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欣
內(nèi)容摘要:本文以小說《回廊之椅》為研究對象,采用女性批評的批評方法,從解構男權社會的角度重新解讀小說。本文采用女性價值標準和審美追求,在探究男權社會形成原因的基礎上,小說分析從男性、女性兩方面消解男權社會結構,進而探索《回廊之椅》中對于女性世界和女性話語的建構,完成對《回廊之椅》解構男權社會視角的解讀。
關鍵詞:《回廊之椅》 女性批評性別男權社會 ?解構
一.走進《回廊之椅》
20世紀90年代,女作家的創(chuàng)作以超乎以往任何時期的勢頭,成為中國文壇最令人注目的文學景觀之一。這一時期,一批年輕的女作家創(chuàng)作了一批具有女性主義意味的小說,林白就是其中之一,她的《回廊之椅》是90年代女性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回廊之椅》以社會化的革命實踐為背景,構造了兩個對立的二元世界。一個是女性的世界,也可以說是紅樓內(nèi)的世界,這里有三姨太朱涼、使女七葉還有富豪章孟達的其他姨太太;另一個是男性的世界,也可以說是紅樓以外的外在的革命的世界,這里有整天想著殺弟弟章希達威風的哥哥章孟達,有覬覦嫂嫂、為了活命出賣哥哥的章希達,有嫉妒章家,企圖以反革命罪名摧毀章家獨占朱涼的革命干部陳農(nóng)等等。女性世界是溫馨和諧的,女人的香氣、女人之間的愛戀和心心相映一切都是那么平靜美好,女性之間相濡以沫、相依為命的情感讓人倍感溫馨,閃爍著女性之愛的圣潔光輝;男人的世界則是殘酷冷漠的,男人的爭斗,男人的殘忍,男人之間的廝殺布滿灰塵,男性之間互相懷疑、互相打壓的情景讓人感到喪氣灰心和失望。
林白通過這兩個二元對立的世界的建構,以一種我行我素的極端姿態(tài)挑戰(zhàn)男權文化,試圖書寫自身,由此就有了在《回廊之椅》這部小說中對于男權社會的解構的實踐。本文在小說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用女性意識觀照文學作品,采用女性價值標準和審美追求,試圖從男性和女性兩方面入手,分析男權社會的建構因素,探究《回廊之椅》中對于男權社會的消解與女性話語權的建構。
二.男權社會的建構
男權社會的建構從根本上說,是生產(chǎn)方式的變革,以狩獵為主的生產(chǎn)方式使得母系氏族演變?yōu)楦赶凳献?,“當男人獲得對部落家畜的控制權力后,男人懂得如何繁殖更多的家畜,其結果遠遠超出部落對牛乳和肉類的需要;這樣,男人和女人的權利相對開始變化,這個變化逐漸使得男人占據(jù)優(yōu)勢……家畜的馴養(yǎng)和畜群的繁殖為人類社群帶來了全新的財富來源”[1]。也就是說,在經(jīng)濟上處于優(yōu)勢地位,而在經(jīng)濟上的地位就影響了其在社會上、政治上、家庭里的地位。隨著生產(chǎn)力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分工逐漸明顯,女性開始退出公共產(chǎn)業(yè),家務勞動和兒童養(yǎng)育個人化為女性的職責,從而加劇了男女權利天平的失衡。
除根本原因外,其他主要原因大體可以從三個方面說,即男性、女性和社會。
從社會方面首先,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指出,“婦女的屈從地位根植于一整套政治結構、社會習慣和法律限制,這一切妨礙婦女進入公共領域并在其中獲得成功……”[2],比如說不公平的游戲規(guī)則,不同等的發(fā)展機會等等;其次,父權制為女性建構的理想女性形象、女性氣質(zhì)以及對女性的社會審美原則,甚至把它作為女性的定義來束縛女性發(fā)展。
從女性方面首先,是婦女追求自我的能力在本質(zhì)上就比男性差;其次,女性自覺不自覺地將生活中心逐漸向著男性靠攏,并且沒有意識到生活的改變,甚至以為理所當然,自我主體意識缺失;最后,婦女的心理特別是思維方式有著與婦女行為方式的深刻淵源。
從男性方面首先,“婦女受壓迫的根源更是本體的,如果人的意識中沒有包括這種渴望……控制他者的源始渴望,那么即使發(fā)明青銅工具,也不會導致對于婦女的壓迫”[3],婦女解放要求完全根除男人控制女人的欲望,即男性自身對于女性的控制占有欲望,對女性進行排擠和擠壓,大男子主義等。
可以說,男權社會的建構是以犧牲女性的自我為代價的,其結果是女性存在,卻是沒有自我的存在,缺乏獨立性地圍繞著男性這個中心旋轉(zhuǎn),沒有話語權,社會地位缺失等等。
三.男權社會的解構
