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建明 鐘元飛
高校體育教學的“過分充足理由效應”
文/施建明1鐘元飛2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實地觀察法,應用“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對現(xiàn)行高校制度下的體育教學作歸因研究。旨在使得體育教師能分析、思考“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在體育教學中所引起重要作用,以致發(fā)展良好的教學秩序,促進或維持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并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高校體育;體育教學;過分充足理由
體育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修課程,是高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踐行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階段。積極的推進高校體育教育能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并且獲得終身效益。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接受過程,引導形成體育興趣,貫徹終身鍛煉,使得學生的體育鍛煉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踐行終身體育須有兩個前提:一是具備一定的鍛煉技能,擁有喜愛的某項鍛煉方式方法;二是個體養(yǎng)成自發(fā)自主的鍛煉意識。學生的終身體育主要是通過對學生“技能”與“興趣”的培養(yǎng)來實現(xiàn),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感興趣,自發(fā)練習和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并通過反復實踐加深對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以便養(yǎng)成日后生活工作仍能堅持及愛好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但是,現(xiàn)有的體育教育體制卻違背了這一主旨,本文旨在利用“過分充足理由”去歸因高校體育教育的現(xiàn)有體制,并且提出有效合理的改革建議[1]。
2.1 現(xiàn)有高校體育教學管理
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普遍采用學生記實量化綜合測評考核,素質教育的今天其是使教學管理工作更為深入、規(guī)范、精準的量化方式,同樣也是學生日常行為的指揮棒。然而這種依賴量化考核的管理方式就能按計劃的培養(yǎng)出合格國家人才嗎?特別對學校體育這種在當今教育系統(tǒng)相對弱勢的教育類別[2]。
一方面,在初高中各類升學考的競爭壓力,相當多的家長以及學校領導對于參加學校體育方面并不重視,忽視體育教育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因此出現(xiàn)高校新生體質不達標,對體育項目不感趣,甚至認為突擊訓練下體育考核合格即可。另一方面如果高校體育教學過分依賴這種量化管理,則輕視了耐心細致的人性教育。有著相當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則是如此,存在兩種教學方式:一種是自由放縱管理,平時缺勤與否沒關系,考核又相對低要求,通過即可。一種是填鴨式管理,一味的向學生灌輸刻板且乏味的體育動作,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最后合格即可。如此只會扭曲這中管理制度的出發(fā)點,使得學生盲目根據(jù)管理條例來設定目標——特別是體質差,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的部分學生,阻礙學生自主積極的興趣追求。在面對高校學習壓力,畢業(yè)就業(yè)壓力,學生即便知道有必要參與體育鍛煉但由于沒有直接的得利也會放棄該考核的目標追求。
可見,在高校體育的這種教學量化考核管理中,極其容易出現(xiàn)相當部分缺乏自主體育鍛煉的學生?;诖爽F(xiàn)象,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了解“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學理論使得高校體育教育健康的發(fā)展,促使學生鍛煉興趣以及鍛煉意識的養(yǎng)成。
3.1 過分充足理由效應
所謂的過分充足理由——過分的獎勵和懲罰——效應,是從歸因理論去理解的。過分充足理由顧名思義,是指為某一特定行為提供的誘因過分充足。而這效應則表現(xiàn)為,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個體行為的內在理由而成為行為的支持力量,使得行為由內部控制轉向外部控制(引用文獻)。通常認為若在沒有獎勵或者很少獎勵的情況下產(chǎn)生的行為,可歸因為個體內在興趣愛好而自發(fā)產(chǎn)生的行為導向。而如果人們把某一行為歸因于外界所提供的過分獎勵或者懲罰,而不是內在因素,就會削弱完成行為的激勵力量[3]。
過分充足理由效應曾在商場營銷中表現(xiàn)明顯且影響巨大。商場為提升銷售額,不斷通過各種優(yōu)惠券、打折、甩賣等手段刺激顧客消費。而這種附帶獎勵的行為卻在個體完成消費之后反而削弱了商場長期銷售。心理學家曾對消費行為進行考察研究(引用),結果表明: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在商場這種打折、優(yōu)惠價等促銷中明顯發(fā)生,這些手段實際削弱了消費者對原本商品的內在興趣,反而歸因于優(yōu)惠劵,由此說明外在理由過分充足[4]。
3.2 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在體育教育中的體現(xiàn)
