因此,情感溝通運用于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僅要對學生進行道德認知教育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也要引導學生在了解社會、參與社會的實際生活實踐過程中產生真實的情感體驗,不斷豐富學生積極健康的道德情感。
[1]黃希庭,鄭涌.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特點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楊芷英,王希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賀春健
G641
A
1671-6531(2015)15-0058-02
蘭超玲/龍巖學院助教,碩士(福建龍巖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