對于男性社會的解構分為“解”與“構”,“解”是將男權社會的建構因素摧毀,比如說上文提到過的社會習慣和法律,這里結合《回廊之椅》指的是女性意識的缺乏和男性中心主義,“構”指的是構建女性話語權。即通過“解”與“構”兩個方面完成對男權社會的解構。
(一)女性不再圍繞著男性旋轉(zhuǎn),開始尋找新的中心,女性意識覺醒。
女性開始擺脫他者的地位,尋求自我的存在。這具體表現(xiàn)為逃離男性中心,之后分為兩個方向,一個是回歸自身,以自我為中心,追尋個人本位,女性自我意識覺醒,表現(xiàn)為對于自我的欣賞,對于欲望和情感的大膽追求。文中多次寫到女性的裸露,通過對女性身體的描寫和觀賞展示出女性對于自身美的發(fā)現(xiàn)和欣賞,她寫到朱涼的身體時說,“她那美麗的躶體在太陽的落山光線變化最為豐富的時候呈現(xiàn)在七葉面前,落日的暗紅色停留在她濕淋淋而閃亮的躶體上,像上了一層絕妙的油彩,四周暗淡無色,只有她的肩膀和乳房浮動在空氣中,令人想到這暗紅色的落日余暉經(jīng)過漫長的夏日就是為了等待之一時刻,它順應了某種魔力,將全部的光輝照亮了這個人,它用盡了在沉落之前的最后力量,將它最最豐富最最微妙的光統(tǒng)統(tǒng)灑落在她的身上?!盵4]女性的身體美不再像男性作家筆下那樣隱晦和遮掩,女性形象擺脫之前文學作品中失語的境地,作為馨香的閃光點被置于鎂光燈下。
另一個是逃向同性,也就是同性之愛。異性愛中有的只是試圖占有、剝奪女性的肉體、情感、思想及生命中一切的粗野暴力,相反女性之間的愛是溫柔、平和、給予式的,不在于占有對方而在于創(chuàng)造自己,是美好的、溫馨的和動人的,強烈的對比衍發(fā)出對于異性之愛的失望,并以此來質(zhì)疑男權、超越男權,發(fā)出“反抗與解放的強音”。文中章希達和陳農(nóng)都以丑陋猥瑣的思想和行動企圖染指朱涼,他們是企圖對朱涼的占有者和控制者。然而朱涼與七葉的情感卻是那樣細膩和美,這樣一種彼此的愛戀超越了太太和使女之間的權力關系,更超越了參雜著權力關系的異性之戀,升華到至死不渝的程度。朱涼可以在這革命年代危巢中求卵,并非因為她自身的力量,而是得益于侍女七葉的精心看護和挺身相救,可以說,七葉是朱涼的守衛(wèi)者和保護者。相比之下,同性之愛更顯珍貴,女性找到新的“伴侶”男性就變?yōu)橐粋€無所謂的存在了。
(二)男性不再具備作為中心的素質(zhì),男性主體性喪失,男權中心主義腐朽。
小說中男性形象都是卑微渺小的、猥瑣的、自私的、卑鄙的。比如說陳農(nóng)作為一個革命干部,他的辦公室兼臥房“臭襪子和弄臟的內(nèi)褲一起塞在席子底下,散發(fā)扎亦酸亦腥的霉味……”[5]。白臉書生章希達天生柔情似水,缺乏英雄氣概,這都與以往小說中男性高達勇猛,擲地有聲的形象大相徑庭。
另外,男性的氣質(zhì)與心理是丑陋的,他們之間沒有信任,沒有互相扶持,章希達以為出賣哥哥就可以獨占朱涼,將兩人同送上斷頭灘,陳農(nóng)帶領他的人馬搜查章孟達的家,血腥的殺豬場景背后是那群人的幸災樂禍的心理和兇殘貪婪的本質(zhì),男性之丑與女性之美的強烈對比更顯出男權中心的腐朽,揭露了所謂的男性精神權威的虛無與丑陋。
最后,我們看到男權世界中人人互相猜疑,背叛、仇恨、貪婪、兇殘,全沒有女性世界的善良平和,作者試圖告訴我們一男權社會為中心已經(jīng)不能再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那樣只會有無休止的戰(zhàn)爭和腐朽的精神世界,只有推翻這一中心,才能獲得解放。
我們應注意到,在七葉的世界里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男性,七葉一出生就被送人,14歲時跟著養(yǎng)父到鎮(zhèn)上賣糠,養(yǎng)父顧著賭錢留七葉在糠行等待,可見養(yǎng)父也不關心七葉,在七葉的世界里我們看到男性的不在場,男性的主體性缺失。林白正是通過對男性缺席的描寫虛化了男性的力量,游離于社會歷史之外的女性真實的空間被放大。由此林白講男權徹底從中心驅(qū)除,完成了對于中心的消解。
(三)構建獨立的女性世界和女性話語權
