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柳宗元騷體文命題特點研究

    2015-03-19 06:42:36新加坡蘇瑞隆
    關(guān)鍵詞:王孫楚辭柳宗元

    〔新加坡〕蘇瑞隆

    柳宗元(773-819)是唐朝的大文豪,不僅在詩歌方面有卓越的成就,在賦體上的成就也別樹一幟。后人特別在他的文集中別立“騷”類,可見其精通此體。本文以《柳宗元集》卷18所收錄的“騷”為主要研究對象,對柳宗元十篇騷體文的命題手法展開研究,嘗試追溯這些騷體文題目的源流及其背后的文學(xué)巧思。

    綜觀柳宗元的正統(tǒng)騷體賦,其題目都非常規(guī)整,如收于《柳宗元集》中的《佩韋賦》、《解祟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等,都是標準的騷體賦:句式和《離騷》完全一致,并未夾雜其他風(fēng)格;在題目上也中規(guī)中矩,無取巧之處。而他的騷體文則不然,題目千變?nèi)f化,不精于《楚辭》者,往往不能查其頭緒。綜言之,巧妙命題是騷體賦與騷體文的分野,前者樸實無華,而后者靈活變化、翻新出奇。

    一、直接模仿《楚辭》篇章之形式與結(jié)構(gòu)

    第一類的題目是直接取自《楚辭》。騷體來自《楚辭》盡人皆知,所謂對《楚辭》的“模仿”,最明顯是直接模仿《楚辭》篇章的題目或者主題結(jié)構(gòu)。柳宗元的騷體文中直接模仿《楚辭》篇章的是《招海賈文》,此篇模仿《招魂》和《大招》之題目和骨架而變化其血肉?!读谠份d韓氏注曰:“此文,晁無咎取以續(xù)《楚辭》,系之曰:‘昔屈原不遇于楚,徬徨無所依,欲乘云騎龍,遨游八極,以從己志而不可,猶怛然念其故國。至于將死,精神離散,四方上下,無所不往。又有眾鬼虎豹怪物之害,故大招其魂而復(fù)之,言皆不若楚國之樂者?!墩泻YZ文》雖變其義,蓋取諸此也。宗元以謂崎嶇冒利,遠而不復(fù),不如己故鄉(xiāng)常產(chǎn)之樂,亦以諷世之士行險僥幸,不如居易以俟命云?!盵1]508晁補之(1053-1110)在這段話中清楚地指出此文模仿《招魂》,敘述四方上下有鬼怪異物吃人魂魄,以此勸誡海賈不要貪圖一時之利,而冒險出海,不如留在故鄉(xiāng),平安度日。柳文羅列了海中的神鬼精怪,包含“天吳九首”、“黑齒”、“鯨鯢”、“海若”、“巨鰲”等等怪物。最后作者呼吁:“咨海賈兮,君胡樂出幽險而疾平夷?恟駭愁苦,而以忘其歸。上黨易野恬以舒,蹈蹂厚土堅無虞?!盵1]510他列舉出陸賈的優(yōu)勢和成功,平夷之地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上黨易野恬以舒,蹈蹂厚土堅無虞。歧路脈布彌九區(qū),出無入有百貨俱”。如此優(yōu)渥的條件,“君不返兮欲誰須”[1]510。柳宗元指出天下之陸地,足以通商無虞,又何須前往大海,身蹈險地?這篇文章雖然直接采用了《招魂》的架構(gòu),但是作者用來召喚冒險出海謀利的商人,已是出人意表。而據(jù)晁補之之詮釋,第二層的意義又以此隱喻來諷刺僥幸鋌而走險之士人,更是別有新意。

