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勝梅,馬學文,李艷鳳,王靜芳,徐茂田,董 川
(1.山西大學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2.商丘師范學院生物分子識別和傳感重點實驗室化學化工學院,河南商丘47600)
隨著環(huán)保教學的理念深入人心,綠板被廣泛用于教學場所,因綠色可以緩解眼疲勞,對于長時間注視黑板的同學的視力是有益的。綠板筆墨水也隨之成為文教用品中最重要的墨水之一。它是一種能在表面光滑的非吸附性硬質綠板上書寫的新型墨水,用該墨水灌制的綠板筆書寫流暢、便利、無塵可擦、安全環(huán)保,有望代替?zhèn)鹘y(tǒng)粉筆[1]。
綠板筆墨水是在白板筆墨水的基礎上的改進。國外對白板筆墨水的研制起始于二十世紀50年代,它的性能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改進,配方和工藝取得了質的飛躍,特別是其主要組分已由早期毒性較大的酮、酯、苯等混合劑,發(fā)展到現(xiàn)在低毒的醇類和水溶劑。國內可擦白板筆墨水配方和工藝也經歷了與國外相似的發(fā)展過程。目前,市場上出售的綠板筆仍然存在可擦性不夠好、不能長時間放置及堵塞筆頭的問題。本文就綠板筆墨水的成膜性及可擦性展開研究,希望能改善墨水配方,并優(yōu)化制備工藝。
SZCL-2 數(shù)顯智能控溫磁力攪拌器、電子天平、燒杯、玻璃棒、綠板等。
無水乙醇、異丙醇、聚乙烯醇縮丁醛(PVB)、硬脂酸正丁酯、液體石蠟、Span-20、甲基硅油、乙二醇和丙三醇均為分析純,購自中國醫(yī)藥集團化學試劑公司;TiO2(微米級攀鋼鈦業(yè)公司);100nm TiO2、50nm TiO2、三乙醇胺、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購自阿拉丁試劑;OP-10、AEO-9 和成膜助劑購自上海文華化工顏料有限公司。
在燒杯中加入硬脂酸丁酯,加熱至30℃使硬脂酸丁酯完全溶解后再慢慢加PVB,并邊加邊攪拌,待其全部溶解后再加入TiO2,然后依次加入配方的其它組分,控溫密封攪拌攪拌5~9h,即可制得墨水產品。
對于墨水的成膜性評價:成膜較差用“B”表示,成碎膜的用“A-”表示,成膜性好的用“A”表示,成性較好的用“A+”表示。
將墨水灌入綠板筆中,一定時間后書寫,觀察筆跡的可擦性。將灌制的綠板筆在綠板上劃5 個連貫的直徑為Φ20~30mm 的圓圈,在常溫下放置30d后,在線跡上用配套的海綿擦按正常用力擦拭,耐擦次數(shù)1 次記為A+,2~5 次記為A,6~10 次記為B,11~15 次記為C[3]。
PVB 對墨水的成膜性[2]、字跡的清晰度[3]、可擦性[4]有很大的影響;TiO2[5]的粒徑及用量對墨水成膜性也有很大的影響,TiO2粒徑過大則不易被包裹,使制作的墨水穩(wěn)定性不好。實驗研究應加入PVB 的合適用量及TiO2的粒徑和用量,以改善墨水成膜性。
2.1.1 PVB 的含量的影響 準確稱取PVB 分別為0.08,0.10,0.30,0.50 和0.60g。按順序加入各藥品見表1。
表1 PVB 的含量對成膜性能的影響Tab.1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y by contents of PVB
由表1 可見,隨著PVB 的加入墨水成膜性變好,加入PVB 0.08g 的成膜性能最差,加入PVB 0.50g的成膜性能最好,其它的介入二者之間,但是PVB的量越高其溶液的粘度就越大,不利于其書寫時的流暢性。選擇加入PVB 的量0.50g 進行下面的實驗。
2.1.2 TiO2的粒徑的影響 不同粒徑的TiO2對實驗的成膜性能及溶液的穩(wěn)定性能都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久置沉淀及堵塞筆頭,多與顏料的粒徑及分散性能有關。
表2 TiO2 的粒徑對成膜性能的影響Tab.2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ies by particle size of titanium dioxide
由以上實驗數(shù)據可知,粒徑大的TiO2能分散均勻且穩(wěn)定存在但不易起球,起的膜較薄不易擦除;而粒徑太小的納米TiO2(50nm)又不利于分散,溶液的穩(wěn)定性差,易團聚分層;100nm TiO2成膜性能好,且分散均勻,放置數(shù)天后并未發(fā)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溶液穩(wěn)定性好,有益于膜的生成。下面實驗選用100nm TiO2作為著色劑。
2.1.3 TiO2的用量的影響 TiO2有的用量也會對成膜性能有一定的影響,同時也有關墨水的制作成本。為了確定其合適的用量,在前面實驗的基礎上,保持其它量不變,依次增加納米TiO2的量,所得結果見表3。
通過實驗現(xiàn)象可觀察到,3 個實驗的墨水均分散均勻且穩(wěn)定存在。但實驗1 成膜一般,且書寫時字跡不太清晰,不易擦,底板有成片模糊的現(xiàn)象;實驗2 字跡清晰,且易擦易干,成膜較好,結果比較理想;實驗3 字跡清晰,易擦易干,成膜性較好,結果也很理想。綜合以上分析結果看出當納米TiO2的用量為1.20g 時其實驗現(xiàn)象最好,但與實驗2 相比較而言,二者相差不大,從生產成本考慮選擇實驗2中TiO2的用量做后續(xù)實驗。
