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東
摘 ? ?要: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指出了只看學生考試成績,不顧學生感受的教學是低效的;提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教師對學科的興趣感染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強化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 心理學 ? ?教學效果 ? ?影響因素 ? ?有效教學
從心理學講,讓學生主動而愉快地學習,既是教學的藝術(shù),又體現(xiàn)了教師的能力和智慧,這里的智慧就包含著師生心理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由于受到升學考試的影響,很多教師為了學生獲得好成績,往往不顧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興趣,讓他們不舍晝夜地潛入書海、題海中。在沒有學習能力作基礎(chǔ)、沒有學習興趣作保障的情況下,這種超負荷教與學的做法,雖能讓少數(shù)學生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卻讓學生的認識領(lǐng)域越走越窄,最終將失去學習能力與興趣,結(jié)果得不償失。因此,要強化教學效果,應(yīng)搞好師生心理之間的交流與互動。
一、成績有效但絕不能讓興趣缺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耳熟能詳?shù)闹晾砻?,完全符合心理學的觀點,但如今正被“絕不能輸在起跑線”這句話替代。曾教過這么一位學生,初一、初二時,他每天都會自覺完成各科作業(yè),還有時間與同學玩耍??傻搅顺跞螅蠋煵贾玫淖鳂I(yè)由“小溪”變成了“大?!保槍@種情況,他就想方設(shè)法地去玩,作業(yè)總是一拖再拖,這時老師便對他施壓,家長也由“業(yè)余”監(jiān)護變成“專職”監(jiān)護。我問他為何不主動完成任務(wù),一向活潑開朗的學生告訴我:“以往完成作業(yè)還有空玩,可現(xiàn)在的作業(yè)‘全天候也做不完,既然如此,還不如先玩了再說。”
從心理上來說,卸下包袱再玩,玩得質(zhì)量肯定更高,內(nèi)心也更踏實。這件事讓我陷入了沉思:當作業(yè)超量之后,學生對學習態(tài)度有可能發(fā)生性質(zhì)的變化,即失去學習的興趣?!斑^”不僅導致“不及”,甚至就此堵住了孩子的學習之路。
這絕不是個例,這種為單純追求成績、一門心思地備戰(zhàn)升學考試的教育方式,其弊端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入門的向?qū)?,也是學習的直接動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才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手段。
二、教學成果有效但絕不能讓教育目的缺失
教育者對學生的成績好像永遠也不滿意,教學成果就像是靈魂一樣自始至終主宰著教育者的思想,以至于把教育者弄得是非不明,甚至什么都不顧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提高學習成績的過程,可能是學習能力的增強過程,也可能是學習能力的透支過程。前者不但讓學習成績得到提升,還能使學習興趣有所提高;后者雖然提高了學習成績,但卻是以犧牲學習興趣為代價的。雖然學習成績可以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謀取一些利益,但在學習興趣被消耗殆盡的情況下,再好的利益也是短暫的,無法體現(xiàn)更大的價值。相反,在學習興趣保持與激活的情況下,哪怕稍微差一點的成績,同樣會造就學生的光明未來。
錢學森臨終前同溫家寶同志講擔心中國創(chuàng)新人才不能輩出。錢老的擔心與我們的教學有效(學生考試成績)而教育目的缺失有直接的關(guān)系。就拿我所教的初一學生來說,為了能讓學生考個重點高中,教師(包括家長)讓學生過度使用能力,我已看到一些學生對學業(yè)倦怠,度日如年,甚至對學習深惡痛絕,但沒有辦法,若不這樣督促和命令的話,學生成績、家長希望、學校聲譽可能因?qū)W生成績不佳而受到影響。從橫向看,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的是成績;從縱向看,學生與學生之間競爭的卻是學習的意志品質(zhì),而意志品質(zhì)不單是對學習過程中吃苦耐勞的堅持,更為重要的是對學習興趣的保護與學習樂趣的激發(fā)。
教學成果如何,從根本上講,絕不能只看在校的成績,因為成績并不能完全代表學生的未來,甚至有可能和學生的未來背道而馳。真正有成果的教學,既包括考試成績,更應(yīng)包括學習興趣與心理健康狀況。做到這一點才真正做到了既讓教學成果有效又不使教育目的缺失。有了這一點,學生將終身受益,國家就不愁培養(yǎng)不出讓有用的創(chuàng)新人才。這不能不讓我們做基礎(chǔ)教育者的教師深思。
三、探索有效教學的科學之路
心理學觀點認為:課堂教學藝術(shù)性并非完全體現(xiàn)在學科知識和傳授技巧上,還體現(xiàn)在學科教學的整體設(shè)想和計劃上,更體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興趣與價值觀的引導、感染與浸潤上。我認為,要讓課堂教學有效、有益、有利于興趣的發(fā)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教學的高度之上分析問題。
判斷教學是否有效,應(yīng)看教師的點撥、傳道能否讓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融會貫通;能否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心理因素?;诖耍處煵粌H要有學科意識,更要站在學科的基礎(chǔ)上,將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有機結(jié)合起來,不要讓自己陷入在無窮無盡的知識點中。例如我在講“水的力量”這一要點時,并非單純講水的“洶涌澎湃”與“洪水無情”,而是從水的品質(zhì)上來探究問題,讓學生懂得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能輕靈地卷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能更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能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升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掙脫學科的束縛,擴展思維領(lǐng)域。