    唐代的海上貿(mào)易是非常發(fā)達的,唐代之前中國與阿拉伯的商業(yè)往來基本上是經(jīng)由陸上絲綢之路,但唐代中期之后卻逐漸發(fā)展出海上的絲綢之路。中國借著海路將絲綢、陶瓷、麝香、肉桂、樟腦、沉香等貨物輸往阿拉伯帝國[2]。唐代中期,海路無疑已成為中、阿交流的主要途徑[3]。唐代的海路主要有東海(今黃海)和南海兩條航線。東海航線起自登州、楚州(今淮安)、揚州、蘇州和明州等港口。其主要的貿(mào)易對象是日本和朝鮮。南海航線則從廣州啟航,貿(mào)易對象是以室利佛逝(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為中心的東南亞、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地區(qū)和以大食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4]。柳宗元必定已經(jīng)看到海上航運和貿(mào)易的發(fā)達,才能有感而作,將現(xiàn)有的情況和《楚辭》的傳統(tǒng)聯(lián)系起來。柳宗元本身未必真正反對海上貿(mào)易,我們也沒有證據(jù)證明他對唐代海上貿(mào)易的態(tài)度究竟為何,只能說他利用了一個當(dāng)時非常顯著的社會現(xiàn)象寫成了一篇巧妙的文學(xué)作品。《招海賈文》全文共533字,使用七字句多達30句。七言體主要是詩的體裁,賦中固然偶爾出現(xiàn),但卻非主要的。簡宗梧教授指出,運用相對靈活多變的句式,柳宗元可能是受到詩體影響[5]。但此賦與《楚辭》的聯(lián)系仍然是不容置疑的,等于把鋌而走險的海賈比喻為游走的魂魄,作者則以其要言妙道,權(quán)衡利弊,將其召回。朱熹引用了晁補之的看法,對于《招海賈文》的主旨作了以下概括:“言賈尚不可為,而又浮于海,大泊奫淪,八方易位,魚龍神怪,其禍不測,孰與上黨易野,出入無虞而可樂哉!”[6]273此段與上引《柳宗元集》韓注原文略有不同,但大意基本相同,大抵朱熹亦持同樣之見解。

    二、《離騷》的抽象概念之?dāng)M人化和道德化

    第二類題目的特點是從《楚辭》作品,特別是《離騷》中,抽出個別抽象的概念加以擬人化與道德化。王逸《離騷》序:“《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7]2~3這種抽繹品物特點的方法是柳宗元騷體文命題的重要特征。例如,《乞巧文》以“巧”字點出其主旨,“巧”字在《離騷》中只出現(xiàn)了兩次,但在《離騷》中以“巧”來比喻惡人的隱喻形成了重要的文學(xué)主題: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7]15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7]33

    由于歷代文人的模仿,這個主題成為后世騷體文學(xué)中的重要母題(motif),類似交響樂中一再重復(fù)出現(xiàn)的片段。巧與拙相對,西晉潘岳(247-300)《閑居賦》也曾經(jīng)使用了巧、拙之概念: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進階,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職,遷者三而已矣。雖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8]698~699

    昔通人和長輿之論余也,固謂拙于用多。稱多則吾豈敢,言拙信而有征。[8]699

    這是潘岳于公元295到297年之間因官場失意而閑居在家時所作的賦篇①關(guān)于這篇賦作詳細的資料和翻譯,見 DavidR.Knechtges,WenxuanorSelectionsofRefinedLiterature:VolumeThree:RhapsodiesonNatural Phenomena,Birds and Animals,Aspirations and Feelings,Sorrowful Laments,Literature,Music,and Passio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6),p145。,賦中扣緊一個“拙”字來發(fā)揮。他說明作此賦的目的是:“灌園粥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乃作《閑居賦》,以歌事遂情焉?!盵8]108不過《閑居賦》表現(xiàn)的不是陶淵明“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那種自力更生、樸實清苦的生活,而是處于一個優(yōu)雅高貴環(huán)境中:“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幕綠徽;其東則有明堂辟雍,清穆敞閑,環(huán)林縈映?!盵9]仕宦的巧與拙決定了許多讀書人的命運,而屈原的《離騷》是最早使用這個概念的文學(xué)作品。在《離騷》中,他鞭撻那些誹謗陷害的惡人,把他們比喻為臭草,說他們“佻巧”、“工巧”。屈原的語氣是激昂而憤怒的,他不說自己的拙,而怒罵敵人;潘岳則反其道而用之,強調(diào)自己的拙,一方面不會激怒政敵,一方面也企圖保護自己,全身而退。