大量研究已表明,個體在從事某一特定行為后所做的自我歸因的重要性(引用)。高校體育教學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建立的各種量化考核要求是可以理解的,但這過程中必須謹慎的觀察學生對自身行為進行的歸因結果。面對這種記實量化考核管理下,加之體育教師教學實踐實施過程的影響,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就很容易產(chǎn)生過分充足理由效應。歸因認定其對某一特定行為本身沒有興趣,非內在因素驅動,僅僅是該特定行為所提供的過分獎勵。
現(xiàn)在高校公共體育課中,有很多高校已開展比較多的項目供學生依據(jù)自身興趣選擇。理論上應該會使大學生更加自主自發(fā)的參與到體育鍛煉與體育學習中的,而事實上高校學生對體育教學厭學現(xiàn)象卻已不容忽視。在調查中對體育教學厭學的比例為43.91%接近半數(shù),其中的女性比例明顯高于男性,達到在60%,而且年級越高體育厭學現(xiàn)象越高[5]。
缺勤率也是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成績考核的重要依據(jù),其出發(fā)點是促使學生能到課堂上學習與參與體育鍛煉。對于放羊式體育教學模式不少體育教師將缺勤率列為能否得到學分的關鍵,更確切來說缺勤率低的同學將會得到優(yōu)秀成績評價的獎勵。但實際上,學生平時只要認為或者確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會簽到,缺勤率都會比較高,甚至部分學生只要在教師點到完畢后就想辦法開溜逃課。另外填鴨式體育教學模式則是完成相關體育動作和規(guī)定出勤即可取得成績學分或者輕視缺勤率,動作考核能合格即可。
那么在同學保持出勤或者完成規(guī)定體育鍛煉動作行為后,行為者會問自己為什么要以這種方式來行動以達到心理上的認知協(xié)調。在我們上述中,當對引起體育鍛煉行為的誘因進行反思歸因是,行動者會則會很容易發(fā)生歸因偏差,進行體育鍛煉這一特定行為歸因于過分充足理由——要點到考核、要拿學分。換句話說,個體行為不是因為的內在興趣愛好因素,而是外在考核獎勵因素——外界的過分充足理由。當回到日?;蛉蘸蟮纳钪?,一旦這種考核獎勵刺激不存在了,他們就沒有理由去持續(xù)參加體育鍛煉甚至是自己曾經(jīng)感興趣的體育鍛煉。
基于過分充足理由效應的產(chǎn)生,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減少或避免發(fā)生此類現(xiàn)象我們要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體育教學考核評價不宜太過僵化,應側重在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對其體育鍛煉興趣與體育鍛煉技能的綜合培養(yǎng),引導鍛煉動機內化。教師科學的應用心理學理論,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內心動機興趣的個性發(fā)展,這樣不僅能維持良好的體育教學秩序,還能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打下基礎。
(二)在評價考核學生過程,應側重對學生鍛煉能力獎勵,獎勵的控制功能削弱,把獎勵放在“一直努力”或“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在鍛煉行為過程中使得學生有著完成某一行為就擁有某種能力的含義,是出于某種內在興趣而進行的。
(三)加強對高校體育目的的宣傳教育,解決好學生心中體育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辯證關系,把體育鍛煉學習跟其他科類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并造成一種熱愛體育,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氣氛環(huán)境。
(四)積極引導認知偏差的學生,特別是女生。她們除了心理上對體育教學有認知偏差,加上社會的潮流審美觀念影響,她們會更加拒絕參加體育鍛煉,這就需要高校體育教師抓住女生的心理,正確的引導,培養(yǎng)她們對運動的興趣。
個體如何感知其參與或放棄體育鍛煉的理由,將影響他們對未來維護健康行為的嘗試。所以本文建議對于在高校階段體育鍛煉研究,應該重視心理理論的指導,特別是從心理根源上探尋體育教育不完善的原因,才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自主鍛煉意識。
另外,國內對體育教師的歸因偏差問題重視不夠,尤其是教學過程的過分充足理由效應歸因偏差方面研究依然十分欠缺。有關體育過分充足理由效應對教師歸因中更是沒有,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的歸因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行為,其行為、情感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歸因和后繼行為。重視對體育教師的歸因研究以便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及自身素質[6]。
(作者單位:1.四川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宜賓職業(yè)技術學院)
[1]胡穎.過度理由效應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搏擊體育論壇.1-1.34-35
[2]楊小恩.高校學生記實量化管理中的“過分充足理由效應”[J].傳承.2008,(3):108-109[3]伍志鵬,龔新云.“過度理由效應”對教育的啟示[J].當代教育論壇.2006-9.67-68
[4]吳淵.淺析過分充足理由在商場促銷中的影響[J].商業(yè)現(xiàn)代化.2008-1.(526):54-55
[5]胡紅.大學生厭學體育行為歸因的研究[J].體育教學. 1992-4.59-66
[6]黃斌.殷曉旺.體育教學中歸因研究的現(xiàn)狀與展望[J].湖北體育科技.2006-5.25-3286-289
施建明(1988-),男,四川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