教師對學科知識的鉆研,屬于教學學科問題;對學科知識的表達,則屬于教學藝術(shù)問題。教師采用何種方式表達學科知識,對學生的影響關(guān)系極大。
單純說教讓學生毫無興趣,甚至生厭。在講解“保護環(huán)境重要性”這一問題時,我利用故事表達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熱帶海洋里,有一種奇特的‘紫斑魚,它在攻擊對手時用身上的毒刺做武器,它越‘憤怒毒刺就越堅硬,毒性也越大,受攻擊的對象傷害也越深。但本來能活七八歲的‘紫斑魚實際上活不過兩歲。因為它越“憤怒”,毒刺攻擊越狠,對外的傷害越深,而對自己的傷害也越深,它以怒火中燒毀別人的同時,也燒毀了自己。”接著,我?guī)椭鷮W生分析:自然生命在維持生存時,此種傷害是不得已的,而這種傷人在人類社會卻經(jīng)常上演,雖然其傷人的理由不像“紫斑魚”那般為生存所逼,但結(jié)局是一樣的,比如不顧后代利益過度“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破壞植被”等就是不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必然會招來自然界的懲罰。短短的教學過程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讓學生們深深地懂得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3.跳出教學看教育。
理解學科知識并以清晰、準確、藝術(shù)的方式傳遞學科知識是高效教師,但未必都被學生喜歡。對教師而言,拓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才是教學的真諦。
蘇格拉底的故事或許對教學有點幫助。一次,柏拉圖對蘇格拉底老師說:“東格拉底這人不怎樣!他老是挑剔你的學說?!碧K格拉底笑著說:“可我卻覺得他這人不錯,他對母親孝順;對老師尊敬;對朋友真誠;常常當面指出別人的弱點,幫助改正;對孩子友善;對窮人富有同情與憐憫……”“但是,他對你卻不那么尊敬??!”柏拉圖說?!昂⒆?,問題就在這里,一個人若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別人,常常會把人看錯。所以,我看人,從來不看他對我如何,而看他對待別人如何。”蘇格拉底認真地說道。這件事告訴我們以一己之心看問題是看不到事情真相的,要正確、客觀地看問題,就需要跳出自己小圈子來看問題,教學更是如此。
4.重視學生的學比教更重要。
學生本身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習的參與者、體驗者、研究者和發(fā)現(xiàn)者,我們衡量一節(jié)課好不好,是看學生提出了多少問題,解決了什么問題,有哪些問題必須是老師幫助解決的,我們弄清了這些問題也就把握了高效教學的本質(zhì)。在課改不斷走向深入的今天,我嘗試以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小組為單位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通過精讀教材的方式,從鼓勵學生自己嘗試提出問題到現(xiàn)在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已經(jīng)能夠把握教材的主要內(nèi)容提出問題并主動做好對教材內(nèi)容的標記。在此基礎(chǔ)上,結(jié)合本課所學內(nèi)容,設(shè)計小組合作探究題,抽簽做小組展示并自由質(zhì)疑,可以達成共識也可以保留意見。從時間上看,從本學期開學到現(xiàn)在將近半學期的時間,學生已經(jīng)基本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的效果給我的感受是老師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學生的學習能力。由于初中思品課是開卷檢測,從學生的檢測結(jié)果看,學生的分析、運用、牽移、再現(xiàn)能力都比往屆學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學習的成就感增強了。從初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開始,我對學生今后學習能力進一步提升充滿了信心,并有了一點自己的感悟:教師的教永遠都不能代替學生的學,老師的困惑是“我講了多少遍了你們還不會,我糾正了多少遍了你們還出錯?!?,事實上,不管老師講得怎樣好,如何的幽默,深入淺出,分析論證怎樣全面具體,其實都是老師個人知識和能力的再現(xiàn),很難轉(zhuǎn)變成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只有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才能相得益彰。
總之,教師只看學生考試成績,不顧學生感受的教學是低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要通過教師對學科的興趣感染學生,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浸潤影響學生。放手讓學生真正地學,才會強化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馬英志.影響中國教師的30部外國教育名著[M].柏拉圖.理想國.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第1版.
[2]廖明,姜峰,朱蕾,郭燕鋒.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研究——基于學生教學質(zhì)量觀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12(06).
[3]?;莘迹跏缬?教學效果評價方法研究[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0(02).
[4]李興國,顧東曉,任元璞,顧佐佐.教學設(shè)計與氛圍對實踐教學效果的影響[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