    巧、拙本是簡單的相對觀念,從屈原開始,強調(diào)那些惡人的工巧心計,西晉潘岳卻突出自己在官場上的笨拙,以說明自己樂天知命的看法。然而巧拙之辨至柳宗元又是一變。柳以“乞巧”為題,扣住了一個“巧”字,首先利用民間七夕乞巧的風(fēng)俗,創(chuàng)造了一個戲劇性的場景:

    柳子夜歸自外庭。有設(shè)祠者,餰餌馨香,蔬果交羅,插竹垂綏,剖瓜犬牙,且拜且祈,怪而問焉。女隸進曰:“今茲秋孟七夕,天女之孫將嬪于河鼓。邀而祠者,幸而與之巧,驅(qū)去蹇拙,手目開利,組纴縫制,將無滯于心焉。為是禱也?!绷釉唬骸捌埲粴e?吾亦有所大拙,儻可因是以求去之?!蹦死t弁束衽,促武縮氣,旁趨曲折,傴僂將事。再拜稽首,稱臣而進曰……[1]488

    表面上他祈求的是官場上的巧,實則柳宗元所謂的“巧”,具有多重的深意。首先指的是世間的智慧,即官場上的為官之道。二則,“巧”與“拙”相對,正如奸臣與忠臣不兩立。柳宗元本身涉及當(dāng)時唐朝政壇的重大事件,就是著名的“永貞革新”。革新以失敗而告終,柳宗元被貶為邵州(今湖南邵陽市)刺史,行未半路,又遭加貶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馬。這次同時被貶為司馬的,尚有七人,史稱“八司馬事件”。這些官場與朝代政局的劇變,使流放異地的柳宗元更深刻體認到政治的危險可怖。他自稱“大拙”,而稱他的政敵為“彼誠大巧,臣拙無比”,因此向天孫苦苦哀求:

    天孫司巧,而窮臣若是,卒不余畀,獨何酷歟?敢愿圣靈悔禍,矜臣獨艱。付與姿媚,易臣頑顏。鑿臣方心,規(guī)以大圓。拔去吶舌,納以工言。文詞婉軟,步武輕便。齒牙饒美,眉睫增妍。突梯卷臠,為世所賢。[1]489

    作者說明,別人善宦,而自己笨拙如此,希望天孫撤去所加的災(zāi)禍——即自己的拙劣,他用姿媚頑顏、方心大圓、吶舌工言等相對的意象來說明希望將自己的笨拙變?yōu)殪`巧。表面在向天孫祈求善宦之巧,但其結(jié)果是出人意表的:

    見有青袖朱裳,手持絳節(jié)而來告曰:“天孫告汝,汝詞良苦。凡汝之言,吾所極知。汝擇而行,嫉彼不為。汝之所欲,汝自可期。胡不為之,而誑我為?汝唯知恥,諂貌淫詞,寧辱不貴,自適其宜。中心已定,胡妄而祈?堅汝之心,密汝所持,得之為大,失不污卑。凡吾所有,不敢汝施。致命而升,汝慎勿疑?!盵1]490

    在文章的末尾,作者竟遭到了天孫的拒絕。其實柳的修辭技巧是一種正話反說的行文,以天孫之答復(fù)來贊揚自己的正直不屈。天孫使者青衣侍婢代傳旨意,告訴作者,他的個性是寧可遭受屈辱而不愿為追求權(quán)貴而卑躬屈膝,這種耿直的性格正適合他,不須改變,而應(yīng)繼續(xù)堅持。天孫謙稱不敢將自己的“巧”贈予宗元,并希望他勇往直前,不用懷疑。這篇騷體文以“巧”字為關(guān)鍵詞,繼承了《楚辭·離騷》中的鞭撻鉆營諂媚巧宦的傳統(tǒng)。接著又借七月七日的乞巧風(fēng)俗來創(chuàng)造一個諷刺的戲劇,表面上乞巧,實則借天孫之口肯定自己的“拙”。文名“乞巧”,而作者最后決定“抱拙終身”,更形成一大諷刺。這是騷體文靈活地接續(xù)《楚辭》主題,而具有千變?nèi)f化的形態(tài),與正統(tǒng)騷體賦劃境區(qū)分之處。

