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五年級《小學生法律讀本》著重以事說法,形象生動,通俗易懂,但內容較為簡單。如《堅決拒絕不良誘惑,避免“惹禍上身”》一課的相關內容除了有一個小東吃了無牌攤販的炸雞腿后肚子疼的做法及反思,并建議舉行“拒絕誘惑,保護自我”的班會的事例,一道思考題“你知道拒絕不良誘惑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嗎?把他們記錄下來?!奔百Y料袋《拒絕毒品誘惑的幾種方法》外,別無其他內容了。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教學內容會略顯單調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不能提高上來,也就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教學該課時,我力圖通過形式各異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寓道德認知、情感開發(fā)、能力培養(yǎng)于板塊活動中,形成開放生動的教學局面,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發(fā)展。
活動一:課前調查——初步感知“不良誘惑”種類
要讓學生對所學教材產生興趣,必須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所以,我設計了課前調查這一活動,讓學生通過調查身邊的不良誘惑現(xiàn)象及面對不良誘惑時的態(tài)度,讓學生意識到身邊隨時可能存在著不良誘惑現(xiàn)象,使教材與學生之間產生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我設計了“我們身邊的不良誘惑”調查表,讓學生課前完成。
學生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于自己身邊的不良誘惑現(xiàn)象不少,如街邊無牌攤檔的食品、電子游戲、吸毒、迷信等。有些學生已經(jīng)有了清楚的認識,如吸毒、吸煙等;有的明知是不良誘惑卻抵制不了,如電子游戲、沉迷電視等;有的還認識不到其危害性,尚未把它列入不良行列,如街邊無牌攤檔的食品、“洋快餐”等。
經(jīng)過課前調查,學生在主動探究的活動中初步感知不良誘惑的種類,對即將教學的內容自然會有所期待,學習的興趣隨即產生了。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課前調查使教材進一步走近學生,貼近生活,而且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工作的能力,有助于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課堂上,我還請學生把各種的調查成果在小組里交流,由小組長把有價值的問題寫在卡紙并粘貼在黑板上與同學分享,讓學生在交流匯報中享受成功樂趣,更增強其參與活動的興趣與信心。
活動二:現(xiàn)身說法——認清“不良誘惑”的真面目
對于學生來說,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對他有意義的、真正的生活;對于法律課堂來說,只有引導學生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才會成為有意義的課堂。所以,奇妙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我設計了“現(xiàn)身說法“這個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體驗中認清“不良誘惑”的真面目,感受學習的情趣。
當小組長把學生們的調查結果張貼到黑板上后,我請學生進行辨別、判斷,剔除非“不良誘惑”并說明理由。有個學生建議把經(jīng)常上網(wǎng)從“不良誘惑”榜上拿下來,他的理由是網(wǎng)絡資源豐富,有助于我們了解社會,掌握信息。鑒于此,我當即來了一個現(xiàn)場調查:“為了弄清楚經(jīng)常上網(wǎng)對我們小學生是否有害,請同學們配合老師來做個調查,請家里有上網(wǎng)條件的同學舉手?!庇谑牵嗌?2位學生中有46人舉起手。我繼續(xù)調查:“需要查閱資料才上網(wǎng)的同學請舉手?!边@時有46個同學舉起手。我繼續(xù)展開調查:“每天上網(wǎng)的同學請舉手?!边@時有7個同學舉起手。我故意問今天交不出功課的小樺:“小樺,請問你昨天為什么沒做功課?”他臉一紅,說:“我不知道做什么作業(yè)。”我又問:“哪你昨晚做了些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說:“我……我……我看書?!毙≤幉逶挼溃骸袄蠋煟f謊!他沒看書,他在上Q?!蓖瑢W們哄堂大笑,紛紛說道:“你怎么知道他上Q?你自己肯定也是上Q?!边@時,班長站起來說:“老師,小軒今天早上回來才做數(shù)學作業(yè),讓他下去清潔也不去?!蔽铱戳丝葱≤?,他不好意思低下了頭。我緊接著向學生發(fā)問:“同學們,小樺和小軒由于上網(wǎng),一個沒做語文作業(yè),一個沒做數(shù)學作業(yè),這樣不分時間,不顧學習地上網(wǎng),對嗎?”學生齊答不對。我讓他倆說說為什么明知作業(yè)沒做完卻還去上網(wǎng)的原因。小樺說殺怪獸游戲讓他無心做別的事,小軒說盜用了媽媽的Q號去農場偷菜。最后,我總結道:“同學們,網(wǎng)絡信息量大,資源豐富,對我們的學習非常有幫助。但是,當你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無心學習時,網(wǎng)絡就成了罌粟花,美麗卻有毒,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對于沒有辨別力和自制力的小學生來說,它也就成了不良誘惑?!睂W生聽我這么一說,恍然大悟。
所以,教師及時把握體驗活動中的生成性問題,捕捉最佳教育時機,讓學生在同學們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教育,使學生清楚地認識不良誘惑的真面目,這樣的教育效果比老師的說教更具說服力。
責任編輯羅峰