表3 TiO2 化鈦的用量對成膜性能的影響Tab.3 Effect of film-forming properties by the content of titanium dioxide
2.2.1 攪拌時間的影響 常溫常壓下,按表4 中G2的配方攪拌不同時間,將制得的墨水灌入白板筆中,書寫并觀察其可擦性。實驗結果表明,攪拌時間為1~5h 時,墨水的可擦性能逐漸提高,5h 時性能最好,隨著時間的逐漸增至9h,墨水的可擦性能穩(wěn)定不變。說明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顏料粒子在體系中分散均勻,聚集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致使墨水體系中各組分充分作用并趨于穩(wěn)定,從而使墨水的可擦性能變好,且可擦性能隨著攪拌時間的增加不再變化,所以攪拌時間從5~9h,墨水的整體性能均保持最佳[6]。因此,為了節(jié)約時間、提高效率,將攪拌時間定為5h。
2.2.2 液體石蠟含量的影響 固定其他組分不變,分別選擇液體石蠟含量分別為0、0.5、1.0、1.5、2.0,配制墨水并灌筆書寫,觀察此性能結果見表4。
由表4 可知,當液體石蠟為0.5 時,墨水的可擦性最好。液體石蠟具有潤滑、分散、增塑等作用,使體系的分散和成膜效果更好。當液體石蠟含量<0.5時,其與其他組分作用不充分,作用效果不明顯;當液體石蠟含量>0.5 時,液體石蠟過量,使墨水書寫時不均勻,且可擦性變差。
表4 液體石蠟含量對墨水可擦性能的影響Tab.4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liquid paraffin
2.2.3 Span-20 含量的影響 表4 中G2 的可擦性能較好,但并沒有達到最好,且在30d 后當室溫達到15℃以下時,其可擦性下降。而Span-20 是一種飽和脂肪酸酯,具有增塑和剝離作用,同時也是良好的成膜助劑。下面通過改變其用量來找到其合適的用量。固定其他組分不變,選擇Span-20 的含量分別為0.1、0.2、0.3、0.4、0.5、0.6、0.7、0.8、0.9,制備墨水并灌筆書寫,觀察性能,結果見表5。
表5 Span-20 含量對墨水可擦性能的影響Tab.5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Span-20
由表5 可知,當Span-20 含量為0.4 時(即G9),墨水的可擦性較好。這是由于當Span-20 含量<0.4時,Span-20 與墨水中各組分作用不充分,對可擦性的改善效果不明顯;當Span-20 含量>0.4 時,Span-20 含量過多,使墨膜與白板之間的粘合力過大,導致墨水的可擦性變差,有點沾板[7]。
2.2.4 三乙醇胺含量的影響 三乙醇胺易溶于醇溶劑,具有較好的保濕性能和潤滑作用,擬在配方中改變三乙醇胺的用量,找出最佳的用量。固定其它組分不變,選擇三乙醇胺,質量分別為0,0.5,1.0,1.5,制備墨水并灌筆書寫,觀察性能,結果見表6。
表6 三乙醇胺含量對墨水可擦性能的影響Tab.6 Effect of erasable properties bythe content of triethanolamine
由表6 可知,當三乙醇胺含量0.1 時(即G17),墨水的可擦性能最好。這是由于當三乙醇胺含量<0.1 時,三乙醇胺與體系未充分作用;對可擦性沒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當三乙醇胺含量>0.1 時,三乙醇胺與體系能充分作用;但三乙醇胺過多,會導致墨水易沾板。
(1)實驗表明,PVB 的用量、TiO2的粒徑及用量對綠板筆墨水成膜性能有影響;攪拌時間和液體石蠟、Span-20、三乙醇胺的用量可影響墨水易擦性能。
(2)成膜性能及易擦性能較好的綠板筆墨水的配方為G17:乙醇:5g;異丙醇:3.5g;OP-10:0.1g;Span-20:0.4g;AEO-9:0.15g;硬脂酸正丁酯:0.6g;三乙醇胺:0.1g;丙三醇:0.05g;液體石蠟:0.5g;PVB:0.5g;100nm 二氧化鈦:1.0g;二甲基硅油:1.0g;成膜助劑:0.02g;DBP:1.0g。
(3)簡單的制備工藝是將固體成分按配方稱量好,加入到配方量的溶劑,加熱到30℃攪拌全溶后,再加入液相組分,攪拌5h,可得理想的墨水。
[1]張海平,陳均志.可擦墨水的研制[J].應用化工,2004,33(2):61-63.
[2]陳紅,劉凌云,李光,等.顏料分散及超分散劑的應用[J].印染,1998,24(8):50-53.
[3]李國棟,張毅.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研究與應用[J].中國膠黏劑,2006,(6):331-336.
[4]馮海剛,李粼.聚乙烯醇縮丁醛(PVB)膜片的歷史與發(fā)展前景[J].國外塑料,2005,10(1):230-233.
[5]苑會林,馬沛蘭,李軍,等.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的性能及應用[J].工程塑料應用,2004,(5):246-249.
[6]李海東,程鳳梅,王宇明,等.聚乙烯醇縮丁醛/納米二氧化鈦復合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1):77-82.
[7]凌云星,金惠.實用油墨技術指南[M].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