    這一類命題的例子還有《斬曲幾文》?!峨x騷》曰:“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盵7]14~15屈原用“巧”、“曲”來比喻邪惡的臣子,以“規(guī)矩”、“繩墨”比喻忠臣。柳宗元在此文中用曲幾為暗喻(metaphor),形成《斬曲幾文》全文結(jié)構(gòu)的關(guān)鍵。最早使用“曲幾”意象的應(yīng)該出自漢代鄒陽(約公元前206-約前129),其《獄中上書自明》曰: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囷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10]1771

    鄒陽提出,盤根錯節(jié)的蟠木如果沒有在皇帝左右的人先為之修飾,根本不可能成為帝王的用具。就像人才沒有人薦舉,只有永遠沉埋于民間。這篇短賦只籠統(tǒng)地提到這些盤根錯節(jié)的曲木,可以作為帝王的用具,并未說明是椅或是幾。到了六朝偽書《西京雜記》則清楚地指出鄒陽曾作有《幾賦》:

    韓安國作《幾賦》不成,鄒陽代作,其辭曰:“高樹凌云,蟠紆煩冤,旁生附枝。王爾公輸之徒,荷斧斤,援葛蔂,攀喬枝。上不測之絕頂,伐之以歸。眇者督直,聾者磨礱。齊貢金斧,楚入名工,乃成斯幾。離奇髣髴,似龍盤馬回,鳳去鸞歸。君王憑之,圣德日躋?!编u陽、安國罰酒三升,賜枚乘、路喬如絹,人五匹。[11]190

    這篇《幾賦》基本上是一篇詠物賦,表面上缺乏明顯的道德教訓(xùn),只敘述工匠入山林砍伐盤旋迂回的樹枝,做成一個美麗的憑幾。但最后兩句畫龍點睛,將這個寶貴難得的憑幾比喻成股肱良臣,君王可借以增加其圣德。柳宗元《斬曲幾文》以曲直比喻忠奸為整篇文章的中心,一開頭就直說道:“后皇植物,所貴乎直。圣主取焉,以建家國。……君子憑之,以輔其德?!盵1]494作者繼承了《西京雜記》、《幾賦》的道德教訓(xùn),認為憑幾是用來輔佐君王的工具,基本上是用憑幾來比喻股肱良臣。后人專門追求奇技淫巧,而不遵照古法規(guī)矩,將畸形怪狀的木頭制成器具。他進一步指出這些曲木的先天不足,不應(yīng)該做成家具進獻給主上:“追咎厥始,惟物之殘。享氣失中,遭生不完。托地峣垤,反時燠寒。郁悶結(jié)澀,癃蹇艱難。不可以遂,遂虧其端。離奇詰屈,縮恧巑岏。含蝎孕蠹,外邪中干?;蛞蛳热?,以售其蟠。病夫甘焉,制器以安。”[1]494作者進一步批評這種蟠木是先天之氣不足,導(dǎo)致殘缺不全,樹形阻塞不通暢,內(nèi)部則長滿了蛇蝎蠹蟲。充分地借蟠木鞭笞了那些心中齷齪、胸懷邪惡的小人。題名曰“斬曲幾文”更強而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心中強烈的不滿,直欲仗劍斬妖除魔的決心,呼之欲出。

    三、截取化用前人騷體賦之題材

    第三類的題目則是取自前人的騷體賦的題材,再加以自由變化?,F(xiàn)存最早以王孫(一種猿猴,英文為macaque)為題的賦應(yīng)是漢代王延壽(約118-約138)的《王孫賦》①《古文苑》(8卷本,《岱南閣叢書》),卷 3,第 1a~3b頁;《古文苑》(21卷本,《叢書集成本》),卷 6,第 6a~12b頁;《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卷 95,第 1653 頁;徐堅(659-729)編《初學(xué)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卷 29,第 721~722頁。?!锻鯇O賦》乃一樁猿猴因輕狂而被獵人以酒為餌擒獲的趣聞。但這篇賦重在描繪王孫這種猴類動物的樣貌和特性,是一篇詠物賦,不是抒發(fā)牢騷的賢人失志之賦。到了西晉,阮籍(210-263)的《獼猴賦》才是一篇有諷刺意味的騷體賦?,F(xiàn)代校注《阮籍集》的學(xué)者陳伯君指出這是阮籍諷刺或者哀悼曹爽所作[12]40~47。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179-251)在洛陽發(fā)動高平陵之變,稱曹爽意圖篡位?;阜读癫芩钐熳有以S昌,移檄號召天下兵馬勤王,但曹爽終不能用,自言道:“司馬公正當(dāng)欲奪吾權(quán)耳。吾得以侯還第,不失為富家翁?!盵13]18曹爽猶豫不決,還自以為自己可以保有富貴,最終遭到滅族的命運。這種做法無異于項羽的“富貴不歸故鄉(xiāng)”,都是沐猴而冠的做法[12]46~47。日本辭賦大家中島千秋認為這是哀悼小貴族受制于人的悲劇[14]。這些解釋都未能盡如人意。