林白在《回廊之椅》中建構了兩個世界,外面的世界和里面的世界,也是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巴饷娴氖澜缡悄腥耸澜?,是一個充滿了革命、暴動、審訊、高密、掠劫、殺戮的世界,他們代表著時代背景、社會潮流、政治斗爭,代表著歷史”[6];里面的世界是朱涼和七葉們的世界,林白用了一系列細美的話語構建這個世界。她寫到朱涼的美時說到一襲長裙,一雙素手,一杯上好的普洱茶,一本中式線裝書,一雙秋水滿盈的眸子……而這里的一切都是隱秘的,“女人的午睡,女人的沐浴,女人之間的心心相映,而男人無法侵入,章希達不能,他只能‘站在三樓回廊的另一頭,隔著對角線的距離不遠不近的欣賞她;陳寧不能,他最多只能‘站在河邊的紅色卵石上眺望那個窗簾低垂的菱形窗口;作為丈夫的章孟達也不能,‘我們只能看見,當年章孟達到三姨太朱涼的房中過夜,天亮之后他從房里踱出,臉上總是布滿疲倦和困惑的神色?!盵7]也就是說,男人的世界和女人的世界互為外在的世界。
然而,深思過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二元世界的對立實際上是由于話語的獨立造成的。盡管在作品中也有男女同在的場景,但缺少對話性的情景:夫妻之間沒有對話;解放者(陳農(nóng))和假想中的被解放者(朱涼)之間的對話,因男性的主動進入被女性一次次的沉默阻止在外而成為獨語。我們能想象到的是女性之間溫柔的對話。話語成為女性捍衛(wèi)自我世界的武器,用話語為自己構建獨立的世界,在這里女性發(fā)出自己的聲音并不被左右,不再因受男性話語的束縛而使女性喪失自我的空間,《回廊之椅》中展示了一個真實的完全的獨立的女性世界,完成了女性的發(fā)聲,達到了建構女性話語權的目的。
四.結語
《回廊之椅》沖破、解構男權社會下的男權話語中心,創(chuàng)造并建立了一種新的女性話語,轉(zhuǎn)變女性失語的歷史地位;關注女性意識和女性世界,恢復女性主體性意識,是一部女性文學發(fā)聲的力作。
本文采用的性別批評將女性視角注入文學批評之中,打開女性文學的世界,用女性的感悟和經(jīng)驗探視文學,最終將促使文學批評產(chǎn)生一種雙性的眼光,從而使我們的文學批評世界更加豐富多彩,并由此導致整個人類文化的重鑄。
注釋:
[1][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著,艾曉明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50頁。
[2][美]羅斯瑪麗·帕特南·童著,艾曉明等譯:《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頁。
[3][法]西蒙·德·波伏娃著,陶鐵柱譯:《第二性》,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頁。
[4]林白:《回廊之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1頁。
[5]林白:《回廊之椅》,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頁
[6]王又平:《轉(zhuǎn)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23頁。
[7]王又平:《轉(zhuǎn)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324頁。
參考文獻
[1] 王先霈、孫文憲:《文學理論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王先霈、胡亞敏:《文學批評導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 王慶生、王又平:《中國當代文學》,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5] 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6] 羅斯瑪麗?帕特南?童:《女性主義思潮導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 王又平:《轉(zhuǎn)型中的文化迷思和文學書寫——20世紀末小說創(chuàng)作潮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8] 林舟、齊紅:《心靈的守望與詩性的飛翔——林白訪談錄》,《花城》1996年第5期。
[9] 張麗杰:《顛覆的紋絡——解構男權文化的新時期女性文學》,《文藝評論》2004年第4期。
[10] 孟繁華:《女性的故事——林白的女性小說寫作》,《作家》1997年第3期。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