    西方研究阮籍的權(quán)威學(xué)者——半生旅居法國的美國漢學(xué)家侯思孟(Donald Holman)綜合了各家的見解,提出了比較中肯的看法。他認為作者基本上對獼猴采取了同情的態(tài)度,阮籍自己就像一只獼猴,被囚禁在司馬氏的朝廷之中無法脫身,而整天喜笑怒罵,作踐自己,把自己裝成一付弄臣的模樣,如同獼猴被迫耍把戲一樣[15]58。阮籍辭賦觀點十分隱秘,因此引來了種種不同的詮釋。整篇賦的基本句式是騷體,明顯地是抒發(fā)哀傷的情緒。獼猴一生受人玩弄,系累下陳,最后伏死堂下,與阮籍的政治處境相對照,確實有兔死狐悲之感。

    柳宗元騷體《憎王孫文》,與前面兩篇賦比較之下,又顯出一種新變。柳文中借描寫?yīng)j和王孫迥然不同的德性及其勢不兩立的特點,影射中唐的政治斗爭。針對該文的創(chuàng)作目的,晁補之指出:“《憎王孫文》者,柳宗元之所作也?!峨x騷》以虬龍鸞鳳托君子,以惡禽臭物指讒佞,而宗元放之焉。”[16]294這只說出了柳宗元用寓言和象征的方式來諷刺政敵。明代學(xué)者蔣之翹(1596-1659)對柳宗元持有偏見,他曾經(jīng)指出:“漢王延壽嘗為《王孫賦》,意似有所諷刺,子厚效之而為是文。但子厚黨叔文,而與八司馬同貶,吾恐其自為王孫,而受逐于猨多矣,乃嘵嘵然,反謂王孫之逐猨耶?”[17]572蔣之翹認為,柳宗元才是王孫,而被猨所驅(qū)逐。反之,他認為猨則象征著朝廷中的士大夫,進而贊揚他們鏟除王叔文政黨。但深究全篇文義,蔣之翹的見解可謂荒謬。近代學(xué)者章士釗(1881-1973)反駁了蔣之翹的詮釋:“夫天下形之易辨,莫如黑白,位之易曉,無過東西,今之翹竟以子厚與八司馬為王孫,俱文珍及其同黨為猨,此非幾于黑白易形,東西換位乎?”[17]572

    許多學(xué)者都指出柳宗元的《憎王孫文》受到《王孫賦》的影響。如宋代韓醇(生卒年不詳)云:“漢王延壽嘗為《王孫賦》,有云,顏狀類乎老翁,軀體似乎小兒。王孫,蓋猴類而小者也?!盵1]498宋代莊綽(生卒年不詳)也道:“后漢王延壽作《王孫賦》云:‘有王孫之狡獸,形陋觀而丑儀。顏狀類乎老公,軀體似乎小兒。儲糧食于耳頰,稍委輸于胃脾。同甘苦于人類,好糟而啜醨。’柳子厚作《憎王孫》,其名蓋出于此。余謂自王公而次侯,故以王孫寄之耳。”[18]80但他們只說出了柳宗元在題目上的繼承,而未能指出柳文的新變之處。柳宗元主要是在題目上繼承了王延壽之作,以王孫為全文主要描述對象,但是無論在形象描寫上還是在諷喻對象上都有所不同。

    首先,漢代的《王孫賦》描寫了王孫的身材樣貌以及特有動作,而在《憎王孫文》中,作者略去了對王孫的外貌描寫,而側(cè)重鞭撻王孫的惡德:“王孫之德躁以囂,勃諍號呶,唶唶強強,雖群不相善也。食相噬嚙,行無列,飲無序。乖離而不思。有難,推其柔弱者以免。好踐稼蔬,所過狼藉披攘。木實未熟,輒龁齩投注。竊取人食,皆知自實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孫之居山恒蒿然?!盵1]499作者將王孫各種壞習(xí)性都羅列出來:不合群、不守秩序、有難茍且犧牲同伴、無故踐踏莊稼、竊取人食藏于嗛內(nèi)、損壞草木等等。柳宗元注重刻畫王孫的破壞性,將王孫的霸道、自私、無理形象表露無遺。其次,在諷刺對象方面,二者也有所不同。王延壽的《王孫賦》諷刺對象并不明確,宋代章樵(1230年在世)《古文苑》注中指出王孫應(yīng)是諷刺小人之作,后來的學(xué)者也跟隨他[19]815。但縱觀全篇內(nèi)容,并沒有明顯的指向,可說是一篇精美的詠物之賦。與《王孫賦》不同的是,柳宗元《憎王孫文》的嘲諷對象非常明確,具有明顯的政治意味,王孫其實代表了“外以敗物兮,內(nèi)以爭群。排斗善類兮,嘩駭披紛”[1]501的黨人。他更是對猨和王孫的德行進行了比較,使后者的惡行更為突出。阮籍之賦以獼猴的遭遇來悲悼自己的命運,柳宗元則以王孫的惡德來比喻結(jié)黨營私、無惡不作的黨人。柳宗元靈活地運用了前人騷體的主題,加以變化,創(chuàng)作出全新的作品。

    四、以時事為題或取民間習(xí)俗為題

    柳宗元騷體文命題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將當(dāng)時發(fā)生的時事寫入題目之中。這種做法在辭賦的傳統(tǒng)中是少見的。在辭賦傳統(tǒng)中,唯一以時事入賦是漢代鴻都門學(xué)的俗賦,“侍中祭酒樂松、賈護,多引無行趣埶之徒,并待制鴻都門下,憙陳方俗閭里小事,帝甚悅之,待以不次之位”[20]1992。但柳宗元的作品講的不是那些無謂的瑣事,與鴻都門下賦大相徑庭。例如《逐畢方文》,此篇的緣由是因為“永州元和七年夏,多火災(zāi)”[1]501,所以為文驅(qū)除《山海經(jīng)》中提及能引起火災(zāi)的怪鳥畢方;《辨伏神文》的序文說明了自己“病痞”,痞指的是胸腹內(nèi)郁結(jié)成塊的病,大約是現(xiàn)代人所謂的脾臟腫大(splenomegaly),中醫(yī)告訴他要以伏神來治療,結(jié)果商人以老芋假裝伏神賣給他,他感嘆“物固多偽兮,知者蓋寡”[1]504;《訴螭文》說的是湖南零陵西南邊一名法曹史唐登在長江邊洗浴溺死的事件,當(dāng)?shù)厝艘詾楸惑埶鶢咳虢?,因此柳宗元寫了這篇文章來控訴螭龍[1]504~505;《哀溺文》寫湖南永州一個善游水的老百姓,乘船渡湘水之際,船破落水,終因不肯放棄腰中千錢,雖然眾人之中他最通水性,竟因銅錢太重而溺死,于是柳宗元為文哀悼其愚昧無知。這些例子都說明了柳之騷體文許多都取自時事,就地取材,無處不能為文??芍^充分體現(xiàn)了白居易(772-846)在《與元九書》中提出的理想:“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盵21]2792時事千變?nèi)f化,因此他騷體文的題目也隨事造文,不拘一格,變化多端。

    另外一種做法是借用民間的風(fēng)俗為題,將之融入騷體文中,例如《乞巧文》和《罵尸蟲文》。上文已提過,乞巧是民間的一種風(fēng)俗,柳宗元以此為題,扣緊了以“巧”喻奸猾、以“拙”喻正直的正話反說之思路來作文。其文章之巧,實不言而喻。在《罵尸蟲文》中,他用的是民間道教的庚申信仰,這種信仰最遲到晉朝葛洪的時代就已存在了,恐怕在漢朝之前就已有之[22]?!侗阕游⒅肌份d:“又言身中有三尸,三尸之為物,雖無形而實魂靈鬼神之屬也。欲使人早死,此尸當(dāng)?shù)米鞴?,自放縱游行,享人祭酹,是以每到庚申之日,輒上天白司命,道人所為過失。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盵23]114《酉陽雜俎》卷二載:“三魂可拘,七魄可制。庚申日,伏尸言人過;本命日,天曹計人行。三尸一日三朝: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亦曰玄靈。又曰:一居人頭中,令人多思欲,好車馬,其色黑;一居人腹,令人好食飲,恚怒,其色青;一居人足,令人好色,喜殺。七守庚申三尸滅,三守庚申三尸伏?!盵24]14柳宗元運用這種道教色彩濃厚的習(xí)俗,將喜道人過的小人比喻為三尸蟲,真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而且三尸蟲是向天帝報告世間人之過錯,天帝允許這種小人行徑,間接地也等于批評了當(dāng)時的皇帝。這種諷刺的技巧新奇而老辣,可說是諷刺辭賦中的巔峰之作。

    五、題目多為三個字,而以動詞起首

    從語法的結(jié)構(gòu)上來看,柳宗元十篇騷體文都是以動詞起首,后面加上兩個字或者三個字的名詞。這種句法首先令讀者聯(lián)想起漢賦中描寫校獵場面時常使用這種簡潔而有力的三字句。例如揚雄《羽獵賦》載:“蹈飛豹,羂嘄陽。追天寶,出一方。應(yīng)駍聲,擊流光?!盵25]395張衡在其《東京賦》描寫歲末舉行的驅(qū)邪除厲之大儺中,也使用了同樣的句型:“然后凌天池,絕飛梁,捎魑魅,斮獝狂,斬蜲蛇,腦方良。”[26]123~124美國漢學(xué)家Donald Harper教授研究漢代王延壽的《夢賦》時,指出此賦可能是一種“夢祝文學(xué)”,與近年出土的秦代睡虎地的文獻類似[27]。賦中提到作者自己以自身的正氣,揮手振拳打擊各類夢中的鬼怪:“戢游光,軒猛跣,(批)狒(毅),斫鬼魑,捎魍魎,荊諸渠,撞縱目,打三頭?!盵28]1357這些鬼怪代表了漢代人對當(dāng)時超自然世界的認識,Harper教授認為其中三字句極有可能是漢賦受到了咒祝文學(xué)(incantation literature)的影響。漢代的鎮(zhèn)墓文保護死者的咒語中也使用這種三字句[27]?,F(xiàn)存《古文苑》中的《夢賦》前有小序曰:“臣弱冠嘗夜寢,見鬼物與臣戰(zhàn)。遂得東方朔與臣作罵鬼之書。臣遂作賦一篇敘夢。后人夢者讀誦以卻鬼,數(shù)數(shù)有驗。臣不敢蔽?!盵28]135《7文心雕龍·祝盟第十》載:“黃帝有祝邪之文,東方朔有罵鬼之書。”[29]371這些例證都說明中國咒詛文學(xué)來歷甚早,柳宗元采用這樣的句法來為其騷體文命名并非意外。將“文”一字去除,我們得到《斬曲幾》、《罵尸蟲》、《憎王孫》、《逐畢方》、《宥蝮蛇》等,剛強勁健,大有驅(qū)魔伏妖之勢。這種三字句不知是否直接源自咒術(shù)文學(xué),但從漢賦的例子上來看,必然與此類文學(xué)有密切關(guān)系。柳宗元運用這種宗教的傳統(tǒng),靈巧地為其騷體文命名,形成一種獨特的騷學(xué)。

    本文結(jié)合文本細讀,分析了柳宗元十篇騷體文的命名技巧與源流。傳統(tǒng)的騷體賦在風(fēng)格上多模仿《離騷》中的句法,在內(nèi)容上則常以屈原的語氣為說話人來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后來,這些騷體賦在風(fēng)格上擴大到混用騷體以及《楚辭》中的《九歌》體與《橘頌》體。但這些作品中一致的特色除了風(fēng)格都來自《楚辭》之外,其題目也必然帶有“賦”字,中規(guī)中矩。而騷體文可說是在正宗騷體賦的基礎(chǔ)上翻新出奇,再創(chuàng)高峰。其關(guān)鍵不在風(fēng)格的改變,而在其題目的創(chuàng)新。騷體文的題目不含“賦”字,柳宗元的十篇作品就是一種典型。其題目或直接模仿其源流《楚辭》篇章;或從《離騷》的抽象概念中抽出元素,加以擬人化和道德化;或化用前人騷體賦之題材,加以變化;也有直接截取當(dāng)時發(fā)生的時事為題或以民間習(xí)俗為題,變化萬端,不可捉摸,充分展現(xiàn)出柳宗元在騷體文這一辭賦的次文類(sub-grenre)中的非凡成就。

    [1]柳宗元.柳宗元集:卷 18[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張玉霞,景兆璽.唐代中國入阿海路貿(mào)易品述論[J].寧夏社會科學(xué),2008,(6).

    [3]景兆璽.試論唐中期以后中阿海路貿(mào)易迅速發(fā)展的原因[J].西北第二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8,(4).

    [4]陳軍.淺析唐代的海上絲路與中外文化交流[J].文教資料,2011,(17).

    [5]簡宗梧.試論《文苑英華》的唐代賦體雜文[J].長庚人文社會學(xué)報,2008,1(2).

    [6]朱熹.楚辭集注·楚辭后語:卷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8] 蕭統(tǒng).文選:卷 16[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9]安丹丹,許振.心向仕途路、閑居非高情——潘岳《閑居賦》別解[J].遼東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1).

    [10] 蕭統(tǒng).文選:卷 39[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1]向新陽,劉克任.西京雜記校注:卷4[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2] 陳伯君.阮籍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3]房玄齡,等.晉書:卷 1[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4]中島千秋.阮籍の‘獼猴の賦’について[J].中國中世文學(xué)研究,1966,(第5號).

    [15]Donald Holzman.Poetry and Politics-the Life and Works of Juan Chi,A.D.210-263[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

    [16] 朱熹.楚辭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章士釗.柳文指要:卷 18[M].北京:中華書局,1972.

    [18] 莊綽.雞肋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19]龔克昌,蘇瑞隆,等.兩漢賦評注[M].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2011.

    [20]范曄.后漢書:卷 60 下[M].北京:中華書局,1965.

    [21]白居易.白居易集箋校:卷45[M].朱金城,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2]窪徳忠.新訂庚申信仰の研究[M].東京:第一書房,1996.

    [23]王明.抱樸子內(nèi)篇校釋:增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4]段成式.酉陽雜俎:卷 2[M].方南生,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1.

    [25]蕭統(tǒng).文選:卷 8[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6]蕭統(tǒng).文選:卷 3[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7]Donald Harper.Wang Yen-shou’s Nightmare Poem[J].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987,47(1).

    [28]歐陽詢,等.藝文類聚:卷 7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9]詹锳.文心雕龍義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王孫楚辭柳宗元
    柳宗元
    《楚辭·九章·惜往日》校讀一則
    都是自負惹的禍
    屈原和楚辭
    江雪
    兒童繪本(2019年22期)2019-12-06 07:38:18
    秋夜讀《楚辭》
    早梅(節(jié)選)
    作文門診室
    小老鼠的煩惱
    魏晉南北朝時期楚辭的接受
    平度市| 麻城市| 雅安市| 巴彦淖尔市| 新郑市| 临夏县| 西和县| 定州市| 长岛县| 贵州省| 玛沁县| 康平县| 莆田市| 安丘市| 兴化市| 蓬莱市| 南昌市| 南漳县| 兰溪市| 罗源县| 宁蒗| 皮山县| 左贡县| 青铜峡市| 海南省| 眉山市| 江陵县| 赣榆县| 南开区| 斗六市| 香格里拉县| 海宁市| 汤阴县| 壶关县| 剑川县| 无棣县| 扎兰屯市| 丽江市| 绥化市| 荥经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